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蒙蒙亮,红星队的平板车队就动了——三辆平板车并排停在村口,车斗里铺着干净的稻草,李二哥正把系统奖励的简易水平仪裹在布兜里,小心翼翼地放在车把旁:“这宝贝可得放好,一会儿拉完砖,还要去卫生院勘察现场,校准地基位置全靠它!”

陆衍背着布包,里面装着砖厂的订单和公社给的优先供货凭证,走到林薇身边,递过一个热乎的玉米饼:“王婶早上五点就起来蒸的,还热着,你先吃点,一会儿拉砖、勘察,得忙到中午。”他目光落在她手腕上的手表,又叮嘱,“今天要跑两个地方,手表别蹭到砖,收工了我帮你擦。”

林薇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裹着暖意:“知道啦,你也吃。张大爷呢?说好一起去砖厂,顺便再核对下地基的尺寸。”

“在后面呢!”张大爷的声音传来,他拄着拐杖,手里拿着系统给的院墙优化图纸,图纸上用红笔标着地基加固的细节,“俺把图纸再看了一遍,地基要挖四十厘米深,每间隔一米埋一根钢筋,这样更结实,一会儿跟砖厂老板说,让他多给咱留几块平整的砖,砌墙角用。”

一行人推着平板车往砖厂走,清晨的风掠过田埂,路边的秧苗绿油油的,队员们聊着拉完砖后的计划,个个精神头十足。“听说咱有优先供货权限,不用排队,到了就能拉砖,比周建国的公司还方便!”一个年轻队员笑着说,“上次他来造谣,说咱订的是次品砖,这次咱拉回去,让乡亲们看看,都是好砖!”

“可不是嘛!”李二哥接话,“等把卫生院的院墙砌好,让周建国看看,咱农民施工队,比他城里的队伍还厉害!”

到了砖厂,张老板早已让人把砖码好了,清一色的红砖,平整结实,没有一块缺角的。“陆队长、林同志,你们来了!”张老板迎上来,笑着说,“这是五千块砖,我按你们的要求,挑了最平整的,砌墙角、砌墙面都好用,优先供货,不用等,现在就能拉。”

他指了指旁边的一堆砖:“这是额外给你们留的五十块,要是施工的时候有破损,能补,不收钱——上次多亏了刘股长说情,也谢谢你们以后多帮我介绍生意,比跟周建国合作省心多了。”

“谢谢张老板!”陆衍连忙道谢,“以后俺们基建队接了活,肯定都从您这订材料,绝不会让您吃亏。”

队员们立马动手搬砖,红砖沉,一块就有好几斤,没一会儿,额头上就冒了汗。林薇也没闲着,帮着递稻草,把砖码得整齐,防止运输的时候颠坏。张大爷则拿着图纸,跟陆衍核对:“拉完砖,去卫生院勘察,先确定地基的位置,再量院墙的长度,按图纸上的尺寸来,别差了。”

刚搬完砖,就见周建国的一个手下骑着自行车来了,看到林薇他们正在装砖,脸色难看,走到张老板身边,小声说:“张老板,周经理说了,不让你给他们供砖,你咋还敢给?”

张老板皱了皱眉,掏出公社给的优先供货凭证:“这是公社批的,他们红星基建队拿到了乡卫生院的项目,是公社认可的队伍,我给他们供砖,是按规矩来。周经理要是有意见,让他找公社说去,别来为难我。”

那人还想再说,看到队员们都看过来,眼神里满是不善,只好骂了一句“你们等着”,骑上自行车跑了。李二哥啐了一口:“还想来捣乱,没门!有公社和张老板支持,他啥招都不管用!”

拉着砖往乡卫生院走,路上遇到不少去赶集的乡亲,看到他们拉着砖,都笑着打招呼:“衍子、林丫头,这是要去修卫生院的院墙啊?好好干,让大伙看看咱红星基建队的本事!”

“放心吧!保证把活干得漂漂亮亮的!”陆衍笑着回应,脚步更轻快了。

乡卫生院在公社旁边,是一栋旧瓦房,院墙已经有些倾斜,墙角还长了杂草。卫生院的王院长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陆队长、林同志,辛苦你们了!这院墙确实该修了,下雨天总担心会塌,还挡不住外人,你们来了,俺们就放心了。”

林薇拿出优化图纸,跟王院长、张大爷一起走到院墙旁:“王院长,您看,俺们计划先把旧院墙拆了,再挖地基,地基挖四十厘米深,埋上钢筋,再砌砖,每三层砖嵌一根竹筋,这样结实;院墙砌一米八高,门口留两米宽,方便救护车进出,您看行不行?”

王院长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点点头:“行!就按你们的计划来,只要不影响卫生院的就诊,咋修都行。俺们把西边的小屋腾出来了,你们施工的时候,工具、材料可以放在里面,还能歇脚。”

张大爷蹲下来,用拐杖戳了戳地面,又用尺子量了量:“这地方的土还行,不算太松,挖地基的时候,把里面的小石子捡出来,再夯实,就没问题。林丫头,你用水平仪测测,看看旧院墙倾斜多少,拆的时候好掌握力度,别砸到卫生院的房子。”

林薇拿出水平仪,放在旧院墙上,红液线明显偏向一边:“倾斜了五厘米,拆的时候要从西边开始,慢慢拆,让队员们小心点,别用蛮力。”

陆衍则安排队员们,用竹篱笆把施工区域围起来,又在门口挂了块牌子,写着“施工期间,请注意安全,绕行进出”:“这样既能防止水泥、沙子溅到卫生院里,也能提醒来就诊的乡亲,别靠近施工区域,安全第一。”

勘察完现场,已经快中午了,王院长非要留他们吃午饭,被林薇婉拒了:“不用麻烦王院长,俺们带了玉米饼和绿豆汤,回去吃就行,下午还要跟队员们核对施工分工,准备明天开工的工具。”

往回走的路上,队员们都累得够呛,却没人抱怨,聊着明天开工的事。“俺明天跟李二哥一起挖地基,保证按尺寸来,不挖深也不挖浅!”一个队员说。“俺负责拌砂浆,1:3的配比,绝不会弄错!”另一个队员接话。

路过渠边的婚房地时,林薇和陆衍停下脚步,看着堆在一旁的钢筋和系统奖励的水泥板——水泥板平整光滑,用来盖屋顶正好。“等卫生院的项目完工,咱就开始盖房,”陆衍蹲下来,摸了摸水泥板,“用这水泥板盖屋顶,比瓦快,还结实,下雨不漏水,年底肯定能搬进去。”

林薇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嗯!堂屋的屋顶用三块水泥板,卧室用两块,剩下的留着盖柴房。院子里的葡萄架,等春天再搭,到时候就能坐在架下吃饭了。”

回到村里,乡亲们早已在村口等着了,王翠花带着几个妇女,熬好了绿豆汤,装在水壶里,分给队员们:“快喝点绿豆汤,解解暑!砖都拉回来了?俺们帮你们卸到队部旁边,明天开工直接拉走。”

“谢谢王婶!”队员们接过绿豆汤,大口喝着,清凉的口感瞬间驱散了疲惫。

下午,基建队的队员们都聚到了队部,一起核对明天开工的分工:李二哥带三人挖地基,负责按图纸尺寸开挖,保证深度和宽度达标;张大爷带两人处理钢筋和竹筋,把钢筋截成合适的长度,给竹筋涂桐油防腐;另外四人负责拌砂浆、搬砖,刘婶带两个妇女,负责给队员们送水、送饭;安全组的两个老人,负责在现场盯着,提醒队员们注意安全,别砸到自己。

林薇拿着优化图纸,把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都跟大伙说清楚:“挖地基的时候,要把土堆在竹篱笆外面,别挡住进出的路;拌砂浆的时候,水要加匀,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不然砌砖不结实;砌墙的时候,用水平仪校准,保证每块砖都放平,砖缝对齐,别歪了。”

赵文山则把施工记录册和安全台账拿出来,分发给各小组:“每天完工后,各小组把当天的施工进度、材料用量都记下来,安全组把安全检查情况记好,俺每天汇总,交给公社和卫生院,让他们放心。”

夕阳西下时,分工终于核对完了,队员们都回家准备明天开工的工具,有的磨锄头,有的修铁锹,还有的把水平仪、图纸仔细收好。林薇和陆衍坐在队部门口,看着夕阳下的村庄,渠里的水缓缓流淌,映着天边的晚霞。

“明天就能开工了,”陆衍握住林薇的手,轻声说,“不管周建国耍啥花样,俺都跟你一起扛,保证把院墙修好,把婚房盖好,明年春天,咱就结婚。”

林薇点点头,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星星,又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指针指向七点。这时,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检测到宿主完成施工前勘察与分工,项目筹备就绪,触发开工前奖励:1 施工手套20副(防滑耐磨,保护队员手部安全);2 砂浆搅拌专用工具(提升搅拌效率,保证砂浆均匀);3 施工进度表模板(清晰标注每日任务,避免工期延误)。】

“系统给了开工奖励,有手套、搅拌工具,还有进度表模板!”林薇笑着把奖励内容告诉陆衍,陆衍眼里满是光亮:“太好了!手套能保护队员的手,搅拌工具能省劲,进度表能保证工期,明天开工,咱啥都准备好了!”

夜色渐浓,队部的灯还亮着,林薇和陆衍还在核对进度表模板,把明天的任务一一填进去。渠边的婚房地旁,钢筋和水泥板静静躺着,在月光下泛着光;队部门口的“红星基建队”木匾,格外耀眼。

林薇知道,明天开工后,还有二十天的硬仗要打,周建国可能还会捣乱,但只要基建队齐心,有乡亲们的支持,有彼此的陪伴,有系统的助力,他们一定能把乡卫生院的院墙修好,把“红星”的牌子打得更响,把“后花园”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