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 第461章 冰湖惊变:百人生命线争夺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1章 冰湖惊变:百人生命线争夺战

天刚亮,罗令已经站在冰湖边上。

残玉还贴在胸口,温着,像是昨夜那场梦没散干净。他没回屋换衣,巡山走到这儿,脚步就停了。冰面不对劲,反光一块深一块浅,像蒙了层脏玻璃。他蹲下,摘了手套,掌心按在冰上,又用铜锹柄轻敲几下,声音空荡,底下像是空的。

身后传来踩雪声,王二狗裹着厚棉袄跑过来,嘴里哈着白气:“湖里咋了?李二柱说你一早发话,谁也不准靠近。”

“冰层变薄了。”罗令没抬头,“有人动了水脉。”

王二狗一愣:“水?谁敢动这个?冻上了不是好好的?”

罗令没答,只把铜锹插进雪堆,划出一道线:“从这儿到湖心,每隔五步设个标记。叫人来,别用铁器,拿竹竿探。”

王二狗转身要走,又被叫住。

“别声张。就说例行检查。”

人刚走,赵晓曼也到了,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是学生用的测量尺和记录本。她没问情况,只看了眼冰面,低声说:“李二柱刚才在校门口碰见你,说你脸色不对。”

“他梦见了。”罗令说,“玉佩烫。”

赵晓曼没再说话,把布包放下,抽出尺子开始配合标记点位。两人一前一后沿着湖边走,脚步压得极稳。走到东南角,罗令突然停住。

“这儿。”他指了指脚下,“水脉入口,应该在这下面。”

“你能确定?”

“不能。”他摸了摸残玉,“但梦里它在这儿汇入。”

赵晓曼抬头看他:“又要用了?”

他点头。

残玉每日只能触发一次梦境,得静心凝神,碰上风吹草动就断。现在湖边人来人往,几个孩子被老师支来量冰厚,竹竿敲冰声噼啪响,根本没法入定。

“得清场。”罗令说。

赵晓曼立刻转身,叫来两个高年级学生,低声交代几句。不一会儿,孩子们排成两列,站在湖岸高处,举起竹板,一下一下敲地,节奏缓慢,三长两短,重复不停。

是古村祭典里安抚山神的鼓点。

声音传开,四周渐渐安静。连风都像被压住了。

罗令靠在湖边老松上,闭眼,把残玉贴上眉心。

冷意顺着额头往里钻,眼前黑了。

梦来了。

地下河图浮现,蓝线蜿蜒,从东南山根一路流向冰湖。可到了三百米外,主脉突然断开,被一道石坝截住,水流拐向北坡荒地。坝体不新,像是早年就存在,但位置偏得离谱,根本不合地势。

他往前追,想看是谁建的。

画面一转,湖底出现三十个红点,排成三列,每一点都在闪,像心跳,又像倒计时。

梦碎了。

他睁眼,额头一层冷汗。

赵晓曼蹲在他旁边,手里捏着笔,本子上已经画了草图:“你闭眼三分钟,脸发白,我就记下了你说的‘三列红点’。”

罗令喘了口气,把梦里水脉图大致画出来,标出断流点和红点位置。

“有人把水引走了。”他说,“不是为断水,是为让冰层变脆。等湖面承不住人,冰裂,人掉下去——看起来像意外。”

赵晓曼盯着图:“那红点呢?”

“炸弹。”罗令说,“埋在冰下,等引爆。”

赵晓曼没动,笔尖顿在纸上。

远处传来喊声,王二狗带人回来了,身后跟着七八个村民,都是平日巡逻队的。

“按你说的,设了十二个点。”王二狗喘着气,“李二柱也来了,他说他玉佩一靠近湖心就发烫,越往前越热。”

李二柱站在后面,手按在胸口,脸色发青:“刚才我走到第七个点,玉佩烫得像要烧起来。”

罗令立刻起身:“按梦里位置,划网格。铜锹开凿,每层碎冰分开装袋,别乱扔。”

王二狗一挥手,人分三组,按坐标推进。赵晓曼带两个学生在岸上记录每层冰的厚度和颜色变化。李二柱跟在第三组后面,每走几步就摸一下玉佩,提醒方向。

凿到半夜,进度到第三网格。

冰层厚三米多,底下两米八时,铁锹“当”地撞上硬物。

所有人停手。

王二狗蹲下,用手扒开碎冰,露出一块金属壳,圆形,表面有电子屏,数字跳动:01:17:43。

“是表。”有人小声说,“还在走。”

罗令立刻掏出手机拍照,连拍五张,重点拍编号和线路接口。赵晓曼在岸上同步记下位置坐标和时间。

“不是军用的。”罗令盯着照片,“但有震动感应,我们再挖,可能就炸。”

“能拆吗?”

“没人懂这个。”

“埋这么多,不止一个吧?”

罗令起身,环视湖面:“梦里三十个。按三列十排,还有二十九个没挖出来。”

王二狗抹了把脸:“现在咋办?停?”

“不能停。”罗令说,“但得换法子。用竹钎,一点一点探,别碰金属。”

正说着,李二柱突然抬手:“车声。”

众人静下来。

远处山道上传来引擎声,低沉,持续,不是村里的拖拉机。

“几辆?”

“一辆。”李二柱贴地听了听,“往这边来。”

罗令立刻下令:“所有人撤到湖岸林后,熄灯,别出声。”

王二狗带两个熟悉地形的村民绕后山包抄,去查来路。其他人迅速收装备,拖走碎冰袋,尽量恢复原状。

赵晓曼蹲在火炉边,打开直播设备,镜头对准湖面,但没开机,只等信号满格。

“要是他们上湖呢?”她问。

“那就开。”罗令说,“直接播冰下炸弹,标题写‘青山村水源危机实录’。”

赵晓曼点头,手指悬在开机键上。

罗令从怀里掏出U盘,塞进一个十岁孩子的棉袄内袋:“送去李国栋家,放他床底铁盒里,别告诉任何人。”

孩子点头,转身就跑。

引擎声越来越近,最后停在村口。

车灯没关,光柱斜照湖面,映出冰层裂纹。

没人下车。

罗令站在湖心,手握残玉,盯着那束光。

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他忽然说:“他们不是要炸村。”

赵晓曼站在他侧后,听见了。

“是要我们求他们。”他声音不高,“水断了,冰裂了,人不敢走,不敢取水。村民慌了,自然会求上面来‘科学治理’。到时候,赵崇俨的人名正言顺进来,拆古建,改地脉,把整个村变成他们的试验场。”

赵晓曼没接话。

远处,车门终于开了。

一个穿冲锋衣的男人下车,手里拿着红外测温仪,对着湖面扫了几下,又抬头看了看天,掏出对讲机说了几句。

然后,他转身,朝湖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