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604章 宗室议事,恩威并施定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4章 宗室议事,恩威并施定人心

景和元年春,新帝萧玦登基未满三月,紫禁城的红墙琉璃瓦在初春的暖阳下透着肃穆与新生。太和殿偏殿内,檀香袅袅,二十余名宗室亲王、郡王身着绣金朝服,按辈分与爵位依次肃立,气氛微妙得如同绷紧的弓弦。这是萧玦登基后首次召集宗室议事,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不同的盘算,目光在新帝身上来回逡巡,藏着期待、试探,亦有不加掩饰的野心。

萧玦端坐于上首的紫檀木椅上,玄色龙袍衬得他面容冷峻,眉眼间褪去了往日的青涩,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与沉稳。他目光扫过阶下的宗室子弟,这些人中有他的叔伯辈,有同辈的兄弟,还有年长的宗室宗亲,血脉相连,却也暗藏着权力的博弈。前朝末年,宗室争权、内乱频发,正是导致国力衰败的重要原因。萧玦深知,若想稳固江山,必先安定宗室,既要给予足够的恩宠安抚人心,更要亮出锋利的刀剑震慑野心。

“今日召集诸位宗亲前来,不为虚礼,只为定下宗室新规,往后皇族行事,皆按此规执行。”萧玦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殿内的窃窃私语。

宗室子弟们纷纷屏息,目光聚焦在新帝身上。安亲王萧承业站在前列,他是先帝的胞弟,辈分最高,手握部分兵权,一直以宗室领袖自居。此刻他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似乎在等着看新帝如何处置宗室。几位年轻的郡王则面露期待,他们在前朝并未获得太多实权,盼着新帝能厚待宗室,给予更多的封地与俸禄。还有几位与前朝三皇子萧景有旧的宗室,神色闪烁,暗藏着夺权的心思,只待合适的时机便要发难。

萧玦对众人的神色变化了然于心,却并未理会,继续说道:“自今日起,凡宗室子弟,安分守己、不干预朝政者,皆按爵位高低给予丰厚待遇。亲王每年俸禄五千两白银、良田千亩,郡王每年俸禄三千两白银、良田八百亩,其余爵位依次递减;封地内的赋税,宗室可自留三成,其余上缴国库,足以保宗亲衣食无忧、富贵荣华。”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低低的惊叹声。不少宗室子弟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前朝宗室虽也有俸禄封地,但赋税需全额上缴,且时常被克扣,如今能自留三成赋税,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几位原本心存期待的年轻郡王,当即面露感激,暗自盘算着往后安稳度日,便能享尽荣华。

但萧玦话锋一转,语气骤然冰冷:“但若有人不知足,私结党羽、勾结外臣、意图夺权作乱,或是仗势欺人、干预地方政务,朕绝不姑息!轻则削去爵位、削减俸禄,重则圈禁终身,甚至按律论处,勿谓朕言之不预!”

冰冷的话语如同寒冬的霜雪,瞬间浇灭了殿内的暖意。那些暗藏野心的宗室脸色一变,下意识地垂下了头,不敢与萧玦锐利的目光对视。安亲王萧承业脸上的嘲讽之色更浓,他自恃辈分高、手握兵权,根本不把年轻的新帝放在眼里。前朝时他便觊觎皇位,只是未能得逞,如今萧玦登基,又想限制宗室权力,他如何能忍?

“陛下此言差矣!”安亲王向前一步,双手一拱,语气带着几分咄咄逼人,“陛下登基之时,并未与宗室商议,如今刚坐稳皇位,便要限制宗室权力,这恐怕不合祖制吧?”

他刻意抬高了音量,目光扫过其他宗室:“我大靖开国以来,宗室便是江山的根基,历代先帝皆倚重宗室,让宗亲参与朝政、辅佐君王。如今陛下却要将宗室排除在朝政之外,只给些俸禄封地便想打发,莫非是信不过我们这些宗亲,怕我们分权不成?”

安亲王的话正中部分宗室下怀,几位与他交好或是同样心存不满的宗室纷纷附和:“安亲王所言极是,不合祖制啊!”“宗室理当辅佐君王,怎能不涉朝政?”一时间,殿内反对之声四起,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萧玦早已料到安亲王会发难,他端坐不动,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冷笑:“祖制?王叔口中的‘祖制’,是让你勾结逆党,谋夺大靖江山吗?”

话音未落,萧玦抬手示意:“来人,将东西呈上来。”

两名内侍捧着一叠密封的信件,缓步走进殿内,将信件放在安亲王面前的案几上。信封上的火漆印完好无损,显然是刚从隐秘之处搜出。

安亲王脸色微变,心中升起一丝不安,却仍强作镇定:“陛下说笑了,臣忠心耿耿,何来勾结逆党之说?”

“忠心耿耿?”萧玦冷哼一声,“王叔不妨自己看看,这些是不是你与三皇子萧景残余势力往来的密信?”

安亲王颤抖着双手打开信件,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字迹,信中详细记载了他与三皇子旧部的联络,商议如何在萧玦登基初期发动兵变,拥立他为帝,许诺事成之后分封土地、共享江山。每一封信都言辞恳切,证据确凿,如同一张张无形的网,将他牢牢困住。

“这……这不是真的!是伪造的!陛下明察!”安亲王脸色瞬间煞白,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谋逆之心,一定是有人陷害臣!”

“陷害?”萧玦拿起一封信,缓缓念道,“‘新帝根基未稳,民心未附,此时举事,必能成功。待我登基,封你为兵马大元帅,赐良田万顷……’这封信上的字迹,难道不是王叔的亲笔?三皇子旧部已被抓获,供出了与你联络的全部细节,人证物证俱在,王叔还想狡辩?”

萧玦的声音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砸在安亲王的心上。他知道,事已至此,再狡辩也无济于事,只能连连磕头求饶:“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被猪油蒙了心,才会做出这等蠢事,求陛下看在血脉相连的份上,饶臣一命!”

殿内其他宗室见状,无不心惊胆战。他们没想到,新帝看似年轻,却早已掌握了安亲王谋逆的证据,手段如此雷霆。那些原本附和安亲王的宗室,此刻吓得浑身发抖,纷纷跪倒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喘。原本心存夺权心思的宗室,更是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轻举妄动,否则安亲王的下场便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萧玦看着跪地求饶的安亲王,眼中没有丝毫怜悯。他深知,对待这种野心勃勃、意图谋逆的宗室,若心慈手软,只会留下后患。但他也明白,此时刚刚登基,不宜对宗室大开杀戒,否则会寒了其他宗亲的心,不利于稳定大局。

“念在你是先帝胞弟,血脉相连,朕今日饶你一命。”萧玦语气冰冷,“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即日起,削去你的亲王爵位,降为郡王,圈禁府中反省三年,三年内不得踏出府门半步,俸禄减半。若有再犯,必严惩不贷!”

“谢陛下饶命!谢陛下饶命!”安亲王如蒙大赦,连连磕头谢恩,额头上磕出了血痕也浑然不觉。内侍上前,将他架起,押出了偏殿。

看着安亲王狼狈的背影,殿内剩余的宗室无不噤若寒蝉。萧玦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缓和了几分:“朕知道,在座的诸位宗亲,大多是安分守己之人。朕推行宗室新规,并非要打压宗室,而是要让宗室与朝廷相辅相成,共同守护大靖江山。只要你们遵纪守法、安分守己,朕必不会亏待你们,保你们一世富贵荣华。”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若有宗亲确实身怀才干,愿意为朝廷效力,也可向宗人府报备,朕会量才而用,让你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所长。但有一点,无论身居何职,都必须恪守律法,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否则,安亲王便是你们的榜样。”

宗室子弟们纷纷磕头谢恩:“臣等遵旨!谢陛下恩典!”

此刻,他们心中的期待与野心早已被恐惧与敬畏取代。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帝的威严与魄力,也明白了新帝恩威并施的用心。安分守己便能享受富贵,图谋不轨便会身败名裂,这笔账他们心中都清楚。

萧玦看着众人臣服的模样,心中稍稍安定。他知道,此次议事只是初步稳定了宗室内部,往后还需多做努力,才能让宗室真正成为江山的助力,而非隐患。

“好了,今日议事到此结束。”萧玦起身说道,“宗人府即刻按照新规,核算诸位宗亲的俸禄与封地,三日内落实到位。散了吧。”

“臣等恭送陛下!”宗室子弟们再次跪拜,目送萧玦离去后,才纷纷起身,神色各异地走出偏殿。

走出太和殿,几位年长的宗室亲王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与忌惮。“新帝虽年轻,却有勇有谋,恩威并施,实乃大靖之幸啊!”一位亲王感慨道。

“是啊,安亲王野心勃勃,早该整治了。陛下此举,既震慑了不安分者,又安抚了我们这些守法宗室,往后宗室该安分了。”另一位亲王附和道。

而那些年轻的郡王,则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被野心冲昏头脑,纷纷盘算着回去后如何安分守己,享受新帝给予的丰厚待遇。

此次宗室议事,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灭了宗室内部的夺权之火,也为萧玦稳固江山奠定了基础。萧玦通过“恩”与“威”的完美结合,既给予了宗室足够的物质待遇,满足了他们的利益需求,又以雷霆手段处置了野心勃勃的安亲王,震慑了所有心怀不轨之人。

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无不震动。官员们纷纷称赞新帝有魄力、有手段,能够妥善处理宗室问题,稳定内部局势;百姓们也对新帝充满了期待,相信在他的治理下,大靖能够摆脱前朝的混乱,走向繁荣稳定。

萧玦回到御书房,苏清鸢早已在此等候。她看着萧玦略显疲惫却依旧坚定的眼神,轻声问道:“宗室议事还顺利吗?”

萧玦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轻松:“还算顺利。安亲王跳出来发难,正好给了朕立威的机会,如今宗室内部已初步稳定,短期内不会再有乱子。”

他将议事的经过详细告知了苏清鸢,苏清鸢听后,欣慰地点点头:“陛下恩威并施,处置得当。既没有对宗室赶尽杀绝,寒了宗亲的心,又震慑了野心家,稳定了局势,实在是高明之举。”

“这还多亏了你之前提醒我,对待宗室要‘恩威并施’。”萧玦笑道,“若不是你劝我,或许我真的会对安亲王痛下杀手,那样反而会引发宗室恐慌,不利于稳定。”

苏清鸢摇摇头:“陛下本就聪慧,只是当局者迷。宗室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成为助力,用不好便是隐患。如今陛下初步稳定了宗室,接下来便可以集中精力推行新政,改善民生了。”

萧玦深以为然:“你说得对。宗室稳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朕要整顿吏治、推行赋税改革、普及教育、完善医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你在身边辅佐,朕心里踏实多了。”

御书房内,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温暖而明亮。萧玦与苏清鸢相视而笑,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此次宗室议事的成功,让他们更加坚信,只要两人同心同德、携手并进,定能克服重重困难,让大靖江山长治久安,让百姓安居乐业。

而宗室内部,经过此次事件后,确实安分了许多。宗人府按照新规,迅速落实了各位宗室的俸禄与封地,宗室子弟们拿着丰厚的俸禄,享受着封地的收益,再也无人敢轻易提及干预朝政、夺权作乱之事。有几位身怀才干的宗室,按照萧玦的要求,向宗人府报备了自己的特长,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萧玦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对于那些确实有才干、且安分守己的宗室,他陆续给予了合适的职位。擅长理财的荣郡王被任命为太仆寺卿,负责管理全国马政;精通律法的庆郡王被派往大理寺,协助处理刑狱案件。这些宗室子弟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凭借自己的才干做出了不少实绩,成为了朝廷的得力助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与朝廷之间的关系愈发融洽,宗室不再是隐患,而是成为了支撑大靖江山的重要力量。而萧玦在宗室议事中展现出的恩威并施的帝王智慧,也被载入了大靖史册,成为了后世帝王治理宗室的典范。

景和元年的春天,因为这场宗室议事,变得格外不同。大靖的江山,在新帝的铁腕与智慧下,逐渐摆脱了前朝的阴霾,迎来了新生的曙光。而萧玦与苏清鸢,也在稳固江山、改善民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