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86年7月的晨光刚把队部院子里的木桌晒得温热,张大爷就端着竹筋样品,凑在桌前反复核对讲座资料——小陈抄好的大白纸铺在桌上,“竹筋防腐工艺步骤”几个大字写得工整,下面分了“选竹、制浆、浸泡、晾干”四步,每一步都配着示意图,张大爷用手指点着“制浆”那一行,又看了看旁边木桶里的桐油石灰浆,忍不住念叨:“比例再标清楚点,3:1,桐油三、石灰一,别让听的人搞反了;还有浸泡时间,两天两夜,24小时算一天,得写明白,不然泡短了没效果。”

小陈赶紧拿出钢笔,在“制浆”旁边补了“桐油3份、石灰1份,搅拌至无颗粒”,又在“浸泡”后加了“共48小时,中途翻搅1次”,写完还念给张大爷听:“张大爷,您看这样行不?保证没人搞反、没人记错。”张大爷点头,又把两根竹筋样品摆在纸上,一根泡过浆、一根没泡,用红笔在泡过的那根旁边画了圈,写着“5年防腐期”,没泡的写着“3年防腐期”,这样对比着,一眼就能看清效果。

陆衍扛着新领的卷尺路过,见两人忙得认真,凑过来帮忙把资料折好,放进硬纸板做的文件夹里:“这样带去县里,不容易折皱,展示的时候也整齐。对了,张大爷,我昨天去公社借了个小黑板,到时候您把步骤写在黑板上,边讲边指样品,比光拿纸清楚,要是黑板不够大,我再去借一块。”

张大爷笑着摆手:“一块就够了,你考虑得比我周全。俺之前总担心讲不好,现在资料、样品、黑板都准备好了,心里踏实多了。”

正说着,赵文山拿着安全打卡表走过来,身后跟着队员们,手里还攥着昨天记的安全知识点,见张大爷和小陈在忙,特意放轻了脚步:“大伙小声点,别打扰张大爷准备讲座,今天打卡先抽查知识点,小周,你说说拆旧施工要先做啥?”

小周赶紧站直了身子,想了想,大声说:“先拆帆布,再卸木梁,朽木要单独堆,不能直接扔!还有,用撬棍不能硬撬,得找受力点,防止木梁砸下来!”

赵文山点头,又问新队员小吴:“那浇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是碰着人,第一步该做啥?”小吴赶紧答:“先关电源!再看有没有伤着,要是伤了,赶紧送卫生院!”

赵文山满意地点头:“都记牢了,别光签字,要真往心里去。之前小吴练砌墙,没按流程放竹筋,差点砸到脚,现在知道规范的重要性了吧?以后不管干啥活,都按手册来,安全第一。”

小吴赶紧点头:“俺记住了,以后绝不再图省事,一定按规矩来。”队员们逐一签字,赵文山把打卡表收好,又拿出《施工标准手册》,翻到“竹筋养护”那一页,跟李二哥说:“下午让施工组练养护,张大爷改良的竹筋,养护也得注意,手册上写了每天洒水两次,连洒三天,别漏了。”

李二哥赶紧记在心里,转身就去整理练习用的砖和竹筋,还特意把之前练嵌竹筋的墙标上“养护第1天”,用湿布盖好,让小陈盯着洒水:“记住,洒水要匀,别只浇上面,下面也得浇到,湿布要是干了,赶紧换一块,别让墙裂了。”小陈点头,拎着水桶守在旁边,时不时掀开湿布摸一摸,确保墙面湿润。

院子另一头,刘婶拎着竹篮,准备去队员小陈家里收青菜——按后勤制度,每周一、五收队员家种的菜,新鲜还不用花钱。

刚走到门口,就见小陈娘拎着一篮青菜和几个西红柿赶来,笑着说:“刘婶,俺知道你要去收菜,特意摘了最新鲜的,还有几个西红柿,给张大爷补补,他要去县里做讲座,肯定累。”

刘婶赶紧接过,连声道谢:“太谢谢你了,有你这青菜,今天中午就能给大伙炒个清炒青菜,再做个西红柿蛋汤,张大爷牙口不好,汤里多煮会儿,软和。”

小陈娘点头:“应该的,红星队待小陈好,教他技术,管他吃饭,俺们也没啥好报答的,就送点自家种的菜,帮不上啥大忙,别嫌弃。”

中午,食堂里飘着西红柿蛋汤的香味,刘婶给张大爷盛了一碗,特意多放了西红柿和鸡蛋,还把青菜炒得软烂:“张大爷,您多吃点,下午还要顺讲座内容,别累着。”张大爷接过碗,笑着说:“刘婶,你太贴心了,有你这后勤,咱队员干活舒心,俺去讲座也有底气。”

旁边的小周扒着饭,忍不住说:“刘婶,昨天邻村施工队的老王还跟俺抱怨,说他们食堂顿顿都是咸菜配馒头,想吃口热汤都难,俺跟他说,咱红星队每天两菜一汤,还不重样,他都羡慕坏了!”

饭后歇了会儿,县科委的王同志突然赶来,手里拿着讲座流程表,笑着说:“张大爷,我来确认下讲座准备,下周三上午九点开始,地点在县科委会议室,大概有二十多个施工队的人来听,还有几个科委的同志,您要是有啥需求,尽管说,我们来安排。”

张大爷赶紧把资料和竹筋样品拿给王同志看,王同志翻着资料,又摸了摸竹筋样品,忍不住称赞:“您这资料做得太细致了,还有样品对比,比我们预想的好太多!这工艺要是推广开来,能帮不少施工队省材料钱,还能提高工程质量,太有价值了。”林薇趁机说:“王同志,要是后续有施工队想学习这工艺,我们红星队也愿意帮忙指导,都是为了把基建活干好。”王同志点头:“好啊,以后有需要,肯定找你们!”

王同志走后没多久,公社文书也来了,手里拿着邻村修小桥的需求单,说:“林薇、陆衍,邻村李家庄要修一座小桥,跨度3米,主要过牛车和行人,预算800元,工期10天,他们听说张大爷改良了竹筋防腐工艺,特意要求桥台用这竹筋,公社会优先推荐你们队,你们要是愿意接,明天就能去现场勘查。”

林薇和陆衍赶紧接过需求单,张大爷也凑过来一起看,李家庄的小桥,之前是木桥,下雨冲坏了,现在要修砖石桥,桥台是关键,正好能用改良的竹筋。

“接!”林薇立马点头,“明天我和陆衍去现场勘查,测尺寸、看地质;张大爷您准备讲座,抽空帮着画桥台的技术图;李二哥带施工组准备材料,比如红砖、水泥,还有按您的法子泡竹筋;赵文山做施工计划,把每天的活排清楚,再准备安全措施;刘婶负责工地后勤,到时候在现场搭个临时灶,给队员们送热饭。”

“好嘞!”众人齐声应下,李二哥赶紧说:“俺现在就去整理材料清单,红砖要1500块,水泥10袋,竹筋20根,明天就联系马老板订,不耽误勘查。”赵文山也拿出笔记本,开始写施工计划:“第一天勘查、放线,第二天挖桥台基槽,第三天泡竹筋、砌桥台基础……”

傍晚,张大爷坐在院子里,拿着讲座资料顺了一遍,队员们主动围过来,当“听众”帮着提问题——小陈问:“张大爷,要是竹筋有小虫眼,能不能用?”

张大爷答:“虫眼小的话,用石灰浆填实,再泡浆,不影响;要是虫眼大,就别用了,不结实。”小吴问:“泡完浆晾干,要晾多久?”张大爷答:“晾三天,要阴干,别暴晒,暴晒会裂。”

林薇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摸了摸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指针指向七点,夕阳把院子里的“红星基建”木牌染成暖红色。她知道,张大爷的讲座一定能成功,李家庄的小桥也能顺利完工,红星队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有力,团队里每个人各尽其职、彼此帮衬,这就是最珍贵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