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隆武:朱与孙,共天下? > 第226章 十万周军齐解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八千周军残部脱离沱江战场之后,吴三桂终于挨不住了,两眼一黑,一头从马上栽了下来。

待侍卫们手忙脚乱的将他抬上马车上后,吴三桂已经是气若游丝,他向随侍在身边的方光琛抬手说道:“速回......成都”。

方光琛眼角湿润,对于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他已了然入心。

周军护送着昭武皇帝的马车,紧赶慢赶,终于是赶在了天黑前入了城。入城后,吴三桂随即令后将军高德捷关闭诸门、全城宵禁,并严密封锁周军战败的消息。

武德宫,外面正刮着大风,倒灌进宫殿里,让殿内两侧的帷幔都随风飘荡起来。风声中混杂着哭声,让平素威严无比的大殿,在此时变得一片凄风惨雨。帷幔动荡起来,仿佛整座皇城都在摇摇欲坠,让跪在大殿中的众人,不自觉的缩起了脖子。

陈圆圆对这一幕似曾相识,是了,那年李自成打进北京,逼死崇祯皇帝,与眼前这一幕何曾相似……

她凝视着御榻上的那个男人,奄奄一息,哪还有半点枭雄模样?原来,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百姓,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没什么两样啊!

吴三桂静静的躺在御榻上,他每开口说一句话都要憋足精力,于是只好捡要紧的说。

“朕走后……由太子继位,诸公……要好好辅佐太子。”,十七岁的吴应熊低声啜泣,对即将到手的皇位没有丝毫喜悦之情。

军师、内阁首辅方光琛、后将军高德捷等臣子们,纷纷痛哭以对。

吴三桂摆了摆手,众人只好凝神屏气,倾听皇帝交代身后事。

“太子继位后,诸公着即放弃成都,护送新皇转进陇右,并在西北重建大周基业……凡事以首辅为主,太子要多听首辅大人的意见,遇事不可擅专,切记,切……”。

话音未落,一阵大风倒灌进大殿,昭武皇帝吴三桂,带着他未竟的皇图霸业,就此随风而去。

吴三桂驾崩后,方光琛、高德捷等人来不及悲伤,当即草草布置了一番,随后拥立太子吴应熊继皇帝位。

新君登基后,先是对昭武皇帝驾崩一事,秘不发丧,然后又将吴三桂的遗体秘密埋葬在成都的一处山林里。再将丧事简单处置一番后,方光琛、高德捷率成都城内的八千周军禁军残部,匆忙护送吴应熊和其他吴周皇室,出逃陇右。

先君宠妃陈圆圆却找不到了,不过众人也并不在意一个女人,此时他们一心想着的就是逃出成都。为此,吴应熊连川东和川西的十万周军都放弃了。不过这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今时不同往日,昭武皇帝驾崩后,川东、川西的那些周军骄兵悍将,吴应熊根本无法驾驭。而且人心难测,当此大厦将倾之时,无论是吴应熊,还是方光琛等亲近臣子,都没有心思一赌那些大将们的忠诚与否。

暗流涌动的一晚过后,成都百姓们惊讶的发现,城里的周军全都消失不见了。不过官府还在,基本的秩序还是有人维持。吴应熊走的匆忙,只带走了吴周政权的高层人物,其他官员属吏都还在。这些官员们倒也机灵,知道成都这是要变天了,纷纷聚在一起商议如何献城投降……

明军将士们在沱江南岸简单休整了一晚后。第二日清晨,便在总兵官李玉承的统帅下,尽起大军,威压成都。然而,明军才堪堪走到一半,成都府官署已经带着户籍、版图和降书,正式献土纳降……

随后,明军收复成都、周皇弃国的消息,像旋风一样传遍川蜀,让各地还在抵抗的周军将领们错愕不已。

万州,东宁侯、骠骑大将军夏国相还在率军猛攻明军防线,欲救援被围困在奉节城里的马宝大军。但守御万州的明军火器实在犀利,激战三日,夏部战死七千多人,热兵器的杀敌效率远超冷兵器。

就当夏国相准备调兵绕过万州,从长江北岸支援奉节时,国都失陷的消息传至军中。这个消息经过明军的刻意渲染,已经传成了吴三桂战败身死、吴应熊献国投降。周军不辨真伪,上下顿时军心涣散,军不成军。

夏国相对着成都方向,悲痛欲绝的喊道:“臣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随后跳入长江,投水而死,余部皆降。

马宝和夏国相不同,他出身闯军,随闯王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中战败被俘,后又追随吴三桂打天下,历经人世浮沉。马宝已经活通透了,在这个乱世,功名利禄、忠孝仁义都没有那么重要,带着部众活下去才是最终目的。于是,在和吴中侯李昭数次接洽下,马宝最终率奉节城两万周军马步,投降明军。

消息传至川西,建昌卫发生激烈内讧,胡国柱帐下两万五千周军,分裂成投降派和主战派。两派相互攻杀,在混战中,胡国柱被投降派斩去首级,连带着建昌卫一起,献给了明军西路督师杨畏知……

各路周军被平定的消息汇聚成都,刚刚立下灭国大功的明军西南路总兵官,在军中素有“玉面飞龙”之称的李玉承,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随后,李玉承下令犒赏三军,全城大脯。

明末二十年以来,成都历遭战火荼毒,被许多武夫们屠戮过,所以成都百姓们非常惧怕武夫。但这路明军跟以往的明军、大西军、清军以及周军都不同,不仅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还积极派员修缮战乱损毁的民宅学祠,连“大脯”都是带着全城百姓一起,明军在短短几天内就收获了成都的民心。

青城山上的一处无名道观内,目睹了这一切的陈圆圆,轻声叹道:“十万人解甲销金戈,九州民安享一世太平。”

一代红颜陈圆圆,从此束发问道,不再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