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后,是陆续投效或被选拔出来的文臣,其中不乏面容尚带几分稚嫩、却眼神熠熠的年轻士子,他们是新朝打破门第之见、唯才是举的象征。
武官则以大将军尉迟恭为首。这位黑塔般的猛将身披黝黑的重甲,即使在这种礼仪场合,甲胄也未曾离身,仅仅是站在那里,便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悍勇之气。
他的身旁,是同样杀气腾腾、来自黄巾军旧部以及新近归附的各级将领,他们肤色黝黑,甲胄上犹带征尘,眼神中充满了对新朝和皇帝的狂热信仰。
一队队身披玄色铁甲、头戴红缨盔、手持长戈的“御林军”(由原黄巾精锐整编而成的禁卫军)肃立於宫道两侧。
他们的甲胄制式统一,显然出自体系化的锻造工坊,步伐沉稳,眼神锐利,与昔日黄巾军的杂乱形象已是天壤之别,显示出新朝在军事整备上的卓有成效。
宫门缓缓开启,内侍清越的声音响起:“陛下临朝,百官入殿!”
文武百官收敛心神,整理衣冠,按照新的班次,迈着庄重的步伐,依次步入宫门。
穿过依旧可见些许修补痕迹的宫苑,百官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几月之前,谁能想到,他们这群曾被蔑称为“黄巾贼寇”的人,竟能立足于此,开朝立制?
而那位年仅十七岁的陛下,更是如同彗星般崛起,其手段、其力量,皆深不可测。看着这些军容严整的御林军,无人再敢以等闲视之。
承天殿的汉白玉台阶两侧,站立着一排排身着赤色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他们目光冰冷,审视着每一位经过的官员。
朝日的光芒洒在承天殿的琉璃瓦上,映照着那面巨大的“炎”字旗,仿佛为其镀上了一层神圣的金边。百官在锦衣卫的注视下,缓缓登上台阶,步入大殿。
殿内陈设相较于太和殿的奢华,显得更为简朴、实用,却自有一股新兴王朝的勃勃生机与威严。
巨大的黑底赤焰旗帜分列两侧,穹顶高阔,象征着皇权的座椅并非纯金打造,而是由玄木雕琢而成,镶嵌着暗红色的火焰纹饰,显得古朴而威严。
李炎,身着黑红相间的衮服,头戴十二旒冠冕,虽年纪尚轻,但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平静,眼神深邃如渊,周身散发着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仪。
珠帘轻晃,隐约可见其下那张尚带一丝稚气,却已掌控亿万人生死的脸庞。
内侍上前一步,高声唱喏:“陛下驾到,百官跪迎——!”
以萧何、尉迟恭为首,文武百官,乃至殿外的炎武卫,齐刷刷跪伏于地,动作整齐划一,声音如同山呼海啸,震彻宫阙: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史官在旁:天武元年三月朔,帝御承天殿,大朝群臣,定鼎规制,大炎之基,始固于此。)
李炎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跪伏的臣子,轻轻抬手,声音透过珠帘传出,清越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再拜,而后纷纷起身,按照文武分列左右,肃然而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龙椅之上的年轻帝王,等待着新朝第一次大朝会的开始,也等待着决定这个王朝未来走向的谕令。
内侍甩动拂尘,高声道:“大朝会启,有事早奏,无事循例!”
宰相萧何率先出列,手持玉笏,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陛下,臣,萧何,有本启奏。”
李炎微微颔首,珠帘轻晃:
“准奏。”
萧何手持玉笏,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回荡在承天殿中:
“陛下承天受命,革故鼎新,立我大炎。然,国之初立,百废待兴,纲纪法度,尤为重中之重。臣连日与诸同僚商议,草拟《大炎律例》初稿,涵盖吏治、民生、刑名、赋税等诸项,旨在定分止争,使民有所依,官有所循。”
“另,拟定朝廷官制,中枢设三省六部,地方暂循州郡县之制,唯官员考选,当行‘唯才是举’,不论门第,以科举与荐拔并行,广纳天下贤才,以固国本。”
他略微停顿,继续道:“此外,雍州初定,民生疲敝。臣奏请,免除雍州本年度及来年三成赋税,鼓励垦荒,由官府贷予种子、农具。对流离失所之民,设‘常平仓’以行赈济,并以工代赈,兴修水利、道路,使民得食,国得利。”
李炎端坐于上,静静聆听。萧何所奏,皆是立国奠基之要务,条理清晰,思虑周详。
他微微颔首,道:“萧相所奏,老成谋国。律例、官制,关乎国体,着翰林院与刑部、吏部会同审议,半月内呈报细则于朕。民生诸策,准奏,即刻由户部、工部协同办理,不得延误。唯才是举,乃我大炎立国之基,科举细则,由萧相亲自督办,务求公允,使野无遗贤。”
“臣,领旨!”萧何躬身一拜,退回班列。
萧何退回后,大将军尉迟恭立刻大步出列,他那雄壮的身躯仿佛一座铁塔,声音洪钟般响起,带着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
“陛下!末将有本奏!”他抱拳行礼,甲胄铿锵作响:
“我大炎初立,四方未靖!梁室昏聩,必不肯甘休,周边诸州郡,亦多观望!当此之时,武力乃立国之保障!”
他虎目圆睁,继续道:“末将奏请,正式整编我军!以原黄巾精锐为骨干,吸纳归附官兵、流民中青壮!分设步、骑、弓、工诸兵种,统一号令,严明军纪!淘汰老弱,补充甲胄、兵械,日夜操练,以备大战!”
说到此处,他声音更显激昂:“尤其是‘玄甲铁骑’!”
他特意提到了那支神秘而强大的重甲骑兵,“此乃我军锐锋,当独立成军,优给粮饷,精选骑士、战马,务使其锋镝所指,所向披靡!此外,各州郡要地,当分派大将镇守,广布斥候,探查梁军及各方动静,防患于未然!”
李炎看着这位为自己横扫疆场的猛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军队,是他权力的基石,也是他争霸天下的倚仗。
“准!”李炎的声音斩钉截铁:
“大将军所奏,皆依议而行。军制改革,由尉迟将军全权负责,兵部、工部需全力配合,一应军需物资,优先供给。玄甲铁骑,赐号‘玄甲卫’,由朕亲领,尉迟恭兼领副将,具体操办事宜,稍后与朕详议。各州郡防务,由兵部会同大将军府,尽快拟定方略呈报。”
“末将遵旨!”尉迟恭声如洪雷,满意地退回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