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禁卫军 > 第401章 季明威答记者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戈辉与光绪的沟通时间并不长,不到一个小时就离开了。没有立即回朝阳,而是去了北京正东20公里外,长宽五公里的特区飞地。

这里,规模宏大的通州火车站正在建设,这里是新通铁路的终点站。

一个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巨大发电厂正在规划,建成后不但能为飞地提供电力,还能供应京城。

在戈辉的计划中,这里还要建设一个电视台,负责京城及周边的广播电视业务。一想到需要一个足够高的电视塔,就有点犯愁,现在的技术,能建多高呢?能建到三百米吗?

戈辉找到了负责通州火车站项目的美国籍总工程师,简单画了一个后世电视塔的草图,问总程师,像这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最高能建多高。

总工程师告诉戈辉,至少三百米没问题,这还是很保守的说法。

听到这样的回答,戈辉心中有谱了,也不用太高,三百米足够了。后世的电视塔,不但是电视台的发射中心,还是一个集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戈辉不需要这些,只需要发射中心就可以了,也就不需要顶部巨大的火炬头了。他决定尽快立项,尽快开工。同时,在建成之前,临时性的简易版金属塔架发射塔也要建设。

不光是北方特区控制的城市,像是上海、广州、汉口等人口较多的城市,也要建设,以后还要扩展到整个大清国,因为特区要向这些地方卖电视。

又是钱的问题,这钱为什么总是不够花呢?

在戈辉为钱发愁的时候,乾清宫里,光绪和一众大臣,正在讨论建设发电厂的事情。

光绪直接告诉众大臣,朝廷出政策,支持私人建设电厂。把戈辉列给他的二十几条讲给一众大臣们听,不得不说,发电厂确实是一棵摇钱树。

很多大臣都知道,昨天戈辉来了,今天上午还见了光绪帝,下午就谈建设发电厂的事情,显然这个主意出自戈辉。

袁世凯昨晚就知道了建设发电厂的事情。这里面的好处戈辉说的更加详细,还愿意低价提供发电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北方特区现在已经能独立制造发电设备了。当然,技术来源于德美英法四国,都是当下最先进的发电设备技术。

袁世凯明白,戈辉是想卖发电设备,朝廷管理区是个无限大的市场。不过,建发电厂的确能一直赚钱。北京城的前门西城根电厂(只有300千瓦),主要为皇宫和使馆区供电。他曾经了解过,非常赚钱。

早已经想明白的袁世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是总理大臣,有他带头,支持声连成一片。

戈辉回到朝阳半个月后,光绪帝突然宣布皇家近卫军全面接管京城防务,任命载涛担任京城防务司令,直接划三万皇家近卫军由他直接统领,皇家近卫军开始二十四小时上街巡逻,虽然不影响京城人的日常生活,但是成队的士兵背着枪经常从眼前经过,总觉得不踏实。

不过也不是全无坏处,街上的治安明显变好了,就连丢东西的事情都少了。二十四小时巡逻,小偷的饭碗肯定是保不住了。

有朝中官员上折子,提出意见,应该停止军人上街巡逻。因为影响到他们夜里出行了,夜里宵禁之后,一般人是不许出门的,但是朝中官员除外,没人敢管。

光绪直接无视,连回应都不回应。皇家近卫军只是在街上走走,你们管的也太宽。

9月25日,就在所有人开始接受习惯皇家近卫军二十四小时巡逻的时候,光绪突然宣布成立陆军总部。

段祺瑞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长。

冯国璋被任命为陆军总务长。

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后勤总长。

徐世昌被任命为陆军装备总长。

要求四人尽快成立陆军总部,同时新军18个师的正副师长,全部高升,直接进入陆军总部。从各师的团长中提拔了三十六人,担任正副师长。这些师长团长们,全部毕业于朝阳陆军讲武堂。

经过这次人事调动,新军18师的师级团级正副主官,全部科班毕业。营级连级正副主官,超五成科班毕业,剩下的五成,普遍从军十年以上,都接受过至少三年的正规军事训练,他们都以经验丰富自诩。

是否有用,光绪不确定,但是让科班毕业的人当主官,肯定比靠关系爬上来的人更让光绪放心。最主要目的是打破原来的人事结构,新人换旧人。

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喜忧参半,喜的是陆军总部还是自己说了算,忧的是中下层的阵地丢了。

那些靠裙带关系提上来的人,全聚集到陆军总部当高官了,官是升了,兵权却没了。有些人想反抗,但是并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反抗,这些人只能接受安排。

到10月中旬的时候,朝廷新军的人事调动全部完成,新军18个师,正式被少壮派掌控。以后听不听话,光绪不知道,也不确定,他也无所谓,反正朝廷余日无多。他自己不好,也不想让袁世凯一系好,彻底破罐子破摔了。

10月25日,为期三年的禁卫军高级军官回炉班正式毕业。

朝阳陆军讲武堂举行了盛大的毕业仪式,苦熬了三年的将、校级军官们,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终于可以回去带兵了。

戈辉、宁远、施利芬伯爵,亲自为这些回炉的师级、团级、营级军官们颁发特殊的毕业证,佩戴纪念徽章,配新枪FA-99-SUpER,这是最新改进版,相比上一个版本更加漂亮,但依然没有完全脱离FA-99(卢格p08)的整体外观,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确认,这是FA-99的直系血亲。

整个过程庄重、隆重,在禁卫军军歌《亮剑》的歌声中进行,每一次敬礼,每一次喊出“不辱使命,不负忠诚”都是重若千钧的承诺。

仪式的最后,全体齐唱朝阳陆军讲武堂校歌《祖国不会忘记》,众人齐唱,磅礴大气的曲风,震惊了一众德国教授讲师,既强调个人默默奉献,又强调集体价值,直接将精神升华了。

三天后,这些毕业生各奔东西,回去找自己的部队。

纪云峰也接到了去迪化的命令,他被任命为禁卫军西北行营主任,北方特区迪化行政公署主任,主持西北军政,全面指挥外西北的军事行动。

纪云峰此行还带着媳妇红羽,两个双胞胎儿子,纪钢、纪钛。还有自己的亲妹妹,纪小慧,帮红羽看孩子,因为红羽又怀孕了,中医把脉说,很有可能还是双胞胎。纪云峰快乐疯了,十四兄弟里,就他和老大的媳妇最给力。

(红莲姐妹真的有生双胞胎的潜质,不服不行啊!姐姐如此,妹妹也如此。)

与他一起去西北的是禁卫17师,他去替换禁卫1、2、3师其中之一,具体替换哪个师,到时候再说。禁卫17师此次是去锻炼学习,刷战绩,经过两到三年的实战,应该能独当一面了。

原禁卫1、2、3师的师、团、营的校级及以上军官也一起出发,白起、连罡、项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谁都不想回去。等到了西北,肯定有一番较量。在讲武堂,关系好的像亲兄弟,到了外西北战场,估计就得亲兄弟明算账了。

这次去西北,带上了最新定型量产的FA-105轻型榴弹炮,还有最新改进的cmp-76-A步兵炮,以及大量的改装件,用于改装去年初装备的cmp-76。

这两款火炮将彻底改变西北军在重火力方面的窘境。特别是FA-105轻型榴弹炮,最远17.5公里的射程,几乎超过了当下所有的陆上火炮射程。精确度高,指哪打哪儿,农场兵工厂的工程师说FA-105是炮狙。

除了带上了最新的火炮,还带上了一百台东方红拖拉机和五十台农场推土机。

一百五十辆风神350高机动重型运输卡车,拉着东方红拖拉机和农场推土机,跟在军方车队的最后面。

声势浩大的车龙,让各国的斯派震惊不已。他们看到了传说中的8x8轮式运输车,这样的运输实力,就是放到欧洲也是最顶级的。还有数量更多的6x6的风神265战术卡车上,被防水油布掩盖的,鼓鼓囊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东西,显然是炮,是什么炮呢?看个头肯定不小。

很多斯派估计,禁卫军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开始了。目标,显然是有领土纠纷的沙俄,所以沙俄的斯派最焦虑,他们第一时间向圣彼得堡汇报,禁卫军在向西、向北增兵,很有可能要扩大战事。

最高兴的是奥匈帝国的斯派,他们一直在注视着禁卫军的履约行动,根据奥匈与禁卫军签订的《锦州密约》,奥匈帝国免去价值三亿多银圆的货款,换禁卫军出兵牵制沙俄,阻止沙俄进一步对巴尔干地区用兵。

禁卫军至少要拿下沙俄的伊尔库茨克,远期目标是控制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环抱的地区,还包括安加拉河东西流向部分,向东的延长线在内的全部地区。

冬天又要来了,贝加尔湖将再次冰冻,禁卫军又可以大规模进攻了,到了该履行条约的时候了。

欧美多国对禁卫军扩大战事的行为表示担忧,对自己投资北方特区的项目产生了怀疑。

11月1日上午,禁卫军总政治部组织了禁卫军成立九周年庆祝活动,还举行了枪械展览,让民众近距离接触枪械,可以摸,可以看。

下午,总参谋部设置在朝阳荣耀大厦专门的新闻发布厅,举行了简单的记者招待会,禁卫军参谋副长季明威回答了记者提问。

季明威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镶金的骨器,怎么看怎么眼熟,很像人的头盖骨,里面似乎盛放了粮果。

很多记者特意给这个镶金骨器连同季明威一个特写,他们估计这一定代表着非凡的意义。

季明威身后的背景墙上,悬挂着巨幅:1的东北亚大地图,巨大的血红箭头指向了伊尔库茨克,接着又指向了亚尔斯克,禁卫军的军事意图昭然若揭。

这就是禁卫军大规模增兵的目的吗?这是要与沙俄全面开战吗?还是在向沙俄施压?不管是出于什么意思,先拍下来再说。

记者们的相机不断的按下快门,电子闪光灯爆闪不停。

季明威点了一个高个子欧美面孔的记者,让他第一个提问。

记者立即站起来,用不太标准,但很流利的汉语说道:“下午好,总督阁下,我是美国《tImE》(时代周刊)的记者莱昂纳多(Leonardo),我想请问将军阁下,禁卫军与沙俄在边境上,已经打了两年多了,从报纸上陆续披露的信息上看,禁卫军其实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基本上拿回了曾经属于自己的领土。可是前段时间,禁卫军又开始向西北和北方大规模调兵,这是要扩大战争规模吗?我看您身后的地图上,巨大的红箭头,指向了叶尼塞河沿岸的亚尔斯克,这是向前前出了近一千公里,禁卫军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谢谢,我问完了。”

季明威没有立即回答莱昂纳多的问题,因为翻译官需要把记者说的汉语,用英语翻译一遍。

禁卫军总参谋部新闻联络官姜黎少校是今天的翻译官,她的英语是参军后学习的,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接近母语的水平了。她冷艳而不失柔美的面容,让很多男性记者心中感叹连连。

今天,大清全国各地的报社记者,欧美多国的记者都到了。由于北方特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欧美各国都在北方特区设立了记者站。今天来这么多记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等姜黎翻译完,季明威说道:“你刚才连问了两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规模调动,其实是为了替换之前打了近三年的部队,这是正常的轮换。”

会场上的很多记者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正常的轮换。当然,也有些记者是不信的,他们坚信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至于我身后墙壁上的红箭头……”季明威停顿了十几秒后,继续说道:“龙国有句老话,来而不往非礼,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丈。这是礼上往来,沙俄拿走了我的土地几十年,我只拿回当初丢的,这不是礼上往来,我还要还他一丈,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环抱的地区,还包括安加拉河东西流向部分,向东的延长线在内的全部地区。我要了,等他们有实力了,我欢迎他们再抢回去。”

轰——记者们直接炸锅了,禁卫军的参谋副长明确无误的表明了战略目的,这和宣战已经没有区别了。

季明威示意姜黎,可以翻译了。

趁着姜黎翻译的时间,所有记者们都低着头快速的记录着,季明威的发言,必须一字不落的记下来,快点发回国内,绝对会成为头版头条。

随着姜黎翻译的结束,整个多功能厅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冷场,无人再举手提问,更多的人在低头速写着。

季明威说的话,给这些记者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已经不是什么记者招待会了,这完全就是在赤裸裸地发表战争宣言。

短暂的冷场之后,有人先一步完成速记,并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右手,紧接着又有十几人举起了右手。

委明威直接点了那名最先举手的记者,记者立即站了起来,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话筒,直接用不算标准的汉语说道:

“尊敬的将军阁下,下午好,我是英国《每日电讯报》朝阳记者站的负责人,我叫罗伯斯,我来北方特区快四年了,我一直用心观察着北方特区的发展,超越了我以往的认知,我相信北方特区会越来越好,无比的坚信。”罗伯斯上来就是一阵猛夸,然后才开始提问:“我想问的是,禁卫军扩大战争规模,会不会影响北方特区的建设?我很喜欢这里,我的家人都来到这里生活,这里比英国更好,但是现在我怕这里不再安全,我们全家都喜欢这里,我不希望被迫离开。”说完,把话筒递还给了工作人员。

姜黎开始了她的翻译,罗伯斯说的也是汉语,所以她需要把罗伯斯说的话,翻译成英语。

季明威的英语也非常好,完全能听懂,但是他需要照顾听不懂英文的人,需要等姜黎翻译完。

等姜黎翻译完,季明威说道:“首先感谢你们全家,喜欢我们北方特区,我也告诉所有人,北方特区欢迎你们来这里安家落户,前提是遵守这里的法律,你们殖民地那一套在这里不好使。”

短暂停顿之后,季明威继续说道:“禁卫军有能力守护国境线以内的安全,有能力将战争挡在国境线以外。我让你们看的,只是禁卫军的冰山一角,而你们看不到的,才是禁卫军的实力所在。北方特区的建设不会停止,北方特区会越来越好。报纸上披露的那些建设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更加宏大长远的建设还在后面。十几二十年后,北方特区的实力应该能和欧洲列强比肩。”讲真话,季明威这话说的实在过于谦虚了,现在的实力就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在陆地上,相比英法德美也不差太多。比如陆军,就超过了英国和美国。

“最后,我还想对罗伯斯先生说一句”季明威微笑着看向罗伯斯,说道:“你的担心很多余。”

这就是季明威的气势,也是对现在的禁卫军,对建设中的北方特区,发自心底的自信。

姜黎的翻译也非常完美,完全契合了季明威所要表达的意思,既表达了绝对的自信,又说出了足够的谦虚,张弛有度。

下一个被季明威选中提问的是《申报》记者余北风。

余北风提问道:“禁卫军当前的实力,应该算是亚洲最强军力了,控制整个大清国都是很轻松的,禁卫军有这个意思吗?”

额?这个问题……问的好啊!也是真敢问啊!

姜黎的美眸狠狠地瞪了余北风一眼,然后开始翻译。

等姜黎翻译完,季明威直接反问:“你是替陛下问的吗?”不等余北风回答,继续说道:“禁卫军的实力在亚洲首屈一指不假,但是禁卫军从来没有对内用兵的计划,当然,前提是不被招惹的情况下。”

季明威大声强调:“北方禁卫军和朝廷的军队,都是龙国武力,同室操戈的事情,亲者痛,仇者快,这样的事情禁卫军不做,以前没做,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不得不说,这话言之过早,很快他就被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