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铁人李建国 > 第241章 发家致富一股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途汽车颠簸了三个小时,终于到了滨海乡下的村口。李建国刚走到自家院门口,就看见王梅蹲在门槛上择菜,李建军则在院子里劈柴,斧头落下的 “咚咚” 声在安静的村里格外清晰。

“哥?你咋回来了?” 李建军看见他,连忙放下斧头迎上来,粗糙的手掌上还沾着木屑,“妈刚还说你中秋可能不回来了呢!”

弟媳王梅也站起来,擦了擦手上的水,脸上堆起笑:“快进屋,我去给你煮碗面!”

进了屋,昏暗的堂屋里弥漫着煤烟味,母亲坐在炕沿上缝衣服,看见儿子回来,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亮,却在起身时不小心碰倒了炕边的药碗,褐色的药汁洒在褪色的炕席上。李建国赶紧上前扶着母亲,指尖触到她胳膊上松弛的皮肤,心里一阵发酸。

“妈,您身子咋样?房子还漏雨不?” 李建国的声音放得很柔,目光扫过屋顶 —— 去年修补的补丁处,又多了几道新裂纹,墙角还堆着接雨水的塑料桶。

“老毛病了,不碍事。” 李建国母亲拉着他的手,叹了口气,“房子…… 前两天下雨,炕梢又湿了,建军想修,可手里紧。”

晚饭时,李建国犹豫了半天,还是把原始股的事儿说了出来。他刚掏出宣传单,李建军就凑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哥,这啥玩意儿?原始股是啥?”

“就是投资!” 李建国赶紧解释,指着宣传单上的 “投一万翻三倍”,“咱厂这原始股,年后就能上市,投得越多赚得越多!我手里有 2 万,想跟你们凑点,将来赚了钱,先给妈换新房,再给你们修房!”

王梅手里的筷子顿了顿,看了眼李建军,小声说:“哥,我们不懂这些,你说投,我们就投。我跟建军攒了 1.5 万,是想给娃攒学费的,都给你。” 她说着,从炕席下摸出一个布包,里面的钱用橡皮筋捆得整整齐齐。

李建军也跟着点头:“对,哥,我们信你!你说咋整就咋整!”

就在这时,妹妹李芳从外面回来,手里还拿着教案。她听见哥哥的话,皱起了眉:“哥,你别整这个!” 她走到桌前,拿起宣传单仔细看了看,语气里带着担忧,“我在学校听同事说过,这种厂里的原始股好多都是骗局,尤其是没上市的,风险太大!”

李建国愣了愣:“骗局?不能吧,厂长都签保证书了!”

“保证书有啥用?真赔了,你找谁去?” 李芳的声音提高了些,眼神里满是急切,“哥,要整也别整那么多!更别把全家人的钱都投进去!我这儿有 8000 块,是我攒的嫁妆钱,最多只能投这些,多了我不放心!”

这话一出,屋里的气氛瞬间僵住。李建军挠了挠头,看向李建国:“哥,小芳说的也有道理,要不…… 咱少投点?”

王梅也跟着点头:“是啊建国哥,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万一赔了,妈换房的钱、娃的学费都没着落了。”

李芳的话刚落地,李建国手里的原始股宣传单就“啪”地拍在炕桌上,震得碗里的玉米粥都晃了晃。他眉头拧成疙瘩,眼神里满是被打断的烦躁,哪还有半分刚回家时的温和:“小芳,你一个教书的懂啥?厂里厂长都拍胸脯保证了,年后上市翻三倍,这机会能错过?”

“哥!这就是骗局!” 李芳急得站起来,教案都掉在了地上,“我同事老公就被骗过,投进去的钱连影子都没见着!你别被‘翻三倍’冲昏头!”

“啥骗局?你就是胆小!” 李建国的声音拔高了几分,目光扫过炕上坐着的母亲李桂兰,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妈还住着漏雨的房子,建军家娃明年还要上学,不趁这机会赚点钱,啥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

李桂兰坐在炕沿上,手里的针线早就停了,浑浊的眼睛在两个孩子之间来回转,嘴唇动了动,却没敢出声 —— 她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更劝不动脾气上来的大儿子。

李建军蹲在旁边,手里攥着旱烟袋,没敢吱声。他看着大哥通红的眼睛,又瞥了眼炕席下藏着的 1.5 万积蓄,心里也跟着犯嘀咕:一边是大哥说的 “翻三倍”,一边是妹妹的 “骗局” 提醒,可大哥毕竟在城里见多识广,或许…… 真能赚钱?

晚饭过后,李建国拉着李建军进了西厢房,还特意关上了门。昏黄的灯泡下,他从怀里掏出厂里的宣传单,指着上面的 “投资回报表”:“建军,你看,投 1 万赚 3 万,咱凑 5 万,年后就是 15 万!到时候先给妈换个砖瓦房,再给你家修院墙,小芳的嫁妆也能多给点,这日子不比现在强?”

李建军搓着手,烟袋杆在手里转了好几圈:“哥,小芳说…… 说这是骗局。”

“她懂个屁!” 李建国急得拍了下桌子,“她在学校待久了,胆子越来越小!咱是男人,得敢闯!你那 1.5 万,再跟王梅说说,把给娃攒的 5000 也拿出来,我这儿 2 万,小芳那儿再劝劝,凑够 5 万,将来赚了钱,还能少了她的?”

李建军被 “15 万” 这个数字勾得动了心,又想起母亲住着漏雨的房子,咬了咬牙:“行!我跟王梅说!她要是不同意,我就跟她磨!”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就去找李芳,软磨硬泡了一上午,连哄带劝,说尽了 “赚钱后改善生活” 的好处,最后还保证 “赚了钱先给她买新自行车”,才让李芳不情不愿地拿出了 8000 块嫁妆钱。王梅虽然犹豫,可架不住李建军的劝说,最终还是把给娃攒的 5000 块也拿了出来。

李建国把所有钱都塞进一个铁皮盒,用锁锁好,贴身揣在怀里 ——2 万自己的积蓄,1.5 万李建军的,5000 王梅的,8000 李芳的,刚好 5 万。他看着母亲李桂兰担忧的眼神,拍着胸脯保证:“妈,您等着,我这次回去投了钱,过年就给您盖新房!”

第三天一早,天还没亮,李建国就揣着铁皮盒下了炕。李桂兰煮的鸡蛋他都没顾上吃,只抓了两个馒头就往外走。李建军和王梅送他到村口,李芳站在远处,没上前,只是看着他的背影,眉头还皱着。

李建国却没注意这些,他心里满是 “15 万” 的憧憬,脚步都比来时快了不少。坐上去城里的大巴车时,他还时不时摸一下怀里的铁皮盒,仿佛那不是 5 万现金,而是即将到手的新房、新院墙,还有一家人的好日子 —— 被 “多投多赚” 冲昏的头脑里,早就没了妹妹的劝阻,只剩下对利润的执念,像被鬼迷了心窍,一门心思要把这 “发财机会” 攥在手里。

大巴车刚到站,李建国就揣着那个沉甸甸的铁皮盒往快递厂跑。帆布包被汗水浸得发潮,怀里的铁皮盒硌得他胸口发疼,可他半点没觉得累——一想到这5万将来能变成15万,能给母亲李桂兰盖新房,能帮弟弟李建军修院墙。

到厂子时刚过上班时间,仓库里的同事还在分拣早上到的快递,李建国连工作服都没换,径直冲向办公楼的财务室。门没关严,他推开门就喊:“同志,我来买原始股!”

财务室里,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正对着电脑记账,被他突然的喊声吓了一跳。她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着李建国 —— 对方满头大汗,衣服上还沾着路上的灰尘,怀里鼓鼓囊囊的,像揣着什么宝贝。

“买原始股?” 财务人员的声音平淡,指了指旁边的办公桌,“钱带来了?直接放这儿就行。”

李建国赶紧把铁皮盒放在桌上,钥匙拧开锁的瞬间,他手都在抖。5 沓崭新的现金被他小心地拿出来,整齐地码在桌面上,每一张都带着刚从银行取出来的感觉—— 这是他和弟弟、弟媳、妹妹的全部积蓄,是一家人对好日子的期待。

财务人员拿出验钞机,把钱一沓沓放进去。“唰唰唰” 的验钞声在安静的财务室里格外清晰,机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最终定格在 还发出一声 “验钞完毕” 的提示音。

“一共 5 万,没错。” 财务人员拿出一张泛黄的收据,用钢笔写下 “今收到李建国原始股投资款

元”,盖了个模糊的财务章,递到他手里,“收好,这就是凭证。”

李建国双手接过收据,指尖反复摩挲着上面的字迹,像在确认这不是幻觉。他突然想起什么,连忙追问:“同志,那接下来需要我做什么?签合同吗?还是办个手续?”

财务人员已经转回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头也没抬:“不用,等公司统一安排。后续要是有进展,会通知你们这些投资人的。” 她的语气带着敷衍,连多余的解释都没有。

李建国还想再问,可看着财务人员不耐烦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他攥着那张薄薄的收据,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发虚 —— 没有合同,没有详细说明,就一张收据,这跟他想象中的 “投资” 不太一样。可转念一想,厂长都拍过胸脯,财务室又是厂里的正规部门,总不能骗人,便把那点疑虑压了下去。

李建国攥着那张轻飘飘的收据,刚从办公楼走回仓库区,就被几个正在分拣快递的工友围了上来。老张第一个冲上去,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力道大得让他踉跄了一下:“行啊李哥!真投了 5 万?够魄力!”

“可不是嘛!” 旁边负责扫码的小王也凑过来,眼神里满是羡慕,“听说投进去年后翻三倍,到时候你就能给阿姨盖新房了,这才是真孝子啊!” 说着,又有两个工友跟着拍打他的肩膀,七嘴八舌的夸赞声在仓库里此起彼伏。

李建国被拍得肩膀发麻,却半点不觉得疼,脸上的笑意根本藏不住。他把收据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拍了拍口袋,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可不是为了我妈嘛!她那老房子漏雨漏了好几年,这次赚了钱,先给她盖个砖瓦房,让她冬天也能住得暖和!”

小王没注意到他的异样,还在兴奋地规划:“等李哥你赚了钱,可得请咱哥几个吃顿好的!到时候咱去厂门口那家川菜馆,点个水煮鱼,再来两箱啤酒!”

“没问题!” 李建国爽快地答应,拍了拍小王的胳膊,“只要真能赚钱,别说一顿水煮鱼,两顿都成!”

工友们又围着他聊了会儿,才各自散开干活。李建国站在原地,摸了摸贴身的口袋,收据的边角硌着他的皮肤,却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抬头看了看仓库外的天空,阳光正好,风里带着初秋的凉意。他想起母亲李桂兰在村口送他时的眼神,想起弟弟李建军和弟媳王梅的期待,还有妹妹李芳虽然反对却还是拿出嫁妆钱的样子,心里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赌对,一定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旁边的扫码枪,开始分拣快递。指尖划过一个个包裹,他的思绪却飘到了年后 —— 想象着母亲住进新房时的笑容,想象着弟弟家的院墙修好后的样子,想象着妹妹骑着新自行车去学校的场景。这些憧憬像一束光,驱散了他心里那点微弱的疑虑,让他更加坚信,这次的选择没有错。

快递厂的大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塑料凳子拼在一起的 “咯吱” 声混着工友们的议论声,像一锅沸腾的水。李建国坐在靠前排的位置,手里紧紧攥着那张皱巴巴的收据,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 早上听老张说要开 “原始股动员推进会”,他特意提前半小时就来了,心里满是对 “5 万股” 的期待。

上次动员会时,负责人拍着黑板说 “1 元人民币 1 股”,他投的 5 万就是 5 万股,这话他记了整整七天,连晚上做梦都在算 “5 万股乘以上市后的股价,能赚多少”。可此刻,站在台上的厂长助理清了清嗓子,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得他浑身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