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70章 兴和扎营,挖掘地道(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0章 兴和扎营,挖掘地道(五)

多尔衮的思绪还未平静下来,曹化淳那看似疏漏却又巧妙的心思却让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原来,曹化淳为了迷惑敌军,并没有使用足够的河塘泥来覆盖所有的排木。

他巧妙地玩了个小把戏,仅仅在前几排排木上做做样子,涂抹上了所谓的“河塘泥”。

其实,这些都是些新泥,在牛头沟的低洼处随意掏出来的罢了。

曹化淳深知这些泥巴与真正河塘里的污泥在色泽和质地上有诸多不同,为了不让敌军轻易瞧出破绽,他又混合了一些草木灰进去。

这样一来,这夹杂着草木灰的新泥,颜色倒也和河塘泥有几分相似,乍看之下,还真有那么几分模样。

曹化淳心里清楚得很,他可不指望着这虚假的“河塘泥”能真正骗过敌军的所有人。

此前,他已经悄悄传信给了高起潜,详细说明了目前的情况,并特别强调了对河塘泥的迫切需求。

高起潜收到传信后,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正积极组织人手在洋河里奋力挖掘塘泥呢。

相信过不了多久,那真正新鲜的河塘泥便会送达。

到那时,这看似漏洞百出的障眼法,或许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范文程神色凝重地站在多尔衮身旁,微微低头,目光中透着一丝思索与笃定。

过了片刻,他缓缓开口,向多尔衮分析道:

“大帅,依在下之见,此次五万多蒙人的离奇死亡,其幕后黑手定然与明军脱不了干系。

您想啊,过去我们从未听闻过明军有使用排木盾这一战术,可如今我们使用盾车,明军却突然有了排木,这其中的蹊跷实在明显。

明军必定是之前在营地里瞅见了我们的盾车,回去后便迅速模仿制作了出来,用来对付我们。”

多尔衮听了范文程的分析,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着,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着近期一系列的诡异事件。

“先炸了古道,阻断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无法顺利进军。”

多尔衮一边说着,一边缓缓挥动着手臂,仿佛在描绘着那令人恼火的场景,

“而后又堰塞了小境门,如今这大境门居然也被人堵塞了,这接二连三的麻烦,就像是一道道无形的绳索,死死地将我们困住,让我们举步维艰。

这明国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个仗,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打啊?”

此时,洪承畴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桌上的地图,眼神中闪烁着沉思的光芒。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着,仔细地研究与小境门相关的每一个细节。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将手指放在小境门西北峡谷通道的位置上,认真地比划了一番,微微点头后,对多尔衮说道:

“大汗,依我之见,此刻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里寻得突破。

我们可以在这个堰塞地段的下方,挖掘一条地道。

在挖掘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将其加宽,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操作。

挖掘完成后,我们便可往地道内放置炸药进行爆破。

如此一来,堰塞的土方便会被炸进地道之中,这一段被堰塞的道路也就能顺利被打开了。

如此,或许能为我们另辟出一条前行的道路来。”

多尔衮微微一怔,随后目光中闪过一丝疑虑:

“依此法行事,可保万无一失?

万一那明军又在暗处设下其他圈套,又该如何应对?”

洪承畴微微颔首,沉稳地说道:“大汗但请放心,这也是在诸多策略之中,经过权衡之后,择出的相对可行之法。

如今我们面临局势紧迫,唯有放手一搏,方能寻得出路。若能成功打通此路,便可继续推进我们的战事。”

多尔衮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

“那便先按照洪爱卿所言一试,只是务必密切留意明军的动向,切莫再中其圈套。”

范文程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经过一番思索,他缓缓开口道:

“大汗,如今局势所迫,大抵也只能尝试这条路了。

您瞧,大境门的通道已然被堵塞,我们根本无法进入;

小境门东北通道,经探查也已无法通过地道挖通;

而大同镇那边,路途遥远,绕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在不是上策。

所以,目前来看,也只能试着从兴和前往归化城这一条路了。”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

“从兴和去往归化城,并非易事。

需先向北行至商县,而后转到西边,再从乌兰达转向南方,如此辗转,没有十天时间是难以抵达的。

而且,还要考虑运送辎重的问题,这一路运输,又得额外多花费三天时间。如此算来,抵达归化城时,我们早已疲惫不堪。”

范文程微微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了:

“即便顺利到达归化城,可面临的难题依旧不少。

就目前来看,阳和似乎是最好进攻的地方,然而,喀喇沁旗此前在那边已然折戟沉沙,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今明军在大同镇同样可能部署有重兵,若是我们贸然前往,万一后路被拦截,那可就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啊。”

多尔衮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之色。

他其实也早有这方面的考量,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与警惕。

他缓缓说道:

“范先生所言极是。

如今的明军行事极为诡异,很难说他们不会在归化城以及通往库伦的道路上设下埋伏。

要知道,万全右卫有一条小路,虽极为难走,需翻山越岭,但凭借几百人,还是能够通过的。

他们完全有可能在那条路上埋设诡异的地雷,让我们防不胜防。”

多尔衮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说实话,本心而言,我是极不愿意前往大同镇的。

相比之下,走河套攻打偏头关,或许更为靠谱一些。

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我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啊。”

多尔衮满心的委屈如同潮水般在心底翻涌,久久难以平息。

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困惑与愤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回想着过往的种种。

想当年,黄台吉连续五次入关,那过程是何等的顺利,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阻碍。

可如今,轮到自己了,局势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明军那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多尔衮感到无比的困惑和不解。

“为何到我了,明军就忽然有了这般魄力?”

多尔衮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不甘,

“将古道炸毁,这也就罢了,守大境门虽说有些意外,但尚还能理解。

可他们怎么连小境门也给堵住了呢?

这分明是不让我们有丝毫进军的余地啊!”

多尔衮越想越气,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明国这是在搞什么鬼?”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他们不去想着全力解决国内的起义军,稳定自己的局势,居然还能抽出手来对付我们大清。

难不成,他们与起义军达成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合作?

哼,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更让多尔衮感到头疼的是,如今情报系统仿佛完全失灵了一般。

斥候们纷纷失踪在宣府镇与大同镇,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而内部原本应该传递消息的晋商,此刻也如同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没有任何消息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