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 > 第190章 课程 “设计”:数学 + 物理 + 漫画历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0章 课程 “设计”:数学 + 物理 + 漫画历史

青龙庙的大殿里,石灰桶还没收拾,木锯声时不时从偏殿传来,林风却已经拉着张掌柜、李大爷、春桃和小李子,围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桌旁,桌上摊着几张粗糙的麻纸,上面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公式和草图 —— 这是新式学堂的课程设计讨论会,没有朝堂的严肃,倒像场百姓凑在一起的 “过日子谋划会”。

“先说说数学。” 林风拿起一张画着杆秤的麻纸,指着上面的刻度,“不用教太复杂的,就教加减乘除,还有丈量 —— 张掌柜,你平时给百姓称布、算粮价,最清楚他们需要啥,你说说,咋教才好懂?”

张掌柜赶紧凑过来,拿起炭笔在纸上画了个馒头:“陛下,俺觉得得用百姓熟悉的东西教!比如算馒头钱,一个馒头一文,三个馒头三文,用实物举例,孩子们一学就会;丈量就更简单了,用布尺量布,用木杆量地,告诉他们‘一尺布能做啥,一亩地能种多少粮’,比干讲数字管用!”

小李子在旁边听得直点头,顺手在馒头旁边画了个卡通小人,举着杆秤,旁边写着 “三个馒头三文钱”,逗得众人都笑了。“俺觉得这样好!” 小李子举着画,“画个小人举杆秤,孩子们一看就记住了,比光写字强!”

林风笑着点头,把麻纸推给春桃:“就按这个思路,数学分两门:‘算账课’教加减乘除,用馒头、布匹当例子;‘丈量课’教用尺、用杆,帮百姓量地、量布,以后买东西不被坑秤,种庄稼知道收成。春桃,你把这些画成小图,贴在教材上,让孩子们看着图学。”

春桃赶紧应下,手里的炭笔已经在纸上勾勒起布尺的样子,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农民,举着木杆量地,活灵活现。

接下来是物理。李大爷蹲在地上,捡起根木棍,又找来块石头,放在木棍下面:“陛下,俺觉得物理就是‘过日子的巧劲’!比如这木棍,下面垫块石头,就能撬起比自己重的东西,这就是‘杠杆’;还有水井里的桶,空桶轻,装满水重,这就是‘浮力’—— 俺们种地、挑水都能用得上,教给孩子们,能省不少劲!”

林风眼睛一亮,接过木棍试了试,果然轻松撬起了石头:“说得对!就教‘巧劲课’,不叫物理,百姓听不懂。教杠杆,就说‘撬石头、掀井盖的窍门’;教浮力,就说‘为啥木盆能浮在水上,铁桶沉底’,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比光讲道理强!”

小李子又忍不住凑过来,在纸上画了个小人用木棍撬石头,石头下面画了个夸张的大箭头,旁边写着 “省劲!省劲!”,引得李大爷哈哈大笑:“小李子这画得好!俺们种地的一看就懂,这‘巧劲’咋用!”

最后是历史课,这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部分。林风看着桌上的麻纸,沉吟道:“传统历史教《史记》《汉书》,百姓看不懂,也不爱听。咱们用漫画讲大炎的历史,从先帝开国开始,画成小故事,让百姓知道咱们大炎是咋来的,先帝是咋打天下、让大家过好日子的。”

这话刚说完,小李子就兴奋地拿起炭笔,在纸上画了个圆头圆脑的卡通先帝,穿着盔甲,手里举着个小旗子,旁边画着几个同样卡通的士兵,正在搬粮食,下面写着 “先帝送粮给百姓”。“陛下你看!这样画是不是很可爱?先帝要是活过来,肯定夸俺画得好,比那些严肃的画像亲切多了!”

林风凑过去一看,忍不住笑出声 —— 卡通先帝的胡子画成了两撇小弧线,盔甲上还画了个小小的火锅图案(小李子偷偷加的),确实比朝堂上的严肃画像亲切。“好是好,就是别把先帝画得太滑稽,得让大家知道先帝的功劳,还得喜欢看。”

可笑声还没停,庙门口就传来了熟悉的咳嗽声 —— 李老儒带着两个国子监的学生,手里捧着《资治通鉴》,脸色比上次看到喝酒时还沉。“陛下!您怎么能让历史课画成这样?” 李老儒指着小李子的画,声音都有些发颤,“先帝开国是何等庄重的事,怎能画成这般‘小儿科’的模样?这是对先帝的不敬,也是对历史的亵渎!”

小李子吓得赶紧把画往身后藏,林风却笑着把画递到李老儒面前:“老儒您先别急,您看这画 —— 先帝送粮给百姓,士兵们帮百姓搬东西,这是不是先帝的功劳?百姓们看不懂《资治通鉴》,但看这画,就能知道先帝是为了让大家过好日子才打天下,这样的历史,他们才愿意看,才记得住,难道不好吗?”

李老儒盯着画看了半天,卡通先帝虽然不庄重,却画出了 “送粮” 的核心 —— 那是先帝开国时最受百姓爱戴的事,连《资治通鉴》里都写着 “先帝每到一处,必先济粮于民”。他张了张嘴,想反驳 “不庄重”,却又说不出 “这样记不住历史” 的话,只能皱着眉,手指在画纸上轻轻点了点:“可…… 可这画也太…… 太孩子气了,要是让官员们看到,会说朝堂不尊礼教的。”

“官员们要看《资治通鉴》,百姓们看这画,不冲突。” 林风指着画里的火锅图案,“您看,小李子还加了个火锅,这是咱们平叛庆功、办学堂的象征,百姓们一看就懂,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是先帝打下的基础,也是咱们一起守来的 —— 这样的历史教育,比让他们背‘先帝元年,天下大定’管用得多。”

旁边的学生突然小声说:“先生,俺觉得这画挺好的…… 上次俺给村里的弟弟讲先帝的事,他听不懂,要是有这画,他肯定能记住。”

另一个学生也跟着点头:“是啊先生,之前教百姓认假币,用的也是漫画,他们学得可快了,历史用漫画教,肯定也管用。”

李老儒看着两个学生,又看了看林风手里的画,再想想之前百姓围着表情包看的模样,终于松了口气,叹了口气说:“罢了罢了…… 陛下说得对,历史是给百姓看的,百姓能记住、能懂,才是最重要的。只是…… 这画里的先帝,能不能把胡子画得庄重些?别太像小孩子的涂鸦。”

小李子立刻抢着说:“能!俺把先帝的胡子画长点,盔甲上的火锅图案画小些,保证庄重又好看!”

众人忍不住笑起来,李老儒也跟着笑了,之前的严肃荡然无存 —— 他突然觉得,这样的历史课,或许真的能让百姓记住先帝的功劳,记住大炎的根基。

课程设计定下来后,众人立刻忙起来:张掌柜编数学口诀,把 “加减乘除” 编成 “一个馒头加两文,三个馒头三文钱”;李大爷准备物理课的工具,找了些长短不一的木棍、大小不同的木桶,还特意做了个小杆秤,让孩子们能动手试;春桃和小李子一起画教材插图,小李子画卡通人物,春桃补细节,把 “先帝送粮”“杠杆撬石头”“算账买布” 的场景画得生动有趣。

可忙到傍晚,问题来了 —— 教材要刻版,工匠们却从没刻过这么多图画,尤其是小李子画的卡通人物,线条弯弯曲曲,比刻字难多了。“陛下,这画太细了,木版上刻不出来,就算刻出来,印的时候也容易花。” 刻版工匠拿着画,愁得直挠头,“您看,先帝的胡子这么弯,刻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断了,印出来就成了‘没胡子的先帝’,多不好。”

林风接过画一看,确实如此 —— 小李子画的线条太细,木版刻制难度大,而且批量印刷容易模糊。春桃也皱起眉:“那咋办?总不能让孩子们看只有字的教材吧?他们肯定不爱看。”

小李子也急了,抓着头发说:“俺可以把线条画粗点!把先帝的胡子画成直线,盔甲上的图案也画简单点,保证工匠能刻出来!”

林风点头:“好!就按你说的,线条画粗,图案简化,重点是让孩子们能看清、能记住,不用太精细。”

正商量着,之前在竹林里的边境密探又悄悄出现了 —— 这次他没躲,而是主动走到林风面前,拱手道:“陛下,俺是边境密探,奉将军之命来汇报:边境的百姓听说京城办了新式学堂,教算账、教‘巧劲’,还能用画学历史,都想让咱们也在边境办一所,帮他们认假币、算粮价,免得再被外族商人骗。”

林风眼睛一亮 —— 边境百姓的需求,正好是新式学堂推广的好机会!他对密探说:“你回去告诉将军,京城的试点学堂办好后,就派张掌柜、李大爷去边境指导,帮他们办学堂,教材也会多印些送过去,让边境的百姓也能学知识、过好日子。”

密探应下离去,李老儒看着林风,心里满是敬佩:“陛下,您不仅要让京城的百姓学好,还要让边境的百姓学好,这才是‘教化兴邦’啊!之前臣还担心学堂办不好,现在看来,臣是多虑了。”

夜幕降临时,庙内的烛火还亮着 —— 小李子正在修改漫画,把先帝的胡子画成了粗线条,盔甲上的火锅图案也简化成了小圆圈;刻版工匠拿着修改后的画,试着在木版上刻了几笔,果然顺畅多了;张掌柜和李大爷则在旁边商量,怎么把课程教得更实用,比如数学教完算账,就带孩子们去粮站实习,物理教完杠杆,就带他们去撬石头、修水井。

林风站在烛火旁,看着忙碌的众人,心里满是踏实 —— 课程设计虽然遇到了刻版的小难题,但方向是对的,而且边境百姓的需求更坚定了他推广新式学堂的决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难题,比如百姓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先生的培养,但只要坚持 “实用、百姓爱看” 的原则,总能一一解决。

而庙外的夜色中,密探正快马加鞭赶往边境,手里拿着小李子画的简化版漫画教材草图 —— 他要把这 “能让百姓学好的学堂” 消息,尽快带给边境的百姓,让他们也期待着能像京城百姓一样,学知识、过好日子。

一场围绕 “新式课程” 的设计,在解决刻版难题和响应边境需求中推进着。而这简化的漫画、实用的数学和物理,不仅是学堂的课程,更是大炎 “教化兴邦” 的起点 —— 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让知识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让好日子的根基,扎得更稳、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