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215章 朝会议事,秦地定策(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朝会议事,秦地定策(六)

朱有建心中清楚,日后漠北等地都将归入大明版图,广袤的疆域之下,若没有铁路等高效的运输方式,仅仅依靠传统的车马运输,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这一番话,既是在向朝臣们解释爵级制度的长远意义,也是在隐晦地透露自己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规划,让众人明白,顺应他的安排,才是明智之举。

朝臣们听着皇帝的话语,心中各有思量,有的暗自点头,似乎领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有的则面露疑惑,还在细细琢磨;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知道,皇帝的决策已然定下,未来的路,也只能按照皇帝规划的方向前行了。

朱有建看着殿下的群臣,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语重心长地说道:

“朕劝你们都对自家的佃户好一些。你们想啊,就算拥有再多的田亩,要是没有人为你们耕种,那这些田亩又有什么用呢?

以后,我大明会设立农学院,专门研究能够提高亩产的粮种。到那个时候,别人家靠着高产粮种,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在家数着白花花的银钱,哈哈,而你家呢,因为平日里不善待佃户,没人愿意给你家种植,就只能干着急、干瞪眼咯!”

说罢,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朱有建这一番绘声绘色的描述,让不少朝臣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那鲜明的画面。

有人开始暗自思忖,这爵级制度似乎真的有着诸多好处啊。

不仅在税赋和商铺经营上有优惠,而且皇帝陛下还想着要培育增产的粮种,设立农学院,这无疑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大家的收益。

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些政策,自家的产业说不定能更上一层楼呢。

一些朝臣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认可与期待;

还有些人则相互对视,眼神中交换着彼此的想法,心中对未来的产业规划已经开始有了新的盘算。

而此时的大殿中,气氛也不再像之前那般紧张压抑,隐隐多了一丝对未来发展的憧憬与希望。

朱有建目光炯炯,扫视着殿下群臣,声音洪亮地说道:

“诸位爱卿啊,可别只盯着眼前的田产和店铺。往后啊,还会有大型工坊兴起。

这大型工坊可不容小觑,一旦运作起来,产出所赚取的银子,那可不是个小数目!

你们得有长远眼光,看到这其中的巨大利益。”

他微微一顿,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接着说道:

“所以呀,你们回去之后,得鼓励自家的佃户多多生育后代。如今不早做打算,以后等工坊开起来了,想要招到足够的工人可就难咯!

到时候,看着别人在工坊生意上赚得盆满钵满,而自家却因为缺人手而干着急,可就追悔莫及啦!”

朱有建的话语极富煽动性,仿佛在群臣面前展开了一幅充满财富与机遇的宏伟画卷。

群臣们听着,有的面露思索之色,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其中的利弊;

有的则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意识到,皇帝所描绘的未来,充满了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若能把握好机会,家族的财富和地位必将更上一层楼。

一时间,大殿内众人各怀心思,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

朱有建一脸认真,神色颇为郑重地说道:

“朕名下的田产,打算开展一场生育运动。

不管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朕都直接奖励免租的田亩。

生一个就给一亩,而且上不封顶,还允许给后代继承!

朕甚至在琢磨着,生女儿的家庭理应得到更多奖励。

不然的话,要是大家都只想要儿子,到最后都是光棍汉,地越来越多,可人口却越来越少,那朕的工坊上哪儿去找足够的人手呢?”

他循循善诱,话语里满是对人口发展和工坊劳动力的长远考量,心里也清楚,这重男轻女的观念可不能任其发展,搞不好真会有人做出溺毙女婴这样残忍的事。

话音刚落,殿下便传来一阵笑声。

群臣们纷纷点头,觉得陛下说得在理。

他们心里也明白,确实得多鼓励生女儿才行,一代接一代,未来可都指望着佃户们多生育,增加人口呢。

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佃户的数量缺口可不小,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小声议论着,脸上都露出了认同的神色,心里也开始盘算着回去之后该如何鼓励自家佃户响应皇帝的号召,促进生育了。

朱有建说完这些,像是突然灵光一闪,紧接着又开口说道:

“待朕处理了湖广地区,你们就想法去湖广招人,那地方人多地少,相信很多人会愿意过来耕种土地的!”

众臣听了,纷纷觉得陛下说得有理。

他们心想,既然目前佃户数量不足,确实可以去南方那些人口密集的地方,只要给出足够诱人的优惠政策,不愁招不到人来种地。

但很快,大家心里又涌起了新的疑惑。

有人暗自思忖:陛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居然要处理湖广地区,要知道,那里的局势可是十分复杂混乱的,不仅还有伪顺军残余势力盘踞,而且四处都是流寇,陛下究竟要如何去梳理整顿呢?

如今的陛下,行事风格和手段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实在是太过神秘莫测了。

不过,他们也很快因为朝廷逐渐强大而感到轻松起来。

毕竟,大明朝廷实力增强是好事,不用再时刻担心流贼的侵扰了。

可没等这轻松的情绪持续多久,大家又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土地大多在晋豫秦这些北方地区,要是关外的鞑子再次入关,那该怎么办呢?

陈演将大家心中的这个担忧说了出来。

朱有建听后,不禁大笑起来,笑声爽朗而自信,仿佛对这个问题早有对策,全然不将关外鞑子的威胁放在眼里。

他的笑声在大殿中回荡,让群臣们既好奇又期待,不知道陛下接下来会说出怎样的应对之策,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朱有建脸上挂着自信满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缓缓说道:

“鞑子?呵呵,诸位爱卿莫要担心,以后不会再有鞑子入关了,朕很快就会解决这件事,到时候,你们的土地可能还会变多,以后诸位爱卿要愁的事情可就多啦!土地太多,人手却不足!”

文武大臣们和诸多勋贵们听了皇帝这番话,一个个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以后不会再有鞑子入关了”,这句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撞击着他们的内心。

他们的脑海中瞬间涌起无数的疑问:这、这怎么可能是真的?

陛下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做到这一点?

这半个月来,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他们越是想要探究其中的真相,心里就越发难受和焦急。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震惊和疑惑之中时,又听到陛下说道:

“大伴,时辰不早了,将午膳弄进月台,朕请诸位爱卿共同用膳!”

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群臣们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但很快,他们便纷纷回过神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恭敬地行了礼,口中齐声道:

“谢陛下隆恩!”

此时,众人的心情颇为复杂,既有对皇帝那惊人话语的震撼,又有对皇帝那神秘莫测的计划的好奇。

他们在心里暗自揣测着,这一顿午膳,陛下又会说出些什么令人惊讶的话,又会透露多少关于未来的信息呢?

王承恩恭敬地领命,疾步退下安排午膳事宜。

而一众朝臣想着皇帝要请他们用膳,皆是满脸狐疑,他们心里都清楚,宫中的吃食向来不怎么样,再加上以往崇祯皇帝生活节俭,平日里对用度极为苛刻。

朝臣们忍不住暗自嘀咕,难不成陛下这次请这么多人吃饭,连口茶水都舍不得多备些?

毕竟之前进入乾清宫议事,还是因为缴纳了所谓的“入门费”,如今竟然主动请大家用膳,这转变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他们心中满是不确定,可又不敢轻易拒绝皇帝的邀请。

如今的陛下,手段强硬,威势极重,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祸端。

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都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忐忑。

尽管对这顿午膳充满担忧,他们也只能整理好衣冠,规规矩矩地跟在皇帝身后,朝着偏殿走去。

一路上,大家都小心翼翼,不敢多言,生怕说错话触怒了皇帝。

心中暗暗想着,且看这顿午膳陛下到底会如何安排,又是否能从其中窥探出陛下更多的心思和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