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孩子聒噪的声音,吵得周大爷心烦气躁没法干活,只能放下竹筐,皱着眉阻止妻子:“行了,老婆子!你就别闹了,快把棍子放下,该烧饭了,你想饿死我们啊!”
“饿不死你,就知道吃。”
周大娘余怒未消,把棍子往地上一丢,愤愤不平道:“你没听见他们娘俩怎么笑话我的?”
“章小蕙的脸皮厚得能当城墙,宋宣比她还不要脸!”
“那花菜我什么时候说送他们了?他们抢了就走,你倒好,明明就在家里,听见了也不出来帮我要回来!”
“不就是两个花菜吗?”
周大爷倒是不觉得这算什么事,心里也不太理解老婆子天天去隔壁招惹章小蕙图些什么。
他看了老妻一眼,语气平淡,“你待会儿再去地里砍两棵不就得了?多大点事值得你这么闹。”
“你又不是第一天跟章小蕙打交道,哪回从他们身上占到过便宜?”
“既然合不来天生犯冲,没事就别去招惹他们。他们家的事跟咱们有啥关系?我看你就是太闲了,才天天盯着人家的事好奇。”
-
“你这老东西,真不是个东西!”
周大娘听了丈夫的话,气得脸颊通红,指着他失声痛骂:“人家章小蕙的男人,哪像你这样整天在家当大爷等着人伺候?啥活儿不管,就等着吃现成!”
“老章要是受了气,老宋还会帮她撑腰,而我呢?啥也没有,男人只会说算了算了,多大个事儿。”
她越说越委屈,愤怒道:“宋家那几个孩子,虽说没多大能耐,倒也还算孝顺。”
“以前老章家小儿子还不着调,现在人家改好了,成了全村最有‘出息’的!再看看咱家,你不如人就算了,儿子也比不上人家,我心里能不气吗?”
“……”
几个躲在爷爷身后的孩子,看到这一幕,纷纷吓得不敢吱声。
“有话好好说,你这老婆子咋还骂人?我咋不如人了,这不在干着正事吗?”
周大爷也来了火气,手里的竹条 “啪” 地拍在竹筐上。
他是一家之主,哪儿容得下老婆子这么顶撞,还当着孙儿的面数落他不如别的男人,明显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
周大娘撇了撇嘴,看着他黑脸的模样,心里有些发怵。
她知道老伴儿脾气不好,真惹急了会动手。
-
周大娘清醒之后,刚才的火气瞬间消了大半,没再敢吭声,转身就往屋里走,连自己丢在地上的竹篮都忘了捡。
刚进屋,她就见三个儿子围坐在桌边抽旱烟,烟杆儿 “吧嗒” 响个不停。
满屋子的浓烟味,熏呛得人睁不开眼,就跟家里着了火似的。
周大娘刚压下的火气又冒了上来,开始转移炮轰对象:“吸吸吸,就知道吸!你们这么喜欢吸烟,咋不爬到烟囱上吸个够?”
“等你们吸饱了,晚上饭也不用吃了!”
“……”
周老大、周老二、周老三被喷了一脸唾沫,面面相觑全都傻了眼。
娘咋跟吃了炸药似的,逮着人就炸。
周老大最先反应过来,赶紧收了烟杆,赔着笑说:“娘,您这是咋了?谁惹您不高兴了?你说出来我去教训他。”
“我们这不吸了,真的不吸了,你就别生气了。”
周老二也跟着附和:“是啊,您别气坏了身子,咱家可不能没有您啊。”
周老三嘴最甜,也最讨喜,故意来到周大娘身边,伸手帮她顺背:“娘,是不是跟我爹拌嘴了?”
“我爹那人不会说话,您别跟他一般见识,我和哥哥们都是站你这边的……”
这话算是说到了周大娘心坎里,他爹就是会气人的狗东西,自己早晚会被他给气死。
她气归气,最在意的还是家里人。
刚才骂骂咧咧发泄一通,周大娘的心里好受多了。
见几个儿子愿意哄自己开心,她面色就更好了,开始跟他们诉苦,“我这还不是被宋家人和你爹给气的……”
-
宋家。
章小蕙从橱柜里端出一小盆炒得喷香的花生,看到回来的宋大妞,便把花生往她手里一塞,吩咐道:“大妞,把这盆花生给周家送过去。”
“奶,咱跟周家关系不是一直不好吗?为啥要给他们送花生啊?”
宋有银刚好在旁边,听见奶奶的话,脸上满是不理解。
章小蕙摸了摸孙女的头发,笑着解释:“刚刚人家给咱送了两个花菜,我们炒了点花生,你给他们送过去,咱们也不占她们便宜。”
章小蕙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故意拿姓周的东西,只是想给她添堵,让她以后少来找事。
老话讲“占小便宜吃大亏”,眼下占了这点好处,指不定哪天要还更大的人情。
小宣眼见着越来越有出息,她可不想因为两棵花菜,让小儿子落人话柄。
宋有银恍然大悟,惊奇地说道:“周爷爷换媳妇啦?突然变得这么大方。”
小女孩说话的声音清脆悦耳,话里表达的意思却让人心惊肉跳。
章小蕙唇角抽了抽,赶紧捂住孙女的嘴巴,“嘘,这话你跟谁学的?以后不许胡说,你周爷爷跟周奶奶好着呢,好好的换啥媳妇。”
“让你周奶奶听到了,非得撕烂你的嘴不可。”
她教训了宋有银,又看向大孙女,嘱咐道:“大妞,你快去吧,一会儿记得把盆拿回来。”
“好的。”
宋大妞心里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原来奶奶和周大娘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恶劣,晕乎乎地拿着装满炒花生的盆子出去了。
-
宋羲和刚在池塘里洗了脚,见宋大妞拿着花生出来,疑惑地问:“大妞姐,这回又是送给谁的呀?”
“奶让我给周奶奶送去。” 宋大妞答道。
她见宋羲和瞳孔不自觉放大,一脸震惊,自己的心情很快就平复了。
不是她大惊小怪,是这事儿本身就太离谱,连羲和都觉得不可思议呢。
宋大妞知道她想不明白就会追问缘由,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两人到底是怎么‘和好’的,于是赶在堂妹开口前抢先说:“我先去送东西,你要是有疑问,就去问奶奶吧。”
“……”
宋羲和沉默了一会儿,看着她逐渐走向周家。
宋宣出来就看着自己的便宜闺女正在发呆,询问道:“羲和,干活儿的感觉怎么样?”
“不怎么样。”
宋羲和看到他,脸色很快就变得冷淡起来。
宋宣也不介意,“明天还去吗?”
“去,你放心,我不会把你的药材苗拔了。”
宋羲和犹豫了一下,想着干活也有积分,积分可以兑换食物,就没有拒绝。
“行。”
宋宣点了点头,也没和她多说话,见姜祯回来了,便去跟他谈地里的事了。
-
宋大妞过去时,周家几个孩子都在院子里玩弹珠。
见宋家人过来,周大军想着他们之前的无妄之灾,心里就来气,连忙叫住她没好气道:“宋大妞你给我站住,你怎么来了?不许进来,我家不欢迎你。”
“那你出来,我找你有事。”
宋大妞也不想进去,周家人可没他们家爱干净。
院子里到处都是鸡屎,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又脏又臭看着就倒胃口,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受得了这样脏乱差的环境。
“什么事?我跟你们没什么好谈的,你们家都是土匪恶霸,专抢人东西。”
周晓峰防备地盯着她,想起奶奶说的话,怨怪道。
宋羲和刚跟过来,就听见这抹黑人的话,没好气地说:“你家才是土匪呢!我大妞姐是来送花生的。既然你们不想要,那我们自己吃!”
周晓峰瞥见宋羲和带着愠色的漂亮脸蛋,心里有些不好意思。
可一想起奶奶那腕粗的棍子,差点就打在他们身上,他就立马抛了杂念,警惕地瞪着眼:“要!你不会拿空花生壳耍人玩吧?”
宋羲和翻了个白眼,语气里满是不耐,“不稀罕就算了,大妞姐,花生我们送到了,周家人不要咱们就端回去自己吃。”
-
“那你先把盆子拿过来,让我们检查一下。”
周大军也觉得盆里有炸,说不定只有面上有几颗花生,下面放的全是花生壳。
以他们两家人糟糕的关系,她们完全做得出这种事情。
“不行,不稀罕拉倒,大妞姐我们走。”
他们不相信她们送的花生是真的,宋羲和还怕他们把自家盆抢了不还呢。
“大军哥。”
周小红见状,连忙喊了堂哥,提议道:“要不咱们收下,挽回一点损失,奶奶心情也能好点?”
“慢着,拿来吧,若是你们耍人玩儿,我跟你们没完!”
周大军迟疑起来,看了看满脸不耐的宋羲和,又看了看劝着她的宋大妞,最后还是决定收下来。
“早答应不就行了吗?浪费大家时间。”
宋羲和看他最后还是收下了花生,没好气地说。
周大军咬牙瞪她:“……”我忍!
-
宋大妞走过去,吩咐他:“周大军,你把衣服掀起来,我把花生倒你衣服里。”
周大军照做,催促她,“你快点,我不想跟你靠太近。”
饶是脾气好的宋大妞,听他这话里话外的嫌弃,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她粗暴地把东西倒进去,也不管花生会不会撒在地上,只说了一句:“好了,两清。”
周大军冷哼一声,伸手扒拉了一下衣服里的花生。
那花生虽不是颗颗饱满,却也没有空壳和烂货。
周小红蹲下去捡起地上洒落的花生,欣喜地说:“大军哥,这些花生都是炒过的,闻起来香香的,我能吃吗?”
周大军:“随你。”
宋大妞揽着堂妹离开周家,回去时家里人都在。
章小蕙迎上来问:“送到了?”
“嗯。” 宋大妞微微颔首应了一声。
“你周奶奶收到,是什么反应?” 章小蕙多问了句。
宋大妞摇头:“没见到人,我直接给周大军了。”
“这样啊。”
章小蕙点头,收了盆子就离开了。
-
隔壁周家。
“哪来的花生?”
周大爷看到大孙子带回来不少炒花生,皱眉问道:“你怎么乱收人东西?不会是想求咱家办事吧?”
“隔壁宋家送来的,应该不是吧。”
周大军私下跟几个弟弟妹妹每人分了一颗,便把花生带回家上交,不敢昧下全部的花生。
“我就说你奶小气吧,就她心眼小,一点事就钻牛角尖,哪有你章奶奶大气。”
周大爷听到这话,很快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吐槽起自己媳妇来。
“……”
周大军将所有花生放在桌上,听到爷爷这话压根不敢抬头也不敢应声,只能干笑了两声。
周大爷也不需要大孙子附和,随手抓了一把放在他手上,叮嘱道:“你拿去和晓峰他们分,顺便去厨房让你奶炒几盘下酒菜,今晚让你爹和二叔陪我喝两盅。”
“好。”
周大军得了吩咐,很快离开了房间。
-
宋家。
“小宣,吃饭了。”
宋宣跟姜祯聊完药山的事情,便听见宋母的招呼声。
“来了。”
宋宣应了一声,看向姜祯道:“走吧,出去吃饭。”
姜祯点了点头,跟在宋叔叔身后。
宋志勇看向小儿子,说道:“听你娘说,上次那位老大哥给你寄了包裹,咱们需不需要给他寄点回礼?”
姜祯和宋羲和听到这话,意外地看向他们,脸上满是茫然之色。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们怎么一无所知!
宋宣考虑了一会儿,说:“不用,我好好把药材种好,以后邀请他们来参观就好。”
身份地位不对等,哪怕只是出于礼貌回礼,也容易让外人多想,落下不好的印象。
宋宣心里并不自卑,也清楚自己没那个攀附的心思,所以没必要平白无故背上 “攀权附势” 的骂名。
这种闲话传出去,对他、对家里都没好处,反而会让简单的往来变了味道。
“行,听你的。”
宋志勇见儿子心里有盘算,便没像以前那样,事事都要叮嘱着教他怎么去做。
实际上,现在越来越有主意的小儿子,他也教不了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