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蒙蒙亮,红星队的牛车就套好了——两头黄牛甩着尾巴,车辕上绑着稻草编的坐垫,李二哥带着四个壮劳力,肩上扛着麻绳,手里攥着干粮袋,站在村口等林薇:“林丫头,水泥票和报告都带齐了吧?县建材厂远,咱得赶在中午前到,晚了怕没货了。”

林薇点点头,把公社防汛办批的塑料膜领用单、刘股长写的水泥协调信,还有乡亲们凑的钱和票证,都放进帆布包最里层,又递过一张清单:“这是要拉的水泥数量,五十袋,每袋一百斤,牛车能装下,路上慢点开,别颠坏了——水泥潮了就没用了。”

“放心!”李二哥拍着胸脯,“俺们走大路,避开泥坑,保证完完整整拉回来。”说着,吆喝着黄牛,牛车慢悠悠地往县城方向走,车轮碾过田埂,留下两道深深的辙印。

这边牛车刚走,林薇就揣着用水测算表,往朝阳队去——昨天王大壮说今天给答复,她得趁热打铁,把两村的合作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

朝阳队的队部门口,也聚着不少社员,正围着王大壮吵吵:“真要跟红星队一起修渠?要是他们修好了渠,不给咱放水咋办?”“俺们出了人手,到时候成本分摊不均,岂不是亏了?”

王大壮看见林薇过来,赶紧让大伙安静:“林丫头来了,她带了用水测算表,咱听听她咋说,再决定。”

林薇走到人群中间,把测算表摊在石桌上——表上清楚地记着两村的水田亩数、往年用水量,还有修渠的预估成本,每一项都标得明明白白。“大伙看,红星队水田三十五亩,朝阳队二十五亩,按用水量分摊,红星队出六成成本,朝阳队出四成;人手方面,红星队出四十人,朝阳队出五十人,正好凑够九十人,二十天能完工。”

她指着测算表上的“放水顺序”:“渠修好后,先给朝阳队放水插秧,放够三天,保证你们的秧苗都浇透,再给红星队放——到时候两村各派两个人盯着水渠,谁也别想多占水,要是发现有问题,随时调整。”

有个社员还是不放心:“要是修渠的时候,你们偷偷多放水泥,把渠修得偏向你们那边咋办?”

林薇立马说:“施工的时候,两村的人一起干活,水泥、塑料膜都放在中间的空地上,大伙一起清点,一起使用,每一步都公开,绝不藏私。”

李二哥的堂弟在朝阳队,这时站出来帮腔:“俺信林丫头!上次红星队盖校舍,她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啥都公开,最后校舍结实得很,暴雨都没漏雨。跟着她干,不会亏了咱!”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再反驳。王大壮拍了拍石桌:“行!俺们朝阳队信你林丫头!明天一早就派五十人过去,带着锄头、镰刀,再凑十块钱,算俺们的成本,咱一起把渠修好,保住今年的收成!”

林薇松了口气,赶紧跟王大壮签了份简单的盟约——用毛笔写在糙纸上,两村队长签字,再按上红手印,各留一份,算是给大伙吃了颗定心丸。

回到村里时,张大爷已经带着几个老人,在土渠边选好了施工起点——靠近两村交界处,先修一段试点,没问题再往两边延伸。

“俺们把这里的渠壁先清一清,把裂缝里的泥抠出来,等水泥和塑料膜到了,就能直接铺膜抹水泥了,”张大爷指着渠壁,“这渠底的淤泥得先清,不然铺了膜也不结实,俺已经让社员们编沙袋了,明天就能用。”

下午三点多,李二哥带着牛车回来了,黄牛累得直喘气,车上的五十袋水泥用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一点没受潮。

乡亲们都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把水泥搬到干燥的仓库里,李二哥擦着汗说:“建材厂的同志看了刘股长的信,没多要咱的钱,还多送了两袋沙子,说配水泥用正好;路上没耽误,赶在天黑前回来了。”

林薇赶紧递过一碗凉白开:“辛苦了!快歇会儿,明天一早,咱就正式清淤,朝阳队的人也会来,咱争取三天内把渠底的淤泥清完,不耽误铺膜。”

可没等他们歇够,村口就传来一阵吵嚷声——是县建筑公司的那两个工装男人,又跟朝阳队的几个社员说了些啥,其中一个社员跑过来,急冲冲地说:“林丫头,不好了!他们说,你们用的水泥是次品,浇在渠上会开裂,还说塑料膜太薄,撑不了半年,让咱别跟你们一起干,跟他们公司合作!”

林薇心里一沉,知道是周建国又在暗地使绊子。

她走到村口,正好看见那两个工装男人要走,立马喊住他们:“俺们的水泥是县建材厂按正规流程拿的,有票据有证明,是不是次品,施工后看效果就知道;你们要是真为乡亲们好,就别在这瞎忽悠,要是再造谣,俺就去公社告你们!”

那两个男人愣了一下,见林薇态度强硬,又有不少乡亲围过来,没敢再多说,骂骂咧咧地骑上自行车走了。

王大壮也赶了过来,皱着眉说:“俺们不理他们,明天该咋干还咋干——俺们信你,不信那些外人的鬼话!”

林薇点点头,看着仓库里的水泥,又看了看土渠边的乡亲们——虽然周建国的阻挠没停,但两村的盟约已定,建材也到位了,只要齐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她转身跟张大爷说:“张大爷,明天清淤的时候,多派两个人盯着,别让那些人再来捣乱,咱抓紧时间施工,早一天修好渠,娃们和乡亲们就早一天放心。”

夕阳把土渠的影子拉得很长,渠里的水缓缓流淌,映着乡亲们忙碌的身影。

林薇知道,修渠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守住初心,带着大伙一起干,这条“共富渠”,一定能修通,能修稳,成为“后花园”里最坚实的灌溉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