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 > 第150章 长夜未央风骨犹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国三十八年六月三十日,台北,草山(阳明山)深处。

暮色四合,山间笼罩着一层薄雾。一处依托废弃矿坑改建、戒备极其森严的秘密基地已初具雏形。这里,就是计划的核心所在。郑耀先站在半地下的指挥室内,透过厚重的防弹玻璃窗,望着外面在探照灯下来回巡逻的卫兵。山风凛冽,吹动着山坡上的相思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无数窃窃私语。

指挥室内灯火通明,各种当时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和监测仪器已经安装到位,几名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调试。空气中弥漫着新设备特有的金属和机油味,以及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的骨架,在郑耀先近乎不眠不休的推动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来。过去半个月里,他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和统筹能力,不仅迅速完成了基地的初步建设,更在人员甄选和网络架构上提出了数个让毛人凤都颇为赞赏的方案。

郑特派员,一个穿着少校军服、名叫王继平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是李振安插进来的人之一,脸上带着恭敬却疏离的笑容,通讯主控系统已经调试完毕,可以与台北本部、基隆、高雄等主要站点进行加密联络了。

郑耀先转过身,脸上是符合他此刻身份的、带着适度威严的沉稳:辛苦了。立即测试与基隆港务局备用线路的连通情况,使用三号备用密码。

王继平转身去执行命令,眼神在转身的瞬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

郑耀先知道,李振的人一直在暗中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但他并不在意,反而巧妙地利用这种监视,将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展现在明处,以彰显他对计划的专注与能力。

就在昨天,毛人凤亲自视察了基地建设进度。在详细听取了郑耀先的汇报后,这位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特务头子,难得地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耀先,你做得很好。毛人凤站在刚刚建成的电讯中心里,环视着崭新的设备,比我想象的还要快,还要周全。

全赖局座信任和支持。郑耀先微微躬身,语气谦逊而沉稳。

毛人凤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我向来赏罚分明。从今天起,你正式担任计划执行主任,全权负责计划的推进与日常运作。必要时,可直接调动各站点资源,无需事事请示。

这道任命,意味着郑耀先正式进入了国民党在台情报系统的核心圈层,手握重权。指挥室内其他人员闻言,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看向郑耀先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敬畏。

卑职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局座重托。郑耀先神色凝重地领命。他深知,这份既是机遇,也是更大的陷阱。权力越大,盯着他的眼睛就越多,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毛人凤离开后,郑耀先立即召集所有核心人员开会。在会上,他宣布了新的工作制度和安全规范,条理清晰,要求严格,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他特别强调:深蓝不是普通的特务机构,我们是党国在海外最后的耳目和利剑。每一个人,都必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会后,他单独留下了几个关键岗位的负责人,逐一听取汇报,做出指示。他的问题精准到位,指示明确具体,让这些老牌特务都不禁暗自佩服。

夜深了,指挥室内的大部分人员都已换班休息。郑耀先以需要审阅最新情报汇总为由,独自留在了自己的办公室——一间位于指挥室侧面、经过严密隔音处理的小房间。

他反锁了门,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桌上摊开着厚厚的卷宗,但他此刻的心思并不在此。权力的滋味确实令人沉醉,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丝清醒。他从贴身的衣袋里,取出那枚光滑的铜钱,在指尖轻轻摩挲。冰凉的触感,是他与过往、与信仰之间唯一的、无声的联系。

他走到保险柜前,输入密码,打开柜门。里面除了的计划文件和经费,还有一个他私藏的、经过伪装的微型电台核心部件。这是他与组织恢复直接联系的唯一希望,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启动它的风险巨大。他只能等待,等待组织那边先行发出信号,或者等待一个绝对安全的时机。

就在他准备关上保险柜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郑耀先警觉地问,同时迅速将电台部件藏好。

郑主任,是我,王继平。门外传来恭敬的声音,有紧急情报需要您过目。

郑耀先整理了一下表情,打开门。王继平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焦急。

什么事?郑耀先问,语气平静。

我们监听到一段异常信号,来自大陆方向。王继平递上文件,经过初步分析,可能是网络中某个节点的求救信号。

郑耀先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知道了。立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深度分析,我要知道确切的位置和内容。记住,此事机密,不得外泄。

王继平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郑耀先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铁门,深吸一口气。这份情报的真伪尚待确认,但如果是真的,就意味着大陆方面已经开始对网络进行清理。这对组织来说是好事,但对他而言,却是个危险的信号,毛人凤必定会要求他立即采取行动。

果然,第二天一早,毛人凤的电话就直接打到了他的办公室。

耀先,听说有节点的信号?毛人凤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的,局座。正在全力分析中。郑耀先回答。

加快速度。毛人凤命令道,一旦确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务必保住这个节点。是我们的根本,不能有失。

卑职明白。郑耀先沉稳应答,不过局座,大陆方面清查正严,贸然行动可能会暴露更多节点。我建议先观察,等待最佳时机。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毛人凤低沉的声音:你说得对。但要密切监视,随时准备行动。记住,能否发挥作用,就看能不能保住。

挂断电话,郑耀先陷入沉思。他必须想办法既不让毛人凤起疑,又要尽可能保护大陆的同志。这个度,需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接下来的几天,郑耀先展现出惊人的工作效率。他一方面督促技术人员对信号进行深度分析,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在向毛人凤汇报时,他提出了一个梯次响应的方案:先通过加密信道发送确认指令,观察反应;确认安全后再启动备用联络方式;最后才是派人接应。

这个方案既显得专业周全,又为可能出现的留出了缓冲空间。毛人凤听完汇报后,再次对他的能力表示赞赏:就按你说的办。耀先,交给你,我很放心。

权力的光环笼罩着郑耀先,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每次从指挥室回到自己的住处——一处位于基地附近、同样戒备森严的独栋小楼,他都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北方的方向。

那里,是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是他誓死守护的信仰所在。

这天深夜,他再次取出那枚铜钱,在月光下仔细端详。铜钱在月色下泛着幽暗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突然,他敏锐地注意到,铜钱的边缘似乎有一道极其细微的刻痕。他立即走到灯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果然,在铜钱外缘的齿纹中,隐藏着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微小刻字:每月十五,基隆望海亭。

这是组织的联络信号!郑耀先的心跳骤然加速。原来,这枚一直带在身边的铜钱,本身就是联络工具之一。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仔细记下这个信息,然后将铜钱重新收好。

七月十五日,还有半个月。他必须想办法在那天前往基隆。

第二天,在向毛人凤汇报工作时,郑耀先适时地提出:局座,为了更好地掌握各地情况,我建议定期巡视各主要站点。第一站可以去基隆,那里是重要港口,也是对外联络的关键节点。

毛人凤略一沉吟,点头同意:可以。你安排时间,带上必要的人手。注意安全。

郑耀先恭敬领命。

走出毛人凤的办公室,郑耀先的步履沉稳如常,但内心却波涛汹涌。他距离与组织重新建立联系,只差最后一步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启程的前一天晚上,赵德明突然来访。

郑主任,听说您明天要去基隆?王继平脸上带着惯有的笑容,李队长特意嘱咐我,一定要确保您的安全。是否需要多带些人手?

郑耀先心中冷笑,表面上却温和地说:多谢李队长关心。不过是例行巡视,不必兴师动众。

王继平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恭敬地应道:是,郑主任。

望着王继平离去的背影,郑耀先知道,这次基隆之行注定不会平静。李振的人虽然不能明着跟随,但一定会暗中监视。

但他别无选择。与组织恢复联系,是他在这个孤岛上继续战斗下去的唯一希望。

夜深了,郑耀先站在窗前,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手中的铜钱已经被他捂得温热,仿佛带着故土的体温。

长夜仍未过去,黎明尚需等待。但风骨犹存,信念不灭。无论前路多么艰险,他都知道,自己必须走下去。

为了那些逝去的英魂,为了那片正在焕发新生的故土,也为了终将到来的、普照天下的黎明。

他轻轻握紧铜钱,眼神坚定如铁。(请看作者新书《弄堂小子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