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蜀中发出的塘报,经过八百里加急,终于在隆武二年的十一月底,送抵南京。

皇帝看完塘报后,龙颜大悦。

吴三桂虽然是明朝旧臣、汉人奸贼,但毕竟其已经开国建极,还做了八十多天的皇帝。明军将其灭掉,足可以称之为煌煌灭国之功了。若是换在太平岁月里,这完全可以彰显皇帝的赫赫武功,同时也是可以青史留名的存在。即便是在这个乱世里,攻灭敌国、光复川蜀数千里地河山,那也是一件增强国力、振奋民心的大事情。

隆武帝并不吝啬,当即就赐封李玉承为蜀国公,并将大都督府报送过来的有功将士名单,一一允准。除此之外,朱聿键还不满足,他还下令增赐楚王孙稷侠良田千亩、金万两,以彰其功。

没办法,现在大明朝廷财政富裕了,皇帝陛下说话干事就是豪气。

楚王坐在南京城里,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发号施令了下,就坐收赏赐。让孙稷侠不禁感叹,果然不管是在哪个时代,还是要当领导的好啊~

但他也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将自己的赏赐全部充作抚恤,抚慰伤残、战死的将士及家属。为国家牺牲最大的,就是他们,不能让英雄和烈士,流血又流泪。

隆武二年是风云多变的一年。吴周政权被明军攻灭后,天下形势从明清周三分天下,演变成了明清双雄逐鹿。但是有心人都能看出来,大势已经逆转,胜利的天平渐渐倒向大明。

占领川蜀盆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让大明朝多了一个“大粮仓”,而且还可以从军事上辐射陕、甘、青等西北陇右之地。在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看来,陇右不过风沙贫瘠之地,其地位远远比不上中原大地。但只有孙稷侠才知道,陇右之地对当前的明军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因为那里有明军最亟需的一种资源——战马。

南方千好万好,就是马匹稀缺,尤其是能够充任作战的军马,更是少之又少。强悍如孙家军,其帐下也不过两支骑军,而且将近一半的战马还是从清军手中俘获。

如今陈兵徐州的满清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帐下,光是骑兵便有三万,超出了明军骑兵一倍多。试想,在开阔的黄淮平原上,三万成建制的满蒙骑兵,铺天盖地的席卷过来......这个威势是极为惊人的。

所以,未来要想兴师北伐、收复中原,明军扩充骑兵就成了必行之事。而巴蜀联结陇右,所谓“得陇望蜀”,反之亦然,只要打下陇右,明军的军马场就来了。在得到巴蜀后,孙稷侠的野望急剧膨胀,攻伐陇右一事,已经被悄悄记入了他的笔记本内,只是鉴于当前大战方休,西征大军也需要调整一番。再加上冬季来临,西北苦寒,不适宜征伐,不然孙稷侠一定令李玉承打过去。

清凉山,楚王府。

孙稷侠拿着一沓军报翻来覆去的看,大多是些蜀中缴获战果云云。吴三桂经营蜀地数年,很是积攒了些家底子,虽然养军花费了不少,但还是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而吴应熊匆忙出奔,成都府库里的这些财物都没来得及带走,全部便宜了李玉承。经过参军张览带着属吏们昼夜不息的清点,一共清点出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余万两,其余玉器、古玩、绸缎、珠宝无算。

孙稷侠执笔在军报上逐一批示,准许李玉承将这些缴获的财物分割一半就地留用,以作军饷;其余押解进京,上缴国库。不管如何,打了大胜仗,总要向朝廷上交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堵住那些文官们的大喇叭破嘴。

不过这都不是孙稷侠感兴趣的,楚王爷如今财大气粗,海贸一个月的产出就是数十万两白银,他还看不上吴三桂这点家底子。他关心的是马宝,准确的说是马宝的那五千骑兵。

“骑兵好啊!”

孙稷侠满眼放光,他正愁战马不够呢,这不就有贵人送上门来了嘛,而且还是成建制的骑兵。

军师张煌言接口道:“王爷,这马宝三易其主,而且曾经还跟随李自成打进过北京,可不是个好相与之辈呐~”。

生活秘书兼王府长史张若淳却不认同,“身处乱世,有很多人都是迫不得已从贼。下官以为,认定一个人的好恶,不能只看他的过往经历,而应该看这个人是怎么做的。鄙人这几天遍查案牍,并没有发现马宝有何大奸大恶之举,反倒看到其领兵作战,韬略出众、勇猛绝伦。而且最为不寻常的一点,便是马宝此人喜好与鸿儒名士相交。这样一个人,大有可造之材。”

张若淳顿了顿,接着道:“况且主公连西军、顺军残部都能容忍的下,为何吴周降军就不能用呢?”

张煌言闻言,也觉得张若淳说的有道理,自我批评道:“是某浅视了,对马宝确实应该妥善处理,毕竟他身后还有十万降军,大家都在看着他呢。不管是出于“千金市马骨”也好,还是维护蜀地稳定也罢,都应该重用其人。”

孙稷侠满意的点了点头,有这两位得力的左膀右臂就是好,各方面都帮他分析到位了,哪还有啥好考虑的,必须用!

他随即大手一挥,说道:“授马宝西南面副总兵官一职,十万周军裁撤老弱伤残后,拣选精锐、就地整编,仍归由马宝节制。”

二张顿时竖起了大拇指,楚王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正应证了曹先生的那句古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不信你马宝不归心!孙稷侠得意洋洋的想到。

孙稷侠的做法是对的。当王命传至蜀中时,本做好一死换取弟兄们生机的马宝,旋即被楚王的大气所征服。试想,连他这种打进过北京、逼死过崇祯皇帝的“反贼”,都能在楚王帐下受到重用,说明自己这位新主公的胸襟远非常人可比,也难怪能做非常人之事!

两度“从贼”的马宝终遇明主,自此“忠事王业,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