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台北。
一场骤雨刚过,暑气被稍稍驱散,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湿热的黏腻感。位于台北城郊、原日本殖民时期留下的一处不起眼院落,此刻却戒备森严。经过层层盘查,郑耀先被一名神色冷峻的卫士引进了院内主建筑的书房。
书房宽敞,陈设却异常简洁,透着一种刻意的低调与实用主义。毛人凤坐在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后,依旧穿着那身标志性的深灰色长衫,正伏案批阅文件。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郑耀先身上,深邃难测。
“局座。”郑耀先立正,微微躬身,姿态恭谨。
“耀先来了,坐。”毛人凤放下笔,指了指书桌对面的椅子,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基隆那边,都安顿好了?”
“回局座,已初步安顿。在港务局挂了个闲职,便于观察和掩护。”郑耀先依言坐下,回答得简明扼要。
“嗯,谨慎些好。”毛人凤微微颔首,从抽屉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推到郑耀先面前。“这是‘深蓝’计划的初步纲要和人员遴选标准,你看一下。”
郑耀先接过文件夹,入手沉甸甸的。他翻开扉页,“深蓝计划”四个遒劲的毛笔字映入眼帘。他快速地浏览着,内容比他想象的更为庞大和野心勃勃。“深蓝”不仅旨在建立一个统筹大陆所有潜伏、情报、策反、破坏活动的最高指挥中枢,更计划整合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和日本)的情报网络,并涉及与美方情报机构的合作试探。其架构复杂,权限极高,俨然是要打造一个国中之国的特务帝国。
“架构很庞大,野心也不小。”毛人凤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开口,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但再好的蓝图,也需要得力的人去执行。耀先,我把这副担子交给你,是相信你的能力。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卑职明白,定当竭尽全力。”郑耀先合上文件夹,神色凝重。他深知,接下这个计划,就等于将自己放在了火山口上,不仅要面对外部的风险,更要应对内部无尽的倾轧。
“眼下有几件急务需要你立刻着手。”毛人凤继续说道,“第一,选址。‘深蓝’的总部必须绝对隐秘和安全,不能设在台北市区,要在周边山区或沿海僻静处寻找合适地点,方案报我审定。第二,核心人员甄选。名单上的人,你要逐一接触、考察,背景要绝对干净,能力要突出,忠诚……要经得起考验。宁缺毋滥。”
“是。”郑耀先点头。
“第三,”毛人凤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冷意,“李振最近动作很多,拉拢了不少原军统和中统的旧人,似乎在搞他自己的小圈子。你留意一下,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深蓝’是最高机密,不容任何人染指或破坏。”
果然,毛人凤对李振也并不完全放心,甚至有意利用郑耀先来制衡。这正是郑耀先可以利用的机会。
“卑职会留意的。”郑耀先应道,随即适时地提出要求,“局座,筹建‘深蓝’,千头万绪,单凭卑职一人,恐难迅速打开局面。能否允许卑职调用部分原‘磐石’网络中,已确认可靠且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他们对大陆情况熟悉,正是‘深蓝’目前急需的。”
这是他计划中的一步,旨在将部分可能被争取或控制的“自己人”,以合理名义调入“深蓝”核心圈。
毛人凤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你拟一个名单给我,背景要重新严格审核。记住,‘深蓝’的人员,必须是我们最核心、最可靠的力量。”
“卑职明白。”
“好了,你去忙吧。有什么进展,直接向我汇报。”毛人凤挥了挥手,重新拿起了笔,示意谈话结束。
“卑职告退。”郑耀先起身,拿起那份沉重的“深蓝”计划纲要,退出了书房。
走出那座戒备森严的院落,湿热的空气重新包裹上来。郑耀先深吸一口气,感觉肩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他不仅要在毛人凤和李振的夹缝中求生,更要利用“深蓝”计划,为组织获取最高价值的情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按照毛人凤的指示,开始着手“深蓝”的筹建工作。首先便是选址。他带着两名毛人凤指派给他的、看似协助实则也有监视意味的助手,连日奔波于台北周边的山区和海岸线。他刻意挑选了几个要么地形过于复杂、建设困难,要么位置过于偏僻、不便联络的地点作为备选,以此拖延时间,并暗中观察着两名助手的反应和背景。
与此同时,他开始接触那份核心人员甄选名单。名单上的人背景复杂,有原军统的行动高手,有中统的谋报专家,也有精通电讯、密码的技术人才。他利用考察的名义,与这些人进行接触,暗中评估他们的立场、性格弱点以及可能被利用或策反的可能性。他谨慎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这些都将是他未来在“深蓝”内部立足和运作的重要依据。
几天后,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点,找到了郑耀先。
那是在淡水河边一处废弃的渔港码头,郑耀先借口考察地形来到这里。夕阳将河面染成一片金红,废弃的木船在浅滩上歪斜着,四周寂静无人。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个戴着斗笠、穿着渔民衣服的身影,从不远处一艘破船的阴影里走了出来。那人抬起头,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精明而带着一丝谄媚笑容的脸——正是李振。
“郑组长,哦不,现在该叫郑特派员了?真是巧啊。”李振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眼神里闪烁着试探的光芒。
郑耀先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李队长?确实很巧。你怎么会在这里?”
“闲来无事,到处走走,看看这宝岛风光。”李振踱步上前,与郑耀先并肩望着河面,“听说郑特派员最近很忙啊,在为‘深蓝’计划奔波?”
消息果然灵通。郑耀先淡淡回应:“局座交代的任务,不敢懈怠。”
“那是自然。”李振嘿嘿一笑,压低声音,“不过,郑特派员,这‘深蓝’水深得很呐。光靠你一个人,怕是难以应付。有些关系,有些人脉,不是光靠局座的信任就能摆平的。”
他这是在暗示拉拢,也是在炫耀他在岛内经营的人脉网络。
“李队长有何指教?”郑耀先顺着他的话问道。
“指教不敢当。”李振凑近了些,声音更低,“兄弟我在岛上还算有些人面,各方面都能说得上话。郑特派员若是需要人手,或者遇到什么麻烦,尽管开口。咱们都是从大陆过来的,理应互相照应,你说是不是?”
他试图将郑耀先拉入他的阵营,至少是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以便在未来“深蓝”计划的利益分配中占据主动。
郑耀先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犹豫和为难:“李队长的好意,耀先心领了。只是……局座对此事亲自过问,要求严格,有些程序,恐怕……”
他既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答应,将决定权推给了毛人凤的“严格要求”,给自己留下了转圜余地。
李振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堆起笑容:“明白,明白。局座规矩大嘛。不过,话我放在这里,郑特派员什么时候想通了,随时可以来找我。”他拍了拍郑耀先的肩膀,力道有些重,“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说完,他重新戴上斗笠,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废弃渔港的阴影里。
郑耀先站在原地,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眉头微蹙。李振的主动接触,既是威胁,也透露出一丝急切。这说明“深蓝”计划所代表的权力和资源,让李振也坐不住了。未来的斗争,必将更加激烈。
他转身离开码头,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他必须加快步伐,在“深蓝”内部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同时要利用毛人凤与李振之间的矛盾,巧妙地周旋其间,为自己,也为组织的任务,争取最大的空间和机会。
孤岛之上的暗战,因为“深蓝”计划的启动,骤然升级。郑耀先这条深海之鱼,必须在这片暗礁密布、鲨环伺的水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而远在南京的刘铭章,也将在新的岗位上,迎来他自己的考验。两岸的暗流,因为一个共同的信念,在不同的战场上,奔涌向前。(请看作者新书《弄堂小子的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