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天山脚下石榴红 > 第99章 抗争之声,乡村觉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抗争之声,乡村觉醒

晨光还未完全洒落,昨夜那场未遂的纵火事件如同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村民们压抑已久的情绪。

林砚站在老槐树下,望着眼前这群或愤怒、或沉默的乡亲们,心中清楚,这场保卫家园的战役已经开始了。

“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林砚开口,“是我们的事。”

就在这时,帕提古丽站了出来。

这个平时总是低头做事、说话轻声细语的维吾尔族妇女,此刻眼神却异常明亮。

“我以前也想过签合同拿钱。”她语气坚定,“但现在我不同意了!这是我们祖辈留下的根。如果连根都没有了,我们还能留给孩子们什么?”

“接下来,我们要重新规划巡逻路线。”林砚转身拿出一张手绘地图,“塔依尔昨晚发现了汽油痕迹,说明对方已经开始行动。我们必须更加警惕。”

阿依夏站在一旁,默默点头。

她手中拿着手机,已经录下了村落的现状——斑驳的老墙、残破的屋檐、还有那幅刚发现的清代壁画。

“我会把这些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她说,“让大家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也让外面的人看到库勒其兰的真实模样。”

“对!”林砚补充道,“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到,这里是值得保护的地方。”

话音刚落,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吐逊·阿布拉老村长面色凝重地走了过来,手里捏着几张纸,眼神里透着怒意。

“赵明远派人来了。”他说出这句话时,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厌恶,“他们私下找了几户人家,说只要先签合同,就能拿到定金。”

众人哗然。

“这简直是趁火打劫!”有人大喊。

老村长冷笑一声,举起手中的协议书,在众人面前缓缓撕碎,纸片随风飘散。

“你们想拆的是我们的心脏!”他一字一句地说,“我宁愿它烂在地里,也不愿看着它被贱卖出去!”

掌声自发响起,那是对老村长最真挚的支持,也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热爱。

傍晚时分,阿依夏上传的第一条短视频悄然登上本地热搜。

画面中,是库勒其兰村的清晨,是那幅尚未完全揭开的壁画,是帕提古丽坐在窗边织布的身影,是林砚站在老宅前讲解历史的画面。

配文只有短短一句话:“我们在守护一个正在消失的名字。”

评论区迅速沸腾:

“太震撼了,原来新疆还有这么多文化遗存没被发现!”

“支持保护传统村落,不能让资本破坏历史记忆。”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啊!”

而此时,林砚正站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口,翻看着县档案馆发来的回信。

他的眉头渐渐皱起,目光停留在几行字上,隐约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关于库勒其兰村的历史记载……似乎被人动过手脚。

“不对劲。”他低声自语。

他记得爷爷生前说过,库勒其兰村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南疆最早设立的驿站之一,曾有碑文记载,还有几位朝廷官员亲自题字。

可档案馆这次提供的资料里,关于村子的历史记录竟只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的文字不是模糊不清,就是被涂改得面目全非。

这不是疏忽,是刻意为之。

林砚心头一沉。

他立刻召集了几名村民代表,简单交代几句后,便带着阿依夏、塔依尔和帕提古丽一同驱车前往县城的档案馆。

一路上没人说话,风沙扑打着车窗,像是某种不安的预兆。

档案馆内,空气中弥漫着纸张与墨水混合的陈旧气息。

林砚向管理员说明来意,对方迟疑片刻,才递出几份泛黄的卷宗。

林砚迅速翻阅,却发现关键页面要么残缺不全,要么字迹被人为刮去,甚至连族谱都被人用红笔划掉几个重要名字。

“这些资料……是不是最近才重新整理过?”林砚试探性地问。

管理员神情闪躲,“我们每年都会做归档更新,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林砚心中已有答案——赵明远背后有人在操控,他们想通过篡改历史记录,将库勒其兰村定义为“无保护价值村落”,从而绕开文化审批流程,顺利推进拆迁项目。

这不只是利益之争,更是对文化根脉的抹杀。

回到村里已是傍晚,阿依夏把设备搬进老茶馆,调试好摄像机。

林砚坐在镜头前,先做了个开场白:“我们要做的,不是对抗谁,而是让这段历史留下真实的痕迹。”

随后几天,他们在老茶馆架起三脚架,请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们一一讲述家族迁徙的故事。

有的老人说着说着落了泪,讲起父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有的则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回忆起当年巴扎的热闹景象;还有一位九十岁的老太太,唱起了她年轻时传下来的民谣,歌声悠扬,在老屋中久久回荡。

影像资料一点一点丰富起来,像是一幅正在拼接的文化地图,逐渐还原出库勒其兰村的真实面貌。

就在最后一段口述史录制结束时,林砚转头看向放在桌上的录像带——原本应该还在那儿的,现在却空空如也。

他猛地起身,几步冲到门口,拉响警铃般的铜铃:“所有人注意!录像带丢了,封锁老茶馆,任何人不得进出!”

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方宁提议报警,却被林砚拦下。

“我们现在没有证据。”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语气平静却透着寒意,“但他们已经出手了。”

他不是不想报警,而是不能。

赵明远背后的势力已经动了手,对方不露脸,不留痕,只靠一张电话就能让录像带消失,说明他们的触角早已渗透到村中某些角落。

阿依夏站在角落里,双手紧握,脸上写满了愤怒与担忧。

她知道这些资料对爷爷那一代人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林砚为了这一段历史付出了多少努力。

“监控呢?”阿依夏突然开口。

林砚点头,“走。”

老茶馆虽旧,但去年刚装上了简易监控系统,这是林砚为安全起见特意安排的。

两人快步走向后院小仓库,调出昨晚的录像画面。

屏幕亮起,时间跳转至凌晨一点四十五分。

一个身影出现在镜头中——塔依尔。

他穿着厚棉衣,手里拎着一个布袋,神色紧张地走进茶馆,又在几分钟后匆匆离开,方向正是村委会的方向。

阿依夏皱眉,“是他?”

林砚没说话,只是盯着画面,眼神越来越冷。

不多时,塔依尔被请了过来。

他一进门就低着头,手指不安地搓着衣角。

“是你拿的?”林砚语气平静。

塔依尔嘴唇动了动,最终点了点头,“我不是故意的……他们威胁我家人……说我爸还在和田打工,要是我不配合,就把他在工地的事捅出去,让他进不了工棚……”

空气一下子沉了下来。

“他们是谁?”阿依夏急问。

塔依尔摇头,“我没看见他们的脸,只听声音是个男的,讲普通话,有点南方口音。”

林砚看着他,半晌,轻轻叹了口气,“你不是叛徒,是他们选错了人。”

塔依尔一愣,眼眶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