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刚把红星队队部的木牌晒得发亮,李二哥就扛着一块新做的木匾过来了——匾上“红星基建队”五个字,是赵文山用毛笔写的,红漆刷得鲜亮,边缘还打磨得光滑,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

“衍子!林丫头!匾做好了!咱今天就挂牌,让大伙都知道,咱红星队有自己的基建队了!”李二哥把木匾靠在墙上,又从布兜里掏出一串鞭炮,“这是俺托人从公社供销社买的,挂匾得放鞭炮,图个吉利,以后接活顺顺利利!”

陆衍正忙着把基建队的分工表贴在墙上,闻言抬头,笑着说:“来得正好!俺刚把各组的职责整理好,一会儿挂牌的时候,跟大伙念一遍,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干啥。林薇去大棚了,说要把系统给的高产水稻种子分好,一会儿给来取经的邻村带过去,估计也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林薇背着帆布包走进来,里面装着几袋种子,还有系统奖励的《施工安全手册》:“刚把种子分完,每村两斤,都装在纸袋里,写好了播种时间和注意事项;安全手册也抄了十份,各组组长一份,外村来学习的时候,也能给他们参考。”

她看着墙上的木匾,眼里满是笑意:“这匾写得好,刷得也亮,挂在队部门口,既显眼,又能让大伙有干劲——以后咱基建队,不仅要帮村里修渠盖房,还要接邻村的活,把‘红星’的牌子打响。”

没一会儿,乡亲们就都聚到了队部门口,有拿着锄头刚从田里回来的,有抱着娃的妇女,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连村小学的几个老师,都带着学生过来凑热闹,想看看基建队挂牌的样子。

“大伙安静点!咱红星基建队今天正式挂牌了!”陆衍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分工表,声音洪亮,“先跟大伙说下分工:李二哥任施工组组长,带8个会浇筑、砌墙的兄弟,负责修渠、盖房的主力活;张大爷任技术组组长,带6个会编竹、熬桐油的乡亲,管技术指导和工具维修;刘婶任种植组组长,带5个会育苗、管大棚的姐妹,负责各村的种植技术帮扶;赵文山管后勤,登记物资、记录进度,还兼着安全记录;另外,两个老人组成安全组,施工的时候盯着点,别出意外!”

乡亲们都拍起手来,李二哥往前站了站,攥着拳头说:“大伙放心!俺一定带好施工组,不管是修渠还是盖房,都保证质量,绝不糊弄!”张大爷也点点头:“俺会把熬桐油、选竹筋的手艺都教给大伙,让咱基建队的技术,比城里施工队还扎实!”

陆衍笑着把木匾递给两个壮劳力,让他们挂在队部门口的槐树上,又点燃了鞭炮——“噼啪”的鞭炮声响起,烟雾缭绕中,木匾稳稳挂好,乡亲们的笑声、欢呼声,混着鞭炮声,飘得很远。

挂牌仪式刚结束,邻村的几个队长就带着村民来了,手里都拎着布包,装着自家的土特产——有的带了刚晒好的红薯干,有的带了腌好的咸菜,还有的带了竹编的篮子,说是“来取经,也带点心意”。

“林丫头,衍子!恭喜你们基建队挂牌!”邻村的张队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两斤花生,“这是俺们村刚收的花生,炒了点,给大伙尝尝;俺们村想下个月修水渠,今天来,是想请你们施工组的兄弟去指导两天,管饭,还送10斤红薯干当工钱,你看行不?”

林薇笑着接过花生:“张队长太客气了!指导没问题,俺让李二哥明天带两个兄弟过去,顺便把安全手册给你们一份,施工的时候多注意安全。”

李二哥立马应下:“明天一早俺就去!正好让俺们的兄弟练练手,也跟你们村的人多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的土渠情况,好定施工方案。”

接下来的一上午,林薇和张大爷忙着给各村的村民讲技术,从水渠加固的要点,到大棚育苗的技巧,没藏一点私;陆衍和赵文山则忙着登记各村的需求,把要修渠、建大棚的村名和时间都记下来,方便后续安排;乡亲们也没闲着,有的给外村村民递姜汤,有的帮着搬工具,整个队部热闹得像过年。

可没人注意到,村口的大槐树下,站着一个穿蓝色工装的男人,正远远地看着这边——正是县建筑公司的周建国,他昨天听说红星队成立了基建队,还被公社当成标杆,心里又气又急,今天特意绕过来,想看看情况,顺便找机会使坏。

周建国看着热闹的场面,又看了看队部门口“红星基建队”的木匾,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之前想抢修渠的活,没抢过;想举报林薇搞垮她的副业,也没成;现在林薇又成立了基建队,还被各村请去指导,要是再让她发展下去,以后公社的基建活,就没他公司的份了。

“好,好得很!”周建国咬着牙,心里暗暗盘算,“你们不是想接活吗?等着瞧,下次公社有大工程,俺一定抢过来,让你们这基建队,连饭都吃不上!”他看了一会儿,见没机会下手,便偷偷转身,骑着自行车走了,没让任何人发现。

傍晚,乡亲们都回家了,外村的队长也带着村民离开了,队部里终于安静下来。林薇坐在台阶上,看着挂在门口的木匾,心里满是成就感,陆衍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盒子,递到她面前。

“这是啥?”林薇疑惑地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块上海牌手表,银色的表盘,黑色的表带,在夕阳下泛着光——这手表在80年代可是稀罕物,不少人攒好几年工资都舍不得买。

“俺攒了3个月工资,托人从县城买的。”陆衍挠了挠头,眼神有点紧张,又带着期待,“你管基建队,每天要盯施工、记时间,有块手表方便;另外,俺想跟你说,等基建队接了几个活,稳定下来,咱就结婚——俺想跟你一起,把‘后花园’的事业做好,带乡亲们一起致富,也想跟你好好过日子。”

林薇拿着手表,指尖碰到冰凉的表盘,心里却暖暖的,眼眶有点红。她抬头看着陆衍,见他眼神坚定,满是真诚,轻轻点了点头:“好,俺答应你。”

陆衍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手表,帮林薇戴在手腕上,又轻轻握住她的手:“以后不管是基建队的事,还是家里的事,都有俺,你不用一个人扛着。”

林薇靠在他身边,看着手腕上的手表,又看了看挂在门口的木匾,心里格外踏实。这时,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检测到红星基建队正式成立,跨村互助模式稳定,宿主事业版图进一步扩大,触发奖励:1 水渠施工专用工具套装(10套,含铁锹、锄头、抹平器,适配农村施工);2 公社基建项目信息提前推送权限(可提前获取公社基建计划,抢占先机);3 婚房建材补贴(50斤水泥、100块砖头,伪装“公社奖励物资”,助力婚房建设)。】

“系统又给奖励了,还送了婚房建材。”林薇笑着把系统奖励的内容告诉陆衍,陆衍紧紧握住她的手,眼里满是笑意:“太好了!有了专用工具,施工效率更高;能提前知道公社的项目,咱就能早做准备;建材也有了,等忙完这阵子,咱就盖婚房,明年春天,咱就结婚!”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队部门口的木匾,在夕阳下泛着红光,水渠里的水缓缓流淌,大棚里的蔬菜透着生机。

林薇知道,虽然周建国还在暗处盯着,以后可能还有更多困难,但有乡亲们的齐心,有陆衍的陪伴,有系统的助力,她的“后花园”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她和陆衍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幸福。

而红星基建队的牌子,不仅挂在了队部门口,更挂在了乡亲们的心里,成为了大伙致富的希望,也成为了整个公社,最亮眼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