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130章 项目开工与推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破晓,红星队的村口就飘起了鞭炮的“噼啪”声——李二哥攥着一串红鞭炮,挂在队部门口的槐树上,点燃引线的瞬间,火星四溅,烟雾裹着喜庆的气息,飘遍了整个村口。

乡亲们都围了过来,有的抱着娃,有的扛着自家的锄头,想跟着去卫生院,看看开工的热闹场面。

“开工啦!咱红星基建队,今天正式修乡卫生院的院墙!”李二哥嗓门洪亮,手里挥着刚磨好的铁锹,“大伙放心,俺们一定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给咱红星队争光!”

林薇背着帆布包,里面装着施工进度表、水平仪,还有系统奖励的施工手套,走到队员们面前,把手套一一分下去:“这是防滑耐磨的手套,挖地基、搬砖的时候戴上,别把手上磨破了。

今天先拆旧院墙,再挖一半地基,按进度表来,不慌不忙,安全第一。”

陆衍推着平板车,车斗里装着砂浆搅拌专用工具、竹筋,还有王翠花凌晨蒸的玉米饼和煮的鸡蛋,走到林薇身边,递过一个温热的鸡蛋:“先吃个鸡蛋垫垫,一会儿拆墙、挖地基,费力气。手表我帮你收着,施工的时候别蹭到,收工了再给你。”

林薇接过鸡蛋,剥开蛋壳,咬了一口:“谢谢。张大爷呢?说好一起走,别让他等急了。”

“在这呢!”张大爷拄着拐杖,手里拿着钢筋截断器,身后跟着两个扛着桐油桶的队员,“俺把钢筋都检查过了,截成一米长的段,埋地基正好;桐油也带够了,一会儿给竹筋涂,晾着,明天就能用。”

乡亲们跟着基建队往卫生院走,路上说说笑笑,有人还塞给队员们一把自家种的黄瓜:“给大伙解解渴,你们为公社办事,俺们也帮不上啥大忙,这点东西别嫌弃!”

到了乡卫生院门口,王院长早已带着两个护士在等候,门口还摆着两张木桌,上面放着热水壶和搪瓷杯:“陆队长、林同志,乡亲们,辛苦大家了!这是刚烧的热水,先喝点暖暖身子,俺们把卫生院门口的东西都挪开了,不影响你们拆墙。”

林薇先把施工进度表贴在卫生院的小屋墙上,指着上面的内容跟队员们再核对一遍:“今天的任务:拆旧院墙,清理现场;挖东边和北边的地基,深度四十厘米,宽度六十厘米;给竹筋涂桐油,晾在通风的地方。各小组记好自己的活,互相照应着。”

“明白!”队员们齐声应着,立马分头行动。

李二哥带着三个队员,走到旧院墙旁,先仔细查看了院墙的倾斜情况,用粉笔在墙上画了几道线:“从这开始拆,先拆上面的砖,再拆下面的,慢着点,别让墙整体塌下来,砸到东西。”

他拿起锄头,轻轻撬着一块松动的砖,砖“啪”地一声掉下来,落在铺好的稻草上,没摔碎。

队员们跟着学,用锄头、铁锹小心地拆砖,把完好的砖堆在一旁,打算以后补墙用;破损的砖则堆在竹篱笆外,等着统一清理。

安全组的张叔、刘叔,手里拿着木棍,在旁边盯着:“慢着!那一块砖连着好几块,别硬撬,先把旁边的松动砖拆了!”“小心脚下,别踩着碎砖滑倒!”

林薇没闲着,拿着水平仪,时不时测量旧院墙的倾斜角度,提醒队员们避开危险区域;陆衍则带着人,清理拆下来的杂草和泥土,把现场扫得干干净净,方便后续挖地基。

张大爷和两个队员,在小屋旁支起一张木桌,把竹筋摊开,倒上桐油,用刷子仔细涂抹:“涂均匀点,每个地方都要涂到,尤其是竹筋的接头处,容易受潮腐烂,多涂两遍。”

没一会儿,周建国的手下又骑着自行车来了,这次还带了一个陌生男人,说是“卫生院的老熟人”,站在竹篱笆外,故意提高声音:“王院长,你咋就让这些农民拆墙了?他们懂啥?万一拆的时候把卫生院的房子砸坏了,谁赔得起?俺们周经理说了,要是你们后悔了,现在换队伍还来得及,俺们明天就能来开工!”

王院长皱了皱眉,走过去:“俺们已经跟红星基建队签了委托书,他们干活认真,昨天勘察的时候,把细节都核对好了,俺们放心。倒是你们,天天来捣乱,影响人家施工,要是出了问题,你们负责?”

那个陌生男人刚想帮腔,就被乡亲们怼了回去:“你是谁啊?凭啥管卫生院的事?红星基建队修的水渠、盖的校舍,都是好样的,比周建国的队伍靠谱多了!”“就是!别在这瞎忽悠,赶紧走,别耽误人家开工!”

周建国的手下见势不妙,拉着陌生男人,骂了一句“你们等着”,骑上自行车跑了。李二哥直起腰,啐了一口:“就这点能耐,只会派人来瞎逼逼,有本事自己来跟咱比手艺!”

“别理他们,”林薇走过来,递给李二哥一杯热水,“咱好好干活,用实绩打他们的脸。旧院墙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挖地基,按尺寸来,别着急。”

上午十点,旧院墙终于拆完了,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

李二哥带着队员们,拿着尺子,在地上画出地基的位置,用白灰做标记:“东边的地基长十米,北边的长八米,深度四十厘米,宽度六十厘米,大伙按线挖,别挖偏了。”

队员们拿起铁锹,开始挖地基。

泥土湿润,一锹下去能挖不少,可挖了一会儿,就遇到了几块大石头,铁锹铲下去,“哐当”一声,震得手发麻。

“这咋有这么大的石头?”一个队员皱着眉,使劲撬了撬,石头纹丝不动。

张大爷走过来,蹲下来看了看:“没事,俺修水库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情况,用撬棍撬,再用锤子敲碎,分块搬出来就行。衍子,你去平板车上把撬棍和锤子拿来。”

陆衍赶紧拿来工具,和李二哥一起,用撬棍顶住石头,使劲一撬,石头微微松动,再用锤子敲了几下,石头裂成了两块,队员们一起用力,把石头搬了出去。

“还是张大爷有经验!”队员们笑着说,又干劲十足地挖了起来。

林薇拿着水平仪,时不时测量地基的深度和平整度,确保每一处都符合要求:“这里再挖五厘米,还没到四十厘米;那边有点斜,再修修,保证地基平整,不然砌墙容易歪。”

中午的时候,刘婶带着两个妇女,提着食盒来了,里面装着玉米饼、炒咸菜,还有熬好的绿豆汤:“大伙快歇会儿,吃午饭了!刚熬的绿豆汤,凉丝丝的,解解暑!”

队员们和乡亲们围坐在树荫下,吃着午饭,聊着施工的进度。

王院长端来一盘煮鸡蛋,分给大家:“辛苦你们了,这是俺们卫生院凑的鸡蛋,给大伙补补营养,下午才有劲干活。”

“谢谢王院长!”队员们接过鸡蛋,纷纷道谢,心里暖暖的。

下午的施工更顺利了,地基挖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平整,队员们分工明确,挖泥土、搬石头、涂桐油,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到了傍晚,东边和北边的地基终于挖好了,深度刚好四十厘米,宽度六十厘米,用水平仪测量,完全平整,没有一点倾斜。

张大爷蹲在地基旁,用手摸了摸泥土,又用脚踩了踩:“不错!地基挖得扎实,明天把钢筋埋进去,再浇上水泥,就能开始砌砖了。”

王院长看着挖好的地基,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比俺预想的还快,还整齐!你们红星基建队,真是好样的!”

收工的时候,乡亲们都来帮忙收拾工具,把水平仪、撬棍、锤子一一放进布包里,把平板车擦干净,推着往回走。

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路上满是欢声笑语。

林薇和陆衍走在最后,陆衍从布兜里拿出手表,帮林薇戴上,又轻轻擦了擦她脸上的灰尘:“今天累坏了吧?地基挖得很顺利,明天就能埋钢筋、浇水泥,按这进度,肯定能提前完工。”

林薇点点头,看着手腕上的手表,指针指向六点半。这时,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检测到宿主完成首日施工任务,地基开挖达标,团队协作顺畅,触发奖励:1 地基夯实工具(简易版,提升地基密实度,增强墙体稳定性);2 红砖保护垫(防止红砖运输、堆放时破损,减少材料浪费);3 每日施工补贴(玉米50斤、绿豆10斤,用于改善队员伙食,提升干劲)。】

“系统给了首日奖励,有夯实工具、红砖保护垫,还有玉米和绿豆!”

林薇笑着把奖励内容告诉陆衍,陆衍眼里满是光亮:“太好了!夯实工具能让地基更结实,保护垫能省砖,玉米和绿豆正好给大伙改善伙食,明天开工,咱更有干劲了!”

回到村里,王翠花已经在村口等着了,看到他们回来,赶紧迎上来:“大伙累坏了吧?俺已经把锅烧上了,晚上熬玉米粥,炒咸菜,再煮几个鸡蛋,给大伙补补!”

队员们围在灶台旁,看着锅里咕嘟冒泡的玉米粥,闻着香味,脸上满是笑意。

林薇和陆衍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

林薇知道,首日施工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十九天的硬仗要打,但看着队员们的干劲、乡亲们的支持,还有身边陆衍的陪伴,她心里充满了信心——他们一定能按时、按质完成院墙修建,把“红星基建队”的名声打得更响,把“后花园”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