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定期送来的药浴,如同甘泉般滋养着杨帆疲惫的肉身,让他在那近乎自虐的锤炼与虚无缥缈的探寻中,得以喘息,维系着最基本的身体平衡。而就在他渐渐适应这种新的修行节奏时,另一位盟友的援手,也以另一种形式悄然到来。
这日,老周亲自上山,带来一个巴掌大小的锦盒,说是金爷派人送来的。
杨帆打开锦盒,里面衬着柔软的红色丝绒,上面静静躺着一块玉佩。玉佩不大,呈椭圆形,比铜钱略大一圈,色泽白中泛着淡淡的青色,如同凝脂,又似月光。玉质极其细腻温润,触手生温,毫无普通玉石的冰凉之感。表面没有任何雕饰,光滑如镜,却自然流淌着一层内敛的宝光,显然并非凡品。
“金爷说,这是他早年偶然得来的一块‘羊脂温玉’,据说产自昆仑古脉,蕴养多年,有安神定魄之效。他想着杨师傅您……近来劳心费神,或许用得上,就让我务必送来。”老周在一旁解释道,眼中也带着几分好奇。他虽不懂玉,但也看得出这块玉绝非凡物,金爷这次出手,可谓情深义重。
杨帆将玉佩握在掌心,那温润的触感仿佛能直接渗透皮肤,安抚躁动的气血。他闭上眼,运转起那“意照微芒”的状态,细细感知。
果然!在这看似朴实无华的玉石内部,他感受到了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精纯平和的“气”。这气息不同于天地灵气的活泼,也不同于煞气的阴戾,更非他体内真气的灼热,而是一种如同母亲怀抱般温暖、宽厚、沉静的能量场。它仿佛历经了千万年的地脉蕴养,吸纳了日月精华,最终沉淀下了这至纯至和的本质。
这股平和之气,虽然微弱到几乎难以察觉,对于力量的增长毫无助益,但对于此刻心神耗损巨大、时常需要与自身杂念及身体痛苦抗争的杨帆而言,却无异于雪中送炭!
“金爷有心了。”杨帆睁开眼,对老周点了点头,“代我多谢金爷,此物于我,确实大有裨益。”
老周见杨帆收下,且神色郑重,知道这礼物送对了地方,心中也替金爷高兴,连忙应下,又说了几句外面的近况(幽冥会近期似乎蛰伏,暂无大动作,陈氏集团在金爷暗中斡旋下勉强维持),便告辞下山。
杨帆摩挲着手中的温玉,心中感慨。金爷此人,不愧是混迹江湖多年的老枭雄,眼光毒辣,行事老道。他并不送来那些看似珍贵却华而不实的法器或药材,而是选择了这块看似普通,却恰好能对症下药,解决他当前最迫切需求——心神安宁——的温玉。这份人情,送得不显山不露水,却分量极重。
他没有将玉佩佩戴在身上,而是将其小心地放置于静室卧榻的枕席之下。
是夜,他照例在简易聚灵阵中盘膝静坐,尝试以“意”感应体内。与往日不同,当他心神沉静下来时,便能隐隐感觉到一股温和沉静的气息,自枕下缓缓弥漫开来,如同无形的薄纱,轻轻笼罩着他的周身。
在这股平和之气的浸润下,他发现自己更容易摒除那些因身体不适、修炼艰难而产生的焦躁与挫败感。心神如同被引导着,自然而然地趋向于安宁与专注。往日里需要耗费不少心力才能压制下去的杂念,此刻竟如同被温水化开的冰块,悄无声息地消融了许多。
他依旧未能触动那深藏的“先天一炁”,但这一次的静坐,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得轻松和持久。身体的疲惫感似乎被那温润的气息缓解,精神的耗损也大大降低。结束静坐时,他感觉心神清明,并未像往常那样感到精疲力竭。
“玉者,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杨帆想起《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诠释。这块温玉,正是以其“润泽以温”的特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的心神,践行着“仁”的德性——并非主动给予,而是以其自身的存在,平和周围,利益他人。
此后,这块温玉便成了杨帆枕边必不可少的伴身之物。每当夜深人静,他于静室中追寻那渺茫的“先天一炁”时,枕下传来的那股微弱却持续的平和之气,便如同一位沉默的护法,为他守护着灵台的清明,辅助他更好地进入那“意照微芒”的状态,更持久地维持心神的专注。
它无法直接带来力量的提升,也无法指引他找到“先天一炁”的所在。但它却在最细微处,为他营造了一个更利于修行的内在环境,减轻了他探索路上的痛苦与负担。
金爷的这份赠礼,与陈雪的药浴相辅相成,一者滋养肉身,一者安定心神,共同为杨帆这条艰难无比的重修之路,提供了坚实而温暖的后勤保障。
在这条孤独的求索之途上,这些来自他人的善意与支持,如同黑夜中的点点星光,虽然无法照亮整个夜空,却足以让他看清脚下的路,温暖他孤寂的心,给予他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玉润物无声,情义重千金。这块小小的温玉,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份安神定魄的功效,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