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105章 扫盲课农情实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二月二十五的夜,风裹着煤油灯的暖光,把红星队小学的教室烘得软软的。

扫盲班开课第三天,马灯挂在房梁上,光影晃在黑板上,赵文山手里捏着粉笔,刚写下“天、地、人”三个字,底下就有人小声嘀咕——是李二哥,他挠着后脑勺,铅笔头在本子上戳出个小坑:“赵老师,这‘天’‘地’俺都认识,可认了也没用啊!俺想认的是‘敌敌畏’‘乐果’,还有大棚里‘黄瓜’‘西红柿’的字,不然下次买农药、记收成,还是两眼一抹黑。”

这话一出,底下的乡亲们都跟着点头。

王翠花放下铅笔,围裙上还沾着白天熬红薯的糖渍:“可不是嘛!俺昨天记大棚的黄瓜收成,只能画圈圈,一个圈代表十根,结果画混了,跟林丫头对账时差点算错。要是能学会写‘黄瓜’‘十根’‘五十斤’,俺就能自己记账了!”

张五保户也跟着说:“俺想学‘西游记’里的字,还有咱村‘红星队’的‘星’,上次有人问俺村名,俺只会说,不会写,怪丢人哩。”

赵文山的粉笔顿在黑板上,脸上有点发烫——之前他按课本教基础字,没想着乡亲们要的是“能立马用上的字”,难怪大伙提不起劲。他看向坐在最后排的林薇,眼神里带着点求助。

林薇放下手里的识字卡片,笑着站起来:“大伙说得对!扫盲班就得学实用的,能帮着管大棚、记账本、认农药的字,才是好字。赵老师,咱改改课程,今天就教‘大棚常用字’,再教个简单的记账法,保证大伙学了明天就能用。”

说着,林薇从帆布包里掏出系统奖励的“扫盲定制课程表”,上面列着“种植类”“记账类”“工具类”的字,每类都标着对应的用途。她把课程表递给他:“你看,先教‘黄、瓜、西、红、柿’,再教‘斤、两、十、百’,记账就教画‘正’字,一笔代表一根瓜,一个‘正’字就是五根,简单好记。”

赵文山接过课程表,眼睛一亮——这课程表全贴着乡亲们的日子,比课本里的实用多了。

他赶紧擦掉黑板上的字,重新写下“黄、瓜”两个字,还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黄瓜简笔画:“那咱今天就按这个来!先学‘黄瓜’,上面是‘草字头’,代表长在地里的菜,下面是‘黄’,就是颜色,记住这个样,下次见了就认识!”

乡亲们的劲头立马上来了。李二哥凑到黑板前,盯着“黄”字看了半天,伸手在空气里画了画,然后在本子上写,写得“黄”字的中间少了一横,引得大伙笑:“李二哥,你这‘黄’字咋少了个‘腰’?黄瓜没腰可长不直!”

李二哥也不恼,挠着头笑:“俺这不是刚学嘛!再来一遍,保证写对!”

王翠花学得认真,她把“黄瓜”两个字写在本子上,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圈,代表十根,然后跟身边的刘婶比:“你看俺写的,是不是比昨天好看多了?明天记收成,俺就这么写,再也不画圈圈混了!”

陆衍没凑着写字,而是坐在角落,拿着块旧木板和刻刀,在木板上刻字——是“黄瓜”“西红柿”“斤”“两”这些字,刻好后用砂纸磨光滑,打算做成字卡,方便乡亲们随时看。

林薇走过去,看着他手里的字卡,刻得不算工整,却一笔一划很认真:“你咋想起做字卡了?”

“大伙白天要忙大棚、修水渠,晚上上课记不住,把字卡揣兜里,干活歇着的时候能看看。”

陆衍放下刻刀,伸手擦了擦她脸上沾的一点粉笔灰,“刚才听王婶说,明天要摘一棚黄瓜,运去县城的摊位卖,正好让她用今天学的字记账,试试手。”

林薇心里暖暖的,蹲下来帮他递砂纸:“还是你想得周到。等字卡做好了,分给大伙,再教他们认认农药包装上的字,下次买农药,就不怕拿错了。”

这时,教室门口传来小声的说话声,抬头一看,是几个娃,背着小书包,手里拿着白天的识字卡片,是来当“小老师”的。

丫丫走在最前面,举着卡片喊:“林阿姨!俺会写‘黄瓜’!俺来教张爷爷写好不好?”

张五保户笑着点头:“好啊!丫丫小老师,你教俺,俺认真学!”

丫丫走到张五保户身边,小大人似的拿着卡片,指着“黄”字说:“张爷爷,你看,这是‘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要写三横,不能少!”

张五保户跟着她的手指,在本子上慢慢写,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却没再写错。

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闹,马灯的光映着乡亲们的笑脸,刻字的“沙沙”声、写字的“刷刷”声、娃们的讲解声,混在一起,比白天的书声还热闹。

赵文山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以前他总觉得“读书是娃们的事”,现在才明白,乡亲们认字,是为了把日子过好,是为了跟着林薇,把红星队的“后花园”打理得更兴旺。

快到半夜时,课才结束。乡亲们揣着刚做好的字卡,拿着记满字的本子,笑着往家走。

王翠花走到门口,还跟林薇说:“林丫头,明天摘黄瓜,俺来记账,保证记的清清楚楚,不丢一根!”

“好!俺信你!”林薇笑着点头。

陆衍收拾好刻刀和木板,走到林薇身边,递给她一杯温水:“累了吧?站了一晚上,脚都酸了。”

林薇接过水,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不累,看着大伙学得认真,还能立马用上,比啥都开心。咱的扫盲班,要是能让乡亲们都学会认字,以后管大棚、修水渠,就更顺了,咱的‘后花园’,也能越来越兴旺。”

陆衍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格外踏实:“会的。以后咱再教他们学算账、看农药说明书,大伙的本事越来越大,日子就越来越红火。”

就在这时,林薇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扫盲课程优化完成(适配种植、记账需求),字卡教具制作落地!系统“文教协作型”功能升级,新增“农药说明书简易解读”“大棚收成记账模板”功能(强化实用价值);奖励“简易记账本50本”“农药名称对照表(文字+图画)30张”“木板刻刀5把(补充教具制作工具)”;提示:“可结合明日大棚摘菜记账,检验扫盲成果,进一步激发乡亲学习热情”。】

马灯的光渐渐暗了些,陆衍牵着林薇的手,往家的方向走。

夜风吹过,带着远处大棚里黄瓜的清香,手里的字卡还带着木板的温度。

林薇知道,这小小的字卡,不仅是认字的工具,更是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阶梯,是她的“后花园”里,最鲜活、最踏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