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还未惊破薄雾,中乘佛教之一的一个小寺庙内,大雄宝殿前的青石阶上已落满露水。
七岁的觉明跪在蒲团上,棉麻僧袍被寒气浸透,却仍挺直脊背望着殿内泥塑彩绘的佛陀,这是中乘佛教的佛陀,孔宣佛祖。
不过中乘佛教的佛像和大乘佛教或西方佛教皆是不同。
西方佛教喜奢华,佛陀宝像多用金铜铸造,既贵重,又奢华。
大乘佛教喜庄重宝贵,塑像材料多用珍宝灵木。
至于最后的中乘佛教,和道家理念相差不多,又因为弟子多为苦修士,所以佛像多为泥土。
不过,因为孔宣五色神光耀耀,所以弟子门人也多用彩绘装饰,倒也显得泥土像并不是那么简陋,反而有几分庄重肃穆之意。
他的目光追随着晨光爬上佛衣褶皱,停在那道微垂的眼睑上,仿佛能从慈悲的眉眼间窥见佛法真意。
孔宣本人倒不是如此模样,他一直是神光耀耀,傲视众生的样子,可他的信徒希望他是慈悲的,他也就成为了慈悲的了,毕竟,佛像是信徒铸造的。
小和尚觉明看着佛祖慈悲的面容,心中越发恭敬。
这已是他坚持的第一千五百零七日了——自从被住持收留,每日寅时,他总要在佛像前默诵《心经》七遍才肯起身。
可这一次,他却感觉佛祖眼睛动了一下,随即他脑海中蓦然多了一份佛经,却正是中乘佛教根本经《明心顿悟经》。
他仿佛觉得自己好像出了幻觉,又感受到自己脑海中的佛经。
“佛祖显灵了!”
他喃喃自语,眼神中更是激动。
\"觉明,又在偷摸用功?\"师兄觉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调笑。
小沙弥慌忙回头,见对方怀里抱着两只竹筒,竹叶还在簌簌滴水。
师兄见他看过了,忙把这两只竹筒放在背后。
“师兄,你藏了什么呢?”
觉远笑了笑:“诺,给你的小惊喜。”
觉明急忙过去拿过师兄手中的竹筒,只见里面有几条小鱼。
“你们又去捕鱼了?”
觉明声音中有些颤抖。
中乘佛教多有武僧,又多有苦修之士,所以不禁肉食,山中又多有小河,所以这些武僧多有捕鱼的。
“额,……”
觉远看着他的目光,仿佛有种愧疚感,急急忙忙的走了。
觉明攥紧破旧的经卷,望着师兄们远去的背影,耳垂上还沾着露珠:\"《梵网经》说不杀生...\"
他喃喃自语,将剩下的话咽进肚里。
这《梵网经》却是西方佛教的经文。
中乘佛教重悟,所以并不制止弟子看其它佛教的经文。
“你觉得杀生不对?”
一个声音传来,却仿佛是从他心中发出一般。
觉明浑身一震,猛然转头,却只见空荡荡的大雄宝殿,唯有孔宣佛祖的泥塑彩绘像静静伫立。
那声音又在心底响起:\"若杀生能护生,这杀,可杀得?\"
小沙弥攥紧了掌心的经卷,指节泛白。
他想起昨日在山脚下见到的猎户,为了养活久病的妻子,不得不进山狩猎;
又想起住持曾说过,当年建寺时为了抵御山匪,寺中武僧也曾挥刀斩敌,这些年,武僧们也多替人间斩妖除魔。
\"弟子...弟子不知。\"
觉明跪坐在蒲团上,额头贴地,\"但弟子知道,众生皆苦,若杀生能止更大的苦,或许...\"
话音未落,他的眼前突然一片光明。孔宣佛祖的泥塑像周身绽放出五色神光,耀得人睁不开眼。
待光芒渐渐消散,觉明发现自己竟置身于一片奇异的空间,四周漂浮着无数光团,每个光团里都映照着不同的场景。
他看见一头母狼为了保护幼崽,咬死了闯入巢穴的毒蛇;
看见农夫为了全家生计,挥刀宰杀了养了三年的羊;
更看见住持年轻时,为了救被山匪掳走的百姓,亲手斩杀了为首的恶人。
\"杀与不杀,不在形式,而在本心。\"
孔宣佛祖的声音在虚空中回荡,\"中乘之道,讲究明心见性。杀生为护生,若心存善念,便是慈悲;若为一己私欲,即便不沾荤腥,亦是恶业。\"
觉明恍然大悟,对着虚空深深叩首:\"弟子明白了!\"
回到现实中,觉明只觉灵台一片清明。
他起身走向厨房,正撞见觉远和几个师兄围着灶台,准备烹煮捕获的鱼。
看着他过来,众人都急急忙忙的把这鱼肉藏起来。
因为这最小的师弟,每次看见这些,都哭得泪眼婆娑,众师兄都宠爱他,也不忍让他伤心。
“师兄,我也想吃鱼。”
觉明说道。
“你也想吃鱼?”此言一出,众人都大吃一惊。
“你是不是生病了?都开始说胡话了?”
师兄觉远急忙过来摸了摸他的头。
“师兄,只有吃好了,才能更好的为我佛传教,才能更好的练武,才能更好的保护山下的百姓。”
众师兄看他这么说,都很高兴。
\"觉明,快来一起吃!\"觉远热情地招呼道。
觉明摇了摇头,而是轻声说道:\"师兄,可否将这些小鱼放生?\"
他拿着手中觉远送他的那两个小竹筒。
见众人不解,他继续说道:\"我并非反对杀生,只是觉得,这些鱼若能活着,或许能孕育更多生命。\"
觉远挠了挠头:\"哪些送给你的,你自己随便处理。”
觉明高兴道:“好的。”
随即高高兴兴的走了,不过一会又跑回来。
\"后山的野猪正在泛滥,糟蹋了许多庄稼。\"
觉明说道,\"若为了护持庄稼,为了让山下的百姓能有收成,猎杀野猪,便是护生。\"
众人听了,皆是一愣。片刻后,觉远哈哈一笑:\"好小子,几日不见,倒是让我们这些师兄刮目相看!\"
此后,觉明常常跟随武僧们下山。
当山匪再次骚扰村庄时,他不再恐惧于杀生,而是和武僧们一起击退敌人;
当瘟疫肆虐时,他也会按照医书上的记载,宰杀病畜,防止疫情扩散。
十年后的一天,觉明在为患病的孩童煎药时,突然悟透了《明心顿悟经》的最后一重境界。
他的周身泛起淡淡金光,神光自他体内迸发而出,照亮了整个寺院。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了中乘佛教的真谛:
杀生与护生,不过是一念之间。真正的慈悲,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能明心见性,以护生之心,行该做之事。
从此,觉明成为了中乘佛教最年轻的高僧。
他的事迹传遍了各个寺庙,人们都说,那个曾经执着于不杀生的小沙弥,如今已然悟透了杀生为护生的至高境界。
而他,也成为了孔宣预订的弟子,中乘佛教的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