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66章 畸形瓜分拣与公社视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章 畸形瓜分拣与公社视察

1982年腊月廿三的晨雾,把红星队的大棚裹得像层浸了水的棉絮。

林薇踩着露水掀开棚帘时,最先闻到的不是往日的泥土味,而是一股清甜味——半棚的黄瓜已经褪去嫩青,泛出油亮的深绿,最长的那根快赶上小臂粗,瓜身上的白刺硬挺,指尖一碰还带着扎劲。

可她的目光扫到第三排竹架时,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这瓜咋长成这样了?”刘婶也跟了进来,指着竹架下的黄瓜小声惊呼。

那几棵黄瓜的形状实在扎眼:有的弯成了月牙,顶端还歪着;有的中间鼓了个包,像被人捏过的面团;最离谱的一棵,竟从瓜身侧面又冒出个小疙瘩,活像个长了瘤的葫芦。

围过来的村民们也犯了愁。李二哥挠着后脑勺:“这畸形的瓜能卖吗?要是没人要,不就白瞎了功夫?”王翠花也凑过来,伸手碰了碰那根弯瓜,语气里少了之前的挑剔,多了点担忧:“俺娘以前说,畸形瓜是‘地气不顺’,留着会影响其他瓜,要不摘了扔了?”

林薇却蹲下身,仔细翻看畸形瓜的藤蔓——这些瓜大多长在藤蔓分叉处,旁边还挤着两三根小瓜,养分被分走了大半。她想起昨天系统奖励的“果实防畸形手册”里写的:膨果期需“留强去弱”,每株藤蔓只留2-3个壮瓜,多余的和畸形的要及时摘除,才能保证养分集中。

“别扔!畸形瓜也能吃,就是卖相不好,咱们留着自己吃或腌黄瓜条。”林薇站起身,手里拿着把小剪刀,“而且得赶紧把多余的小瓜和畸形瓜摘了,不然会抢壮瓜的养分,影响收成。”她示范着在畸形瓜的蒂部1厘米处剪下,动作轻得怕碰伤藤蔓,“每株只留最壮的两根瓜,这样剩下的瓜才能长得又大又直。”

张大爷凑过来,看着林薇剪下来的畸形瓜,点了点头:“俺年轻时种黄瓜,也得疏果,只是没你这么精细。你这法子对,养分就这么多,得给好瓜留着。”他也拿起一把剪刀,帮着疏果,还教后生们怎么辨别壮瓜:“看瓜形,直溜、表皮亮的是壮瓜;看花托,花托新鲜、没发黄的,瓜就长得好。”

大伙跟着学,很快就剪了半筐畸形瓜。王翠花捧着筐子,看着里面的瓜,突然说:“俺家有个旧坛子,正好能腌黄瓜条,这些瓜俺带回家腌,到时候给大伙尝尝!”她这话一出,刘婶立刻笑着接话:“那俺也拿点,给俺家小子当零食吃!”

正忙得热闹,棚外突然传来一阵吵嚷声。陆衍快步走进来,脸色有点沉:“瘦猴又来捣乱了,这次还带了王翠花的远房侄子,在棚外跟村民说咱们的黄瓜是‘用邪门法子催的,吃了会生病’,还想偷摘几棵当‘证据’。”

王翠花一听,顿时急了:“那小子咋跟瘦猴混在一起了?俺这就去骂他!”她放下筐子就往外走,脚步比谁都快——以前她或许会犹豫,可现在大棚是全队的指望,她绝不容许有人破坏。

林薇和陆衍也跟着出去,只见瘦猴正拉着几个老人说得起劲,王翠花的侄子则在棚边探头探脑,手里还攥着个布袋子,显然是想偷摘。王翠花冲过去,一把揪住侄子的胳膊:“你咋能干这事?这黄瓜是全队人的心血,你想毁了它?”

那侄子被揪得疼,支支吾吾地说:“瘦猴哥说……说能给俺五块钱……”

“五块钱就卖良心?”王翠花气得脸通红,转头对瘦猴说,“你赶紧走,再敢在这儿造谣,俺就去公社告你!”

瘦猴见王翠花态度坚决,又看村民们都围了过来,手里还拿着锄头、剪刀,顿时慌了,拉着那侄子就想跑。这时,赵文山突然从人群后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拦住了他们:“造谣惑众,还想偷摘集体财产,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已经把你们说的话记下来了,要是你们现在走,我就不跟公社说;要是再闹,咱们就去公社评理。”

瘦猴没想到赵文山会帮红星队,愣了一下,赶紧拉着侄子灰溜溜地跑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村民们都松了口气。李二哥拍着赵文山的肩膀:“赵老师,没想到你还帮俺们说话,以前是俺不对,总跟你顶嘴。”

赵文山脸微微一红,把小本子揣进兜里:“我只是实事求是,你们的黄瓜种得好,是科学种植,不是邪门法子。

我这几天观察了,你们的黄瓜比县城国营店的还新鲜,不该被造谣。”他顿了顿,又补充,“我还帮你们记录了每天的温湿度和黄瓜生长情况,要是以后有人再质疑,这些就是证据。”

林薇心里一暖——赵文山的转变,比黄瓜丰收更让她高兴。这个曾经的“反对派”,如今成了大棚的“记录员”,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更是集体凝聚力的体现。

正说着,远处传来拖拉机的声音。只见公社的刘干事带着两个干部,扛着相机走了过来,脸上满是笑容:“林薇同志,陆衍同志,我们是来视察你们的大棚的!听说你们冬天种出了黄瓜,公社领导很重视,想把你们的经验推广到其他队去!”

刘干事走进大棚,看着满棚的黄瓜,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太好了!这黄瓜长得又大又直,比我在县城看到的还好!你们真是为集体副业开了个好头!”他让干部用相机拍下黄瓜的长势,还特意让林薇和陆衍站在大棚前合影,“这照片要贴在公社的宣传栏里,让大家都学学你们的经验!”

林薇和陆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陆衍握着林薇的手,小声说:“咱们做到了。”林薇点头,心里却在规划着更远的事——等黄瓜采收完,就种西红柿、青椒,把大棚变成红星队的“冬季菜园”,再帮邻村也建大棚,让更多人告别咸菜缸。

夕阳西下时,大棚里的疏果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黄瓜在余晖里泛着油亮的光,像一串串翡翠挂在藤蔓上。王翠花提着腌好的黄瓜条过来,分给大伙尝:“脆得很,比咸菜好吃多了!”赵文山也拿出他的记录本,跟林薇一起核对数据,讨论着怎么优化种植方法。

林薇看着眼前的景象——忙碌的村民、壮实的黄瓜、温暖的夕阳,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大棚事业的发展,红星队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而这个80年代的冬天,也会因为这片大棚,成为所有人记忆里最温暖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