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603章 励精图治,整顿朝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3章 励精图治,整顿朝纲

景和元年暮春,紫禁城的晨光穿透云层,映照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肃穆而坚定的光芒。萧玦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眉眼间褪去了镇守燕云时的锐利,多了几分帝王的沉稳与威严。登基不过三月,他便以雷霆之势启动了朝纲整顿——打击腐败、减免赋税、加强边防,三项举措环环相扣,既为民生减负,又为江山固本,奏响了大靖励精图治的序曲。

打击腐败是萧玦整顿朝纲的重中之重。他深知,前朝后期朝政混乱,根源在于贪腐盛行,官员中饱私囊,百姓怨声载道。登基次日,萧玦便下旨成立“御史巡查司”,由他最信任的亲信御史林彦担任御史大夫,选拔二十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御史,分赴全国十二道,开展地毯式贪腐清查。

“巡查司只对朕负责,凡查实贪腐者,无论官阶高低、背景深浅,一律严惩不贷!”萧玦在巡查司成立大典上,手持尚方宝剑,声音掷地有声,“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靖的朝堂,容不得蛀虫!”

林彦带领的巡查队伍,带着萧玦的密令,乔装打扮,深入各地。他们不与地方官员接触,直接走访百姓、核查账目,从赈灾款挪用、赋税截留到土地兼并中的权钱交易,一一排查。巡查司的效率惊人,不到一个月,就查出江南道盐运使贪墨盐税百万两,将劣质盐销往民间,导致多地百姓食用后患病。萧玦得知后,当即下旨将盐运使押解京城,判斩立决,家产抄没,所贪钱款全部用于弥补百姓损失。

此案震动朝野,各地官员人人自危,不少贪官开始主动投案。但仍有侥幸者妄图蒙混过关,其中就包括前朝老臣、户部尚书张成。张成任职三十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利用职权贪占国库银两、收受地方官员贿赂,累计达五百万两之多。巡查司查实后,张成的门生故吏纷纷为其求情,甚至有太后的亲戚出面说和,希望萧玦能看在其“劳苦功高”的份上从轻发落。

“劳苦功高?”萧玦冷笑一声,在朝堂上当众出示张成贪腐的铁证——账本、书信、赃款清单,“他劳的是自己的功,高的是自家的财,害的是大靖的百姓!若不严惩,何以服众?何以正朝纲?”最终,萧玦力排众议,将张成罢官抄家,流放三千里,其党羽也尽数被清查,或罢官,或降职,无一幸免。

与此同时,另一位身居高位的前朝老臣、礼部侍郎李嵩,因在祭祀大典中虚报开支、贪污祭品银两,也被巡查司查出。萧玦同样毫不留情,将其罢免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短短半年时间,御史巡查司就查处贪腐官员百余人,上至尚书、侍郎,下至县令、县丞,朝堂风气为之一清。官员们再也不敢敷衍塞责、中饱私囊,办事效率大幅提升,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新帝英明,大靖有救了”。

减免赋税则是萧玦与苏清鸢共同推行的民生大计。他们深知,百姓是江山的根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江山才能稳固。萧玦下旨,将燕云行之有效的“阶梯税制”在全国推广,规定“亩产低于三百斤的农户免征赋税,三百斤至五百斤的征收一成,五百斤以上的征收一成五”,同时推行“灾年全免、丰年轻征”政策——凡遇水旱蝗灾的地区,当年赋税全免,官府还需发放赈灾粮;丰收之年,赋税也可减免两成,让百姓能多存余粮。

“百姓的负担轻了,才能有心思耕种、做工,国家才能真正富强。”苏清鸢在朝议上补充道,“同时,需下令清查全国隐瞒土地,不少豪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通过各种手段隐瞒不报,逃避赋税,这既不公平,也导致国库空虚。”

萧玦采纳了苏清鸢的建议,下旨让各地官府联合巡查司,开展土地清查。清查过程中,不少豪强地主试图勾结官员、隐匿土地,均被严厉查处。江南道某豪强占有土地万亩,却只申报三千亩,清查属实后,萧玦下令将其隐瞒的七千亩土地没收一半,分给无地农户,另一半按规定缴纳赋税。此举不仅让百姓分到了土地,也充实了国库,仅半年时间,全国赋税收入就较上年提升了两成,而百姓的负担却平均减轻了三成。

蓟州农户王大伯,往年每亩地需缴纳赋税两石,今年推行新税制后,只需缴纳一石五斗,再加上今年收成好,赋税又减免了两成,实际只缴纳了一石二斗。他捧着沉甸甸的粮食,激动地说:“陛下和皇后娘娘真是为百姓着想,现在种地不仅不累,还能留更多粮食,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加强边防是大靖江山稳固的保障。萧玦早年镇守燕云,深知边防的重要性。登基后,他立刻将燕云的“边防联防制度”推广至北方、西北边境,将边境划分为八个防区,每个防区由一名将领统领,每月进行一次联合训练,每季度进行一次模拟实战演练,确保各防区之间配合默契、反应迅速。

同时,萧玦调派燕云精锐将领前往各地边防军任职,这些将领身经百战,熟悉边防战术,又了解联防制度的运作模式,很快就提升了各地边防军的战斗力。他还下旨增加军饷,将边防军士兵的军饷提高三成,同时改善军营伙食、修缮营房,让士兵们能安心戍边。此外,萧玦命工部联合燕云工匠,改良兵器——推广燕云常用的强弩、改良后的铠甲,还研制出了投石机、连弩等新型兵器,大幅提升了边防军的装备水平。

“边防是大靖的屏障,士兵是屏障的基石。”萧玦在视察北方边防时说道,“朕不会让士兵们流血又流泪,你们守护大靖的疆土,朕就守护你们的家人,让你们无后顾之忧。”

边防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后,匈奴、西域诸国再也不敢轻易挑衅。往年,匈奴时常南下劫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匈奴骑兵多次试探性靠近边境,都被联防的边防军迅速击退,损失惨重。西域诸国见状,纷纷派遣使者前往京城,与大靖签订友好盟约,互通有无,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萧玦登基后,几乎每日都处理政务至深夜。太和殿的御书房内,烛火彻夜通明,案上堆满了奏折——有各地官员上报的政务,有巡查司查处的贪腐案件,有边防军的训练情况,还有百姓的诉求。萧玦常常一边批阅奏折,一边与一旁的苏清鸢讨论:“这里提到江南道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需尽快拨款修缮,否则明年可能会发生水灾。”“西北边防军的新型兵器已经研制成功,可下令批量生产,尽快运往边境。”

苏清鸢则在旁为他整理奏折、分析民生数据——她将全国各州府的粮食产量、赋税收入、医馆诊疗人数、蒙学入学率等数据汇总成册,用简单明了的图表呈现出来,让萧玦能快速掌握全国情况。“今年全国粮食产量较上年提升了三成,惠民医馆已救治百姓五十余万人次,蒙学入学率突破八成。”苏清鸢指着图表说道,“但仍有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不完善,需重点关注。”

夫妻二人默契配合,常常讨论至深夜,御书房内的烛火映照着他们并肩的身影,成为紫禁城最动人的图景。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靖朝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朝堂风气清明,官员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充足、看病方便、孩子有书读;边境和平稳定,无外患侵扰。

景和元年年底,京城举行了盛大的除夕庆典。百姓们自发走上街头,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幸福。萧玦与苏清鸢站在皇宫的城楼上,看着下方热闹的人群,听着百姓们的欢呼声,心中满是欣慰。

“我们做到了。”苏清鸢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萧玦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让大靖更加强大,让百姓更加幸福,让景和盛世,成为大靖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夜色渐深,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照亮了大靖的山河,也照亮了萧玦与苏清鸢共同守护的这片土地。励精图治,整顿朝纲,他们用初心与汗水,为大靖铺就了一条通往盛世的康庄大道,而这条道路,还将在夫妻二人的携手同行中,延伸向更遥远、更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