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14章 朝会议事,秦地定策(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朝会议事,秦地定策(五)

朱有建看着殿下众人那惊慌失措的模样,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诸卿啊,各藩王丢失封地,此乃大罪。念在他们已然身死,朕便不再过多计较。他们原本的封地早已沦为顺土,如今朕将其收回,自然不再属于他们。这些土地,一半按照股权进行分配,另一半则由朕用来置换所需之地!”

朱有建再次清晰地论定了藩王封地的性质,话语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朝臣们听着皇帝的新决定,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庆幸皇帝没有深究藩王之事牵连到自己;

另一方面,又在心里盘算着这土地分配和置换对自己利益的影响。

众人面面相觑,却都不敢轻易开口,只能默默在心里消化着这些信息,气氛在大殿内凝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近三十位文武勋贵品味着朱有建的话语,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完全傻眼了。

他们心中震惊不已,都觉得陛下这手段实在是太狠辣了。

连藩王的封地都毫不留情地收回,而且丝毫没有为藩王后人说情、伸张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皇帝此举实在是太过刻薄寡恩了。

再想想自己刚才还妄图讨要自家曾经在那些地方的田产,简直就是拿全族的性命在做赌注啊,想到这儿,众人不禁后背发凉,冷汗直冒。

朱有建看着底下群臣那惊愕的表情,心中暗自冷笑,面上却依旧神色平静。他微微顿了顿,继续不紧不慢地陈述道:

“想来,诸位爱卿在此次土地分配中所获的地产会不少,这也是你们应得的。不过呢,这些土地本就属于大明,既然是大明的土地,那自然是要交税的。

至于你们所说的凭借功名可以免税的田产嘛?呵呵,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可循!”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却带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那一声“呵呵”更是让群臣心里没底,不知道皇帝接下来又会说出怎样的话,做出怎样的决定,众人都屏气凝神,静静地等着皇帝的下文。

那一声“呵呵”,如同寒冬里的一阵冷风,直直地钻进了殿下朝臣们的心里,冻得他们全身冰凉。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虽满是忐忑,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于是齐声说道:

“陛下圣明,理应如此!敢问陛下,何法可依?”

他们心里清楚,不管皇帝的决定多么苛刻,自己还是得试着争取一下,说不定能为自己谋得一些有利的条件。

朱有建见状,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茶,感受着茶水的温热。

随后,他低头看了看腿上那只乖巧的猫咪,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才再次开口说道:

“朕向来体恤臣民,从不与民争利。诸位爱卿都是我大明的好臣民,这一点朕心里清楚。

只是如今晋豫秦三地,按照股权分配下来,诸位爱卿中许多人家的田亩数量已然超过千万之多。

朕也明白,若是让你们一体纳税,短时间内确实会有困难。所以朕,”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的群臣,脸上做出一副似乎在认真思考的模样,吊足了众人的胃口。

朝臣们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紧紧地盯着皇帝,心中满是期待,不知道皇帝接下来会给出怎样的办法。

殿下的诸位臣子,这段日子以来一直忧心忡忡。

他们私下核算后,惊觉自家即将到手的田亩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如此巨额的产业,若无一份稳妥且具有权威性的圣旨加以确认,日后难免会生出诸多变数与纠纷。

毕竟,这关乎到家族的兴衰荣辱以及财富的稳固传承,是以他们才急切地请求召开大朝会,期盼能从皇帝这里求得一颗“定心丸”。

朱有建将群臣的焦灼与期盼尽收眼底,他不紧不慢地放下手中的茶盏,微微坐直了身子,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终于抛出了自己筹备已久的想法:

“朕思量再三,决定以五百万亩田产为最高档,依此逐级递减,直至二百万亩设为一档,同时建立级爵制。

一级爵,每年需上交管理费五十万两白银,税赋则按五十抽一的比例缴纳,如此类推,到四级爵时,每年上交管理费二十万两白银,税赋二十抽一。

各家依据实际所拥有的田亩数量去登记相应的爵级,至于每个爵级的人数,朕不做限制。”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在大殿内回响,砸进了每一位臣子的心里。

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臣子们面面相觑,有人面露难色,显然是在为即将承担的巨额费用而忧心;

有人微微皱眉,似乎是在思索这一制度背后的深意与利弊;

还有人目光闪烁,试图从他人的反应中探寻应对之策。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清楚,皇帝已然定下了规矩,想要更改,难如登天。

一众朝臣听了朱有建的这番话,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心中暗自咋舌,只觉得皇帝这法子实在是太过狠辣。

他们在心底迅速盘算起来,以崇祯初年的粮价来算,一两银子能买一石粮食,而农田的亩产最多也就两石,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出价值二两银子。

若拥有五百万亩田地,那总产出就是一千万两银子,按照常规十税一的算法,税赋便是一百万两银子。

可按照皇帝所定的一级爵位制度,每年不仅要交五十万两的管理费,税赋按五十抽一,算下来又是二十万两,加起来总共七十万两。

想到这里,朝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他们心里清楚,皇帝这一招看似是在给他们分配利益,实则是在巧妙地掌控着大局,将他们的财富牢牢地纳入了朝廷的掌控之中。

可如今木已成舟,他们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在心底暗自盘算着如何才能在这新的制度下尽量减少损失,维持自家的利益。

朱有建瞧着朝臣们那副愁眉苦脸、满心算计的模样,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

“别觉得自己吃了亏,虽说在田亩收益上或许会有些损失,但在商铺经营方面可就大有赚头了。

一级爵名下准许拥有五百间商铺,而且同样享有五十税一的优惠,关键是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杂项费用。如此一来,诸位爱卿还觉得不划算吗?”

他的语气不疾不徐,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

一众朝臣听了皇帝的这番话,赶忙开始掰着手指细细盘算起来。

他们心里清楚,以往商铺经营的税率本就不高,大概是百两税二,可麻烦就麻烦在那些杂七杂八的费用上。

就拿崇祯十年来说吧,杂项费用加起来已经高到了百税三十,也就是十税三的程度。

可要是按照皇帝现在说的,单纯五十税一,还没有杂项费用,这么一对比,有了爵级确实是相当划算的。

想到这儿,朝臣们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神色。

他们在心里暗自思量着,看来这爵级制度也并非全是坏处,若是能好好利用商铺这一块的优惠,说不定还能弥补田亩上的损失,甚至还能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他们也明白,皇帝此举肯定是有更深的用意,以后在经营和行事上,还得多加小心,不能让皇帝抓到把柄。

于是,众人纷纷微微颔首,向皇帝表达着自己的认可与感激。

朱有建目光扫视着殿下文武朝臣,神色从容,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

“诸位爱卿莫要心存误解,以为这上交的管理费就进了朕的私囊。朕富有四海,还真看不上你们这点三瓜两枣。

这笔费用,朕自有安排,会用于修建道路、挖掘水库、引水灌溉等民生工程。

如此,不仅能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长远来看,对诸位爱卿的田产经营也是大有裨益的。”

说罢,他微微一顿,似是观察着众人的反应,而后又带着一丝轻蔑的呵气,接着说道:

“也别觉得这爵级无关紧要。日后,你们的产出要运输出去,不管是用车马还是船运,爵级高的可是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别以为自家养了车马,就能省下运输的钱,呵,朕告诉你们,将来啊!

可不是靠自家那点车马就能解决运输问题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眼神里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宏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