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样本的反馈
林微漾觉得自己像一颗被瞬间加热到临界点的星球,从内核到表层都在剧烈反应。唇上那短暂却无比清晰的触感——温软、干燥,带着他特有的清冽气息——如同超新星爆发,在她所有的感知神经末梢炸开一片炫目的白光。
她的大脑彻底死机,无法处理任何信息,只能呆呆地看着近在咫尺的陆司辰。他依旧维持着俯身的姿势,那双平日里冷静剖析万物的眼眸,此刻正一瞬不瞬地凝视着她,里面翻涌着她从未见过的、深沉而专注的光芒,像是在等待一个至关重要的实验结果。
“定义……它?”她几乎是无意识地重复着这三个字,声音飘忽得像一缕烟。定义什么?定义这个猝不及防的吻?还是定义他此刻眼中那让她心慌意乱的东西?
周围的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然后又猛地恢复了音量。走廊远处传来的谈笑声、脚步声,像是潮水般重新涌入她的耳朵,让她猛地意识到他们正处在一个人来人往的公共空间!
“你……你疯了!”巨大的羞窘后知后觉地席卷而来,林微漾的脸颊瞬间红透,几乎能滴出血来。她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脊背抵住了冰凉的墙壁,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几乎要跳出来。
她抬手用手背用力擦了擦自己的嘴唇,仿佛这样就能擦掉那烙印般的触感,但那种陌生的、带着微麻的柔软感觉却更加清晰了。
陆司辰因为她后退和擦拭的动作,眼神几不可查地暗了一瞬。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她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震惊、羞赧、慌乱,甚至有一丝……被冒犯?
这不在他的预期之内。根据他之前读取的、关于“亲密行为”的社会学与心理学文献资料,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亲吻通常能促进情感联结,引发积极反馈。为何她的反应更接近于“应激”?
“我没有疯。”他向前一步,依旧保持着探究的姿态,试图厘清这异常的数据,“这是一个比语言更直接的验证方式。我需要理解‘吻’这个变量对情感系统的具体影响。你的生理反应指标显示……”
“你别说了!”林微漾几乎是尖叫着打断他,又立刻意识到声音太大,慌忙压低声音,又羞又气,眼圈都有些红了,“陆司辰!这是走廊!很多人会看到!而且……而且哪有人这样的!”
她气得跺了跺脚,那种被当作实验对象的感觉又回来了,甚至比看到观测日志时更加强烈。至少日志是私密的,而这个吻,是赤裸裸的、在光天化日下的“采样”!
“看到,会有什么负面影响?”陆司辰不解,他的逻辑无法将“他人目光”与“实验数据有效性”直接关联,“我们的关系是公开的。”
“这不是公开不公开的问题!”林微漾觉得跟他完全无法沟通,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她。她想要的是一场水到渠成的恋爱,是心动时的自然靠近,是情到浓时的情不自禁,而不是这样……像是在实验室里,被严谨规划、目的明确地“验证”!
她看着他那双充满纯粹求知欲的眼睛,所有想要解释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跟一个试图用科学方法解析亲吻的人讨论浪漫和氛围,根本是对牛弹琴。
“微漾?陆司辰?你们站在这儿干嘛呢?”苏念的声音适时地响起,带着疑惑。她显然是等得不耐烦找了过来。
林微漾像是看到了救星,几乎是逃离般地快步走到苏念身边,一把抓住她的胳膊,低声道:“念念,我们走。”
苏念敏锐地察觉到两人之间诡异的气氛,以及林微漾通红的脸颊和微红的眼圈。她立刻瞪向陆司辰,用眼神传递着“你又怎么欺负她了”的质问。
陆司辰站在原地,看着林微漾几乎是逃离的背影,眉头紧紧锁起。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名为“挫败”的情绪。他采取了自认为最直接有效的行动,结果却与预期完全相反,甚至导致了目标的远离。
“喂,你到底对她做什么了?”苏念扶着林微漾,没好气地回头问陆司辰。
陆司辰沉默了片刻,如实回答:“我吻了她。为了验证一个情感变量。”
苏念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表情从震惊到无语,最后化为一声长叹:“陆大神……我真是服了你了!你当是打游戏收集图鉴呢?还验证变量?你……你活该被甩脸色!”
她摇了摇头,懒得再跟这块木头废话,赶紧扶着状态不对的林微漾离开了。
陆司辰独自一人站在空旷起来的走廊转角,午后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抬起手指,轻轻碰了碰自己的嘴唇,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柔软的、转瞬即逝的触感。
“样本反馈:强烈负面。”他低声自语,得出了一个冰冷的结论。
但为何,在得出这个结论的同时,他的心脏部位会传来一种沉闷的、类似……失重的感觉?
整个下午,陆司辰都处于一种低效率的工作状态。他试图用复杂的数学演算来占据大脑,但那个吻的触感和林微漾逃离时的眼神,总是不受控制地闯入他的意识。
他调出之前废弃的观测日志模型,试图将“亲吻”作为一个新的干预变量加入,模拟其对情绪的影响。但模型无法运行,因为缺乏足够的情感基础参数,以及无法量化“氛围”、“时机”和“意愿”这些模糊的干扰项。
他第一次意识到,在情感的领域里,他可能是一个连基础理论都尚未掌握的、彻头彻尾的初学者。
傍晚,他收到了林微漾发来的信息,很简短:
「我这几天要准备心理学导论的小组展示,比较忙,我们暂时先别见面了。你也……好好想想吧。」
这条信息,像一道最终的程序终止指令。
陆司辰看着手机屏幕,久久没有动作。
窗外,夜色渐浓。陆司辰关闭了所有文档和程序,打开了电脑里一个极少动用的、加密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的,并非学术资料,而是几封来自海外、标题为“GeneSense project - preliminary Invitation”的邮件。
他之前一直以“研究方向不符”和“学业繁忙”为由,搁置了对方的邀请。
此刻,他点开了最新的一封邮件,目光落在其中一行字上:
“……我们相信,情感并非不可捉摸的迷雾,而是由更底层的生物逻辑与神经编码构成。‘GeneSense’项目旨在破解这套编码,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甚至可预测的模型……”
他的指尖在鼠标上轻轻敲击着,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最终被一种近乎偏执的探究欲取代。
他移动光标,回复了那封邮件:
「关于‘GeneSense’项目的详细资料和参与流程,请发给我。我需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