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来了! > 第92章 坤宁宫里的“勺子”和壮儿的小委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章 坤宁宫里的“勺子”和壮儿的小委屈

坤宁宫里,气氛有些微妙。

夏皇后半倚在床头,看着摇篮里安睡的幼子,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深知“七星祥瑞”带来的风暴。

朱祁镇坐在一旁,轻轻逗弄着新生儿的小手,目光落在掌心那排列奇特的七颗小红痣上,若有所思。

“父皇!母后!” 朱见沥像往常一样下学回来,欢快地跑进殿。

他先跑到摇篮边,踮着脚好奇地看着里面的小肉团,“弟弟好小啊!”

然后习惯性地想往朱祁镇怀里扑。

然而,朱祁镇的注意力似乎全在幼子身上,只是随口应了一声:“嗯,壮儿回来了。”

目光并未离开摇篮。

朱见沥扑到一半的小身子顿住了。

他敏感地察觉到,父皇今天好像……没那么关注自己了?是因为弟弟吗?弟弟有那个很好看的星星……

小孩子的心,像最纯净的水晶,对情绪的变化感知最为敏锐。

一股说不出的委屈涌上心头,亮晶晶的大眼睛瞬间蒙上了一层水雾,小嘴扁了起来,默默地退到母后床边,低着头玩自己的衣角。

夏皇后心细如发,立刻察觉了长子的失落。

她心疼地拉过朱见沥的小手,柔声问:“壮儿怎么了?今日在文华殿可好?”

朱见沥低着头,小声嘟囔:“好……儿臣今日学了《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他背了几句,声音越来越小,终于忍不住抬起头,带着哭腔问:“母后……弟弟……弟弟手上有星星,是不是比壮儿厉害?父皇是不是……是不是更喜欢弟弟了?”

委屈的泪珠终于滚落了下来。

夏皇后心中一痛,连忙把儿子搂进怀里:“傻孩子,怎么会,父皇和母后最喜欢壮儿了!弟弟还小,需要多照顾些。

那星星……是老天爷给弟弟的记号,就像……就像壮儿聪明懂事,是老天爷给壮儿的礼物一样!你们都是母后的好孩子!”

朱祁镇此时也回过神来,看到长子委屈的眼泪,心中一阵懊悔。

他起身走过来,蹲下身,平视着朱见沥的眼睛,用从未有过的郑重语气说道:“壮儿,抬起头,看着父皇。”

朱见沥抽噎着抬起泪眼朦胧的小脸。

朱祁镇指着摇篮:“你看弟弟,他除了吃和睡,现在会什么?”

朱见沥摇摇头。

“他会像你一样,问父皇‘为什么乌斯藏有那么多王’吗?”

朱见沥想了想,又摇摇头。

“他会像你一样,想出‘雪人只能有一个脑袋’的道理吗?”

朱见沥继续摇头,小脸上迷茫稍退。

朱祁镇握住儿子的小手,目光坚定而温暖:“所以,壮儿,你记住!父皇对你的看重,从来不是因为你比别人多长了几颗痣,或者少长了几颗痣!父皇看重你是因为你是朱见沥!是因为你小小年纪就有的这份聪慧、这份仁心、这份敢于问‘为什么’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天授’!是比任何祥瑞都珍贵的东西!弟弟有他的路,你有你的担子!在父皇心里,你永远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明白吗?”

这番发自肺腑的话,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朱见沥心头的委屈和不安。

他用力地点着小脑袋,破涕为笑:“嗯!壮儿明白了,壮儿要帮父皇管好天下,让雪人只有一个脑袋!”

朱祁镇欣慰地笑了,揉了揉儿子的脑袋。

他又看向摇篮,指着幼子的小手,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问:“壮儿,你看弟弟手上这七颗红点点,像什么?”

朱见沥凑近了仔细瞧,小眉头皱起,努力思考:“嗯……像……像……”

他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叫道:“像勺子!父皇您看!像咱们喝汤用的勺子,就是柄短了点!”

噗嗤!

夏皇后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朱祁镇也哈哈大笑:“哈哈哈!对!对!像勺子!还是我壮儿眼力好!什么北斗七星,哪有勺子实在!能舀汤喝才是正经!”

他故意把钦天监那套玄乎的说辞用最朴实的“勺子论”给解构了,冲淡了那份沉重的“天授”光环。

坤宁宫内,因为孩子一句天真烂漫的“勺子”,气氛重新变得轻松温馨起来。

朱祁镇用他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长子的心境,也暂时搁置了那“七星”带来的无形压力。

正当朱祁镇巧妙平衡着朝堂、家庭和乌斯藏谈判的微妙局面时,一份来自万里之外的六百里加急奏章,如同一声惊雷,重重砸在了紫禁城的御案上!

奏章署名:北庭都护府大都护,井源!

朱祁镇展开奏章,映入眼帘的是井源那熟悉的、力透纸背的刚劲字迹:

“臣井源顿首百拜陛下:臣刚回朔漠,惊闻天降祥瑞,皇后娘娘诞育嫡皇子,掌蕴北斗,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大明国运昌隆之兆!臣与北庭都护府全体将士、漠北归附诸部首领,遥祝陛下、皇后娘娘万福金安!恭贺小皇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祁镇嘴角抽了抽,这老姑父,拍马屁的功夫见长啊。

他继续往下看:

“……然,臣闻朝野间或有因祥瑞之兆而议国本者,令臣等边关将士心忧如焚!臣等浴血奋战,扫平漠北,非为一家一姓之富贵,实乃为陛下之宏图,为大明万世之基业!陛下登基十五载,励精图治,廓清寰宇,功业直追太祖、文皇帝!此等雄主,千秋万代能有几人?陛下之决断,即是天命!何须他物佐证?”

读到这里,朱祁镇神色一肃,来了!

“……吴王殿下,天纵英睿,仁孝聪敏,心系社稷!昔有‘为何乌斯藏多王’之问,振聋发聩,点醒多少庙堂朽木!近有‘雪人唯一首’之喻,道尽天下一统之至理!此等见识格局,岂是寻常孩童可比?实乃天赐陛下,天赐大明之瑰宝!臣虽远在边陲,然殿下之言行,早已传遍漠北诸部,令归附首领心折不已,皆言大明后继有人,边疆永固可期!”

井源开始上干货了:

“……今乌斯藏诸部来朝,都司设立在即。此乃陛下‘明定朔漠’伟业之关键一步!当此之时,朝野上下,更应戮力同心,共襄盛举!岂可因虚无缥缈之祥瑞,妄生议论,动摇国本,令亲者痛而仇者快?若因此令乌斯藏诸部窥得朝廷内部犹疑,心生轻视,借机要挟,岂不坏陛下经略雪域之大计?前功尽弃,臣等死不瞑目!”

最后一段话,简直杀气腾腾:

“……臣,井源,以北庭都护府大都护之职,以麾下数万敢战之师,以漠北百万归心之民起誓:唯陛下马首是瞻,陛下属意何人,何人便是我大明未来之君!若有不识大体、妄议储位、动摇国本者,无论身处庙堂之高,抑或江湖之远,皆为臣等之死敌!陛下但有旨意,臣等必以手中刀剑,为陛下扫清寰宇,涤荡妖氛!此心昭昭,天日可鉴!”

落款处,除了井源的签名官印,竟然还密密麻麻盖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手印和部落图腾印记!那是北庭都护府麾下主要归附部落首领的联署!

这哪里是奏章?这是一封来自边疆的血书!是一份力挺吴王的宣言!更是一柄悬在那些“祥瑞派”头上的锋利战刀!

朱祁镇拿着奏章,久久不语。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仿佛能看到井源在哈拉和林大帐中写这封奏章时那副横刀立马、唾沫横飞的豪横样子。

他脸上露出一丝复杂而欣慰的笑容,低声自语:“姑父啊……你这‘神助攻’……来得真是时候!这份情,朕记下了!”

他猛地转身,眼中精光爆射:“侯宝!”

“奴婢在!”

“将井源此奏,明发邸报,传阅百官,让满朝文武,都看看我大明边关将士的忠肝义胆!看看他们心中的‘国本’是谁!”

“再去会同馆!将此奏……‘不经意’地,让乌斯藏使团的那几位首领、法王也‘看看’!”

“对了,你亲自去一趟嘉兴大长公主府,就说皇后明日在坤宁宫设家宴,请姑姑带着孩子一起进宫。”

“奴婢遵旨!”侯宝领命,脚步轻快地跑了出去。

朱祁镇重新拿起那份沉甸甸的奏章,手指轻轻拂过那些粗犷的部落印记,井源这把来自漠北的“火铳”,不仅替他轰散了朝堂上“祥瑞”的阴云,更给乌斯藏谈判桌上的那几位,送上了一剂强效的清醒剂!

当井源那封杀气腾腾、力挺吴王并附带几十个部落首领“血手印”的奏章内容,如同长了腿一样“不经意”地流进会同馆时,刚刚还在为“火铳仪仗”沾沾自喜的扎巴迥乃和辛夏巴·才旦多吉,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北……北庭大都护井源?那个杀神?”

“数万敢战之师?百万归心之民?”

“刀剑……扫清寰宇?涤荡妖氛?”

“他们……他们说的‘死敌’,该不会包括……我们吧?”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那点“趁火打劫”的小心思,瞬间被这来自漠北的铁血宣言碾得粉碎!连带着对都司驻军和那几门炮的最后一丝抗拒,也烟消云散。

现在他们只想一件事:赶紧签字画押,拿到赏赐(尤其是那象征性的火铳),然后麻溜地滚回高原!

这大明的京城,太可怕了!

皇帝家里吵个架,边关的杀神就要提刀砍我们?这谁受得了?!

而此刻的坤宁宫,朱见沥正拿着一个小银勺,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温热的牛乳羹,递到摇篮边,奶声奶气地说:“弟弟乖,喝汤汤,用勺子……”

他把自己对“七星”的理解,化作了最温暖的兄弟之情。

一场因“七星祥瑞”引发的朝堂风暴与外交波澜,在漠北铁骑的无声威慑和一个孩子“勺子”的童真理解中,暂时尘埃落定。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更深的水域,才刚刚开始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