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863章 高宗明皇帝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当时,崔慧景那边瞅着魏国人在邵阳筑城,感觉脑壳疼。张欣泰就说了:“他们明显想撤啦,筑城就是装装样子,怕咱们在后面追罢了。咱要是去跟他们说两边都别打了,他们肯定听。”崔慧景觉得有道理,就派张欣泰去跟魏国人讲,嘿,魏主还真就撤了。

魏军撤的时候过淮河,还有五个将领没过去呢,齐国人就占据了河中小岛,把路给堵了。魏主就发了个招募令,谁能搞定河中小岛上的齐兵,就封谁当直阁将军。有个叫奚康生的哥们儿就报名了,他扎了木筏,堆上柴火,借着风势就把齐军的船给点了,然后顺着烟就冲进去了,拿着刀一顿乱砍,齐军就败下阵来。魏主当场就封奚康生当直阁将军。

魏主又让前将军杨播带着三千步兵、五百骑兵断后。那时候春天河水正涨呢,齐兵大批大批地来了,战舰把河面都堵死了。杨播在南岸摆开阵势抵抗,让其他魏军先过河。结果齐兵把杨播围起来了,杨播就弄了个圆阵硬抗,自己也上去猛砍,杀了不少人。两边僵持了两天,杨播他们粮食都没了,齐兵围得更紧了。魏主在北岸干着急,水太大救不了。后来水稍微退了点,杨播带着三百精锐骑兵,对着齐军战舰大喊:“我要过河啦,有种的来单挑!”然后就带着人冲过去了。这杨播,是杨椿的哥哥哦。

魏军退了之后,邵阳洲上还有一万多魏兵,他们就说愿意给五百匹马,求条路回家。崔慧景想把路堵了揍他们,张欣泰又说了:“老话说得好,归师勿遏,人家都想着回家呢,逼急了可不好对付。咱就算打赢了也没啥可炫耀的,打输了可就前功尽弃了,不如放他们走。”崔慧景又听了他的。结果萧坦之回去跟上头说:“邵阳洲上有一万多残兵,崔慧景和张欣泰居然放他们走了。”所以他俩都没得到赏赐。甲申那天,就解除戒严了。

一开始,上头听说魏主想打到长江边来,吓得赶紧让广陵太守萧颖胄把老百姓都迁到城里去。老百姓吓得都想卷铺盖往江南跑。萧颖胄觉得魏军还远着呢,就没马上办,结果魏军还真没来。这萧颖胄,是太祖的侄子。

上头又派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去帮丰城公遥昌守奉阳。沈文季到了城里,不让那些散兵游勇出去,把城门大开,加强防备。魏军来了一看,没一会儿就走了。

魏军来打齐国的时候,卢昶他们还在建康呢,齐国人恨死他们了,就给他们吃蒸豆。卢昶吓得不行,边吃边哭,那叫一个狼狈。有个叫张思宁的,宁死不屈,最后死在馆舍里。等卢昶回去了,魏主骂他说:“谁还能不死啊?你至于像牛马一样没骨气,丢国家的脸吗?你就算比不上苏武,难道还不觉得对不起张思宁吗?”直接就把他贬为平民了。

戊子那天,魏国的太师京兆武公冯熙在平城挂了。

乙未日,魏主去了下邳;夏天四月庚子日,到了彭城;辛丑日,给冯熙办丧事。太傅、录尚书事平阳公丕不乐意南迁,就和陆睿上表请魏主回去给冯熙送葬。魏主说:“开天辟地以来,哪有天子跑大老远去给舅舅办丧事的?现在正忙着建设洛阳呢,你们别坑我,让我做不义的事!你们这些当官的,都交给法官,该罚的罚。”不过还是下诏把冯熙和博陵长公主的灵柩接到洛阳南边安葬,按照晋朝安平献王的规格来办。

魏主在钟离的时候,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求带着州里的兵和刘藻一起去打汉中,魏主同意了。梁州刺史萧懿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他们带了两万人,找了个险要的地方,扎了五个营寨来抵抗。拓跋英就说:“他们将领不行,还没人统一指挥。我挑精兵猛攻一个营,其他营肯定不会来救。拿下一个,其他四个就都得跑。”于是就猛攻一个营,还真拿下了,其他四个营的人都跑了,还活捉了梁季群,杀了三千多人,俘虏了七百多,然后就一路杀到南郑。

萧懿又派姜修来打拓跋英,结果被拓跋英偷袭,全被抓了。拓跋英准备撤的时候,萧懿又派了别的军队来。拓跋英的将士都累坏了,没想到还有敌军来,吓得要死,想跑。拓跋英却不慌不忙,骑着马慢慢走,神色自如,还爬到高处看看敌人,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布置什么,然后整好队伍往前走。萧懿的军队怀疑有埋伏,不敢追,慢慢往后退。拓跋英就追上去,又把他们打败了,然后就把南郑围起来了。拓跋英还下令,不准将士们抢劫施暴,周围的人都很开心,争着给他们送粮食。

萧懿就守着城不出来,有个叫范絜的军主本来带着三千多人在外面,回来救南郑,也被拓跋英给截住了,全被抓了。拓跋英围城围了几十天,城里的人都害怕得不行。这时候有个叫庾域的录事参军,把几十个空粮仓都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里面粮食满满的,够吃两年,大家加油守住啊!”大家这才安心。

后来魏主叫拓跋英回去,拓跋英让老弱病残先走,自己带着精兵断后,还派人跟萧懿告别。萧懿觉得有诈,拓跋英走了一天,他都不敢开门。过了二月,才派人去追。拓跋英就和士兵们下马和追来的人打,萧懿的兵也不敢逼得太近,拓跋英他们走了四日四夜,萧懿的兵才回去。拓跋英进了斜谷,赶上天下大雨,士兵们就砍竹子装米,在马上举着火把做饭。

【内核解读】

这段历史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南齐与北魏之间的一场军事博弈,其中人物的决策和行动深刻影响了局势走向,诸多方面值得深入剖析。

崔慧景面对北魏于邵阳筑城,一时无措,幸得张欣泰洞察北魏虚张声势、实则欲退的心理,建议以罢兵相商,终使北魏退兵。这体现出张欣泰卓越的军事洞察力与外交智慧,能精准把握敌方意图,以和平方式化解危机,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损耗,彰显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的实际运用价值。与之类似,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南中地区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孟获,最终使南中心悦诚服地归附蜀汉,稳定了后方局势,这与张欣泰通过谈判解决军事对峙的思路异曲同工,都强调从心理层面和战略高度解决问题,而非单纯依靠武力。

北魏退兵途中,杨播率少量步骑殿后,面对春水上涨、齐军包围的绝境,他以圆阵顽强御敌,两日两夜坚守至食尽力竭,最后凭借果敢的气势和出色的指挥成功突围。杨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身先士卒的勇气令人赞叹。在后世的战争中,也不乏这样以少敌多、坚守绝境并成功突围的战例。比如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坚守睢阳,以数千兵力对抗叛军十余万,坚守数月之久,为唐朝最终平定叛乱争取了时间,其战斗精神和军事智慧与杨播一样,成为战争史上的光辉典范。

当邵阳洲上剩余万名魏军愿以马换道时,崔慧景本欲攻击,张欣泰却依据“归师勿遏”的古训,劝阻其不要冒险。这一决策体现了张欣泰对战争形势的冷静判断,深知逼迫绝境中的敌军可能引发的巨大风险。历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明知曹操败走华容道,但考虑到北方局势和孙刘联盟的微妙关系,选择放走曹操,避免了北方局势大乱以及孙刘联盟过早破裂,与张欣泰的决策理念相符,都是基于对整体局势的综合考量,而非单纯着眼于眼前的军事利益。

然而,萧坦之却向齐帝进谗言,致使崔慧景和张欣泰未获赏赐,这反映出南齐内部政治的黑暗与猜忌。在这种环境下,有识之士的功绩得不到公正认可,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将领们的积极性,削弱国家的军事力量。相似的情况在南宋时期也有发生,岳飞等将领在抗金前线取得赫赫战功,却因秦桧等奸臣的谗言和朝廷的猜忌,最终功败垂成,甚至岳飞还被冤杀,极大地损害了南宋的抗金大业,也成为历史上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再看北魏这边,卢昶在建康受辱,回朝后遭魏主斥责,其怯懦之举不仅丢了个人颜面,更辱没国家尊严,被黜为民实属咎由自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武,在匈奴被扣押十九年,历经磨难,始终坚守汉节,宁死不屈,成为千古传颂的爱国忠臣典范。卢昶的行为与苏武相比,高下立判,也警示着后世之人,身为国家使者,一言一行皆代表国家,应时刻保持尊严与气节。

此外,北魏在南征过程中,拓跋英进攻汉中的战役也颇为精彩。他准确判断出南齐军队指挥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攻打一处,迅速突破防线,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而萧懿在南郑的防守也可圈可点,其部下庾域以空仓示敌,稳定军心,与诸葛亮的“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巧用心理战术化解危机。

这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争的复杂多变、将领决策的关键作用以及政治环境对军事行动的深远影响,为后世研究战争、政治和人性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