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年了。

初一至初三,几乎整村的人都来给宗辟拜年,送鸡蛋的、送米酒的,还有送腊肉腊肠的,温和村多年未见过这般热闹势头。

宗辟和洛云京一一接待,记着名字,回礼不断,尽管他们不是军哨大门,但是新年就是新年,他们也愿意给了人们一些年味。

初五这天,宗辟安排了一地的小桌子,邀请村中长老和读书的孩子一起喜迎新春。

酒精菜美,都是洛云京亲自吃办的,热汤热菜,许多孩子是第一次和一位中央的大人一同度迁。

晚上,村头点起烟花爆米,点了半个时还不清,小老三跟着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吐气如养,真是一切都干净。

洛云京扶着宗辟站在院子口,折尺大筱裱和燃火连为一系,裱光远照,伸得宗辟黑衣如水,怀里如雾。

“这才像过年。”洛云京低声道。

宗辟看着烟花在天空中精彩红黄,笑了一声,投相回抵,说:“明年我们一家人在京城过年,今年就将父亲和母亲接过去。”

时间一道,过年便过了,到了初十,宗辟一家也该乘车返京。

这次,不仅是他们三人,洛云晖还坚持将澎秦和洛老爸一并接去京中居住。

“你们都在京城,我守着这空房子做什么?再说了,小老三那边学习,也该有人照守。”

澎秦初是心有留恋,可分别了几次,伤感也自然无疑,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东西了,也是时候换换地儿住住。”

两辆马车再次出发,潮潮水水,气势如虹。

路上还多了一个人,那便是姜二公子。

他由于婚事失败,和续母争扯,精神振奋不少,坐在车头大喇叭,因为始终不愿回家,也相信能在京城另起炉灶。

车队路过熟悉的小镇、官道和关隘,终于在正月二十前夜,再次进了京城。

粉红的灯筒挂满街头,茶楼酒店仍是热闹如节。

回到京中不过半月,宗辞便感到气氛微妙地发生了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不明显,但是却好似空气一样,渗透在每件小事里面。

只不过这变化却不是不好的,是很好的变化。

自从二皇子一案彻底落定,朝中几位老人被“劝退”,几位中坚力量则纷纷上位,新一批年轻有为的官员也陆续入阁。

翰林院首辅大人忽然病重告假,宗辞原本负责修书一事,竟被钦点接手部分工作,参与草拟新年诏书与春季政令。

这是实打实的重用。

许多同僚私下感慨:“宗大人要升了。”

宗辞心里也有数,只是为人低调,也只是笑一笑,对待同僚也还如同原先一样,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他原本也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得到重用也好,得不到也好,都不会影响他的工作。

尤其是进了翰林院,离内阁就不远了。

他的目标便是翰林。

宗辞却一如既往低调,仍每日按时到书库抄录、整理。他知道,才中三甲不久,锋芒太盛易折,反倒惹人忌惮。如今这一步步被推上来,他要做的不是沾沾自喜,而是稳扎稳打。

陈明倒是眉开眼笑:“主子,您再这么‘低调’,小的就真要买喜糖了。”

宗辞拿他没办法,只能笑着摇头:“去前院铺子看看,别总听风就是雨。”

“前院哪有风雨?前院是喜雨!”陈明一边笑一边跑了出去。

而此时的京中,也确实如春雨初润万物般,官场换血后风气清朗许多,新人有位,旧臣尚存,大局稳中带兴。

百姓街谈巷议,皆言:“今年气数不一样啊。”

宗辞得重用之际,洛云皓的医馆也开张了。

医馆取名“恒安堂”,门前牌匾是翰林院一位书法大家亲笔所题,气派中不失温润。

这医馆一开业就颇受欢迎,澎秦每日坐诊,洛云皓主理,门口坐着等着抓药看病的百姓络绎不绝,连小老三放学回来都会来门口帮忙倒水递药。

京中大小商户看在眼里,心里都明白:这“恒安堂”背后,可不仅仅是个大夫那么简单。

“洛大夫坐诊,望闻问切样样不缺,还不问银子?”“他祖上就是老郎中,乡下来的,可是真有本事!”

西南街角新开的医馆,不消几日便门庭若市。洛云皓医术虽不如名医玄宗门派高门显赫,却胜在亲切耐心,乡民富户都乐意来。

可最热闹的,还不是医馆,而是——洛云京怀孕了。

这消息来得突然,也来得喜庆。

澎秦得知后第一反应是哭,“终于……终于盼到了。”

洛老爹高兴得请了整条街喝豆腐脑,差点把小摊摊主累瘫。

宗辞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连翰林院有人来请他加班,他都带着笑意说:“我今儿得早些回去。”

陈明当场摔了手里的笔,“啊?!不是喜雨,是喜事啊!”

连一向冷静的洛云皓都忍不住松了口气:“她这身体啊,我可是操碎了心。”

而那边的姜二公子,则一边吃着冰糖葫芦一边唏嘘:“兄弟们都成家立业,我是不是该也搞个相亲会啥的?”

火锅店、奶茶铺、医馆,样样经营得红火,宗辞升官,洛云京有喜,小老三功课进步飞快,洛家真是喜气连连,谁见了都得说一句:“这才叫春回大地,福到人间。”

宗辞当晚破天荒喝了一盅酒,第二天进翰林院时,一身朝服都穿歪了,同僚问他何事如此得意,他笑得嘴都合不拢。

“家里有喜。”

众人心中顿时明了。

从那日起,翰林院院使不时收到一篮精致糕点,署名“宗夫人”,连首辅也尝过两次,说“宗家这内宅,贤良得很。”

而在洛家小院中,洛云京开始显出些微圆润。

“我真不想那么快胖啊。”她一边照镜子,一边叹气。

宗辞却捧着她的脸认真地说:“你怀的是我宗辞的孩子,你想怎么胖,就怎么胖。”

小老三也兴奋地天天围着她转,“姐姐,我以后能当舅舅了?”

“你才几岁啊!”洛云京笑着打他脑袋。

天暖花开,万象更新,一家人又有了新的盼头。

可就在洛云皓写下“医馆初成,喜得内侄”几个字的那日,一封飞鸽密信落入翰林院外某人手中。

密信上寥寥几字:

“宗家有喜,动手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