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高铭远传奇 > 第186章 百姓立碑颂忠勇 朝堂议策定海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6章 百姓立碑颂忠勇 朝堂议策定海防

台州府城外的空地上,已是一片热闹景象。百姓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车上装着刚蒸好的馒头、腌好的腊肉,担子里是自家酿的米酒、晒好的干货。兵士们忙着迎接,却被百姓们不由分说地往手里塞东西,一时间,军营外满是欢声笑语。

戚继光和俞大猷刚走近,就被台州知府迎了上来。知府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巨石,笑着说道:“戚将军、俞将军,您二位看,那就是百姓们特意选的碑石,打算刻上牺牲兵士的名字,立在这城外,让来往的人都知道,是这些英雄守住了咱们的家。”

两人顺着知府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块丈高的青灰色巨石立在空地中央,石面上还留着凿刻的痕迹,几名石匠正围着巨石,拿着凿子仔细打磨。旁边的桌子上,摊着一张长长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都是在抗倭战斗中牺牲的兵士——从千户到普通小兵,每个名字都被百姓们用红笔圈了圈,像是怕漏掉一个。

“这些名字,都是百姓们一个个问出来的。”知府感慨道,“有的兵士是外地来的,没人知道家乡在哪,百姓们就挨家挨户打听,甚至跑到邻县去问,就为了把每个名字都记下来。”

戚继光走到桌子旁,俯身看着那张名单,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名字——张百户、王二郎、还有去年在沈家门牺牲的斥候小李……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鲜活的脸,都是一段舍生忘死的故事。他的眼眶有些发热,转头对百姓们抱拳道:“多谢乡亲们。这些弟兄若是泉下有知,知道百姓们还记得他们,定会安心。”

“将军说的哪里话!”人群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走上前,手里拿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守土安民”四个字,“要不是将军和兵士们拼命,咱们早就被倭寇杀了,家也没了。立碑是应该的,不仅要立,还要让咱们的子孙后代都知道,是谁用命换来了今天的太平!”老汉的话刚说完,周围的百姓们就纷纷附和,声音响亮,震得旁边的树枝都微微晃动。

就在这时,一名兵士匆匆赶来,在戚继光耳边低语了几句。戚继光听完,脸色微变,对俞大猷和知府说道:“京城传来消息,皇上召咱们即刻进京,商议海疆防御的事。看来,咱们之前草拟的三策,朝廷已经收到了。”

俞大猷点头:“也好,咱们正好当面跟皇上奏明情况,把海疆的事定下来,也让朝中大臣们看看,百姓们是怎么看待抗倭的,怎么看待海防的。”

百姓们听到两人要进京,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要让他们带话给皇上,说戚将军和俞将军是好官,说沿海百姓愿意配合官府守海疆。戚继光一一应下,又叮嘱留下的将领们好好驻守,照顾好牺牲兵士的家属,才和俞大猷匆匆启程。

半个月后,两人抵达京城。皇宫大殿内,嘉靖皇帝坐在龙椅上,听完两人关于抗倭大捷的奏报,又看了他们草拟的“筑城”“练兵”“通海”三策,眉头微微皱起,看向殿下文武百官:“众卿怎么看?”

立刻有大臣出列,反对“通海”策:“皇上,海禁乃是祖制,若开海贸易,难免有倭寇混在商船上入境,到时候再想防倭,可就难了!戚将军此举,怕是不妥。”

话音刚落,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皇上,水师扩建需要大量银两,如今国库并不充盈,若是强行练兵筑城,恐怕会加重百姓赋税,引发民怨。”

戚继光上前一步,朗声道:“皇上,臣以为,海禁虽为祖制,却已不合时宜。如今沿海百姓因海禁无法谋生,常有铤而走险者勾结倭寇,若开海贸易,加以监管,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又能断绝倭寇的补给来源,此乃‘堵不如疏’之策。至于水师扩建的银两,臣以为,可从关税中抽取一部分,再节省朝中不必要的开支,未必会加重百姓负担。”

俞大猷也补充道:“皇上,此次抗倭,臣等深切体会到,没有强大的水师,就只能被动防御。若是能组建专门的水师,主动巡视远海,倭寇便不敢轻易来犯。而且,台州百姓自发为牺牲兵士立碑,足见百姓愿与官府同心守海疆,只要朝廷政策得当,百姓定会支持。”

两人的话让大殿内陷入沉默。嘉靖皇帝看着手中的三策,又想起之前收到的地方奏折——上面写着沿海百姓安居乐业,商贸渐渐复苏的景象,终于开口:“戚爱卿、俞爱卿所言有理。海疆太平,不能只靠一时的苦战,更要靠长远的谋划。朕准了你们的三策,即刻着手实施!”

皇帝的话一落,大殿内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戚继光和俞大猷对视一眼,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筑城、练兵、通海,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只要能守住海疆的太平,能让牺牲的弟兄们不白白流血,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数月后,台州城外的石碑正式落成。石碑上刻满了牺牲兵士的名字,碑顶刻着“忠勇永垂”四个大字。戚继光和俞大猷特意从京城赶回,与百姓们一同参加立碑仪式。当鞭炮响起,百姓们对着石碑鞠躬时,戚继光望着远处平静的海面,心中默念:“弟兄们,你们看,海疆太平了,百姓们都好好的,你们的名字,会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海风再次吹过,带着海水的气息,也带着百姓们的笑声。那笑声里,藏着海疆长久的安宁,藏着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