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47章 宣龙舟会,这是机炮(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7章 宣龙舟会,这是机炮(四)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不允许他有片刻的懈怠。

为了能继续安稳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他深知必须要解决后金这个心腹大患。

思来想去,他明白唯有造出更先进的武器,才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保得大明的太平。

此时,早早便得到皇帝要来消息的鲁有林,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他精心挑选了好几百个庄卫,这些庄卫个个身姿挺拔、武艺高强,是他平日里悉心训练的得力干将。

此外,他还带上了新培养的学徒太监,浩浩荡荡地来到八里庄官道旁,耐心地等待着皇帝的驾临。

这等待的时间着实有些漫长,毕竟一路上难免会有些耽搁。

但鲁有林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烦,反而心中满是对皇帝知遇之恩的感动。

他正好趁着这个空档,开始教育学徒太监。

说起这些学徒太监,鲁有林就忍不住直叹气。

前几日,他安排他们去磨镜片,想着培养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手艺,哪晓得这些家伙毛手毛脚,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短短几天,就弄坏了好几片珍贵的镜片,那可都是费了好大劲儿才弄出来的。

鲁有林气得吹胡子瞪眼,心里琢磨着,非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牢牢记住这次的教训,往后做事仔细着点。

就在鲁有林这边气还没消呢,远处尘土飞扬,皇帝的车辇终于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八里庄。

朱有建轻轻抱着怀里的猫儿,慢悠悠地步下轿车,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径直朝鲁有林走去,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鲁有林赶忙跪地请安,朱有建笑着将他扶起,两人寒暄了几句。

紧接着,王德化走上前,清了清嗓子,向鲁有林详细解释此行的目的。

原来是要试验火器监与器械监共同研制的新式大铳,这事儿可新鲜,鲁有林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边话音刚落,陈大匠就忙活开了,他指挥着自家太监,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沉重的箱子往下搬。

卢大匠那边也没闲着,同样吆喝着太监们干活。鲁有林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瞧着,心想着,这么大张旗鼓地试验,看样子是了不得的新式火器。

虽说名叫大铳,可实际啥模样,还得等组装出来才能见分晓。

不一会儿,陈大匠从箱子里取出一根三尺来长的铳管,乍一看,模样挺普通。

不过,只要稍微留意就能确认这是铳管,为啥呢?

因为它中间是中空的,铳口直径大概有两寸。

再瞅瞅铳管的另一头,可就稀奇古怪了。

左右两边各开出一扇“窗户”,这“窗户”长约半尺,宽度差不多一寸半。

不光左右有,下面也开了一扇,只不过位置稍微往后平移了大概两寸,同样是个三寸左右的窗口。

鲁有林凑近了些,眼睛瞪得像铜铃,满心好奇地打量着这根神秘的铳管,想看看接下来还能变出啥花样来。

鲁有林目不转睛地盯着陈大匠的一举一动,就见他又从箱子里掏出一个物件。

这东西乍一看,有点像平日里所见的五眼转铳机括,仔细端详,它与铳筒通过榫扣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机括撞针的部位呈现出半圆弧形,整体造型确实很像机括,可唯独少了那根向后延伸的长把。

鲁有林眉头紧皱,心中暗自犯嘀咕,没有这长把,可怎么去应对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呢?

一旁的朱有建同样看得一头雾水,虽然是按他画的图制作的,但眼前这撞针古怪的设计,着实让他摸不着头脑。

他歪着头,眼睛紧紧地盯着那撞针,试图从其中看出点门道来,可终究是徒劳无功。

陈大匠似乎丝毫不在意众人疑惑的目光,他动作娴熟地继续从箱子里往外拿东西。

这次取出来的,是一个双脚支撑架。

支撑架上面有一只宽宽的箍,此刻正处于打开的状态。

陈大匠不慌不忙地将那宽箍紧紧地箍在铳管的三分之一处,而后稳稳地将铳管架在了支撑架上。

紧接着,他随意地摆动着铳管,令人称奇的是,那脚架竟然纹丝不动。

众人凑近一看,原来脚架里面装有弹珠作为转轴,正是这弹珠,让铳管能够灵活转动的同时,又保证了脚架的稳定。

鲁有林不禁暗暗点头,对这精巧的设计心生赞叹,而朱有建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他愈发想知道,这新式大铳在组装完成后,究竟能有怎样惊人的表现。

陈大匠将那关键的三部分,也就是铳管、类似扳机的部件以及双脚支撑架组装安置妥当后,便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站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卢大匠。

卢大匠敏锐地察觉到了这道目光,微微颔首示意,随后便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火器监的太监们行动起来。

太监们按照卢大匠的吩咐,手脚利落地将一个个箱子搬到铳管旁边,“哐当”一声放下,紧接着熟练地打开箱子。

只见卢大匠从箱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条匣子,鲁有林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全神贯注地仔细观看,这才发现,原来是个弹匣子。

那弹匣子里,一颗颗弹筒整齐排列着,模样乍一看,和五眼转铳的弹筒颇为相似,只是尺寸明显大了许多。

这弹筒加上弹子,长度约有五寸,直径也大概有两寸。

它们在弹匣里被码放成一排,四周有框子稳稳地固定着,中间还有一根长条压在上面,确保弹筒不会轻易脱落。

鲁有林瞧着这新奇的玩意儿,脑海里一团迷雾,实在是没看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个用法。

然而,站在一旁的朱有建却在看到这弹匣子和弹筒的瞬间,眼睛猛地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他不禁在心里暗自惊叹:

“哦豁,原来是这个啊!这可不就是我当初留在火器监的机枪图案嘛?

真没想到,他们居然真的给制造出来了,虽然这模样看起来有点奇怪,和自己设想中的不太一样,但大体的构造和原理倒是没错。”

想到这儿,朱有建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兴奋与期待,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新式火器真正发射时的威力究竟如何。

朱有建对于机关枪原本的模样,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清晰的概念。

他只是凭借着自己简单的认知和想法,觉得使用板框弹匣这种设计,肯定是有极大好处的。

毕竟在以往的火器使用中,无论是普通的火铳,还是五眼转铳,每次射击完都得一颗一颗地往里面装填子弹,既麻烦又耗费时间。

而他所设想的这种铳枪,要是能在发射一次后,只需要移动一下弹框就能继续射击,那肯定比一颗一颗地换子弹要方便快捷得多。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惊喜”,卢大匠的一系列操作,瞬间就推翻了他之前单纯的想法。

只见有太监从箱子里取出一个木靶子,这木靶子上有两个榫扣,可以牢牢地扣住两根木柱。

太监扛着这木靶子,脚步匆匆地朝着八百步开外的位置跑去。

到了地方后,他熟练地将木靶固定在松软的土地上,确保它稳稳当当的,这才又转身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