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187章 筑城练兵强海防 通海通商旺海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章 筑城练兵强海防 通海通商旺海疆

立碑仪式的鞭炮余响还萦绕在台州城上空,戚继光与俞大猷已踏着晨露奔赴沈家门卫所。刚入卫所地界,便见数十名民夫正推着装满砖石的木车往城墙方向赶,夯土的号子声随着海风此起彼伏,震得空气都微微发颤。

“元敬你看,这筑城的势头倒是比预想中更盛。”俞大猷指着城头忙碌的身影笑道。只见原本残破的城墙上,兵士与民夫正合力加固雉堞,几名工匠正小心翼翼地将佛郎机炮安装到新筑的炮位上,炮口对着茫茫大海,透着凛然正气。

卫所指挥使快步迎上来,递上图纸躬身禀报:“将军,按照‘筑城’策的规制,沈家门、桃渚镇等六处要害已同时动工。附近百姓听说要修城防护家,主动带着工具来帮忙,连邻近府县的石匠都自愿赶来支援。”

戚继光俯身看着图纸上标注的炮位分布,指尖点在沈家门与岱山岛之间:“此处需增建烽火台,与卫所形成呼应。记住,筑城不是死守,要让每座卫所都能互为犄角,方能织成防御网。”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战船的号角声。俞大猷登城远眺,只见三艘崭新的战船正劈波斩浪而来,船帆上“明水师”三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是新造的福船到了!”他话音未落,已大步走下城头。

战船刚靠岸,水师千户便跳上码头禀报:“俞将军,这批战船按您的要求增设了火炮位,船底包了铜皮,航行速度比旧船快了三成!还有,您要的募兵名册在此,大多是熟悉洋流的渔民和船工。”

俞大猷翻开名册,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姓名、籍贯与水性特长,不禁点头:“昔日卫所之兵疏于操练,难堪海战重任。如今募这些熟海的壮士,再严加训练,方能实现海上御敌的心愿。”他转头对戚继光道,“明日便开始练兵,我要让水师既能近海巡查,更能远海出击。”

几日后,戚继光前往台州港查看“通海”策实施情况,刚到港口便被热闹景象吸引。十余艘商船整齐排列,渔民们正将晒干的鱼获、织好的布匹搬上船,几名身着官服的吏员在码头查验文书,秩序井然。

“戚将军来了!”人群中有人高喊,立刻围过来几名商户。带头的老汉正是此前送“守土安民”木牌的那位,他笑着递上一张通关文牒:“将军您看,官府设了哨卡查验,既严又快,咱们做正当生意的踏实得很!上月我这船货卖到吕宋,赚的比过去三年都多。”

一旁的通判补充道:“按‘通海’策,已设市舶司征收关税,上月关税已够支付水师半个月的军饷。更妙的是,商船返航时都会带回远海消息,哪片海域有异常,咱们第一时间便能知晓。”

戚继光望着商船上忙碌的身影,想起当初朝堂上的非议,心中感慨万千。这时一名斥候匆匆来报,说有小股倭寇在温州外海游弋,似乎在打探虚实。

“来得正好!”俞大猷恰好策马赶到,腰间战刀随动作轻响,“新练的水师正愁没处试手,此次便要让倭寇尝尝主动出击的厉害。”他翻身上马,又道,“你守陆地,我带水师出海,咱们海陆配合,正好应了‘攻守结合’的道理。”

次日黎明,水师战船扬帆起航,戚继光则坐镇卫所调度。正午时分,了望哨传来消息:“水师在洞头洋与倭寇遭遇,已开炮作战!”不多时,又有斥候回报,商船渔民自发引航,水师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包抄倭寇,已击沉敌船两艘。

傍晚时分,战船凯旋,甲板上押着被俘的倭寇,渔民们聚在码头欢呼雀跃。俞大猷走下战船,将一面缴获的倭寇旗帜掷在地上:“此战虽小,却证明了‘筑城、练兵、通海’三策可行。守中有攻,兵民同心,这海疆才能真正太平。”

戚继光捡起那面残破的旗帜,转身望向“忠勇永垂”的石碑,夕阳为石碑镀上温暖的金边。海风掠过海面,带来商船归港的号角与百姓的笑声,还有水师兵士操练的呐喊。他轻声道:“弟兄们,这太平盛世,如你们所愿。”

俞大猷走到他身旁,两人并肩望着这片安宁的海疆。远处,新建的卫所炊烟袅袅,战船在海面巡航,商船往来如梭,构成一幅海晏河清的画卷。他们知道,海防建设未有穷期,但只要这三策坚持下去,英烈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定能长久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