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辽东大军整装待发,关羽身披战袍,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最后确定命令:
“令第一异兽军驻防长安,第二异兽军囤兵秦岭,打开通道,第三、第四异兽军跟随大军包围汉中。”
西线异兽军四支,每支五万军队,组成一个强大的独立兵团。
关羽的声音如同惊雷,在战场上回荡。
他再次下令:
“联系凉州,告知我军出动消息,让他们随时从西部压制!”
“联系陈留,再次确定我军出动消息,请陈留方向监视襄樊一地,一旦有援军,即刻通报。”
“联系辽东,高中往后运输多走公路,以异兽运输为主,不走铁路,关中方向上后勤充足,西凉军后勤必须要保证完备。”
一道道命令下达,辽东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脚步声震撼着大地,秦岭为之动荡,被烈火焚烧的枯木杂草为之震颤。
此次再入那光秃秃的秦岭,已然不见蜀军踪迹。
在关羽的号令下,大军行列有序,各军调动行云流水,丝滑顺畅。
辽东方向的三十万大军,如臂使指。
不出三日,大军留守部分于秦岭驻守,剩余大军成功翻越山脉,进入南麓地区。
关羽站在山巅,俯瞰着前方的战场。
下令:“派遣斥候,联系异兽,务必探查清楚汉中大概防务,剩余军队沿秦岭山脉走向,修筑营寨,严密监视周边防备偷袭。”
命令下达,各军迅速行动起来。
士兵们忙碌地修筑堡垒,搭建营寨,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军逐渐自秦岭沿线铺开,一道坚固的防线,自北方缓慢向着汉中防线推进而去。
山地攻城战不同于辽东大平原的野战,野战依靠骑兵的机动性,利用绕袭包围等战术,讲求高效率、高强度的战争,往往一场下来,不过数月。
然而,山地攻城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策略,骑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依靠步兵的稳步推进,试探防线,谋求突破。
无论如何打,攻坚始终是无法避开的关键。
夜晚,秦岭营帐灯火通明。
辽东并非突袭,为了加强警备,营帐内的灯光愈发明亮。
徐庶踏入营帐,关羽依然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各军的调动。
自长安起,大军尚未开动,关羽只需专注于军务战略。
然而,来到汉中后,他所需要考虑的事情变得更加繁杂。
保密电报纷至沓来,其中有来自秦岭各军的情报,有各类斥候的报告,还有蜀地探查的消息,甚至还有来自西凉军、陈留、南阳,乃至徐州和辽东后方的情报。
这些情报数量庞大,即使有人负责整理,但关羽仍必须亲自过目。
因为在大军团调动中,最忌讳的就是军令负责不明确,而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支大军的唯一大脑。
“好在,自西凉军分出后,我军的指挥压力稍有减轻,否则我恐怕真的是无法合眼了。”
眼见徐庶走来,关羽难得地开了一句玩笑。两人包括贾诩等参谋团在内,自开拔以来,几乎没有得到片刻的休息。
一连多日的紧张指挥,让他们身心俱疲,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无疑是在折损他们的寿命。
徐庶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回应,而是迅速拿出一份情报:
“我们的空中斥候经过探查,结合在周边布下的各种探子所反馈的信息,可以确定,敌人想要坚守汉水一线。汉水以北的各城市已经被全部迁移走,实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尽管目前暂时没有危险,但徐庶的面色却异常严肃。
如此局面,敌人越是敢于对抗,辽东就越能从中找到破绽。
关羽面前的大地图随着徐庶的话语不断变化,敌军的军力逐渐收缩。
“现在,袁绍大军收缩得越小,留给我们的就如同南阳的困境一般,只能看西凉军那边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了。”
徐庶说道。
关羽微微皱眉,当前局势很严峻。
“我们这边和南阳有所不同,南阳可以选择围而不攻,甚至可以绕袭。而我们却只能突破汉中,这块硬骨头我们必须要啃下去了。”
西线主力全部集中在此,是到了打硬仗的时候了。
营帐内的气氛紧张而凝重,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关羽点头,随即道:“传令,即日起,大军缓步推进,逼近汉水,接收汉水以北各线,没我命令,不得私自进攻。”
“传电西凉军,交代我军行动,请求其尽快协同,进攻武都阴平一线。”
两道命令下达,即日,辽东大军继续前压,自南北战争第一场决战由此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