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2章 首单开张建材被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风裹着泥土的清香,吹进了乡卫生院的院子。红星基建队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蓝布队服,胸前“红星基建”的红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李二哥扛着新铁锹走在最前,铁锹柄上的编号“01”磨得发亮;张大爷提着桐油桶,里面装着刚熬好的防腐桐油;林薇手里捧着项目图纸,陆衍则帮她抱着做模型用的竹筋和水泥块,一行人刚到,卫生院的王院长就笑着迎了上来。

“可把你们盼来了!”王院长握着陆衍的手,目光扫过队员们整齐的队伍,“这扩建的两间病房,还有药房,俺们盼了快半年了,有了新病房,病人就能住得舒坦点,药房也能多放些药。”

林薇把图纸展开,铺在卫生院的石桌上:“王院长您放心,图纸上标得清楚——病房长五米、宽三米,砌一米八高的砖墙,用竹筋混凝土预制板铺顶,门窗选结实的松木;药房小些,三米见三米,重点做防潮处理,墙面抹两层水泥。二十天完工,绝不耽误您接诊。”

队员们立马动手,李二哥带着施工组的人,用白灰在地上画出地基轮廓,“先挖四十厘米深的地基,张大爷说了,地基夯得实,房子才稳”;张大爷则蹲在一旁,指导两个年轻队员整理竹筋,“竹筋要泡透桐油,接头处用麻绳绑紧,埋在地基里才防腐”;赵文山拿着安全手册,站在队伍前念:“施工时戴手套,挖基时注意脚下,别踩空,工具用完要归位……”

开工第一天的氛围格外好,连来就诊的乡亲都忍不住驻足,看着队员们有条不紊地干活,有人说“红星队的人就是利索”,有人盼着“新病房快点建好,以后看病更方便”。可这份热闹没持续多久,下午就出了岔子。

三个患者家属堵在卫生院门口,脸色难看地找王院长:“王院长,俺们听说你找了农民队盖病房?俺们可听说了,这些人没经验,盖的房子漏雨又不结实,要是塌了砸到病人,你负责?”“就是!”另一个家属接着说,“刚才有个穿蓝工装的人说,他是县建筑公司的,说这农民队连水泥配比都不懂,用的竹筋都是朽的,俺们可不敢让家人住这样的病房!”

王院长急得满头汗,刚要解释,就见李二哥扛着铁锹走过来,皱着眉问:“你们说的穿蓝工装的,是不是叫周建国?他就是见俺们接了活,故意造谣!”

家属们愣了愣,有人点头:“好像是叫周建国,他说要是换他们公司来盖,保证结实,还能提前完工。”

“别听他瞎扯!”李二哥刚要再争,林薇拉住了他,转头对家属们说:“大伙担心安全,俺能理解。但空口无凭,俺们带你们去看看俺们之前盖的抗震校舍,再给你们看病房墙体的模型,好不好?”

家属们半信半疑地跟着去了村小。远远就看到抗震校舍笔直挺立,墙面平整,没有一点裂缝,跟旁边塌了一半的旧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林薇指着墙面:“这校舍是去年春天盖的,倒春寒下了三天暴雨,旧房子塌了,这新校舍一点事没有,地基没沉降,墙面没漏雨,教育局的验收报告还在俺们队部。”

说着,她从布兜里掏出提前做好的墙体模型——外层是红砖,中间嵌着泡过桐油的竹筋,里面是水泥砂浆。“这就是病房墙体的结构,俺们现在就做实验,你们看着。”林薇让队员搬来一块一百斤重的石头,轻轻放在模型上,模型稳稳当当,没有丝毫变形,“要是用朽竹筋,别说一百斤,五十斤就压裂了,这竹筋都是张大爷亲自选的,泡了三遍桐油,比普通木头还结实。”

家属们看了校舍,又看了模型实验,心里的顾虑彻底消了。“俺信你们了!”之前最反对的家属说,“这校舍看着就结实,模型也靠谱,比周建国空口说白话强多了!”

解决了谣言的事,队员们干劲更足了,可第二天一早,新的难题又找上门——陆衍去砖厂拉预订的三千块红砖,砖厂老板却支支吾吾:“陆队长,实在对不住,昨天周建国来了,说愿意出高价,把你订的砖都订走了,还说让俺们先供他的,你这砖,至少得等十天。”

“他这是故意卡咱的建材!”陆衍气得攥紧拳头,三千块红砖是盖病房的关键,等十天,工期肯定要延误,首单要是拖了,以后的活就难接了。

陆衍赶紧回去跟林薇说,队员们都急了,李二哥拍着桌子:“这周建国也太缺德了!抢活抢不过,就来卡建材,俺们去跟他理论!”

“别去,理论没用,还耽误时间。”林薇冷静地说,她想起系统之前给的“县城人脉”提示,里面有个城郊的小型砖窑,之前没跟周建国合作过,“俺知道城郊有个砖窑,老板姓马,咱现在就去,说不定能订到砖。”

陆衍立马点头,跟林薇一起骑着自行车往城郊赶。砖窑离公社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两人赶到时,马老板正在指挥工人装砖。林薇说明来意,马老板犹豫了:“周建国的名声俺知道,他跟县城的建材厂都熟,俺要是跟你们合作,怕他以后找俺麻烦。”

“马老板,俺们红星基建队虽然是农民队,但干的活实,从不拖欠工钱。”

林薇掏出之前的工程验收报告,“您看,这是俺们盖校舍、修水渠的报告,公社和水利局都认可。这次订三千块砖,俺们先付一半定金,剩下的拉砖时付清,以后俺们接了活,需要砖都从您这订,绝不会让您吃亏。”

马老板看着报告,又看了看林薇和陆衍诚恳的眼神,终于点头:“行!俺信你们一次!三千块砖,明天一早就能装,你们带人来拉,价格跟之前一样,八分钱一块,不涨价。”

两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去的路上,陆衍松了口气:“还是你想得周到,要是找不到马老板,咱这工期就真要误了。”

“咱是一个队的,得一起想办法。”林薇笑着说,春风吹起她的衣角,蓝布队服的红字,在夕阳下闪着暖光。

可他们没料到,周建国的招数还没停——当天晚上,两个年轻队员就找到李二哥,支支吾吾地说:“李哥,今天周建国的人找俺们了,说让俺们去他那干,每天多给两块工钱,俺们……俺们有点犹豫。”

李二哥心里一沉,首单关键时候,要是队员走了,人手就不够了。

他没发火,只是拉着两个队员坐下,掏出之前的分红记录:“你们想想,去年修水渠,你们每人分了八十块,比种地多三倍;现在基建队刚成立,以后接县城的活,工钱还能涨,还能学技术,以后不是小工,是技术员。周建国那人,说得多好听,真去了,说不定还拖欠工钱,你们甘心吗?”

两个队员看着分红记录,又想起白天林薇带家属看校舍、做模型的样子,羞愧地低下了头:“李哥,俺们错了,俺们不去了,跟着基建队好好干,学手艺,赚踏实钱!”

李二哥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这就对了!咱红星基建队,靠的是齐心,只要大伙拧成一股绳,周建国再耍花样,也拦不住咱!”

夜色渐浓,队部门口的路灯亮了,队员们还在整理工具,张大爷在检查明天要用的竹筋,刘婶在准备明天的干粮,赵文山在写施工记录。

林薇和陆衍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众人,心里满是踏实——首单的路虽然波折,但只要他们齐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而远处的县城方向,周建国看着手里的红砖订单,眼里满是阴狠:“红星队,这只是开始,看你们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