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流民们纷纷双膝跪地,朝着上苍虔诚地祈求庇佑,口中念念有词。
紧接着,感恩之情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们又转而面向京城的方向,磕头谢恩,口中高呼:
“感谢皇帝陛下给我们活路啊!”
起初只是稀稀拉拉的几声呼喊,渐渐地,呼喊声汇聚成了磅礴的声浪,
“万岁!万岁!万万岁!”
响彻云霄,在微山城郊外久久回荡。
那声音里,饱含着他们对新生的渴望,对当今圣上的尊崇与感激,仿佛在这一刻,他们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与力量,也认定了唯有圣上能护佑他们远离灾祸,走向安宁。
微山城郊外,高宇顺宛如一位雷厉风行的指挥官,在一片忙碌与喧嚣中,开启了他极具魄力的安置大业。
他深知时不我待,当下最要紧的便是让流民安定下来,开启新生活的篇章,于是以令人惊叹的高效行动起来。
首先,他一声令下,现场分田地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流民们起初还带着些许迷茫与不安,然而在高宇顺有条不紊的指挥下,渐渐明晰了方向,纷纷拿起简陋的农具,就地垦荒。
一时间,荒野之中尘土飞扬,吆喝声、锄头刨地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劳动乐章。
与此同时,烧砖建屋的工程也同步启动,匠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炉火熊熊燃烧,映照着众人期盼的面庞,大家都盼望着能早日住进遮风挡雨的新居。
高宇顺目光敏锐,很快留意到流民之中有不少年迈的身影,细细一打听,居然发掘出许多族老。
他灵机一动,迅速召集这些族老前来开会。
只见他神色镇定,像是变魔术一般,不知从何处摸出一道圣旨——虽说外界有人揣测这可能是矫诏,但此刻在众人眼中,它无疑承载着皇帝的威严与恩泽。
高宇顺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宣读皇帝陛下的政策:
“沿微山湖一线垦荒,以家庭为单位,每户可分得肥沃土地五十亩;以个人为单位,每人能获二十亩田地。
先全力垦荒,而后种植,所需粮种从现有的十万石粮草中拨出。同时,成立族老会,日后分地以及粮食分配等诸多事宜,皆由族老会统一掌管。”
宣读完毕,高宇顺双手捧着圣旨,庄重地交到族老们手中,并且耐心地交待后续事宜:
“待山东各处土地梳理完毕,各位族老将被分配前往济南府与青州府,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请诸位族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预估时间大致要到年底。”
族老们听闻此言,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跪地,朝着京城的方向千恩万谢,口中高呼:
“感谢皇帝陛下为我们做的一切啊!陛下圣明,吾等定当竭尽全力,做好安置之事,不负皇恩。”
那声声感恩,在旷野中回荡,仿佛为这片刚刚经历苦难的土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所有人都坚信,未来充满希望,在皇帝陛下的庇佑下,定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在晨光的映照下,高宇顺身着华丽却不失威严的服饰,目光如炬,有条不紊地指挥着队伍的出发事宜。
他带着太监团、内外卫,以及京营和鲁营的将士们,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队伍中,满载着沉甸甸的财物,两万石粮草堆得如山般高耸,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火器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
一行人沿着运河岸边的官道,向着京城进发,步伐整齐而坚定,扬起的尘土在身后久久不散。
行进途中,高宇顺这位在宫廷权谋中摸爬滚打多年、精明得如同成了精的大太监,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手腕。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布道者,力求将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塑造成皇帝陛下最忠诚的“门前犬”。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让众人心中只装着皇帝,才能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而不是被刘泽清之类心怀不轨的将领所蛊惑。
于是,他或是在休息时召集众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皇帝陛下的圣明与恩泽;
或是在行军途中,巧妙地穿插着对皇帝的赞美之词,让这些话语如同春雨润物般,一点点渗透进每个人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效。
当队伍抵达通州时,众人的眼神中都流露出崇敬之意,纷纷不自觉地望向京城的方向,那眼神中满是向往与忠诚。
高宇顺见状,心中暗自得意,随后高声下令,要求众人留在此处:
“诸位且在此稍作歇息,待咱家回到京城复命后,相关的奖励圣旨很快便会发到你们手上,这皆是陛下对你们功绩的认可与嘉奖!”
众人听后,纷纷领命,整齐划一地抱拳行礼,静静等待着那荣耀时刻的到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皇帝陛下的恩泽下,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月初一,巳时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京城的街道上,两千一百多名太监组成的队伍,步伐整齐地押送着财物,从东安门一路行进至东华门。
他们神情肃穆,眼神中透着一丝紧张与期待,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珍贵的财物,仿佛那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抵达东华门后,他们停下脚步,静静地等待着王德化前来接收。
此时的王德化,早已接到消息,心中满是期待。
当他听到汇报说此次押送回来的现银竟有近九千万两时,眼睛瞬间亮得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嘴角不自觉地扬起,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欣喜笑容。
更让他兴奋的是,除了现银,还有战马、粮草、火器、兵械等诸多物资。
他在心中暗自盘算,曹化淳之前虽然贡献的银钱比自己多,但如今差距已然不大,而且自己这边物资总量极为可观,还成功安置好了四十多万乱军流民,这可是不小的功绩啊!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愈发舒畅,之前因曹化淳而产生的些许嫉妒和不平衡,此刻也烟消云散。
王德化整了整衣冠,面带微笑,十分客气地招呼高宇顺与两名千户,说道:
“高公公,还有两位千总,快随我一同去养心殿,向圣上复命。”
随后,他安排内卫带领两千多名太监先行将财物送往内库妥善保管,又贴心地让人准备好午膳。
他知道,如今火锅宴已然成了接待有功之臣的常规安排,既能让众人吃得开心,又能彰显圣上的恩宠。
一行人朝着养心殿走去,高宇顺等人心中也满是自豪,他们期待着能在圣上面前好好表功,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火锅宴充满了期待。
而王德化则走在前面,步伐轻快,心中想着如何在皇上面前好好汇报此次的成果,争取能得到更多的赏赐和嘉奖。
当他们踏入养心殿的那一刻,殿内弥漫着一股静谧而又庄重的气息。
朱有建正全神贯注地伏案绘制地图,那是一幅辽东地区与朝鲜北部的地图,纸张上,线条纵横交错,仿佛勾勒出了未来的战略蓝图。
一旁,一只小猫咪慵懒地趴在御案上,圆溜溜的眼睛紧紧盯着朱有建手中来回划动的墨笔,似乎对这新奇的举动感到饶有趣味,时不时地还伸出小爪子轻轻拨弄一下。
听到脚步声,朱有建缓缓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示意他们上前,以温和的语气接见了众人。
高宇顺走进殿内后,眼神却不自觉地有些躲闪。
毕竟,他本是个被贬的大太监,未经主子圣旨,就擅自离宫,如今又这般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主子面前,心里实在是没底,七上八下的,仿佛揣了只小兔子。
然而,他却完全不必如此担忧。
朱有建对他本就毫无印象,压根不认识他。
只是在看到高宇顺的样貌时,朱有建在心里暗自嘀咕了一句:
“这位怎么长得那么像演司马懿的那个演员呀?瞧这模样,看起来就透着一股老奸巨猾的劲儿。”
但他并未将这想法表露出来,依旧保持着帝王的风度,和颜悦色地与众人交谈,询问着此次行动的详细情况,仿佛全然没在意高宇顺那不寻常的离宫之举。
当又有巨额财富被送入宫中时,朱有建的脸上不禁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
如今内库里现银已多达四亿,除此之外,还有琳琅满目的其他值钱财物。
想着堆积如山的财富,朱有建心中暗自思忖,有了这般雄厚的财力,这下可算是有底气了,许多之前因资金匮乏而无法推进的事情,如今都可以着手去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