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116章 收尾把关与驳斥挑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收尾把关与驳斥挑拨

晨露还沾在土渠边的草叶上,两村社员的脚步声就踏碎了田间的宁静——红星队的人扛着麻绳、拿着小铲子,朝阳队的社员则背着竹筐、提着水桶,连几个负责烧火的妇女,都拎着装满红薯和生姜的布兜,早早凑到了堤岸旁。

王翠花和朝阳队的刘婶,把昨天剩下的红薯切成块,倒进大铁锅里,又添了两把干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没一会儿,红薯粥的甜香就飘了满渠。

“大伙先歇会儿,喝碗热粥再干活!”王翠花拿着长勺子搅着粥,朝正在检查塑料膜的林薇喊,“今天把最后一段膜铺完,下午就能拌水泥,咱的渠,快能成了!林薇应了声,蹲在渠底,用手摸了摸昨天铺的塑料膜——经过一夜静置, 膜已经紧紧贴在渠底,没有一点褶皱,边缘的沙袋压得严实,风刮过都纹丝不动。张大爷戴着老花镜,拿着系统给的图谱,对照着渠底的尺寸:“没问题,膜铺得规整,重叠的三十厘米也够,再把最后五十米铺完,咱就开始准备浇筑,按1:3的水泥沙子配比来,咱提前把料拌好,省得下午手忙脚乱。

陆衍已经把人手分好了:“李二哥,你带五个壮劳力,去仓库把水泥和沙子运到渠边,用塑料布盖好,别受潮;朝阳队的兄弟们,麻烦你们帮着编些小沙袋,一会儿铺最后一段膜,要用沙袋固定边缘;林薇,你带着几个细心的婶子,负责铺膜,确保没差错。”

“哎,没问题!”李二哥扛着扁担,率先往仓库走,红星队的壮劳力们跟在后面,脚步轻快——昨天清淤超额完成,今天又要铺完膜,大伙都盼着早点把渠修好,让秧苗喝上水。朝阳队的王大壮也招呼着社员:“咱编沙袋仔细点,别漏沙,不然压不住膜,白忙活了!”

铺最后一段膜时,林薇特意放慢了速度,手把手教朝阳队的两个年轻媳妇:“拉膜的时候要匀着劲,别猛扯,不然容易破;铺的时候要盯着渠底,要是有小石子没捡干净,赶紧挪开,膜破了一道缝,水就会渗进去,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

其中一个媳妇有点紧张,拉膜的时候不小心扯得太急,膜的边缘起了点皱。林薇赶紧按住:“别慌,咱慢慢拉回来,用手把褶皱捋平,再压上沙袋,就没事了。”旁边的王翠花也凑过来帮忙,手指粗糙却灵活,没一会儿就把褶皱捋得服服帖帖:“刚开始都这样,多练两下就熟了,咱修渠是细活,急不得。”

没一会儿,最后一段膜就铺完了。两村社员一起动手,把沙袋沿着膜边摆好,每五十厘米一个,摆得整整齐齐。赵文山拿着尺子,从头到尾量了一遍,笑着说:“一千一百米,一段都没差!膜铺得又平又严实,张大爷,您看合格不?”

张大爷走下渠底,用脚轻轻踩了踩膜,又摸了摸边缘的沙袋,点点头:“合格!比俺预想的还好,下午浇筑的时候,只要水泥拌得匀,咱这防渗渠,保准能撑十年八年,比城里施工队修的还结实!”

大伙正高兴,就看见两个穿工装的人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还是周建国的手下,手里拎着个空的水泥袋,停在渠边,假装看了看膜,故意说:“你们这膜铺得也太粗糙了,边缘都没压实,水泥一浇,膜就会移位,到时候漏水了,可别找俺们公司帮忙!还有,俺们听说你们的水泥不够,就这点量,想浇完一千一百米的渠,根本不可能!”

这话一出,几个年轻社员立马急了,就要上前理论。

林薇赶紧拦住,走到那两人面前,指着膜边缘的沙袋:“俺们的膜,每一段都按图谱铺,重叠三十厘米,沙袋间距五十厘米,水利局的刘股长昨天来看过,说铺得规范;至于水泥,俺们按浇筑厚度算过,五十袋水泥加一百五十袋沙子,刚好够,而且县建材厂还留了十袋备用,不用你们操心。”

王大壮也走过来,皱着眉说:“你们要是真心来帮忙,俺们欢迎;要是来捣乱、泼冷水,俺们不招待!之前你们扔石头堵渠,现在又说这些闲话,不就是想让俺们跟你们公司合作,赚俺们的钱吗?俺们两村齐心,就算水泥不够,大伙凑钱也能买,不用你们管!”

那两个工装男人没想到两村社员这么齐心,没敢再多说,捏着空水泥袋,骂骂咧咧地骑上自行车走了。李二哥看着他们的背影,呸了一口:“想挑拨离间,没门!咱两村现在一条心,谁也别想破坏咱修渠!”

中午歇工时,李二哥已经把水泥和沙子运到了渠边,按1:3的比例分成了十几堆,用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王翠花和刘婶熬了两大锅姜汤,里面放了乡亲们凑的红糖和生姜,盛在粗瓷碗里,递给每一个社员:“快喝点姜汤暖暖身子,上午铺膜站了半天,别冻着;下午拌水泥费力气,多喝点,有力气干活!”

林薇接过姜汤,喝了一口,甜辣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浑身都暖和了。

她掏出系统刚发来的提示音内容,跟陆衍和张大爷说:“系统提示,下午浇筑的时候,用分层浇筑法,先浇三厘米厚的底层,等半小时凝固点,再浇上层,这样水泥更结实,还送了咱一套简易的抹平工具,让赵老师去仓库拿一下。”

陆衍点点头,把手里的姜汤喝完,抹了抹嘴:“好,俺这就跟李二哥说,让他安排人先把抹平工具准备好;下午浇筑,红星队负责倒水泥,朝阳队负责抹平,咱分工明确,争取一天浇完一半,早点把渠修好。”

阳光渐渐升高,照在铺好的塑料膜上,泛着淡淡的光,像给渠底盖了一层坚固的铠甲。

两村社员坐在堤岸旁,吃着玉米饼,喝着姜汤,聊着下午的施工计划,聊着渠修好后,怎么给秧苗浇水,怎么扩种大棚,笑声和说话声,顺着渠水飘得很远。

林薇看着眼前的景象——没有了之前的争水吵架,只有齐心协作的身影;没有了之前的疑虑猜忌,只有彼此信任的眼神。

这条防渗渠,不仅是灌溉的渠,更是连接两村人心的渠,是“后花园”里最坚实的共富根基

。她知道,只要两村继续齐心干下去,就算有周建国的阻挠,也能把渠修得又快又好,让乡亲们的日子,像这渠里的水,源源不断,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