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中乘两教信徒冲突不断升级,楚国和赵国边境局势愈发紧张。
两国朝廷虽不愿过多卷入宗教纷争,但民间骚乱已影响到边境治安与百姓生活。
赵国国君看着边境奏报,眉头紧锁:“这中乘佛教,虽能教化民众,可如今与大乘冲突频发,恐生祸端。”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提议限制佛教发展,有人则认为任其自然。
玉鼎与孔宣虽得知信徒争斗之事,却都不愿低头。
玉鼎立于莲华圣境之巅,望着赵国方向,眼神冷冽:“孔宣,妄图以中乘佛教挑战我大乘佛教,我定要让你知道,何为大乘佛法!”
阐教在封神之战中损失惨重,如今,对上了孔宣,也是时候扳回一局了,这一次,他大乘佛教,势必要压倒中乘佛教。
正好,这一次的战斗不是比试斗法,若是比试斗战之能,说不得他要退避三分,可这一次,比的是传教,比的是经义。
越想这些,他心中越发激动,若他能在人族力压孔宣的中乘佛教,不说他的大乘佛教会占据更多的功德,单是元始天尊,也必然会对他刮目相看。
他虽然被老子选为大乘佛教佛祖,可在他心中,他一直是阐教弟子。
与燃灯等人不同,他在玉虚宫属于跟脚深厚的那几个人,很得元始天尊喜爱,因此,他对元始天尊也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对于燃灯等人的背叛,更是气愤,压倒孔宣,争夺人族气运,只是他的第一步,他接下来还会与西方佛教好好斗一场,让西方教后悔。
他大手一挥,召集大乘佛教门徒,商议举办一个水路法会,并广邀各方势力,特别邀请孔宣及中乘佛教,明眼人都知道,大乘佛教这是冲着中乘佛教来的。
至于如何在教义之争中占据上风,说实话,玉鼎是非常有把握的,论战斗力,他不是孔宣对手,但是论传教治经,他相信自己,也相信元始天尊。
做为元始天尊门下最得宠的几个人,他也算是被元始天尊细心培养,比前被放养的孔宣,他自觉优势在我。
不过,他并没有膨胀,而是给玉虚宫发了消息,邀广成子等人相助。
“佛祖,大乘佛教来势汹汹,凡间之人皆以为我佛教乃中乘,比不上大乘之佛教,导致我教传道授业之事受到极大的打击,如此情况之下,请佛祖示下,我等该当如何?”
他们是中乘佛教,玉鼎是大乘佛教,名义上他们就处于下风,如今大乘佛教更是先行发起攻势,这让孔宣门下众人忧心忡忡。
这话一出,门下弟子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要迎战,要参加水陆法会,证明中乘佛教更胜大乘佛教。
有人却觉得这是大乘佛教的陷阱,不能就这么鲁莽的参与,否则胜率不高。
孔宣身处浮屠道场,背后好似有金轮若隐若现,他心中虽然也是凡人,可对佛法的领悟,让他已经不是凡夫俗子。
面对弟子们的担忧,淡然一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中乘佛法直指本心,真理自在人心,何须畏惧他人非议?”
“待明年,选取优秀弟子,参加大乘佛教水陆法会,让大乘佛教那些人看看,讲经说法,他们也不是对手。”
前一句众人还觉得孔宣打算退避,后一句却让众人明白了孔宣的心思,他根本没把玉鼎佛祖放在眼里,也没打算亲自去参与,可却准备让教中优秀弟子去折一下大乘佛教的威风。
既然定下大计,自然该各自准备。
玉鼎这边广传佛教,力争把大乘佛教传遍诸国,可孔宣这边,却是只选择有缘人,只选择优秀之人。
出身阐教玉鼎和出身截教的孔宣,这一下好像反过来了一样。
不过,二教不同的传教方式,却更让人们觉得,中乘佛教比不过大乘佛教,毕竟此时大乘佛教教众数十万,核心弟子万人,而中乘佛教,却只有数千信徒,几十个弟子。
玉鼎这边如临大敌,孔宣这边却不是很在意,他现在考虑的是,怎么样把他中乘佛教,融入人族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只有这样子,他的道统才能长盛不衰。
不过,愈演愈烈的情况终于还是惊动了他。
很多信徒,转投了大乘佛教门下,这一下,门中弟子都坐不住了。
纷纷来找孔宣,意图让孔宣也放开中乘佛教限制,大肆收徒,大肆接受信徒供奉。
只是,在这方面,孔宣曾与青灵子的转世分身小虞谈过,此时诸国战乱,佛教若大肆发展,必然会受到众王国的针对。
毕竟佛教自身不事生产,多靠信徒供养,而此时诸国战争频发,都极为缺少物资和钱财,若在大肆发展,必然会被诸国当成养肥的猪。
也因为如此,中乘佛教门下,更多的是苦修之士。
不过,二教的发展方式不同,注定了现在的大乘佛教势力更加庞大。
相比众弟子对于信徒和门人的转投他处忧心忡忡,孔宣却感觉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好机会。
收徒这种事,还是宁缺毋滥的好。
他出身截教,最知道胡乱收徒的后果了,如果不是青灵子师兄老谋深算,让很多作恶多端的截教门人上了封神榜,现在截教业力恐怕连通天教主都要受到影响。
青灵子的很多谋划,外人自然看不清晰,可他作为青灵子的心腹和师弟,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如今他的门下,门徒虽然不少,可亲传弟子却是一个也没有。
“六耳师弟,师兄现在在哪?”
孔宣问道旁边站着的六耳。
六耳也是无聊,所以孔宣转世,他就自告奋勇的来做护法了,他却没有投胎,不过在人族,三皇五帝的压制下,也不敢随意出手就是了。
六耳听他说完,自然知道他要问的师兄是谁,在他们心中,称号多宝等人都是连名带姓,称为多宝师兄,不带名字,能够称为师兄的,唯有青灵子。
“师兄如今在跟着大师伯游历呢,孔宣师兄,你说他们这封神之中大生打死的,现在又和好如初,是不是有些不太对劲?”
六耳虽然是大罗金仙了,可他却还是理解不了这些大神通者的相处方式。
“哈哈,他们之争,又不涉及生命,只是利益之争,没有利益之争了,就和好了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圣人也不能免俗。”
听完孔宣这话,六耳连连点头,这孔宣师兄也不愧是佛祖,看得真明白。
“师兄,这佛教之争,你真不准备做些准备?”
孔宣笑道“准备什么?放心吧讲经说法而已,我也不是全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