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 第58章 我站在城楼观审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辛弃疾一把抓起魏胜的领子提了起来:“好你个魏胜,居然敢骂我!”

魏胜感激不已,上次砸了龙根,这次直接当面骂了皇帝,辛弃疾将话头接过去是帮他呢!

“提点大人,我错了!我这不是着急寻你么,一时情急!”

“你寻我做什么!”辛弃疾奇怪道。

“寻你自然是……”魏胜低声道,“正好官家在此,也不必转达了,那个吕小小与韩彦直寻来了!”

“谁?”

“就是茅氏!”

“谁?”

“魏国夫人!”

“哪个魏国夫人!”

“蕲王韩世忠的三夫人!”

“啊!是她,那韩彦直……”

“韩蕲王的儿子,被秦桧排挤出京,任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三人大喜,终于来了个重磅的!

“开审开审!管他秦桧来不来!”赵眘将手中的桂花饮一丢,仰天大笑。

然而事实是大理寺拒绝了立刻开审的要求。

原因是上一次邸报发出后,百姓沸腾,请愿要求岳飞案公开审理!

大理寺审案与各地府衙不同,无须公开,审理完结后发布公告即可。

然而岳飞案不同,这是整个大宋百姓都关心的案子,两次审案出邸报,厨子不做饭了,农夫不下田了,织女离了织机,太学生手释书卷!

都围在邸报社等候,一旦出版,立刻售罄!

除了金兵南下这桩危及性命的事情,似乎再无其他事情可以阻挡他们的热情!

前两次开审之后,百姓看到有许多支持岳飞的证据,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采用,那当真是气得一佛升天,二佛降世!

因此许多人聚在大理寺门口,要求公审岳飞案!

大理寺的人也懵了,耐心跟百姓解释,大理寺不同于临安府,不需要公开审理!

百姓不干了!

谁知道你们在搞什么猫腻,说不得是和秦桧一伙的!

看了邸报的百姓自然知道大理寺与秦桧不是一伙的,至少李垕不是!

但他们不管,只有百姓的眼睛都盯着,才能保证审理人的公正、公开、公平!

大理寺也无语了,说那还有诸位相公与官家盯着吧,又何必担心!

百姓依旧不干,那上皇不就与秦桧穿一条裤子么,谁知道官家什么想法!

不论大理寺怎么说,百姓就坚持要公审!

大理寺没奈何,赶紧找刑部与御史台商议。

三法司三个头六个大,又报给了张浚。

张浚还没来得及给赵眘汇报,小黄门就带着赵眘的手谕来要立刻开审!

大理寺更是懵了,好嘛,我这刚递出去的劄子说了百姓要求公审的事,公审的事你不提,怎么还来添乱啊!

章焘一合计,定然是张浚那边慢了,于是立刻又将赵眘的要求驳回了,顺便抄了一份劄子直接由黄门带回给了赵眘!

黄门回到皇宫的时候,张浚已经与赵眘大眼瞪小眼了!

“这事,似乎,好像,也不是不行吧!”辛弃疾顶着凤翅紫金冠,疑惑道。

张浚闻言歪过头看着他,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骂道:“浑小子,你懂个什么,有百姓参与那法司就会被民意裹挟!”

辛弃疾嘟囔道:“法司不就是体现公序良俗的吗?民意都如此,自然就没错!”

张浚更是愤怒,用力拍着桌子:“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好厌恶,这就是为什么宋刑统要用条文条例来约束人为!就是要冰冷的条例来减少情绪激动下的胡乱断案!”

辛弃疾也不乐意了:“如此冰冷的条例,如何体现人性的温暖,张相公说话好没道理!”

张浚气得大骂:“年少轻狂,怎敢立于朝堂!不如多读些书去!”

赵眘劝道:“相公莫要激动,别气坏了身子,三弟,你来跟相公道歉!”

辛弃疾凤翅一抖:“我又没错,道什么歉!”

赵眘以手加额,怎么跟自己的儿子一般倔!

“三弟啊,这宋刑统若是人为干预得太多,是不是就代表了贪官赃官有更多干预的空间!”

“贪官赃官,杀了就是!又何必心疼!”

“我是心疼贪官赃官吗?”赵眘也觉得此子说话令人上火,“贪官赃官脑门上又不会刻字!我怎么知道谁是贪官,谁是赃官!”

“你为何不刻?”辛弃疾笑问。

“我……”

气得快炸的赵眘看到辛弃疾脸上的笑容,忽地冷静了下来。

“你是何意?”

辛弃疾手撑在桌案上,看了看赵眘,又看了看张浚,两只凤翅垂了下来,在两人脸上撩动!

“官员是贪是赃,该当在脸上刻字,可刻字之人,不是鞠司的刑吏,也不是你我!而是天下百姓!”

张浚瞳孔剧震,不可置信地看着辛弃疾,口中含糊不清蹦出来三个字:“你疯了!”

赵眘闻言则是眉头深蹙,片刻之后舒展开来,一丝笑意爬上嘴角。

“文正公!”赵眘微笑道。

“王荆公!”辛弃疾回道。

两人相视一笑,心有灵犀!

起居郎将两人的笑容记了下来,又被后世的文学家描述成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笑容。

张浚是个主战派,同样也是个激进派。

他很擅长接受新事物,很擅长开拓新思想。

然而今日,张浚看着相视而笑的两人,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天!

要塌了!

公审的细则很快公布了出来。

要求参与的百姓有乡里保举,无案犯记录,并签署公堂秩序遵守条例。

公堂秩序极长,三千余字,但主体大概可概括为以下三条。

其一,不可喧哗,只有审理官员允许的情况下,才可说话。

其二,不可污言秽语以攻击任何人。

其三,不可越过勾阑,影响公审进程。

以上但有违反,轻则取消往后公审资格,重则按扰乱公共秩序论罪。

细则一公布,就有无数人涌向大理寺报名!

不光如此,还有许多外地百姓闻风而动,纷纷涌向临安!

大理寺看着二十多万份申请都疯了!

“这些刁民,怎么还互相保举!这个孙伯才,七十二岁了,来干嘛!这个兰二丫,两岁,来干嘛!这高怀弦大理人,来做什么!官家一张嘴,我们跑断腿!什么破差事!”

第二天公告栏增加几条限制。

年龄在二十岁至五十岁之间,只可宋人参与,每个乡里只可保举三人,每户最多只许一人,家里有官员背景者不许。

公告一发布,许多人骂骂咧咧,从赵眘到皇城司到大理寺的小吏骂了个遍,有些人则兴高采烈再次申请听审。

而在太学的金国太学生也懵了,这大理人去申请听审,怎么就将我们给禁了,明明什么都没做啊!

然而之前四颗金国太学生的脑袋血迹未干,他们又心有余悸,不敢造次,只好在太学中四处溜达,逢人便叉着腰大骂,犹如田埂上的老妇。

所有这一切不过时代巨浪的些许浪花,公审不可阻挡,金国太学生不行,大宋官员不行,秦桧也不行!

经过三日的申请与八日的筛选,大理寺与皇城司临安府共同组建的六百人甄选司挑出来一万三千五百人,正合道家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的至理!

六百人完成的那一瞬间,各自拥抱哭泣,然而却没有丝毫饮酒庆祝的兴致,各自顶着通红的眼睛回家睡觉去也!

随着观审人员的确定,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这般庞杂的观审人员,想要维持秩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原本这是皇城司负责,但维持几个人绰绰有余,维持一万多人显然是不够了!

于是,辛弃疾请调殿前司三万人维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