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93章 满月宴、海寇与雪人脑袋的觉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章 满月宴、海寇与雪人脑袋的觉悟

乌斯藏都司的协议,在井源那份“杀气腾腾”的奏章“助攻”下,终于磕磕绊绊地签了字,盖了章(各种看不懂的藏文印章和汉文官印按了一堆)。

扎巴迥乃和辛夏巴·才旦多吉揣着象征性的“火铳仪仗”赏赐清单(实物得等他们回去才给),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丝对未来的茫然,踏上了归程。

三大法王和教王们则带着对“文殊皇帝”更深沉的敬畏和对都司衙门入驻后格局变化的隐忧,返回雪域。

协议签了,接下来就是派谁去当这开天辟地的第一任“乌斯藏都指挥使”。

这差事,听着威风,实则是块烫得能烙饼的烙铁!要平衡各方势力,要适应高原气候,要懂点佛法(至少表面尊重),还得有手腕、有胆识、能镇得住场子,最关键的是——得让皇帝绝对放心!

乾清宫小朝会上,气氛微妙。

“陛下,”兵部尚书邝埜率先出列,嗓门依旧洪亮,“臣举荐甘肃副总兵李信!此人久镇边陲,熟知羌戎习性,勇猛善战,曾数次平定甘南番部骚乱,由他坐镇逻些,定能震慑宵小!”

户部尚书王佐立刻跳出来反对:“邝尚书!李信勇则勇矣,然性情刚烈,不善怀柔!乌斯藏初定,需刚柔并济。且甘肃亦是要地,岂能轻易调离?臣以为,不若从四川行都司选派干员,如成都卫指挥使周康,其人沉稳干练,通晓边情,更熟悉入藏后勤线!”

“周康?”邝埜眼一瞪,“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乌斯藏乃新辟之地,需要的是能打开局面、立下规矩的虎将!岂能派个守城之将?”

眼看两位尚书又要掐起来,英国公张辅慢悠悠地开口了:“二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然臣以为,首任都指挥使,首要者,非勇猛,亦非守成,而在‘稳妥’与‘圣心’二字。”

他转向御座上的朱祁镇:“陛下,乌斯藏都司初立,如同稚子学步。帕木竹巴、藏巴汗貌合神离,三大法王心思各异,五大教王根基盘踞。此时若派一锐气过盛之将,恐激化矛盾;若派一过于保守之员,则难立朝廷威仪。臣观一人,或可胜任。”

“何人?”朱祁镇问。

“原松潘卫指挥使——蒋虎!”张辅道。

“蒋虎?”王佐一愣,“那不就是个边卫指挥使?品级够吗?”

邝埜也皱起眉头:“此人……守个松潘卫还行,统管整个乌斯藏都司怕是力有不逮吧?”

张辅微微一笑:“蒋虎品级虽不高,然其人有三大优势。”

“其一,熟悉乌斯藏事务,此次接待使团,虽焦头烂额,却也展现其圆融机变,未曾酿成大错,与诸部首领也算混了个脸熟。”

“其二,其人性情看似粗豪,实则颇有章法,懂得借势(比如哭穷向成都府要钱),非一味蛮干之辈。”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非任何一方山头之人,出身微末,全赖陛下拔擢,此等身份,正合陛下‘稳妥’与‘圣心’之需!他在高原无根基,唯有仰赖朝廷,仰赖陛下,行事必会谨小慎微,以朝廷法度为先,以陛下旨意为圭臬!且其位不高,陛下日后若需调整,亦无掣肘之虑。”

朱祁镇听着,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老国公此言,深得朕心。蒋虎……嗯,确是合适人选。就他了!

传旨:擢升松潘卫指挥使蒋虎为乌斯藏宣慰使司都指挥使,秩正三品!赐麒麟服,赏银千两!命其即日赴任,务必在朕限定之期内,将都司衙署于逻些筹建完毕,打开局面!另,从京师大学堂后备官员中调派通晓藏语、熟悉藏务之文官十员,精干吏员三十,炮手、火铳教习二十人(负责训练和管束那些火枪和火炮),随其同往!所需钱粮物资,由四川布政使司全力保障!”

“陛下圣明!”张辅躬身领命。

王佐和邝埜对视一眼,虽仍有疑虑,但也觉得张辅分析得在理,蒋虎确实是个“安全牌”。

消息传到还在松潘卫收拾烂摊子、准备过年喝口青稞酒压压惊的蒋虎耳中时,这位老兄直接懵了。

“啥?乌斯藏都指挥使?我?正三品?”他指着自己的鼻子,问传旨太监,“公公,您……您没念错名字吧,是不是有个叫蒋龙或者蒋彪的?”

传旨太监忍着笑:“哎呦蒋大人,圣旨上写得清清楚楚,就是您,松潘卫指挥使蒋虎。恭喜蒋大人高升啊!陛下对您可是寄予厚望啊!”

蒋虎愣了半天,突然一巴掌拍在大腿上,疼得自己龇牙咧嘴:“哎呦他奶奶的,老子这是走了什么……哦不,承蒙陛下天恩!老蒋我……不,臣蒋虎,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跪在地上哐哐就是一阵磕头,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高兴,有点,毕竟升官了!害怕,更多!逻些那地方,神仙打架,自己这小身板夹在中间……前途未卜啊!

他仿佛已经看到帕木竹巴的扎巴迥乃和藏巴汗的辛夏巴,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这个“朝廷空降兵”。

高原的棋局,随着蒋虎这枚“暗桩”的落下,正式进入了新的博弈阶段。

五月十八,小皇子满月。

紫禁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因有“北斗祥瑞”的光环,这场满月宴的规格远超寻常,几乎比得上亲王册封大典。

百官勋贵,命妇宗亲,济济一堂。

乌斯藏使团虽已离开,但三大法王在半道上还是派了地位尊崇的代表前来观礼。

宴会的主角自然是襁褓中的小皇子。

当夏皇后抱着身着大红金线绣龙纹襁褓的婴儿出现在大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只被特意露出来的、紧握的小拳头上。

钦天监监正周大人更是被安排在现场,唾沫横飞地再次宣讲了一遍“掌蕴北斗,天授雄主,盛世之兆”的理论,听得一些“祥瑞派”大臣心潮澎湃,眼神灼热。

朱祁镇高坐主位,面带微笑,接受着群臣的恭贺。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当看到几位“祥瑞派”核心人物那掩饰不住的兴奋时,他嘴角的笑意微不可察地淡了一分。

宴至酣处,按照流程,该由德高望重的老臣代表百官说几句吉祥话,给皇子送祝福了。这种露脸的活儿,按惯例非内阁首辅王直莫属。

然而今天,朱祁镇却笑着点了另一个人的名:

“胡卿。”

正埋头对付一块水晶肘子、努力降低存在感的胡濙浑身一激灵,差点把筷子扔了。

他赶紧擦擦嘴,出列躬身:“老臣在。”

“胡卿乃三朝元老,老成谋国。”朱祁镇特意强调了“老成谋国”四个字,胡濙听得心头一跳,“今日皇儿满月,就请胡卿代百官,说几句吉祥话吧。”

胡濙心里叫苦不迭:陛下啊陛下,您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说轻了,显得敷衍;说重了,特别是提那“七星祥瑞”,怕不是又要被当成“祥瑞派”的旗杆?

他抬头看向皇帝,朱祁镇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平静,看不出喜怒。

胡濙瞬间懂了:这是考验,是让他这个“老成谋国”的典范,来给这场敏感的宴会定调子,说错了,那块御赐匾额怕是要收回去!

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老腰板,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既喜庆又沉稳:“老臣胡滢,恭贺陛下、皇后娘娘喜得麟儿,恭贺小皇子殿下千秋!” 先来套标准贺词。

“小皇子殿下降生,天现异象,掌托七星,此乃陛下圣德感召,祖宗庇佑,亦是大明国运昌隆之吉兆!”

他不能回避祥瑞,这是事实:“然,”

他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老臣以为,天象虽吉,终是外显!皇子殿下未来能成栋梁,能担社稷,关键还在于陛下与皇后娘娘的悉心教导,在于其自身勤学修德,体察民情,明辨是非!正如陛下常教诲吴王殿下:治国安邦,靠的是实打实的文治武功,靠的是心系黎庶的仁心!”

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了朱祁镇对吴王的教导,并强调了“自身修德”和“仁心”的重要性,无形中淡化了“天授”的唯一性,也抬高了吴王的地位。

“老臣观吴王殿下,天资聪颖,仁孝宽厚,勤学好问,小小年纪便心忧国事,常有振聋发聩之语,实乃皇子楷模!小皇子殿下有兄如此,实乃大幸!老臣深信,在陛下圣明教导下,在吴王殿下的友爱扶持下,小皇子殿下定能健康成长,未来兄弟同心,共辅明主,使我大明江山永固,盛世绵长!”

胡濙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

既承认了祥瑞(面子给了),又强调了后天培养和自身德行(核心在人),更抬出了吴王这个活生生的优秀榜样,最后落脚在“兄弟同心,共辅明主”上(暗示未来是兄友弟恭,而非争储)。

既没得罪“祥瑞派”(我说吉兆了),又暗合了皇帝维护吴王地位的心思,还给自己“老成谋国”的人设加了分。

朱祁镇听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带头鼓掌:“好!胡卿此言,深得朕心!赏!”

群臣不管心里怎么想,也都跟着附和叫好。

那几个“祥瑞派”核心,像被噎住了似的,笑容有些僵硬。

胡濙抹了把额头的虚汗,心里默念:过关了过关了,这块“老成谋国”的匾额算是保住了!

宴会气氛重新热烈了起来。

朱祁镇借机宣布:“皇儿今日满月,朕心甚悦。赐名——朱见泽,愿其如大泽,容万物,惠苍生!” 他没有用任何与“北斗”、“星辰”相关的字眼,而是选了一个寓意包容、普惠的名字,其平衡之意,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