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唐:开局一条船 > 第634章 原来这才是李唐的真实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34章 原来这才是李唐的真实意图!

果然,没过多久,一名王府亲卫走到他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太子殿下,王爷有请。”

李桓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袍,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

他没有看身边那名宦官,径直跟着亲卫,穿过人群,走上了那座象征着绝对权力与未来的主席台。

主席台上,郭昕、裴度等人看向李桓的目光都有些复杂。他们是唐臣,但他们首先效忠的是李唐,是这个新文明的开创者。

李唐屏退了左右,只留下长孙玥和拓跋尼孜。他看着走到自己面前,虽然面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清明的少年太子,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

“桓儿,感觉如何?”

他的语气很温和,就像一个普通长辈在询问晚辈的观后感。

李桓躬身行了一礼,态度恭谨,却不卑不亢。

“回叔王,侄儿……大开眼界,大涨见识。”

“只是涨了点见识吗?”

李唐笑问道。

李桓抬起头,直视着李唐的眼睛,那双灵动的眸子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书本上看到的,跟在现实中看到实物,即使知道火炮的威力非人力所能敌,依然感到内心震撼。然静心思之,却又觉热血沸腾,心向往之。”

“哦?”李唐眉毛一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说来听听。”

“侄儿斗胆,敢问叔王,今日之展示,名为‘展望未来’,实则……实则可是剑指河北?”

李桓一字一顿地说道,紧紧盯着李唐的反应。

此言一出,旁边的长孙玥和拓跋尼孜都不禁动容,惊讶地看向这位年少的太子。

李唐脸上的笑容更盛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何以见得?”

“叔王所展示之武备,已非凡俗之力,若真欲取天下,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李桓的思路越发清晰,侃侃说道:

“今日之举,看似威慑万国,实则是在给某些人看。让他们明白,时代已经变了。他们所倚仗的,不过是土鸡瓦狗,在真正的力量面前,不堪一击。”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

“侄儿之前妄言,请父皇迁都。并非是惧怕叔王之神威,而是猜想,这或许正是叔王想看到的结果。迁都洛阳,跳出关中泥潭,以洛阳为新朝廷,以西北为利刃,如此,则河北三镇之乱,可不战而解。那些藏于幕后的世家门阀,亦将投鼠忌器,再不敢轻举妄动。”

一番话说完,李桓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是他平生最大胆的一次政治豪赌,他将自己所有的猜测,都压在了李唐的身上。

如果他猜错了,那么他这番话,就是赤裸裸的试探与挑衅,后果不堪设想。

主席台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风吹过,卷起李唐玄色常服的衣角,猎猎作响。

他静静地看着眼前的少年,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

良久,李唐终于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他没有直接评价李桓的猜测,而是说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话。

“桓儿,你可知,这世上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

李桓一愣,下意识地想到了刚才看到的步枪、火炮,甚至是天上的飞艇。但他知道,答案绝不会这么简单。

他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是……人心?”

“对,也不对。”

李唐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人心可以被煽动,可以被收买,也可以被摧毁。比人心更强大的,是‘共识’。”

“共识?”

李桓咀嚼着这个他并不陌生的词汇。

“没错。”

李唐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时空,深沉地说道:

“当所有人都认为皇帝应该是天子,富有四海,那么皇权便是牢不可破的共识。当所有人都认为土地和人口是立国之本,那么农耕文明便是共识。当所有人都认为科举是上升的唯一通道,那么世家门阀的影响力就会被削弱,这也是一种共识。”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打破一个旧的共识,建立一个新的共识。”

李唐转过头,重新看向李桓,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旧的共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要手中有兵有粮,便可逐鹿天下。而我要建立的新共识是——在‘科学’铸就的绝对技术壁垒面前,一切传统形式的造反,都将失去意义!”

“河北三镇,以及他们背后的世家,他们之所以敢跳出来,是因为他们还沉浸在旧的共识里。他们以为,只要复制安史之乱的路径,就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我需要一场盛大的‘布道’,来告诉他们,以及告诉全天下人——大人,时代变了。”

“我需要一把刀,一把听话的、能够理解并执行新秩序的刀。但这把刀,不能由我亲自来挥。”

李唐的语气意味深长,眼含深意地望着李恒,缓声说道:

“因为我一旦挥刀,天下人会说我李唐是篡逆之贼,而不是新时代的开创者。这会动摇新共识的根基。”

李桓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瞬间明白了李唐的意思。

李唐需要一把刀,一把拥有“大义”名分的刀。

而这把刀,就是大唐的皇权!就是他的父皇,李纯!

“所以。”李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叔王并非要父皇迁都避祸,而是要父皇……执刀杀人?”

“聪明。”

李唐赞许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赏。

这个便宜侄儿的政治敏感性,远超他的预期。

“迁都洛阳,是第一步,是战略转移,摆脱束缚。如此,朝廷才能放开手脚。而我,以及整个西北,会成为朝廷最坚实的后盾。我会为朝廷提供钱粮,提供军备,甚至提供技术支持。

你父皇要做的,就是以皇帝的名义,以朝廷的大义,去整合这一切,去将那些不愿接受新共识的顽固分子,一个一个地,从大唐这艘破船上,剔除出去。”

李唐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桓的肩膀。

“桓儿,你要明白。我与你父皇,与大唐皇室,从始至终,都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我们的敌人,是共同的。是那些阻碍时代进步,妄图将天下拖回泥潭的腐朽势力。”

“我今日所为,不是在削弱皇权,恰恰相反,我是在为皇权插上翅膀。一对由钢铁和火焰铸就,可以翱翔于九天之上的翅膀。至于这双翅膀未来会飞向何方,那就要看执掌它的人,有没有那个魄力与智慧了。”

一番话,如洪钟大吕,在李桓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一直以来对李唐的戒备、猜疑,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激动。

原来,这才是叔王的真正目的!

他不是要推翻李唐皇朝,而是要……升级李唐帝国!

将一个建立在农耕文明和世家门阀妥协基础上的旧王朝,升级为一个由中央集权掌控、以科技文明为核心的新帝国!

这是一个何等宏伟,何等疯狂,又何等令人向往的计划!

李桓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看着李唐,眼神中充满了狂热的崇拜,就像体育场中那十万西北民众一样。

“侄儿……明白了!”

他重重地点头说道:“侄儿会立刻将叔王的意思,原原本本地,禀报父皇!父皇……一定会明白叔王的苦心!”

李唐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知道,李纯会明白的。

一个甘心被世家门阀架空,在长安城里当一个裱糊匠皇帝;还是迁都洛阳,手握毁天灭地的力量,去做一个开创全新纪元的圣君?

这道选择题,对于励精图治的唐宪宗李纯来说,并不难做。

而李桓,这位未来的大唐储君,已经用他的表现证明,他有资格成为新旧时代转换之间,那颗最重要的棋子。

李唐相信,自己的这番“投资”,绝对不会落空。

他抬起头,看向那三艘悬停在空中,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的武装飞艇。

唐宪宗李纯,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