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的那个想法,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林凡心里激荡起巨大的涟漪。他几乎一夜未眠,在电脑前疯狂地勾勒着“小店宝”的雏形:极简的界面、傻瓜式的扫码入库、手写输入销售、清晰的库存和利润报表……越想越兴奋,仿佛看到了一条铺满阳光的坦途。
然而,天亮后,当他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想法告诉赵磊和孙浩时,迎来的不是预想中的热烈响应,而是短暂的沉默和现实的冷水。
赵磊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林哥,想法是好。但针对便利店……这个市场太散了,单个客单价极低,推广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他们对价格极度敏感,我们收几十块钱一年,可能连服务器成本都覆盖不了。”
孙浩也挠头:“是啊,林哥。而且这种小店主,很多年纪大,手机都用不利索,让他们用App记账?难度不小啊。”
兴奋的火苗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林凡冷静下来。他知道,兄弟们说得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便利店市场看似广阔,但开拓难度极大,盈利模式模糊,更像是一个公益项目。
“但我们之前,不就是太盯着‘大客户’,太想着‘高精尖’,才走得这么难吗?”林凡看着两位伙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这条路是难,是赚不到快钱。但它真实,接地气。如果我们能做出口碑,靠量取胜,未必没有机会。最重要的是,这东西,真能帮到人。”
他顿了顿,回忆起雨夜老师傅的话:“我们不求一口吃成胖子。就先做最小可行产品(mVp),功能做到最核心、最简单,成本压到最低。先找几家店免费试用,听听反馈,快速迭代。就算最后不成功,也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赵磊和孙浩对视一眼,被林凡话语里的诚恳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感染了。确实,与其在原有赛道上挤破头,不如开辟一条新路,哪怕荆棘丛生。
“干!”孙浩一拍大腿,“反正最坏也不过如此了!”
赵磊也点头:“技术上没问题,架构可以做得非常轻量。”
新的战役,在悄无声息中打响。 方向变了,节奏也随之调整。
林凡不再花大量时间研究高深算法,而是带着赵磊和孙浩,一头扎进了菜市场、小商品城、社区便利店。他们不再是西装革履的“技术专家”,而是穿着t恤短裤,挨家挨户拜访,陪着笑脸,耐心询问店主们记账的烦恼,看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流水账,听他们抱怨盘货的辛苦和算错账的亏损。
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被当成推销的驱赶也屡见不鲜。但偶尔,也会遇到像雨夜那位老师傅一样和善的店主,愿意多聊几句,甚至拿出皱巴巴的账本给他们看,提出一些最朴素的期望。这些真实的反馈,比任何市场报告都珍贵。
林凡把铺子二楼当成了新的“研发中心”。白板上画的不再是复杂的架构图,而是极其简单的操作流程图:扫码 -> 输入数量 -> 完成。一切设计围绕“十分钟上手”的目标。他们砍掉了所有非核心功能,追求极致的简洁和稳定。开发节奏也慢了下来,不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好用”。
这种转变,也悄然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节奏。
林凡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熬夜,但回家的时间依然不固定,身上常常带着外面奔波后的汗味和烟火气。苏晚晴发现,他不再总皱着眉头对着电脑屏幕苦思冥想,而是经常拿着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各种草图和歪歪扭扭的字迹,有时还会对着空气比划操作步骤,嘴里念念有词。
“爸爸在干嘛?”阿桂好奇地问。
“爸爸在想,怎么让卖零食的爷爷奶奶算账更简单。”苏晚晴温柔地解释。她虽然不懂技术,但能从林凡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彩里,感受到他的投入和希望。这让她安心。
家里的谈话内容也变了。晚饭桌上,林凡会兴致勃勃地讲起今天的见闻:哪个菜市场的大妈记账有多厉害,心算比计算器还快;哪个小卖部老板抱怨盘货盘到头晕;还有那位雨夜老师傅(林凡后来专程去感谢了他,并邀请他成为第一个试用者)试用初版后,提出的几个一针见血的意见。
苏晚晴和阿桂听得津津有味。阿桂甚至会举着小手说:“我们幼儿园门口小卖部的王爷爷也算不清账,老找错钱!爸爸你的‘小店宝’做好了,我去教王爷爷用!”
童言稚语,逗得林凡和苏晚晴都笑了。家里的气氛,因为一个共同期待的目标,变得轻松而充满活力。
当然,压力依然存在。
“易管家”那边的老客户维护仍需投入精力,新版本的“小店宝”开发也需要成本,虽然极力压缩,但账户里的钱还是在缓慢减少。苏晚晴工作室的收入成了家庭开支的重要支撑,她接活更勤了,有时深夜还在画图。两人默契地不再谈论经济的窘迫,只是更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一天晚上,林凡深夜才回,发现苏晚晴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手边还放着画到一半的设计稿。他轻手轻脚地想抱她回房,她却醒了。
“回来了?吃了吗?”她睡眼惺忪地问。
“吃过了。”林凡看着她眼下的青黑,心疼地说,“别太拼了,注意身体。”
“没事。”苏晚晴坐起身,揉了揉肩膀,“你那边……‘小店宝’有进展吗?”
“第一个测试版给老师傅装上了,反馈还不错,提了几个修改意见。”林凡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那就好。”苏晚晴笑了,灯光下,笑容温暖而坚定,“慢慢来,别急。我觉得这个事儿,挺好。”
播种的季节,总是漫长而安静的。 没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只有日复一日的耕耘和等待。但这一次,林凡心里很踏实。他不再仰望星空,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从最泥土的芬芳里,寻找生长的力量。
窗外,月色如水。屋内,灯火可亲。他们像两个辛勤的农人,在生活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新的种子。不知道它能否发芽,能长多高,但至少,他们一起,在努力浇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