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76章 读书会发的不是书,是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6章 读书会发的不是书,是饵

天光破晓,黎明像一把沾着冷霜的剃刀,刮去了青禾镇最后一层墨色的夜。

昨夜的暴雨荡涤了空气,镇广场的青石板地被洗刷得油亮,倒映着渐渐明晰的天空轮廓。

喧嚣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赶早集的小贩,晨练的老人,以及那些无所事事、靠交换流言打发时间的闲散看客,让这片小小的空地迅速恢复了生机。

在广场一角,几张简易桌子拼凑起一个临时摊位,“清泉读书会”的横幅迎风招展,墨绿色的字迹清秀雅致,与周围卖菜卖肉的粗犷招牌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小禾就站在这片雅致的中心。

她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棉布裙,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脸上挂着恬静温和的笑容,仿佛昨夜那个在尘封档案室里与黑暗对峙的孤勇者,只是南柯一梦。

她身边摆着一摞厚厚的宣传单,上面印着读书会的简介和一个醒目的二维码。

“叔叔阿姨,大哥大姐,早上好!这是我们‘清泉读书会’的‘春耕读诗会’活动。”她的声音清亮悦耳,不疾不徐,“今天我们不光读诗,还为大家准备了省里最新的《乡村振兴政策问答》电子版,方便大家随时了解好政策。手机扫一下这个码,加入我们的读书群,就能免费领取了!”

“政策问答?”一个提着菜篮的大妈凑了过来,半信半疑,“免费的?”

“当然是免费的,”林小禾笑着将一张传单递过去,“知识本来就该是共享的。您扫了码,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可以在群里问,我们有志愿者帮忙解答。”

这话一出,人群立刻骚动起来。

对于乡镇的居民而言,“政策”是个既遥远又切身的东西,免费获取权威解读的机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很快,林小禾的摊位前就围满了人,手机扫码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在熙攘的人群中,几张熟悉的面孔格外扎眼。

他们是镇上有名的“老油条”,平日里总在镇政府门口晃荡,靠打听小道消息为生。

此刻,他们也挤在人群里,动作甚至比普通居民还要急切,抢着扫码,仿佛生怕错过了什么天大的秘密。

林小禾的目光不动声色地从他们身上一一掠过,最终锁定在其中一个瘦高个男人身上。

他穿着一件不合身的夹克,眼神游移,扫完码后,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查看手机,而是立刻转身走到广场边缘,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划动了几下,似乎在切换着什么设置。

一个下意识的、试图抹去痕迹的动作。

林小禾的心跳微微加速,但脸上的笑容依旧,她转身为另一位老人讲解如何操作,仿佛什么都未曾看见。

与此同时,数十公里外的临时驻点内,气氛凝重如冰。

陈秘书的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双眼死死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实时数据流。

一排排绿色的代码中,一条刺目的红色警报毫无征兆地跳了出来,伴随着短促的蜂鸣。

“来了!”陈秘书的声音压抑着兴奋。

屏幕上,一个伪装成普通公众网络Ip的地址,在点击了林小禾发出的那个链接后,行为轨迹变得异常诡异。

它没有停留在政策问答的页面,而是在短短三秒之内,连续完成了三次肉眼无法察觉的后台跳转,每一次跳转都更换了一个新的虚拟身份,像一条受惊的泥鳅在数据之河中疯狂穿梭。

但无论它如何伪装,最终的落点,都指向了同一个被严密保护的内网代理服务器。

“最终接入点……青禾镇政府内网!”陈秘书迅速敲击键盘,调用更高权限的追踪协议,“正在进行物理定位……锁定了!”

他将结果投射到主屏幕上。

一张镇政府大楼的内部结构图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个闪烁的红点,不在任何一间办公室,而是顽固地停留在二楼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党委书记周德海办公室隔壁的档案储藏间。

“我马上核对设备信息。”陈秘书的手速快得几乎出现残影,“找到了!该终端设备的mAc地址,与我们昨晚追踪到的那个‘后勤维修组’备用手机号,完全绑定!”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完美闭环。

林晚秋站在屏幕前,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她没有去看那闪烁的红点,而是调出了另一份文件——青禾镇主要干部近七日的考勤记录。

白纸黑字,清晰记录着:镇党委书记周德海,连续四天,于清晨七点至八点之间,有迟到记录。

登记事由出奇地一致:“处理突发紧急档案事务”。

这个时间,恰好与那个“草帽老农”每一次在黎明前出现的时间点,严丝合缝。

林晚秋的思绪倒流回初次抵达青禾镇,与周德海会面时的场景。

“真实之眼”在那一刻捕捉到的细节,此刻在她脑海中被无限放大,重新解读。

那是一次礼节性的握手。

周德海的掌心干涩冰冷,像一块被风干的树皮,与其热情的笑脸形成强烈反差。

但在她看不见的角度,她能清晰“感知”到他颈侧动脉血管的异常搏动,频率远超一个正常中年男性的静息状态。

当他说出“热烈欢迎省纪委的同志下来指导工作”时,他嘴角的肌肉牵动,比正常的语言情绪表达延迟了整整0.8秒。

那不是欢迎,而是一种被强行压制下的惊惧与戒备。

一个身处高压状态,却极力试图用官场套话来掩饰内心慌乱的灵魂。

“小禾那边,可以进行第二步了。”林晚秋淡淡地开口。

指令发出,另一场戏已然开演。

林小禾借口为读书会合作的幼儿园送一批新到的儿童绘本,轻车熟路地走进了镇政府的家属楼。

在二楼的楼梯口,她“偶遇”了拎着一篮青菜、刚从菜市场回来的周德海的妻子。

“张阿姨,买菜回来啦?”林小禾笑得眉眼弯弯,像个不谙世事的邻家女孩。

“是小禾啊。”周妻显然心情不佳,脸上带着一丝疲惫的怨气,“可不是嘛,家里那位最近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魔,神神叨叨的,大半夜不睡觉,非要跑到单位那个又旧又潮的储藏间去,说是怕老鼠啃了什么重要的扶贫文件。你说那文件金贵,也不能当饭吃啊。”

“周书记真是爱岗敬业,咱们青禾镇有他这样的好干部,是福气。”林小禾嘴上附和着,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一边说着,一边佯装脚下不稳,身体微微一晃,顺势蹲下身去整理鞋带。

就在这短暂的几秒钟里,她的视线精准地投向了楼梯拐角处的天花板。

那里,一个半球形的监控摄像头正对着下方。

但它的角度很奇怪,并非覆盖整个楼梯,而是被人为地向下拧动过,镜头几乎是垂直向下,恰好将储藏室那扇紧闭的铁门门缝,以及门前一小块地面,纳入了唯一的监视死角。

林小禾的心猛地一沉。

她没有抬头,只是在调整鞋带的掩护下,用手机的广角镜头,飞快地拍下了摄像头不自然的朝向和旁边裸露出的线路走向。

夜幕再次降临。

临时驻点里,陈秘书执行了林晚秋的最终指令。

他通过技术手段,模拟“清泉读书会”的后台系统进行了一次虚假的“功能升级”,并向今天所有扫码入群的用户,推送了一条新的弹窗消息。

【叮!

恭喜您获得“清泉读书会”线下读书沙龙特邀嘉宾资格,请点击链接登录,下载您的专属电子邀请函。】

这是一个简单而粗暴的阴谋。

对于普通用户,这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的垃圾信息。

但对于那个躲在暗处、时刻监视着调查组一举一动的黑手而言,任何来自“清泉读书会”——这个已经被他或他们认定为调查组前哨的组织——的“线下活动邀请”,都意味着一次必须掌握的动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后台始终静悄悄。

就在第二小时即将结束时,警报再度响起。

唯一的响应者出现了。

还是那个Ip,还是那个熟悉的路径。

对方显然极为谨慎,在尝试登录链接时,依然使用了层层代理。

但他急于窥探“邀请函”内容的迫切心情,让他最终还是点下了“下载附件”的按钮。

就在点击的瞬间,一道无形的枷锁被扣上。

系统瞬间反向注入了一个轻量级的、几乎无法被察觉的监控程序,成功获取了目标设备的初步访问权限。

陈秘书的指尖在颤抖。他点开设备信息,一串清晰的字符跃然屏上。

【用户名:zdhai_001】

【设备名:ZdhpoLIcY】

屏幕中央,被成功捕获的桌面背景截图缓缓加载出来。

那不是系统默认的风景画,而是一张像素不高、带着明显年代感的旧照片。

照片上,是十年前青禾镇的全貌,土坯房鳞次栉比,田埂阡陌纵横。

照片的右下角,一行烫金小字依稀可辨:纪念青禾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启动——周德海。

那是他时任副镇长时,亲手主持拍摄的。

鱼,咬死了钩。

林晚秋缓缓走到屏幕前,目光落在那张陈旧的照片上。

这张照片,既是周德海荣耀的起点,或许也埋藏着他罪恶的根源。

现在,这台名为“政策”的设备,已经向她敞开了一道缝隙。

缝隙之后,是长达十年的数据沉淀,是无数被加密、被隐藏、被删除的秘密。

那些潜伏在缓存文件、操作日志、回收站深处的数字幽灵,正静静地等待着被唤醒。

林晚秋戴上防蓝光眼镜,双手交叉,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看着屏幕上那个名为“zdhai_001”的图标,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凝视着即将被解剖的病人。

她的第一刀,该从哪里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