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88章 六镇烽火燎原与尔朱荣崛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8章 六镇烽火燎原与尔朱荣崛起

北魏的内乱愈演愈烈,南梁的统治依旧趋于平稳。

到了公元524年,三月,北魏任命临淮王元彧为都督北讨诸军事,率军讨伐破六韩拔陵。

夏季,四月,高平镇百姓赫连恩等人发动叛乱,推举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打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北魏将领卢祖迁率军击败叛军,胡琛向北逃走。

卫可孤围攻怀朔镇长达一年,外援始终未到,镇将杨钧派贺拔胜前往临淮王元彧处告急。贺拔胜招募了十余名敢死少年骑兵,趁夜寻找空隙突围而出,叛军骑兵随后追来,贺拔胜喊道:“我是贺拔破胡(贺拔胜的字)!”叛军不敢逼近。贺拔胜在云中见到元彧,劝说道:“怀朔镇被围,随时可能沦陷,大王如今按兵不动;怀朔若失守,武川镇也会陷入危局,叛军锐气将倍增,即便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臣,也无法为大王谋划了。”元彧许诺出兵救援,贺拔胜返回怀朔,再次突围入城。杨钧又派贺拔胜前去侦察武川镇的情况,此时武川镇已被叛军攻陷。贺拔胜疾驰返回,怀朔镇也随即溃败,他与父亲贺拔度拔一同被卫可孤俘虏。

五月,临淮王元彧与破六韩拔陵在五原交战,元彧兵败,因罪被削夺官爵。安北将军陇西人李叔仁又在白道战败,叛军势力日益强盛。北魏孝明帝召集丞相、尚书令、仆射、尚书、侍中、黄门官员到显阳殿,问道:“如今寇乱蔓延恒州、朔州,逼近祖宗皇陵,该如何应对?”吏部尚书元修义请求派遣重臣统领军队镇守恒州、朔州以抵御叛军。孝明帝说:“去年阿那瑰叛乱,派遣李崇北征,李崇上表请求将镇改为州,朕因旧制难以变革,没有批准。如今回想这道奏表,正是它引发了镇户的非分之想,才导致今日的祸患;但往事已无法挽回,姑且略作议论罢了。不过李崇是皇亲贵戚,威望深重,才识英明敏捷,朕打算再派他北行,你们觉得如何?”仆射萧宝寅等人都答道:“这样安排,实在符合众人的期望。”李崇推辞说:“臣认为六镇地处偏远,紧邻敌寇,当初请求改镇为州是为了安抚镇民之心,怎敢诱导他们叛乱!臣罪该万死,承蒙陛下赦免;如今再派臣北行,正是臣报恩改过的时机。但臣已七十岁,加之体弱多病,无法承受军旅之劳,希望陛下另选贤才。”孝明帝没有应允。元修义是元天赐的儿子。

对此,司马光说:李崇的奏表,本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无形中克敌制胜。魏肃宗(孝明帝)既不能采纳,等到祸乱发生,非但没有丝毫愧疚自责之言,反而将此归咎于李崇。如此昏庸不明的君主,怎能与他共谋国事!《诗经》中说:“听人直言便应对,闻诵善言却沉醉,不采纳贤良之策,反倒使我陷入悖乱。”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啊。

壬申日,北魏加授李崇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北讨大都督,命抚军将军崔暹、镇军将军广阳王元深都受李崇节制。元深是元嘉的儿子。

六月,南朝梁任命豫州刺史裴邃为督征讨诸军事,率军讨伐北魏。

北魏自破六韩拔陵叛乱以来,东夏、西夏、幽州、凉州等地寇盗蜂拥而起。秦州刺史李彦施政严酷、刑罚残暴,下属百姓无不怨恨。当月,州城百姓薛珍等人聚集党羽冲入州府大门,擒获李彦并将其杀死,推举同党莫折大提为统帅,莫折大提自称秦王。北魏派遣雍州刺史元志率军讨伐。

起初,南秦州的豪门大族杨松柏兄弟屡次作乱,刺史博陵人崔游诱骗他们投降,任命为郡主簿,待之以礼,让他们劝说麾下氐族各部归降,不久后却在宴会上将杨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逮捕斩首,因此其部下无不猜忌恐惧。崔游得知李彦被杀,自知处境危险,想要逃走避祸,但是未能成行;州城百姓张长命、韩祖香、孙掩等人攻打崔游,将其杀死,举城响应莫折大提。莫折大提派部将卜胡袭击高平镇,攻克该镇,杀死镇将赫连略、行台高元荣。莫折大提不久后去世,其子莫折念生自称天子,设置文武百官,改年号为天建。

秋季,七月甲寅日,北魏任命吏部尚书元修义兼任尚书仆射,担任西道行台,率领众将讨伐莫折念生。

崔暹违抗李崇的节制,与破六韩拔陵在白道交战,惨遭大败,单人独骑逃回。破六韩拔陵集中兵力攻打李崇,李崇奋力抵抗却无法抵御,率军退回云中,与叛军相持。

广阳王元深上书说:“先朝定都平城时,以北方边境为重,精心挑选皇室亲信和贤能之人,执掌兵权镇守各镇,配备高门士族子弟,让他们誓死防御边患,这些人不仅不耽误仕途升迁,还能享受免除赋税徭役的优待,当时的人们都欣然向往。太和年间,仆射李冲掌权,凉州的本地士人全部免除了仆役之差;而帝乡平城的旧族子弟,却仍需镇守边疆,除非得罪当朝权贵,否则无人愿意与他们为伍。各镇的镇户只能担任虞候、白直之类的低微职务,一生升迁,最多不过军主;而他们留在京师的同族却能担任上品高官,镇守边镇的人被清贵仕途阻隔,因此很多人选择逃亡。朝廷于是制定严厉的边兵制度,禁止镇民外出游荡,导致少年无法拜师求学,长者不能做官游历,唯独他们被视为异类,说起此事无不令人流涕!自从迁都洛阳后,边境职务更加被轻视,只有那些仕途失意、才能平庸之人,才会被派去担任镇将,他们相互效仿,一味聚敛钱财。还有各地的奸猾官吏,因犯罪被发配边疆,为镇将出谋划策,政事全凭贿赂办理,边地百姓无不切齿痛恨。等到阿那瑰背弃恩德肆意劫掠,朝廷征调应急部队追击,十五万大军穿越沙漠,没几天就返回了。边地百姓见到这样的援军,便轻视中原朝廷。尚书令李崇请求改镇为州,其实早已预见今日之患,朝廷却未批准。后来高阙戍主治理部下失和,被破六韩拔陵杀死,于是叛军相互呼应作乱,攻城略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朝廷军队屡次战败,叛军势力日益壮大。此次出兵,本指望平定叛乱;然而崔暹全军覆没,臣与李崇徘徊不前、被迫撤军,一同屯驻云中,将士们的士气已然瓦解。如今担忧的不仅是西北边境,恐怕其他各镇也会相继叛乱,天下大事,难以预料!”奏书呈上后,孝明帝并未审阅。

随后,朝廷下诏征召崔暹入狱,交付廷尉审理;崔暹用歌妓、田园贿赂元义,最终得以免罪。

丁丑日,莫折念生派都督杨伯年等人攻打仇鸠、河池二戍,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遣将军伊祥等人击败叛军,斩首一千余人。东益州原本是氐王杨绍先的封国,将领僚佐都认为州城百姓勇猛善战,秦州、南秦州的叛军都是他们的同族,请求先收缴他们的武器。魏子建说:“州城百姓多次经历战事,安抚他们便能为我所用,逼迫他们则会腹背受敌。”于是召集全体州城百姓,加以慰问劝谕,随后逐渐将他们的父兄子弟分派到外地各郡戍守,内外相互牵制,最终没有一人叛乱。魏子建是魏兰根的族兄。

北魏凉州幢帅于菩提等人擒获刺史宋颖,占据凉州发动叛乱。

八月庚寅日,南朝梁徐州刺史成景俊攻克北魏童城。

北魏员外散骑侍郎李苗上书说:“兵力精良但粮草不足,利于速战速决;粮草充足但兵力众多,适宜打持久战。如今陇地叛军猖狂,没有长期的物资储备,虽然占据两座州城,却毫无德义可言。他们的势头在于急攻猛进,每天都有归降之人,拖延下去则人心离散,只能坐待崩溃。叛军像暴风骤起般进攻,是想谋求万分之一的侥幸成功;朝廷军队高筑营垒、深挖壕沟,才是确保胜利的万全之策。但天下长久太平,人们不熟悉战事,追逐利益时互不等待,逃难时互不照应,将领没有严明法令,士兵缺乏训练,不考虑长久之计,人人都有轻敌之心。如果现在陇东失守,汧州军队溃败,那么秦州、南秦州的叛军将会更强盛,三辅地区将陷入危弱境地,国家的右臂就此废掉。应当命令大将坚守营垒不与叛军交战,另派副将率领数千精兵从麦积崖出兵袭击叛军后方,那么汧州、岐州之下的叛军自然会溃散。”

北魏任命李苗为统军,与别将淳于诞一同从梁州、益州出兵,隶属于魏子建。军队尚未抵达,莫折念生派其弟高阳王莫折天生率军沿陇山向东进发。甲午日,都督元志与莫折天生在陇口交战,元志兵败,抛弃部众向东退守岐州。

东西部敕勒族全部背叛北魏,归附破六韩拔陵,北魏孝明帝这才想起李崇和广阳王元深的建议。丙申日,下诏说:“各州镇军籍中凡非因犯罪被发配服役者,全部免除军籍,恢复平民身份。”将镇改为州,把怀朔镇改为朔州,原朔州改为云州。派遣兼黄门侍郎郦道元担任大使,前往安抚六镇。此时六镇已经全部叛乱,郦道元未能成行。

在此之前,从代郡迁居洛阳的人,大多被吏部压制,无法晋升仕途。等到六镇叛乱,元义便任用从代郡来的寒门士人担任传诏官,以安抚他们。廷尉评代郡人山伟上书称颂元义的功德,元义提拔山伟为尚书二千石郎。秀容人乞伏莫于聚集部众攻打郡城,杀死太守;丁酉日,南秀容的牧人万于乞真发动叛乱,杀死太仆卿陆延,秀容酋长尔朱荣率军讨伐并平定叛乱。尔朱荣是尔朱羽健的玄孙。其祖父尔朱代勤曾外出打猎,被部下误射大腿,尔朱代勤拔出箭矢,不再追究,部下无不感动悦服。尔朱代勤官至肆州刺史,被赐爵梁郡公,九十多岁才去世;其子尔朱新兴继位。尔朱新兴时期,畜牧业尤为繁盛,牛羊驼马按毛色分群,遍布山谷,数不胜数。北魏每次出兵,尔朱新兴都会献上马匹和军粮资助军队,魏高祖(孝文帝)对此十分赞许。尔朱新兴年老后,请求将爵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北魏朝廷批准了这一请求。尔朱荣心思机敏、决断明快,治理部众严格整齐。当时各地战乱兴起,尔朱荣暗中怀有大志,散尽家中的畜牧资产,招募骁勇之士,结交豪杰,于是侯景、司马子如、贾显度以及五原人段荣、太安人窦泰等人都前往投靠他。贾显度是贾显智的兄长。

戊戌日,莫折念生派都督窦双攻打北魏盘头郡,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遣将军窦念祖击败叛军。

九月戊申日,南朝梁将领成景俊攻克北魏睢陵。戊午日,北兖州刺史赵景悦包围北魏荆山。裴邃率领三千骑兵袭击寿阳,壬戌日夜,攻破城门入城,攻克寿阳外城。北魏扬州刺史长孙稚率军抵御,一天之内交战九次,梁军后援蔡秀成迷路未能赶到,裴邃领兵撤退。梁军别将攻打北魏淮阳,北魏派遣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间王元琛救援寿阳,安乐王元鉴救援淮阳。

北魏西道行台元修义得了中风病,无法指挥军队。壬申日,北魏任命尚书左仆射齐王萧宝寅为西道行台大都督,率领众将讨伐莫折念生。

宋颖秘密向吐谷浑王伏连筹求救,伏连筹亲自率军救援凉州,于菩提弃城逃走,伏连筹追击并斩杀了他。凉州百姓越天安等人重新推举宋颖为刺史。

河间王元琛的军队抵达西硖石,解除了涡阳的包围,收复荆山戍。梁青、冀二州刺史王神念与元琛交战,被元琛击败。冬季十月戊寅日,裴邃、元树攻打北魏建陵城,攻克该城。辛巳日,攻克曲木,扫虏将军彭宝孙攻克琅邪。

北魏营州百姓刘安定、就德兴擒获刺史李仲遵,占据州城发动叛乱。百姓王恶儿斩杀刘安定后归降北魏;就德兴向东逃走,自称燕王。

胡琛派遣部将宿勤明达侵犯幽州、夏州、北华州,壬午日,北魏派遣都督北海王元颢率领众将讨伐他。元颢是元详的儿子。

甲申日,彭宝孙攻克北魏东莞。辛卯日,裴邃攻克狄城;丙申日,又攻克甓城,进军屯驻黎浆。壬寅日,北魏东海太守韦敬欣献出司吾城归降梁朝。定远将军曹世宗攻克曲阳;甲辰日,又攻克秦墟,北魏守将大多弃城逃走。

北魏派遣黄门侍郎卢同持符节前往营州慰劳,就德兴先归降后又反叛。朝廷下诏任命卢同为幽州刺史兼尚书行台,卢同多次被就德兴击败,只得返回。

北魏朔方的胡人反叛,包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城中粮食耗尽,军民煮马皮充饥,但众人毫无二心。源子雍打算亲自出城寻找粮食,留下儿子源延伯镇守统万城,将领僚佐们都说:“如今四方叛离,粮食已尽,援军断绝,不如父子一同撤离。”源子雍流泪说:“我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恩惠,应当为这座城池献出生命;但没有粮食无法坚守,所以想前往东夏州,为各位筹措数月的粮食,若侥幸成功,城池必定能保全。”于是率领老弱残兵前往东夏州运粮,源延伯与将领僚佐们哭着为他送行。源子雍出发几天后,胡人头领曹阿各拔截击,将他擒获。源子雍暗中派人送信,命令城中军民努力坚守。全城军民担忧恐惧,源延伯劝谕道:“我父亲的生死尚不可知,我内心焦急如焚。但我奉命守城,责任重大,不敢因私事损害公事。希望各位能体谅我的心意!”于是众人被他的忠义感动,无不奋发振作。源子雍虽被擒获,胡人却常以百姓之礼对待他,源子雍向他们陈述祸福之道,劝说曹阿各拔归降。恰逢曹阿各拔去世,其弟桑生最终率领部众跟随源子雍归降北魏。源子雍拜见行台北海王元颢,详细陈述了各路叛军可以消灭的情况,元颢拨给源子雍兵力,让他担任先锋。当时东夏州全境都已反叛,叛军四处屯聚,源子雍边战边进,九十天内历经数十场战斗,最终平定东夏州,征收粮食运往统万城,东夏州、夏州因此得以保全。源子雍是源怀的儿子。

北魏广阳王元深上书说:“如今六镇全部反叛,高车两部落也与叛军勾结,用这支疲惫的军队去攻打他们,必定没有取胜的道理。不如挑选训练精兵,镇守恒州各要地,再作后续谋划。”于是与李崇领兵返回平城。李崇对众将说:“云中是白道的要冲,叛军的咽喉之地,若此地失守,那么并州、肆州就危险了。应当留下一人镇守,谁可以担当此任?”众人推举费穆,李崇便请求任命费穆为朔州刺史。

贺拔度拔父子与武川人宇文肱召集乡里豪杰,一同袭击卫可孤,将其斩杀;贺拔度拔不久后与铁勒人交战战死。宇文肱是宇文逸豆归的玄孙。

李崇引荐国子博士祖莹担任长史;广阳王元深上奏弹劾祖莹虚报战功、盗取吞没军资,祖莹因罪被除名,李崇也被免官削爵召回京城。元深独自总揽军政大权。

莫折天生进攻北魏岐州,十一月戊申日,攻克该城,擒获都督元志和刺史裴芬之,将二人押送给莫折念生,莫折念生将他们杀害。莫折念生又派卜胡等人侵犯泾州,在平凉以东击败光禄大夫薛峦。薛峦是薛安都的孙子。

丙辰日,彭宝孙攻克北魏东莞。壬戌日,裴邃攻打寿阳的安城,丙寅日,马头、安城都归降梁朝。

高平百姓攻打并杀死卜胡,一同迎接胡琛。

北魏任命黄门侍郎杨昱兼侍中,持符节监督北海王元颢的军队,前往救援幽州,幽州的包围得以解除。蜀地叛军张映龙、姜神达攻打雍州,雍州刺史元修义请求援军,一天一夜之内,送达的文书达九封。都督李叔仁迟疑不肯前往,杨昱说:“长安是关中的根基,若长安失守,大军自然会瓦解溃散,留在此地有何益处?”于是与李叔仁进军攻击叛军,斩杀姜神达,其余党羽溃散逃走。

十二月戊寅日,北魏荆山守将归降梁朝。壬辰日,北魏任命京兆王元继为太师、大将军,都督西道诸军讨伐莫折念生。

乙巳日,梁朝武勇将军李国兴攻打北魏平静关;辛丑日,信威长史杨乾攻打武阳关;壬寅日,攻打岘关,全部攻克。李国兴进军包围郢州,北魏郢州刺史裴询与蛮族首领西郢州刺史田朴特相互配合,抵御梁军。郢州被围近一百天,北魏援军赶到,李国兴领兵撤退。

北魏汾州各部胡人反叛;朝廷任命章武王元融为大都督,率军讨伐。

北魏魏子建招抚劝谕南秦州各氐族部落,氐人逐渐归降依附,于是收复六郡十二戍,斩杀叛军首领韩祖香。北魏任命魏子建兼尚书,担任行台,仍保留刺史职位,梁州、巴州、益州、南益州、秦州、南秦州各州都受他节制。

莫折念生派兵攻打凉州,州城百姓赵天安再次擒获刺史,响应叛军。

这一年,南朝梁侍中、太子詹事周舍因事获罪被免职,散骑常侍钱唐人朱异接替他掌管朝廷机密,军事谋划、地方长官任免、朝廷礼仪、诏令敕书等事务,都由朱异掌管。朱异喜好文辞义理,多才多艺,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梁武帝因此重用他。

到了公元525年春季,正月丙午日,南朝梁雍州刺史晋安王萧纲派遣安北长史柳浑攻占北魏南乡郡;司马董当门攻克北魏晋城,庚戌日,又攻克马圈、雕阳两座城池。

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向来依附元义,见元义骄横放纵,担心灾祸牵连自己,于是谋反。北魏派遣中书舍人张文伯抵达彭城,元法僧对他说:“我想和你脱离险境,寻求安稳,你能跟从我吗?”张文伯说:“我宁可死了去见魏文帝的陵寝松柏,怎能背弃忠义追随叛逆呢!”元法僧将他杀死。庚申日,元法僧杀死行台高谅,称帝,改年号为天启,封自己的儿子们为王。北魏出兵讨伐他,元法僧于是派遣儿子元景仲前来向南朝梁归降。

安东长史元显和是元丽的儿子,起兵与元法僧交战;元法僧将他擒获,握住他的手,让他一同就座,元显和不肯,说:“我和你都出身皇家,你一旦割据土地反叛朝廷,难道就不怕史官的公正记载吗!”元法僧仍想劝慰他,元显和说:“我宁可死为忠义之鬼,也不能生为叛逆之臣!”元法僧于是将他杀死。

梁武帝派遣散骑常侍朱异出使元法僧处,任命宣城太守元略为大都督,与将军义兴人陈庆之、胡龙牙、成景俊等人率军接应元法僧。

莫折天生驻军于黑水,兵力十分强盛。北魏任命岐州刺史崔延伯为征西将军、西道都督,率领五万大军讨伐他。崔延伯与行台萧宝寅驻军于马嵬。崔延伯向来骁勇善战,萧宝寅催促他出战,崔延伯说:“明天早晨我为您试探一下叛军的勇怯。”于是挑选数千精兵向西渡过黑水,整顿军阵向莫折天生的营垒进发;萧宝寅驻军于黑水东岸,远远地作为后援。崔延伯直抵莫折天生营前,扬威示威后,缓缓领兵返回。莫折天生见崔延伯兵力稀少,打开营门率军追击,叛军人数是崔延伯军队的十倍,将崔延伯逼迫到水边,萧宝寅望见后大惊失色。崔延伯亲自担任后卫,不与叛军交战,让部下先渡河,军队阵容整齐,莫折天生的士兵不敢进攻。不久,部下全部渡过河去,崔延伯才缓缓渡河,莫折天生的军队也率军返回。萧宝寅高兴地说:“崔君的勇猛,关羽、张飞也比不上。”崔延伯说:“这伙叛军不是我这老奴的对手,明公只需安坐,看我击败他们。”癸亥日,崔延伯领兵出战,萧宝寅率领全军随后跟进。莫折天生率领全部兵力迎战,崔延伯身先士卒,攻破叛军前锋,将士们都尽全力奋勇前进,大败叛军,俘虏、斩杀十余万人,追击到小陇山,岐州、雍州及陇东地区全部平定。将士们中途停留抢掠财物,莫折天生于是堵塞陇道,各军因此无法前进。萧宝寅攻克宛川,将当地百姓掳掠为奴婢,把十名美女赏赐给岐州刺史魏兰根,魏兰根推辞说:“这个县地处强敌之间,无法自立,所以依附叛军以求活命。官军抵达后,应当怜悯安抚他们,怎能帮助叛军作恶,将他们掠为低贱的仆役呢!”于是四处寻找被掳百姓的父兄,将美女全部送还。

己巳日,裴邃攻克北魏新蔡郡,梁武帝下诏任命侍中、领军将军西昌侯萧渊藻率领军队作为先锋,南兖州刺史豫章王萧综与各位将领随后进军。癸酉日,裴邃攻克郑城,汝水、颍水一带的百姓纷纷响应。北魏河间王元琛等人畏惧裴邃的威名,驻军于城父,数月不进兵,北魏朝廷派遣廷尉少卿崔孝芬持符节、携带宫中仓库的宝刀前往催促。崔孝芬是崔挺的儿子。元琛抵达寿阳,想要出兵决战。长孙稚认为连日降雨,不宜出兵;元琛不听,率领五万大军出城攻打裴邃。裴邃布下四甄阵等待叛军,派直阁将军李祖怜先挑战,然后假装败退;长孙稚、元琛率领全部兵力追击,四甄阵同时发动进攻,北魏军队大败,被斩首一万余人。元琛逃回城中,长孙稚领兵殿后,于是关闭城门坚守,不敢再出城。

北魏安乐王元鉴率军讨伐元法僧,在彭城南面攻打元略。元略大败,与数十名骑兵逃入城中。元鉴没有设防,元法僧出城反击,大败元鉴,元鉴单人独骑逃回。将军王希聃攻克北魏南阳平,擒获太守薛昙尚。薛昙尚是薛虎子的儿子。甲戌日,南朝梁任命元法僧为司空,封始安郡公。

北魏任命安丰王元延明为东道行台,临淮王元彧为都督,率军攻打彭城。

二月乙未日,赵景悦攻克北魏龙亢。

起初,北魏刘腾去世后,胡太后及北魏孝明帝身边的防卫逐渐松懈。元义也放松了警惕,时常外出游玩,流连忘返,他的亲信劝谏,元义不予采纳;胡太后察觉到这一情况。去年秋季,胡太后当着孝明帝的面对大臣们说:“如今隔绝我们母子,不让我们往来,我还有什么用呢!我应当出家,到嵩山闲居寺修行。”于是想要自己剪掉头发。孝明帝及大臣们叩头流泪,恳切苦苦请求,胡太后的神色更加严厉。孝明帝于是在嘉福殿住宿,过了几天,便与胡太后秘密谋划废黜元义。但孝明帝深藏形迹,胡太后有怨恨情绪,想要往来显阳殿的话,都告诉元义;又对着元义流泪,诉说胡太后想要出家的事,一天之内担忧恐惧好几次。元义丝毫没有怀疑,还劝说孝明帝顺从胡太后的意愿。于是胡太后多次前往显阳殿,两宫之间不再有禁令阻碍。元义举荐元法僧担任徐州刺史,元法僧反叛后,胡太后多次提及此事,元义深感惭愧悔恨。丞相高阳王元雍虽然职位在元义之上,却十分畏惧他。恰逢胡太后与孝明帝游览洛水,元雍邀请两宫前往他的宅第。天色已晚,孝明帝与胡太后进入元雍的内室,随从人员都不得入内,于是一同定下除掉元义的计策。随后胡太后对元义说:“元郎如果忠于朝廷,没有反叛之心,为什么不解除领军的职务,以其他官职辅佐朝政呢!”元义听后十分害怕,摘下官帽请求解除领军职务。于是北魏任命元义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

三月己酉日,梁武帝前往白下城,巡视六军屯驻之地。乙丑日,命令豫章王萧综暂时屯驻彭城,总督各路军队,同时代理徐州府事务。己巳日,任命元法僧的儿子元景隆为衡州刺史,元景仲为广州刺史。梁武帝征召元法僧及元略返回建康,元法僧驱赶彭城的官吏百姓一万余人南渡长江。元法僧抵达建康后,梁武帝对他宠爱优待有加;元略厌恶他的为人,与他交谈时,从未露出笑容。

北凉州刺史锡休儒等人从魏兴出发入侵北魏梁州,攻打直城。北魏梁州刺史傅竖眼派遣儿子傅敬绍反击,锡休儒等人战败返回。

柔然王阿那瑰为北魏讨伐破六韩拔陵,北魏派遣牒云具仁携带各种物品慰劳赏赐他。阿那瑰率领十万大军,从武川向西开往沃野,多次击败破六韩拔陵的军队。夏季四月,北魏孝明帝再次派遣中书舍人冯俊慰劳赏赐阿那瑰。阿那瑰的部落逐渐强盛,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北魏元义虽然解除了兵权,仍然总揽朝廷内外事务,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废黜。胡太后犹豫不决,侍中穆绍劝说胡太后尽快除掉他。穆绍是穆亮的儿子。潘嫔受到北魏孝明帝的宠爱,宦官张景嵩劝说她说:“元义想要谋害您。”潘嫔哭着向孝明帝诉说:“元义不仅想要杀我,还将对陛下不利。”孝明帝相信了她的话,趁着元义出宫住宿,解除了元义的侍中职务。第二天早晨,元义想要入宫,守门人不让他进入。辛卯日,胡太后再次临朝摄政,下诏追削刘腾的官爵,将元义除名为民。

清河国郎中令韩子熙上书为清河王元怿诉冤,请求诛杀元义等人,说:“昔日赵高执掌秦国大权,导致关东大乱;如今元义专擅北魏朝政,使得四方纷扰不安。叛逆的开端,始于宋维;灾祸的最终形成,确实由于刘腾,应当将他们枭首示众、污辱其宫室,斩碎骸骨、诛灭全族,以表明他们的罪行。”胡太后下令挖开刘腾的坟墓,暴露散落他的尸骨,查抄没收他的家产,将他的养子全部杀死。任命韩子熙为中书舍人。韩子熙是韩麒麟的孙子。

起初,宋维的父亲宋弁常说:“宋维性情粗疏险恶,必将败坏我们家族!”李崇、郭祚、游肇也说:“伯绪(宋维的字)凶狠粗疏,最终会倾覆宋氏家族。如果他能得以身殉国,已是万幸!”宋维依附元义,被越级提拔为洛州刺史,到这时被除名,不久后被赐死。

元义解除领军职务时,胡太后因元义的党羽势力还很强大,无法立即控制,于是任命侯刚接替元义担任领军,以安抚他的情绪。不久后将侯刚调出京城担任冀州刺史,加授仪同三司,侯刚还未到州任职,又被贬为征虏将军,最终死在家中。胡太后想要杀死贾粲,因元义的党羽众多,担心惊动朝廷内外,于是将贾粲调出京城担任济州刺史,不久后派人追杀他,查抄没收他的家产。唯独因为元义是自己的妹夫,不忍心将他处死。

在此之前,给事黄门侍郎元顺因刚直不阿违背了元义的意愿,被外放为齐州刺史;胡太后将他召回,任命为侍中。元顺在胡太后身边陪坐,元义的妻子在胡太后身旁,元顺指着她说道:“陛下怎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不纠正元义的罪行,让天下人无法抒发他们的冤愤!”胡太后沉默不语。元顺是元澄的儿子。有一天,胡太后从容地对侍臣们说:“刘腾、元义昔日请求我赐予他们铁券,希望能免除一死,我幸好没有答应。”韩子熙说:“事情关系到生死,难道取决于铁券!况且陛下昔日虽然没有赐予,今日又为何不将他们杀死!”胡太后听后怅然若失。不久后,有人告发元义及其弟弟元瓜密谋引诱六镇归降的百姓在定州反叛,又招引鲁阳的蛮族侵扰伊阙,想要作为内应。还搜到了他们的亲笔书信,胡太后仍然不忍心杀死他们。大臣们坚持请求,北魏孝明帝也劝说,胡太后才听从,赐元义及其弟弟元瓜在家中自尽,仍然追赠元义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江阳王元继被废黜在家,因病去世。前幽州刺史卢同因是元义的党羽被除名。

胡太后十分注重装饰打扮,多次外出游玩,元顺当面劝谏说:“《礼记》规定,妇人丈夫去世后自称未亡人,要除去珠玉首饰,衣服不能有文采。陛下以母亲的身份治理天下,年纪将近四十,装饰打扮过于华丽,如何为后世树立榜样!”胡太后惭愧地返回宫中,召见元顺,责备他说:“千里迢迢将你召回,难道是想让你在众人面前羞辱我吗!”元顺说:“陛下不怕天下人嘲笑,却以我的一句话为耻吗!”

元顺与穆绍一同在宫中当值,元顺因醉酒,进入穆绍的卧室,穆绍裹着被子起身,神色严肃地责备元顺说:“我担任侍中二十年,与你的父亲多次一同任职,纵然你正在得到重用,也不该如此冒犯我!”于是辞去官职回家,朝廷下诏劝谕了很久,穆绍才重新任职。

起初,郑羲兄长的孙子郑俨担任司徒胡国珍的行参军,私下得到胡太后的宠幸,外人并不知晓。萧宝寅西征时,任命郑俨为开府属官。胡太后再次摄政后,郑俨请求奉命返回朝廷,胡太后将他留下,任命为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兼任尝食典御,日夜在宫中侍奉;每次休假,胡太后常派遣宦官跟随他,郑俨见到妻子,只能谈论家事而已。中书舍人乐安人徐纥,略微有些文采,起初因谄媚侍奉赵修,获罪被贬到枹罕。后来返回京城,重新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又谄媚侍奉清河王元怿;元怿死后,徐纥被外放为雁门太守。返回洛阳后,又谄媚侍奉元义。元义失败后,胡太后因徐纥曾受到元怿的厚待,再次将他召回担任中书舍人,徐纥又谄媚侍奉郑俨。郑俨因徐纥有智谋,便将他当作谋主;徐纥因郑俨受到胡太后的宠幸,便竭力迎合他,两人相互勾结,权势倾动朝廷内外,号称“徐郑”。郑俨多次升迁至中书令、车骑将军;徐纥多次升迁至给事黄门侍郎,仍然兼任中书舍人,总揽中书省、门下省事务,军国诏令无不经过他的手。徐纥机智善辩,精力充沛,整天处理事务,毫无休息,却不觉得劳累。有时遇到紧急诏令,他让几名官吏执笔记录,自己或行走或躺卧,分别口授内容,很快就能完成,且不违背事理。但他没有治理国家的大局观念,只喜欢耍小聪明,见到人就假装恭敬谨慎,远近的人都纷纷依附他。

给事黄门侍郎袁翻、李神轨都兼任中书舍人,受到胡太后的信任,当时的人说李神轨也得到了胡太后的宠幸,众人都无法证实。李神轨向散骑常侍卢义僖求婚,卢义僖没有答应。黄门侍郎王诵对卢义僖说:“古人不会为了一个女儿而得罪众多男子,你难道要违背这个道理吗!”卢义僖说:“我之所以不答应,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如果答应了,恐怕灾祸会来得又大又快。”王诵于是紧紧握住卢义僖的手说:“我听说了相关的安排,不敢告诉别人。”卢义僖的女儿最终嫁给了其他家族。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胡太后派遣宦官宣读敕令阻止婚礼,朝廷内外惶恐不安,卢义僖却泰然自若。李神轨是李崇的儿子;卢义僖是卢度世的孙子。

胡琛占据高平,派遣大将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侵犯北魏泾州,将军卢祖迁、伊瓮生率军讨伐,但是未能取胜。萧宝寅、崔延伯击败莫折天生后,领兵前往安定与卢祖迁等人会合,共有甲兵十二万、铁甲骑兵八千,军威十分强盛。万俟丑奴驻军于安定西北七里处,时常派轻骑兵挑战。双方大军还未交锋,轻骑兵就撤退了。崔延伯依仗自己的勇猛,且刚刚立下战功,于是提议担任先锋攻打叛军。他另外制造了巨大的盾牌,内部设有锁柱,让壮士背着前进,称之为“排城”,将辎重物资放在里面,士兵在外面护卫,从安定城北沿着原野北上。即将交战时,有数百名叛军骑兵假装手持文书,说是投降名册,并且请求暂缓进军。萧宝寅、崔延伯还没来得及查阅,宿勤明达就率领军队从东北方向赶到,假装投降的叛军从西面争相冲下来,前后夹击。崔延伯上马奋力反击,追击叛军一直抵达他们的营垒。叛军都是轻骑兵,崔延伯的军队中混杂着步兵,交战许久后疲惫不堪,叛军趁机攻入排城;崔延伯于是大败,死伤近两万人,萧宝寅收拢残部退守安定。崔延伯为自己的战败感到羞耻,于是修缮兵器铠甲,招募骁勇之士,再次从安定西进,在距离叛军七里处扎营。壬辰日,崔延伯没有告知萧宝寅,独自出兵袭击叛军,大败敌军,不久就平定了叛军的几座营栅。叛军见北魏士兵四处抢掠、阵容散乱,又回头反击,北魏军队再次大败,崔延伯中流箭而死,士兵死亡一万余人。当时大股叛军尚未平定,又损失了骁勇将领,朝廷内外都为此担忧恐惧。于是叛军势力愈发强盛,而从外地回京的大臣,胡太后询问战况时,都谎称叛军势力薄弱,以谋求取悦谄媚,因此将帅们请求增兵时,朝廷往往不予批准。

五月,夷陵烈侯裴邃去世。裴邃深沉而有谋略,为政宽厚清明,将领官吏们既爱戴他又畏惧他。壬子日,南朝梁任命中护军夏侯亶督管寿阳诸军事,乘坐驿车前往接替裴邃。

益州刺史临汝侯萧渊猷派遣将领樊文炽、萧世澄等人,率军在小剑包围北魏益州长史和安,北魏益州刺史邴虬派遣统军河南人胡小虎、崔珍宝领兵救援。樊文炽袭击攻破他们的营栅,将二人全部擒获,让胡小虎到城下劝说和安早日投降。胡小虎远远地对和安说:“我的营栅防备不周,被叛军擒获,看他们的兵力,实在不值一提。努力坚守,北魏行台、傅梁州的援兵已经赶到。”话还没说完,就被叛军士兵用刀打死。西南道军司淳于诞领兵救援小剑,樊文炽在龙须山上设置营栅以防守退路。戊辰日,淳于诞秘密招募壮士连夜登山烧毁营栅,梁军望见退路被切断,都十分恐慌。淳于诞趁机发起进攻,樊文炽大败,仅自身得以幸免。北魏军队俘虏了萧世澄等将领官吏十一人,斩杀俘获敌军数以万计。魏子建用萧世澄赎回胡小虎的尸体,予以安葬。

北魏魏昌武康伯李崇去世。

起初,梁武帝收纳了齐东昏侯的宠姬吴淑媛,七个月后生下豫章王萧综,宫中大多怀疑萧综的身世。等到吴淑媛失宠心怀怨恨,秘密对萧综说:“你是七个月出生的孩子,怎能和其他皇子相比!但你是太子的二弟,有幸能保全富贵,千万不要泄露此事!”说完与萧综相拥而泣。萧综从此心生疑虑,白天像往常一样谈笑风生,夜晚却在静室闭门不出,披散头发坐在草席上,在别室私下祭祀南齐的七庙。又曾微服前往曲阿祭拜齐太宗的陵墓,听说民间有割血滴在骨头上,若血液渗入则为父子关系的说法,于是暗中挖开齐东昏侯的坟墓,并且杀死自己的一个儿子进行试验,结果血液都渗入了骨头。萧综从此常怀异心,专门等待时机发动叛乱。萧综勇猛有力,能徒手制服奔跑的马匹;轻视财物,喜好结交士人,只留下贴身的衣物,其余财物都分给他人,常常导致自己匮乏。他多次上书提出有利国家的建议,请求担任边境职务,梁武帝没有批准。他常常在内室的地上铺沙子,整天光着脚行走,脚底磨出厚茧,一天能行走三百里。王、侯、妃、主及外人都知道他的志向,但梁武帝性情严厉,没有人敢说。萧综又派人与萧宝寅互通消息,称他为叔父。担任南兖州刺史时,他不接见宾客,处理诉讼时隔着帘子听取汇报,外出时在车上垂下帷帐,不愿让人看见他的面容。

等到萧综抵达彭城,北魏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领两万大军逼近彭城,双方胜负长期未分。梁武帝担心萧综战败阵亡,于是下令萧综领兵返回。萧综担心返回南方后再也无法前往北方边境,于是秘密派人向元彧送去投降文书;北魏人都不相信,元彧招募人进入萧综的军营验证虚实,没有人敢前往。殿中侍御史济阴人鹿悆担任元彧的监军,请求前往,说:“如果萧综有诚心,就与他订立盟约;如果他是欺诈,我一个人的性命又有什么可惜的!”当时两军对峙,内外防守严密,鹿悆单人独骑趁机出城,径直奔赴彭城,被萧综的军队擒获,士兵询问他前来的目的,鹿悆说:“临淮王派我来,想要进行一项交易罢了。”当时元略已经返回南方,萧综听说鹿悆前来,对成景俊等人说:“我常常怀疑元略图谋献城反叛,想要验证他的虚实,所以派亲信冒充元略的使者,进入北魏军中,叫他们派一个人来。如今那个人果然来了,可以派人假装元略身患重病在深室之中,将他叫到门外,让人传话谢绝他。”萧综又派遣心腹安定人梁话迎接鹿悆,秘密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了他。鹿悆傍晚时分入城,先拜见胡龙牙,胡龙牙说:“元中山(元略的字)非常想见你,所以派我来叫你。”又说:“安丰王、临淮王率领少量弱兵,想要收复这座城池,怎么可能呢!”鹿悆说:“彭城是北魏的东部边境,势必会争夺,能否攻克取决于上天,不是人力所能预测的。”胡龙牙说:“应当如你所说。”鹿悆又拜见成景俊,成景俊与他同坐,说:“你不会是刺客吧!”鹿悆说:“如今我奉命出使,想要返回本朝复命。行刺之事,以后再另做打算。”成景俊为他安排饮食,然后将他带到一个地方,假装让一个人从室内出来,替元略表达心意说:“我昔日有向南归附的意愿,所以派人叫你前来,想要听听乡中的情况;近来疾病发作,不能与你相见。”鹿悆说:“早早接到消息,冒着危险前来,没能拜见元略,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告辞离去。梁军将领们争相询问北魏的兵力多少,鹿悆大肆宣扬有数十万精兵。将领们相互议论说:“这都是浮夸的言辞罢了!”鹿悆说:“到天亮就可以验证,哪里是什么浮夸之词!”于是萧综派人送鹿悆返回。成景俊将他送到戏马台,北望彭城的城壕,说:“如此险要坚固,难道是北魏能够夺取的!”鹿悆说:“进攻防守在于人,怎能只谈论险要坚固!”鹿悆返回途中,又与梁话重申巩固盟约。六月庚辰日,萧综与梁话及淮阴人苗文宠连夜出城,步行投奔元彧的军营。到天亮时,萧综住所的各个门还紧闭不开,众人都不知道原因,只听到城外北魏军队呼喊:“你们的豫章王昨晚已经前来,在我们军中,你们还在做什么!”城中四处寻找萧综却找不到,军队于是大乱溃散。北魏军队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军,重新夺取了各个城池,一直追到宿豫才返回。梁军将领官吏士兵死亡失踪的有十分之七八,只有陈庆之率领部下得以返回。

梁武帝得知此事后,十分惊骇,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削夺萧综的爵位和封地,开除他的宗族户籍,将他的儿子萧直改姓为“悖”。不到十天,梁武帝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宗族户籍,封萧直为永新侯。

西丰侯萧正德从北魏返回后,志向品行没有丝毫悔改,聚集了许多亡命之徒,夜晚在道路上抢劫杀人。他以轻车将军的身份跟随萧综北伐,中途抛弃军队擅自返回。梁武帝累积他前后的罪恶,免去他的官职,削夺爵位,将他流放临海;还未抵达流放地,又下诏赦免了他。

萧综抵达洛阳,拜见北魏孝明帝后,返回馆舍,为齐东昏侯举行哀悼仪式,穿着斩衰丧服守孝三年。胡太后以下的官员都前往馆舍吊唁,赏赐和礼遇十分优厚,任命他为司空,封高平郡公、丹阳王,改名为萧赞。任命苗文宠、梁话都为光禄大夫;封鹿悆为定陶县子,任命为员外散骑常侍。

萧综的长史济阳人江革、司马范阳人祖暅之都被北魏俘虏,安丰王元延明听说他们的才名,便对他们给予优厚待遇。江革称自己患有足疾,不肯下拜。元延明让祖暅之撰写《欹器漏刻铭》,江革唾骂祖暅之说:“你蒙受国家厚恩,竟然为敌人撰写铭文,辜负了朝廷!”元延明听说后,又让江革撰写《大小寺碑》《祭彭祖文》,江革推辞不写。元延明准备鞭打他,江革神色严厉地说:“江革今年六十岁,今日能死是幸运之事,誓死不为他人执笔!”元延明知道无法使他屈服,才停止逼迫;每天只供给三升糙米,仅能维持他的生命而已。

梁武帝秘密召回夏侯亶,让他在合肥休整军队,等待淮河堰建成后再进军。

破六韩拔陵在五原包围北魏广阳王元深,军主贺拔胜招募两百人打开东门出战,斩杀一百余人,叛军稍稍后退。元深率领军队前往明州,贺拔胜常常担任后卫。云州刺史费穆招抚离散的百姓,四面抵抗敌军。当时北方边境的州镇都已沦陷,只有云中一座城池得以保存。过了很久,道路断绝,援军不至,粮食和武器都已耗尽,费穆放弃城池向南逃往秀容投奔尔朱荣;不久后前往朝廷请罪,北魏孝明帝下诏赦免了他。

长流参军于谨对广阳王元深说:“如今寇盗蜂起,不易仅凭武力取胜。我请求奉大王的威命,向叛军宣扬祸福之道,或许能使他们逐渐离散。”元深同意了。于谨兼通各国语言,于是单人独骑前往反叛的胡人的营垒,拜见他们的酋长,表明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余户向南前往元深处归降。元深想要领兵到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破六韩拔陵兵力强盛,听说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降,必定会领兵半路截击,如果他们先占据险要之地,就不容易对付了。不如用乜列河作为诱饵,埋下伏兵等待叛军,一定可以击败他们。”元深听从了他的建议,破六韩拔陵果然领兵截击乜列河,将他的部众全部俘虏;这时伏兵发动进攻,破六韩拔陵大败,元深重新夺回了乜列河的部众返回。

柔然头兵可汗大败破六韩拔陵,斩杀他的将领孔雀等人。破六韩拔陵为躲避柔然军队,向南迁移渡过黄河。将军李叔仁因破六韩拔陵逐渐逼近,向广阳王元深求援,元深率领部众前往救援。叛军前后归降依附的有二十万人,元深与行台元纂上奏说:“请求在恒州以北另外设立郡县,安置归降的百姓,根据情况赈济赏赐,平息他们叛乱的心思。”北魏朝廷没有听从,下诏命令黄门侍郎杨昱将归降百姓分别安置在冀、定、瀛三州谋生。元深对元纂说:“这些人又将成为流民了。”

八月,北魏柔玄镇百姓杜洛周在上谷聚众反叛,改年号为真王,攻占郡县,高欢、蔡俊、尉景以及段荣、安定人彭乐都前去投奔他。杜洛周包围北魏燕州刺史博陵人崔秉,九月丙辰日,北魏任命幽州刺史常景兼尚书担任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一同讨伐杜洛周。常景是常爽的孙子。从卢龙塞到军都关,都布置兵力防守险要之地,元谭屯驻在居庸关。

冬季十月,吐谷浑派遣军队进攻赵天安,赵天安归降,凉州重新归属北魏。

平西将军高徽奉命出使嚈哒,返回时抵达枹罕。恰逢河州刺史元祚去世,前刺史梁钊的儿子梁景进引领莫折念生的军队包围了枹罕城。长史元永等人推举高徽代理州中事务,领兵固守;梁景进也自行代理州中事务。高徽向吐谷浑请求援兵,吐谷浑出兵救援,梁景进战败逃走。

北魏正忙于西北边境的战事,二荆、西郢的各蛮族部落都反叛了,切断了三鸦路,杀死都督,四处劫掠,向北一直侵扰到襄城。汝水一带的冉氏、向氏、田氏,部族最为强盛,其余大的部族有一万户,小的有一千户,各自称王侯,屯据在险要之地,道路不通。十二月壬午日,北魏孝明帝下诏说:“朕将要亲自率领六军,扫荡逃亡的奸贼,如今先讨伐荆蛮,治理南方边境。”当时各蛮族部落引领梁将曹义宗等人包围北魏荆州,北魏都督崔暹率领数万兵力救援,抵达鲁阳后,不敢前进。北魏又任命临淮王元彧为征南大将军,领兵讨伐鲁阳蛮,司空长史辛雄担任行台左丞,向东奔赴叶城。另外派遣征虏将军裴衍、恒农太守京兆人王罴率领一万兵力,从武关出兵打通三鸦路,以救援荆州。

裴衍等人还未抵达,元彧的军队已经屯驻在汝水上游,受到蛮族侵扰的州郡争相前来求救,元彧因部署在其他道路,所以不想响应。辛雄说:“如今裴衍还未赶到,大王的兵力已经集结,蛮族部落贸然侵扰,扰乱京畿附近,大王手握兵权在外,见机行事即可进军,何必拘泥于其他道路的部署!”元彧担心日后会有失职的罪责,要求辛雄下达书面命令。辛雄认为各蛮族部落听说北魏孝明帝将要亲自出征,内心必定震动,可以乘势击败他们,于是向元彧的军队下达命令,让他们迅速进军攻击。各蛮族部落听说后,果然四散逃走。

北魏孝明帝想要亲自出征讨伐叛军,中书令袁翻劝谏阻止了他。辛雄从军中上书说:“人们之所以临阵忘身,面对利刃而不畏惧,一是追求荣名,二是贪图重赏,三是畏惧刑罚,四是躲避祸难。没有这几点,即使是圣明的君王也无法驱使他的臣子,慈爱的父亲也无法激励他的儿子。圣明的君主深知此理,所以赏必行,罚必信,使亲疏贵贱、勇敢怯懦、贤能愚钝之人,听到钟鼓之声,看到旌旗阵列,无不奋发激昂,争相奔赴战场,难道是他们厌恶长久生存而乐于速死吗?是因为利害关系摆在面前,想要停止也不可能。自从秦、陇地区发生叛乱以来,蛮族部落违背常规,已经过去数年,参与战事的共有数十万人,抵御三方的叛军,却败多胜少,究其原因,都是赏罚不明造成的。陛下虽然颁布了明确的诏令,赏赐不拖延时间,但将士们的功勋,却多年未能决断,战败逃亡的士兵,却安然在家,这使得有功之臣无法得到鼓励,平庸之人没有畏惧之心;前进攻击叛军,战死沙场却奖赏迟迟不到,后退逃跑溃散,保全自身却没有罪责,这就是士兵们望见敌军就奔逃溃败,不肯尽力作战的原因。陛下如果真能做到号令必信,赏罚必行,那么军威必定会振作,盗贼必定会平息。”奏书呈上后,北魏孝明帝没有审阅。

曹义宗等人攻占北魏的顺阳、马圈,与裴衍等人在淅阳交战,曹义宗等人战败撤退。裴衍等人收复顺阳,进军包围马圈。洛州刺史董绍认为马圈城池坚固,而裴衍等人粮草短缺,上书称他们必定会战败。不久后,曹义宗反击裴衍等人,大败魏军,重新夺回顺阳。北魏任命王罴为荆州刺史。

邵陵王萧纶代理南徐州事务,在任期间喜怒无常,肆意施行非法之事。他在街市上游荡,问卖鱼干的人:“刺史怎么样?”卖鱼干的人回答说:“暴躁暴虐。”萧纶大怒,下令让他吞下鱼干而死。百姓惶恐不安,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神示意。他曾遇到送葬的队伍,抢夺孝子的丧服自己穿上,趴在地上号啕大哭。典签担心获罪,秘密将此事上报朝廷。梁武帝起初严厉斥责萧纶,但他仍不知悔改,于是朝廷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萧纶的悖逆傲慢愈发严重,竟找来一个身材矮小瘦弱、相貌类似梁武帝的老人,给他戴上帝王的礼帽、穿上龙袍,让他坐在高座上,当作君主朝拜,自己则陈述无罪;随后又让人上前剥去老人的帝服,在庭院中鞭打他。他还制作了一口新棺材,将司马崔会意装入其中,按照送葬的仪式安排灵车和挽歌,让老妇人坐在车上悲痛哭喊。崔会意无法忍受,轻装骑马返回京城上报此事。梁武帝担心萧纶逃跑,派禁军将他捉拿,准备在狱中赐死,太子萧统流泪坚决劝谏,萧纶才得以幸免。戊子日,朝廷免去萧纶的官职,削夺他的爵位和封地。

北魏的山胡首领刘蠡升反叛,自称天子,设置文武百官。

起初,敕勒酋长斛律金侍奉怀朔镇将杨钧,担任军主,行军打仗采用匈奴的方法,望见尘土就能知道敌军骑兵和步兵的数量,嗅闻地面就能判断敌军的远近。等到破六韩拔陵反叛,斛律金率领部众归附他,破六韩拔陵任命斛律金为王。不久后,斛律金得知破六韩拔陵最终难以成事,于是前往云州归降北魏。随后他逐渐率领部众向南迁出黄瓜堆,被杜洛周击败,他脱身投奔尔朱荣,尔朱荣任命他为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