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26章 大战将起,再出狂谋(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6章 大战将起,再出狂谋(五)

朱有建高坐在朝堂之上,眉头紧锁,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深知战争归根结底打的就是军需补给这张牌。

在他看来,火器制造出来只是第一步,与之配套的一切环节都至关重要,绝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心存侥幸,以为曹化淳他们在前线奋力阻拦,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

居庸关与紫荆关,这两处兵家必争之地,同样早早被安排了守军。

朱有建心中始终有一块大石头悬着,一直忧心忡忡,生怕曹化淳顶不住鞑清的攻势。

于是,他专门派人前去交待:

“若是守不住,千万别逞强,赶紧撤向居庸关与紫荆关,保存实力要紧!”

此刻,这两处关隘的守军正是庄卫,他们个个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日夜操练,严阵以待,只等那关键时刻来临,用血肉之躯守护大明的山河。

教员曾言,于战略层面,可心怀蔑视俯瞰敌手,仿若站在高山之巅,将敌人的种种弱点、困境尽收眼底,以磅礴气势与必胜信念规划长远布局;

然而一旦踏入具体战役,踏入那短兵相接、生死相搏的实战疆场,便绝不可有半分轻敌,必须慎之又慎,将敌人的每一步棋、每一次出招都视作生死挑战,全力以赴应对。

在前世,得益于鲜艳红旗下广泛且深入的宣传普及,这句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箴言,几乎无人不晓、深入人心。

另有一句话,宛如熠熠生辉的火炬,照亮了朱有建整个青涩的少年时光,在此等风云激荡、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同样恰如其分、振聋发聩:

往昔之局势走向或许由黄台吉主宰乾坤,可当下,是由多尔衮,亦或是鞑清未来冒出的某位野心勃勃的王爷来定夺沉浮。

这意味着什么?

这分明是在宣告,敌人妄图进犯的脚步不停,我们反抗的斗志便永不熄灭!

他们要战多久,我们就陪他们战多久,哪怕血雨腥风、荆棘满途,也要咬紧牙关、浴血奋战,直至将胜利的旗帜牢牢插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华夏大地,让山河重归安宁,百姓尽享太平!

当听闻主子如此珍视他们的性命,曹化淳与高起潜二人眼眶瞬间就红了,那是感动与震撼交织的泪花在打转。

他们“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俯身叩首遵旨之际,心中已然暗暗发誓,哪怕拼上这条性命,也绝不让鞑清的一兵一卒踏入关内!

这誓言,如同滚烫的岩浆在他们胸腔中奔涌,炽热且坚定。

三月二十九这一日,京城西直门处一片喧闹。

那支远赴晋中诛杀卖国商人的队伍,历经波折后凯旋而归。

一匹匹驽马喘着粗气,吃力地驮着沉甸甸的箱子,排成长长的队列,缓缓步入城门。

马蹄声、车轮声交织,奏响了一曲别样的“凯旋乐章”。

王德化站在城门口,脸上笑开了花,那笑容灿烂得如同春日暖阳,满心欢喜地张罗着迎接事宜。

要知道,主子之前可是亲口允诺,只要山西、山东的事儿办得漂亮,便能让他登上四层功勋台。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他怎能不激动?

这些满载而归的箱子,随后被小心翼翼地送入内库。

王德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领着内卫副千户,还有外卫及庄卫千户,一行人昂首挺胸地向着养心殿大步走去,准备觐见主子。

此时的他,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就像怀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

原来,此次行动居然带回了八千多万现银,还有琳琅满目的诸多财物。

这可不得了,他暗自窃喜,这下终于不用眼巴巴地看着曹化淳和高起潜独占风光了。

王德化本就是个心气颇高的人,平日里与曹化淳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一直处于竞争关系。

如今见曹化淳功勋卓着,自知短期内难以超越,可一想到高起潜、方正化与王承恩之流,他又挺直了腰杆,心中满是得意:

哼,起码在他们面前,我还是能拔得头筹的。

朱有建端坐于龙椅之上,听闻喜讯,脸上满是欣喜之色,当即传旨,郑重地接见了这一众凯旋而归的臣子。

遥想当初刚穿越而来,为了筹措那寥寥无几的银钱,不得不硬着头皮向那些尚无资格参与朝会的官员强收银两,彼时的窘迫与艰难仍历历在目。

可谁能料到,时光流转,如今这内库里已然积攒下了高达三亿多的现银。

睹物思人,他不禁莞尔,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前世某位风云人物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

“我对钱没有兴趣。”

朱有建嘴角上扬,暗自低语:

“嗯,此刻的我,对钱竟也没了兴趣,哈哈!”

这笑声,既有对过往艰辛的释怀,更有对当下富足的欣慰。

步入御书房,朱有建一摆手,示意给众人赐座、上茶,而后和颜悦色地与他们攀谈起来。

他目光温和,饱含赞许地说道:

“诸位爱卿此次办事得力,干得漂亮至极,朕心甚悦。这大明的功勋台之上,理应有你们的一席之地,朕满怀期待,盼望着看你们究竟能攀至多少层,为我大明再添赫赫荣光。”

这几位太监乍一听闻功勋台之事,脸上瞬间浮现出同款受宠若惊的神情,相互对视一眼后,赶忙跪地叩首,言辞恳切地请求圣上莫要让他们就此回宫,而是给予他们再度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有建心中自是另有盘算,如今这皇宫之内,真正能征善战、堪当大任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依他之见,恨不得即刻将所有庄卫全都集结至京城,集中力量好生培训一番,再一股脑儿地送往关外,直捣后金老巢,将其彻底剿灭。

可他又深知,当下不能操之过急,京城距离后金实在是太近,仿若芒刺在背,让他丝毫没有安全感。

每念及此,他的眉头便不自觉地微微蹙起,心中满是忧虑与无奈,而迁都的事情也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用膳时分,朱有建心思一动,当即决定再次摆起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火锅御宴。

在他看来,不过是拿出些许珍馐美馔,却能换来臣子们的一片赤诚忠心,这简直是天底下最划算的买卖。

瞧瞧那些千户、副千户们,以往在等级森严的宫廷规矩束缚下,哪里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与皇帝同坐一堂,共进午膳?

此刻,他们一个个呆立当场,眼中满是震撼与惊喜,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竟是半晌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就连曹化淳与高起潜这般历经风雨、见多识广的人物,之前听闻主子珍视他们性命之时,都眼眶泛红、感动至深,更何况这些平日里在底层摸爬滚打、极少得见天颜的千户、副千户们呢?

他们望着满桌的佳肴,再看看面前和颜悦色的皇帝,只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暗暗发誓定要为大明、为圣上肝脑涂地,以报这知遇之恩。

而朱有建呢,看着臣子们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一顿火锅宴,不仅暖了众人的胃,更暖了众人的心,加固了君臣之间的情谊纽带。

三月二十八日,午时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微山城,一众主事太监们早早地就候在了城门口,翘首以盼。

当远方那熟悉的身影终于映入眼帘,他们的眼中瞬间迸射出热切的光芒,那神情,就仿佛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见到了久别重逢、最亲最爱的亲人一般。

此刻的他们,心头压着两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方面,那堆积如山的财物急需押送回京,这些可都是耗费了无数心血才搜罗来的,绝不容有失;

另一方面,那些被俘获的人员也实在是令人头疼不已,既要防止他们逃跑,又要妥善安置,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