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旗厂的大门口,停着一辆半旧的“伏尔加”轿车,与周围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

车旁站着五六个人,为首的是一位五十岁上下、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他叫李国华,是省城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教授,也是钱永刚钱老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身后的几个年轻人,则是他最看好的研究生和刚留校的青年教师,一个个朝气蓬勃,眼神里带着几分初出茅庐的审视与好奇。

他们是接到一通来自北京的、不容置疑的电话后,连夜赶来的,电话里,张承业司长只说了一句话:“国家需要你们,去滨海市红旗纺织厂,找一个叫林旬的年轻人,他那里有你们报国无门的答案。”

带着满腹的疑惑和一丝被“发配”的抵触,他们来了,可眼前的一切,让他们心中的疑虑更深了。

这就是国家需要的“前沿阵地”?

破旧的厂房,锈迹斑斑的管道,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灰尘混合的味道,除了几台新近粉刷过的机床,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一股行将就木的衰败气息。

“李老师,这……这是不是搞错了?”一个年轻助教低声问道,“就这种地方,能搞国家级的新材料项目?”

李国华没有回答,但他紧锁的眉头已经说明了一切,他研究了一辈子的高分子聚合物,梦想就是建立国内自己的高性能纤维生产线,可申请了多年的项目,都因为“技术不成熟”、“投入产出比低”而被驳回。现在,却让他来这么一个“草台班子”?

就在这时,林旬带着人从车间里走了出来。

没有客套的寒暄,没有热情的欢迎。

李国华等人看到,为首的那个年轻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年轻,身上还穿着沾着油污的工作服,他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然后侧了侧身,露出了身后车间里的景象。

李国华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

他们看到了王大锤手中那个宛如艺术品的石墨加热元件,看到了张涛和几个工人正在调试的、布满传感器的“八卦炉二代”,看到了陈浩面前那台386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刷新的数据流……

这里的一切硬件都旧得掉牙,但这里的人,每一双眼睛里都闪烁着一种他们从未在大学实验室里见过的光芒——那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后,一种创造的火焰。

林旬没有介绍自己的丰功伟绩,他只是伸手指了指车间角落里的一堆黑色碎块。

“各位是材料学的专家,想必对失效分析不陌生。”林旬的声音很平静,“那是我们昨天加工失败的石墨废料。各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一小时内,给我一份完整的失效分析报告,精确到导致初始裂纹的具体原因。”

李国华愣住了。

他身后的年轻人更是面面相觑,甚至有些愠怒,他们是来“指导”和“支援”的,不是来接受“考核”的。

一个胆子大的研究生站了出来,扶了扶眼镜,用教科书般的口吻说道:“这还用分析吗?石墨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在受到切削力时,应力集中在材料内部的微裂纹顶端,当应力强度因子超过其断裂韧性KIc时,就会发生瞬时脆性断裂……”

他还没说完,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打断了他。

“理论没错,但你说的是结果,不是原因。”

陈浩从人群后走了出来,他熬了一夜,眼睛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没有碰那些废料,只是用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

“石墨的脆性断裂,百分之九十的初始裂纹,来自于材料内部的杂质颗粒与石墨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所造成的界面应力,你们看那块最大的碎片,”他指向其中一块,“它的断裂面中心,有一个极其微小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点。那是铁杂质,加工时产生的热量,让它和周围的石墨产生了万分之一个毫米的错位,这就是第一条裂纹的起点。”

陈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几位高材生,继续道:“所以,问题不是‘它为什么会断’,而是‘这批石墨原料的提纯工艺,出了什么问题’。”

一瞬间,整个场面鸦雀无声。

李国华和他的学生们,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呆立当场。

他们满脑子都是复杂的公式和理论模型,而眼前这个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却一眼洞穿了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工艺和材料本身。

这就是“蓝图公司”的文化吗?在这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李国华的脸颊感到一阵火辣辣的,他现在才明白,张司长为什么让他们来这里,他们这些象牙塔里的“屠龙者”,需要到真正的战场上来,闻一闻硝烟的味道。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林旬,郑重地鞠了一躬。

“林工,我们受教了。”

林旬没有扶他,只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礼,他知道,要收服这些天之骄子,必须先打碎他们的骄傲。

“这里条件简陋,”林旬的目光扫过众人,“但未来不会,我们脚下踩着的,是旧时代的灰烬,而我们将要建设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转身,示意苏晚晴将另一卷图纸展开。

那是一副宏伟的规划图,正是盐田滩涂新基地的鸟瞰效果图,模块化的厂房、窗明几净的研发中心、配套齐全的员工生活区,甚至还有一个环绕着人工湖的公园。

“这里,将是你们未来的实验室,你们的工厂,你们的家。”林旬的声音充满了力量,“我不能给你们安逸,但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平台,一个能把你们脑中所有奇思妙想,都变成现实的平台。”

李国华和他的学生们,看着那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规划图,眼神中的最后一丝疑虑和抵触,彻底被一种名为“梦想”的火焰所取代。

就在这时,苏晚晴接完一个电话,快步走到林旬身边,她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干练,但语气中却带着一丝兴奋。

“林旬,盐田滩涂的土地转让手续,市里一路绿灯,已经全部办妥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由省里几家大型国企牵头组成的投资联合体,已经同意了我们的融资方案,第一笔三千万的资金,将在下周到账。”

“不过……”苏晚晴话锋一转,“他们有一个附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