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待两位大太监传完话,朱有建又接着说道:
“此次龙舟会,旨在与民同乐,故而队员不论名次,皆有赏赐,只要参与其中,便能有所收获。
而入前三者,更有嘉奖,以表彰他们的奋勇拼搏。
不仅如此,组喝彩队的,每组三十人,不限组数,同样有赏赐!家有老幼者,可自行上报,有实物赏赐!
朕要让每一个京城百姓,都能从这场盛会中感受到喜悦与关怀。”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顿,提高了声调,掷地有声地强调:
“尤为重要的是,此次龙舟会,所有费用,由朕私出!”
朱有建心中清楚,如今内库充盈,积攒下了巨额财富,掏出区区百万两来举办这场龙舟会,与民同乐,对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他出得起,自然不会小气。
回首往昔,大明历经风雨飘摇的几十年,朝堂之上积弊丛生,民间亦是暮气沉沉。
他盼着这场龙舟会,不仅仅是要让老百姓能够在欢声笑语中驱散那笼罩多年的阴霾,祛除一些大明几十年积累的暮气,更是为了给自己庆生。
这些日子,他殚精竭虑,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艰难求存,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总算是活下来了,还活的不错,如今国泰民安,理应庆贺一番!
街道两旁,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听到皇帝的旨意后,先是一愣,而后纷纷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有人甚至使劲儿掐了掐自己的大腿,疼得直咧嘴,这才敢相信自己没有听错。
“我们听到什么了?皇帝陛下要与我们同乐,要在端午节办龙舟赛,只要参与都有奖励,连喝彩的人都有奖励,还要给老幼发放礼品。”
人群中有人激动地喊出声来,声音里满是惊喜与感动。
“天佑我大明啊!”
更多的人则是纷纷跪地,对着车辇的方向磕头谢恩,眼中闪烁着泪花。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喜悦之中。
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确实混杂着一些不怀好意的奸细。
其中既有曾经闯军的密探,虽说闯军已经覆灭,但这些密探却没有被召回,大明朝廷也尚未对他们进行抓捕;
还有后金的探子,这些探子大多与晋商有所关联,只是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东家早已被灭族,成为了孤魂野鬼。
此刻,这些奸细们一个个提心吊胆,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如今他们人数稀少,更多的同伴已经死于上次漕帮的凌厉出手,很多人都莫名其妙地意外死亡。
至于刺杀大明皇帝的念头,他们想都不敢想。
他们不过是些探子,平日里干的是刺探情报的勾当,又不是训练有素的刺客,哪有那个胆子和本事去行刺戒备森严的皇帝銮驾呢?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场盛会的消息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暗自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随着皇帝的旨意传下,街道上的气氛愈发高涨。
不管百姓们是激动欢呼,还是虔诚下跪感恩,那支威风凛凛的皇家队伍依旧按照既定的路线,不紧不慢地继续向前行进。
车辇上的华盖随风轻摇,旗帜烈烈作响,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待队伍渐行渐远,仿若带走了所有的拘谨,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彼此间交头接耳,已然迫不及待地决定等会儿就呼朋唤友组队去。
毕竟,离端午佳节也就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好机会,既能享受赛龙舟的欢乐,又能有机会获得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最为纯朴的秉性,笃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百姓们心中,谁不盼着国家强盛,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呢?
若是在这国泰民安之际,还能从朝廷那儿得到一点实惠,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
回首往昔,看看那些曾在乱世中揭竿而起的人,你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高迎祥、李自成造反就是不对的。
但凡当时能有一口饱饭吃,有一处安身之所,谁又会愿意铤而走险,去走上造反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呢?
同样,那些世家大族看似位高权重、富甲一方,难道他们就真的希望天下大乱吗?
实则不然,他们比谁都渴望天下太平。
唯有太平盛世,他们才能将财富越积越多,家族才能愈发兴旺发达,延续数代基业。
然而,矛盾就在于,虽说他们与老百姓有着同样期盼天下太平的诉求,却在实际行动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他们绞尽脑汁地想从朝廷手上搞到更多的利益,凭借着家族的势力和人脉,或在朝堂上争权夺利,或与官员勾结谋取私利;
另一方面,他们又贪婪地觊觎百姓手中的田地,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巧取豪夺,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历朝历代的皇权都深知这一隐患,无不想方设法抑制这些世家大族的势力膨胀。
可叹的是,往往收效甚微。
哪怕祖上几代帝王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一旦出一个不肖子孙,在其挥霍无度、昏庸无道之下,都会将祖宗们的努力化成梦幻泡影,让江山社稷再度陷入动荡之中。
朱有建端坐在车辇之中,望着车外涌动的人潮,心中却思索着那些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变革之策。
他确实不清楚,这在后世掀起经济狂潮的股份制,一旦推行开来,将会给这天下带来怎样的惊涛骇浪。
他本就是个出身平凡的普通人,往昔的时光里,每日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那些高深的历史学问,甚至连繁体字都认不得几个,更别提静下心来去研读像《资治通鉴》这般蕴含着千年治国智慧的典籍了。
在他单纯的认知里,那些公司制度却有着别样的吸引力。
他亲眼所见,在公司的架构之下,员工们虽如牛马般忙碌,却也能勉强维持生计,不至于饿死,虽难以大富大贵,但也会有点闲钱。
而股东们呢,个个都被利益驱使,为了能赚得更多钱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地琢磨着生财之道。
朱有建自己的家族,祖祖辈辈都未曾涉足商业领域,没有开过什么公司,更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他自己也不过是个在底层摸爬滚打过的打工者。
如此一来,他能谋划多长远的未来呢?
当下,他也只能凭着一股质朴的冲劲,将这看似有效的公司制度生硬地套用到治国理政之中。
至于往后到底会如何发展,他心里没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这波谲云诡的时局里,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期盼着能为大明闯出一条新路来。
朱有建对于外界所定义的那些诸如昏君、明君甚至千古一帝的称号,压根就没有放在心上,也从未去细细思考过。
在他的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愿望不过是能好好地活下去,一日三餐能吃得丰盛可口,身上能穿着温暖舒适的衣物,夜晚能安稳香甜地入睡,如此简单而已。
而如今,身边还有一只毛茸茸的小猫咪,时而乖巧地依偎在他身旁,时而调皮地追逐着自己的尾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陪伴。
他觉得自己儿时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此刻竟然都已实现,心中满是幸福,甚至萌生出了想要“躺平”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