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312章 华盛顿会议(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美国国务院大楼的会议大厅里,木质长桌被阳光镀上一层暖光,却驱不散空气中的紧绷。美国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刚念完初步的海军吨位方案——“美:联合帝国:英:法=5:4.8:3.5:2”,英国代表阿瑟·贝尔福就立刻举手,语气带着不满:“查尔斯国务卿,英国在太平洋的海外利益覆盖格陵兰岛、冰岛及印度帝国周边海域,3.5的吨位不足以保障这些利益,至少应提升至4,否则英国无法接受。”

联合帝国外交大臣徐志明(北方党人)当即反驳:“贝尔福先生,英国的吨位已考虑印度帝国的单独核算,3.5的比例本就偏向英国。联合帝国在太平洋有18座人工岛,还要守护波斯湾的石油运输线,4.8的吨位只是底线,绝不能再让步。”

两人的争执让会议陷入僵局,坐在角落的意大利代表卡洛·斯福尔扎(真实历史人物,意大利外交家)却如坐针毡。他面前的笔记本上,只记着“意大利:未提及”几个字——从会议开始到现在,无论是吨位分配还是利益协商,意大利始终像个透明人,连法国代表乔治·莱格偶尔投来的目光,都带着几分轻视。

就在这时,秘书悄悄绕到他身后,递来一张折叠的纸条。卡洛展开一看,熟悉的笔迹来自意大利驻华盛顿大使朱塞佩·加拉索,内容让他瞬间攥紧了拳头:“国内黑衫军在米兰、罗马街头集会,标语‘意大利不是会议酱油瓶’,首相乔瓦尼·乔利蒂收到议会质询,要求你在会议上明确发声,争取意大利利益,否则政府将面临信任危机——首相原话:‘这次只能靠你,不能让意大利在太平洋被彻底边缘化’。”

纸条边缘被手指捏得发皱,卡洛深吸一口气。他想起出发前首相的嘱托,当时乔利蒂握着他的手说:“意大利的海军虽不如英美,但我们在地中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太平洋的橡胶市场、航运航线,都该有意大利的一份。”可现在,别说利益,连基本的吨位配额都没被提及,国内的黑衫军本就对政府不满,再无作为,恐怕真要引发更大的动荡。

“各位,能否暂停争执,听听意大利的意见?”

卡洛的声音不算洪亮,却让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阿瑟·贝尔福挑了挑眉,显然没料到意大利会突然插话;徐志明则不动声色,手指在桌下轻轻敲击——他早就收到肖云海(联合帝国驻罗马大使,南洋党人)的消息,意大利想在太平洋分一杯羹,或许能成为联合帝国牵制英美的筹码。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率先反应过来,脸上堆起礼貌的笑容:“斯福尔扎先生,当然愿意听取意大利的诉求。这次会议本就是为了兼顾各国利益,意大利作为重要的欧洲国家,意见自然值得重视。”

卡洛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语气逐渐坚定:“首先,海军吨位方案中未提及意大利,这不符合‘兼顾各国’的原则。意大利虽在太平洋没有大规模人工岛,但我们在地中海的海军基地,能间接保障太平洋航线的安全——东方橡胶公司(南洋党控制,垄断全球橡胶市场)的橡胶从东南亚运往欧洲,有30%要经过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常年为这些商船护航,理应获得相应的吨位配额,至少应达到法国的一半,即1的比例。”

这话一出,乔治·莱格立刻皱眉:“斯福尔扎先生,法国的2是基于太平洋10座人工岛的防御需求,意大利既无太平洋据点,也无大规模海军部署,1的吨位不合理。”

“不合理?”卡洛反问,语气带着几分激动,“法国在新马赛岛的舰队,去年曾三次拦截意大利商船,理由是‘怀疑运输违禁品’,实际上是想独占地中海到太平洋的橡胶运输线。现在意大利只是要求1的吨位,保障自身商船安全,何谈不合理?”

他顿了顿,拿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此外,意大利希望参与太平洋的橡胶贸易合作。东方橡胶公司若愿意向意大利的汽车工厂提供优惠橡胶,意大利可开放地中海港口,为东方橡胶的商船减免50%的停靠费;同时,永恒集团(联合帝国垄断全球交通市场)若允许意大利商船使用新崇明岛、新琉球岛的码头,意大利将支持联合帝国‘吨位不低于英国’的诉求——意大利不是来争抢利益,而是寻求共赢。”

这番话让大厅再次陷入沉默。徐志明心中暗喜——卡洛的诉求正好与南洋党的利益契合,东方橡胶公司一直想打开欧洲市场,意大利的地中海港口是绝佳跳板;而联合帝国若能得到意大利的支持,在吨位谈判上就能更有底气对抗英国。

他率先开口:“联合帝国支持意大利的合理诉求。斯福尔扎先生提出的‘橡胶贸易合作’与‘港口互惠’方案,符合各方利益,东方橡胶公司和永恒集团完全可以与意大利展开协商。至于吨位配额,1的比例合理,联合帝国愿意在会议上为意大利发声。”

徐志明的表态像一颗石子,打破了平衡。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联合帝国驻伦敦大使,海外党人)立刻跟进:“海外党也支持意大利参与太平洋合作。犹太资本在意大利的工业投资已超过2亿华夏元,若意大利能在会议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海外党可说服黄金集团(联合帝国四党合资机构),为意大利提供5000万华夏元的低息贷款,用于海军现代化。”

阿瑟·贝尔福脸色沉了下来——意大利的突然发难,加上联合帝国与海外党的支持,让英国陷入被动。他看向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希望美国能出面打压,可查尔斯却在低头翻看文件,显然不想轻易得罪意大利。

“英国反对意大利获得1的吨位。”阿瑟·贝尔福只能硬着头皮反驳,“意大利的海军实力不足以支撑1的吨位,贸然增加配额,只会打破太平洋的力量平衡。若意大利坚持,英国将重新考虑是否签署会议协议。”

“力量平衡?”卡洛冷笑,“英国在新朴茨茅斯岛的舰队,偷偷扩建了2艘巡洋舰,却要求其他国家缩减吨位,这就是英国所谓的‘平衡’?意大利现在正式提出,若会议不能满足意大利的合理诉求,意大利将联合地中海沿岸国家,重新评估与英美法的贸易关系——包括终止对英国的橄榄油供应,以及限制法国葡萄酒进入意大利市场。”

这席话让阿瑟·贝尔福瞬间语塞——英国的食品工业依赖意大利的橄榄油,法国的葡萄酒更是意大利市场的重要出口品,卡洛的威胁绝非空谈。乔治·莱格悄悄拉了拉阿瑟的衣袖,低声说:“别硬碰硬,意大利现在有联合帝国支持,真闹僵对我们没好处,不如先同意1的吨位,后续再想办法牵制。”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见时机成熟,立刻打圆场:“各位,意大利的诉求有其合理性,1的吨位配额可以纳入方案讨论,贸易合作也可由意大利与联合帝国私下协商。现在我们先回到英美联合帝国的吨位争议,英国是否愿意将吨位定在3.5,联合帝国是否同意不再提升至5?”

阿瑟·贝尔福脸色难看,却不得不点头:“英国可以接受3.5,但意大利的吨位必须附加条件——不得在太平洋新建海军基地,商船不得运输军用物资。”

“意大利同意。”卡洛立刻回应,心中松了一口气——至少现在,意大利不再是“未提及”的存在,国内的压力也能暂时缓解。

会议暂时休会,卡洛快步走出大厅,拨通了朱塞佩·加拉索的电话。“大使先生,会议有进展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激动,“联合帝国和海外党支持我们,英国被迫同意1的吨位配额,贸易合作也在协商中——首相那边,应该能暂时平息黑衫军的不满了。”

电话那头的朱塞佩明显松了口气:“太好了,斯福尔扎先生。首相刚给我来电,说只要能争取到吨位,国内的压力就能缓解。后续的贸易谈判,你要多跟联合帝国的肖云海大使对接,他之前跟东方橡胶公司打过招呼,会优先考虑意大利的诉求。”

挂了电话,卡洛抬头看向走廊尽头,徐志明正站在那里,身边跟着南洋党海军大臣邱瑞峰(南洋党人)。两人朝他招手,显然是想进一步协商橡胶贸易的细节。卡洛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这场会议,意大利不仅要“发声”,还要真正握住属于自己的利益筹码,而联合帝国,或许就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阿瑟·贝尔福正与查尔斯·埃文斯·休斯私下会谈。“意大利的突然倒向,让我们陷入被动。”阿瑟的语气带着焦虑,“联合帝国现在有了意大利的支持,后续肯定会在波斯湾石油、太平洋航运上提出更多要求,我们必须想办法拉拢法国,制衡联合帝国。”

查尔斯点头:“法国的乔治·莱格之前对意大利不满,我们可以承诺支持法国在中南半岛的商业利益,换取法国与英国联手,限制联合帝国的诉求。另外,美国可以私下给意大利提供一些好处,比如降低意大利葡萄酒的进口关税,避免意大利彻底倒向联合帝国——太平洋的平衡,绝不能被打破。”

走廊里的人影交错,各国代表的私下协商仍在继续。卡洛与徐志明、邱瑞峰讨论着橡胶运输的具体条款,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在与意大利代表洽谈犹太资本的投资细节,乔治·莱格则在犹豫是否接受英国的拉拢——一场因意大利“发声”引发的连锁反应,让原本就复杂的会议博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卡洛站在窗边,看着华盛顿的街景,心中清楚:今天的发言只是开始,后续的贸易谈判、吨位落实,还有更多硬仗要打。但至少现在,意大利不再是会议桌上的“酱油瓶”,而这,或许就是改变意大利在太平洋格局中地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