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27章 大战将起,再出狂谋(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7章 大战将起,再出狂谋(六)

那么,微山城主事太监为何如此执着地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这支太监团队身上呢?

这其中缘由,还得从那位带队的太监说起。

这位太监身份可不一般,在崇祯十七年二月之前,他可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那在宫中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赫赫。

彼时,崇祯帝打算派遣方正化前往保定府,他出于对局势的考量以及对宫廷安保的担忧,挺身而出,大胆地提出了反对意见,直言皇家亲军统领身负拱卫皇宫的重任,实在不适合轻易离京。

谁料,这一番肺腑之言却恰好撞在了崇祯帝的气头上,龙颜大怒之下,他被一贬再贬,最终落得个去杂事监的下场。

这位大太监,便是高宇顺。

后来,王承恩受命挑选随队太监时,高宇顺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加入此次行动,王承恩虽有些顾虑,但在他的再三坚持下,也无奈只能答应。

就这样,高宇顺带着他的团队,肩负着重任,踏上了征程,此刻,他们的归来,无疑给微山城的众人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高宇顺已然年逾五十,岁月的沧桑毫不留情地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那原本挺直的脊背如今已有些佝偻,仿佛承载了太多宫廷内的风云变幻。

然而,他脸上生着的一对三角眼,却依旧炯炯有神,眼神中透着犀利与凶狠,仿若能洞悉一切人心的阴暗角落,让人望而生畏。

当听闻微山城当下那些乱军俘虏带来的棘手难题后,他并未露出丝毫为难之色。

反而仰头发出一阵如枭啼般疹人的笑声,那笑声在寂静的城中回荡,透着股子让人不寒而栗的自信:

“这些事儿算得了什么?咱家手里可有圣上的计谋,在这等妙计面前,一切麻烦都不过是小菜一碟!”

提及朱有建所着的《朱子新编三十六计》,高宇顺对其钻研之深,恐怕连朱有建本人都要咋舌。

他早已将书中精髓吃透,达到了能够活学活用、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些日子以来,高宇顺常常陷入沉思,回顾往昔岁月,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他惊觉,过去在司礼监被繁杂事务缠身的那些年,简直是虚度光阴。

如今想来,自己真正擅长、最该发力的方向,应当是成为主子计谋的专业解读人,就好比是搞宣传推广之类的活儿。

若说得直白些,甚至干传销那一套都不为过,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主子的谋略宣扬得淋漓尽致,让众人信服、追随。

高宇顺站在微山城空旷之地,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已有了盘算。

这四十多万流民与俘虏,仿若一片杂乱无章的潮水,亟待梳理。

他大手一挥,迅速将众人分成了六百六十组,紧接着,三万三千游击小队如同精准嵌入的榫卯,被有条不紊地分拨进各个小组。

一切安排妥当,高宇顺清了清嗓子,开始声情并茂地宣传圣上的浩荡恩赐。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在空气中回荡:

“圣上心怀悲悯,要给大伙土地耕种,从此告别颠沛流离!

不仅有遮风挡雨的房屋,还有趁手的农具、饱满的粮种,更有那免租的肥田。

往后啊,老了有人养,年幼的孩子有依靠,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饱饭。

只需大伙上交一半亩产,这可不是剥削,而是为大伙长远考虑。

等到灾荒之年,颗粒无收的时候,这预留的一半亩产就会成为大伙的救命稻草,接济大家,绝不会饿死一个人,也绝不让一个人流落他乡!”

每组由一位太监牵头,指挥着游击小队成员。

起初,这些队员像是登台的演员,按照既定“剧本”,讲述着往昔的苦日子。

可随着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话语间的悲伤愈发浓烈。

他们想到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寒冬腊月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夏日酷暑又被蚊虫叮咬、热病缠身,越说越伤心,声音逐渐哽咽。

而一想到将来有望过上的美好生活,那温馨的画面仿佛近在眼前:

家中炊烟袅袅,妻儿老小围坐欢笑,田地里庄稼茁壮成长。

这般巨大的落差,让他们的情绪瞬间失控,又是哭嚎又是大笑,那场面近乎癫狂,引得围坐倾听的流民们内心也掀起惊涛骇浪。

这些流民们,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过去温馨的家庭画面,可转瞬之间,残酷的现实如利刃般刺痛他们的心。

想起死在路上的爹娘,为了活下去不得已“易子而食”失去的儿女,还有那病死在路上的妻子,悲痛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许多人哭得肝肠寸断,几乎昏厥过去,哭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微山城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

夜幕笼罩着微山城,城外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流民们的哭嚎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一曲无尽的悲歌,诉说着他们曾经的苦难与对未来的渴望。

与此同时,俘虏们的哭喊也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阴森与凄凉。

这些俘虏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也参与到了忆苦思甜的活动之中。

他们中不少人心如铁石,尽管内心也受到了一些触动,却没有像流民们那般情绪失控,表现得极为有度。

在他们看来,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依旧怀揣着一丝侥幸与不屑。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高宇顺根本没打算仅仅依靠情感的力量来征服他们。

这位心思深沉的太监,早已在暗中谋划了一件令人胆寒的恶毒之事。

微山城的内卫与外卫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纷纷装扮成各种恐怖的鬼怪模样。

整个夜晚,内卫和外卫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穿上阴森的服饰,脸上涂抹着青白的颜料,将自己打扮得面目狰狞。

有的扮成舌头长长的吊死鬼,有的则化身为七窍流血的厉鬼,模样恐怖至极。

那些参与扮鬼的太监们,即便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伪装,可当他们在昏暗的夜色中看到同伴们那恐怖的模样时,还是忍不住头皮发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恐惧。

一时间,微山城内到处都是“阿飘”的身影,他们在各个角落出没,发出阴森的叫声。

那恐怖的氛围,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心生畏惧,甚至有人开始担心,如此大规模的扮鬼活动,会不会真的引来那些虚无缥缈却又令人胆寒的真正的鬼魂。

在这种恐惧与紧张的气氛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高宇顺则在暗处静静地等待着他的计划发挥作用。

看那些原本顽固不化的俘虏们,在这恐怖的攻势下,会有怎样的反应。

当晨曦的微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在微山城郊外那片曾被悲伤与恐惧笼罩的土地上时,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流民们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有一大半人哭得昏厥过去,此时仍未苏醒,他们的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身体不时地抽搐一下,仿佛仍沉浸在昨夜那无尽的悲痛之中。

再看那些俘虏,情况更为惨烈。

足足有一半人,就那样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再也没有了气息,他们瞪大了双眼,脸上凝固着惊恐到极致的神情,显然是在昨夜被活活吓死的。

剩下的那一半俘虏,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鼻青脸肿,仔细瞧去,皆是磕头所致。

他们昨夜被那突如其来的恐怖场景吓得魂飞魄散,为了祈求“鬼魂”饶恕,拼命地磕头,直磕得额头鲜血淋漓、满脸青紫,这般模样,想要恢复如常,怕是需要耗费许久的时日。

而此时,一种神秘的谣言如同暗夜里的幽灵,悄然在流民群体中蔓延开来。

有人悄声低语:

“这些曾经参与烧杀抢掠的乱军俘虏啊,是遭到了鬼魂索命!他们的灵魂都被鬼魂给吃掉了,所以才死得那么惨。

还有好多人,因为罪孽深重,连掌管善心的那一缕魂魄都丢了,往后啊,只能变成白痴啦!”

流言蜚语越传越广,流民们怀着好奇与恐惧交织的心情前去查探,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发现那些乱军俘虏的表现竟与谣言所言分毫不差。

他们不禁暗自庆幸自己未曾参与那些烧杀恶行,在逃过一劫的同时,对鬼神之事愈发敬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