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 > 第114章 老墨大婚!(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好身旁的尉迟敬德眼疾手快,这位沙场猛将反应极速,没等老墨膝盖弯实,蒲扇般的大手一伸,直接拽住老墨的腰带,像拎小鸡仔一样把他整个人又给提溜了起来!

“诶!老墨你这是干啥!殿下让你风光大娶,可不是让你行大礼!”尉迟敬德粗着嗓子喊道。

众人看着被尉迟敬德拎在半空、手脚无措、脸上又是感动又是窘迫的老墨,那滑稽又真挚的模样,实在忍俊不禁。

不知是被谁那一声憋不住的笑声给打破了沉默,刹那间,整个议事厅爆发出了一阵快活无比的大笑声,连素来沉稳的房玄龄、杜如晦都捋着胡须莞尔不已,李建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在这片充满了善意的笑声中,所有的距离感、等级差仿佛都消融了,只剩下浓浓的兄弟情谊与共同奋斗的温暖。

李建成笑罢,用力一拍案几,环视众人,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

“好!那么最后再问一次,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咱们‘墨天王’的这场婚礼,给我办得漂漂亮亮、风风光光,让整个北疆都记住这一天?!”

“有!!!”

这一次,回应他的是整齐划一、震彻屋瓦的吼声。

这吼声里,不再有丝毫的疑惑与戏谑,充满了毋庸置疑的干劲与决心。

虽然事情听起来依旧有些“不务正业”,但此刻所有人都明白了,办好这场婚礼,就是当下最重要的“正业”!

这不仅是太子对手下兄弟的情义体现,更是对这个团体凝聚力与执行力的一次检阅,是他们共同要打好的另一场“战役”!

一时间,原本肃穆庄重的议事厅,被这喜庆、热烈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彻底点燃。

老墨要结婚了?!

“墨天王”要结婚了?!

那个研发出好用的工程器械,还制作出钢铁黑龙的“墨天王”要结婚了?!

这消息像一阵带着喜气的风,瞬间刮遍了北疆大营、各个工地、厂房乃至周边部落。

所有人都还在岗位上,但魂儿似乎已经飘到了那香气四溢的席面上。

空气中仿佛提前弥漫起了炖羊肉的浓香、蒸饼的麦香和酒坛开封后的醇香。

“放假……吃席……吃三天!”

工地里,一个满身灰土的年轻工人掰着手指头,眼睛发亮地念叨着,工棚里,工人们围坐在一起,就着稀粥咸菜,讨论得热火朝天。

“殿下给咱们放假,让咱们敞开了吃席,是殿下和墨部长仁义!可咱们不能真就揣着俩空拳头去吧?”

一个老工人放下碗,抹了把嘴说道。

“说的是啊!墨部长弄出来的那些个家伙什,让咱们省了多少力气,少了多少危险,这份情谊,得念!”

旁边有人立刻附和。

“可……送啥呢?咱们这点饷钱,买金贵物件也买不起啊……”

众人陷入了沉思。忽然,一个年轻工人眼睛一亮:“有了,大伙儿一人凑点工分,去换几匹上好的布!又实在,又吉利!给墨部长和新人添点家当,怎么样?”

“好主意!”

“这个想法好嘞!”

“我出五分!”

“我出六分!”

提议瞬间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工匠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朴实而真挚的笑容。

用自己劳动换来的工分去表达心意,没有比这更合适、更体面的方式了。

老墨大婚的消息也随着回家探亲的奔马,传到了草原各部,传进了牧民的毡房里。

一位额吉(母亲)正在挤奶,听到儿子带回来的消息,立刻站起身,用围裙擦了擦手,对着儿子吩咐道:

“去!把你阿爸叫回来,再把羊圈里最肥、最壮实的那只羊娃子给我抓住撒!”

儿子愣了一下:“额吉,那是准备过年……”

“过年再说过年的!”

额吉打断他,语气坚定:“我们不能空着手、张着嘴巴就去吃席,这是咱们大唐的规矩,更是咱们草原的规矩撒!”

老人也闻声走了进来,听着妻子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你额吉说得对!知恩图报,羊群才能兴旺!就抓最肥的那只,把毛刮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咱们全家一起去给墨部长贺喜!”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北疆的各个角落。

军营里的士兵们凑钱打制了一对寓意吉祥的铜壶;工厂里的女工们联手绣制了一幅巨大的“鸳鸯戏水”炕屏;甚至连学堂里的蒙童,都在先生的带领下,用心绘制了一张张虽然笔法稚嫩却充满祝福的贺帖……

这几天最激动的莫过于苏家。

原本将女儿许给一个“工匠”还曾惹来些微词,如今见太子殿下如此重视,不仅以国公之礼相待,更是动员了整个北疆的力量来操办,那点微词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荣耀和踏实。

光耀门楣啊……真的是光耀门楣!

日子在期盼中飞快流逝,终于到了武德八年八月二十七,老墨大婚的头一天。

整个北疆仿佛都提前进入了节日状态。

各大工地按照指令陆续停工,工匠们换上最干净的衣裳,带着他们用心准备的礼物,成群结队地开始向作为婚礼核心区的北疆大营聚集。

营地内外,早已不是平日的肃杀模样,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绸带和灯笼挂满了营门、辕门和临时搭建的喜庆牌楼。

薛厨师长带领着后勤部门更是忙得脚不点地。

临时垒起的灶台一眼望不到头,大锅里炖着整羊,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浓郁的肉香霸道地笼罩了整个营地。

成筐的野菜、成堆的蒸饼、成坛的美酒被不断运来,场面之宏大,堪比一场大战役前的物资调配。

科研部的成员们更是自发组织起来,他们用巧手扎起了远比普通灯笼更精巧、能变幻色彩的“走马灯”,甚至还捣鼓出了利用燃烧原理、能间断喷出烟花火树的“喜庆桩子”,引得众人阵阵惊呼,都说“墨天王”手下的人,连庆贺都带着一股子巧夺天工的劲儿。

老墨本人则被尉迟恭和程咬金等人揪”了出来,按着头试穿那身按国公品级赶制出来的大红吉服。

他僵硬地站在铜镜前,像个被临时组装起来的木偶。

身上那套按国公规制赶制的大红婚服,针脚细密,用料华贵,却让他感觉比平日里沾满油污的工装还要沉重。

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连那片“聪明绝顶”的脑门,都在烛光下被擦得锃亮,反射着惶惑又喜悦的光。

他看着镜中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自己,依旧有些恍惚,只会咧着嘴,露出一口与他整日啃干粮、喝凉水形象不太相符的、还算齐整的牙齿,傻笑着,任由身边那群平日里跺跺脚北疆都要震三震的大佬们摆布。

“这身行头一穿,咱们老墨也是威风凛凛啊!用殿下的话说就叫,尿性!”

程咬金抱着胳膊,围着老墨转了一圈,啧啧称赞。

“人是精神了,可明日是正日子,这脸上……”

房玄龄捻着胡须,端详着老墨那张因常年待在工棚而显得有些苍白、又被时间刻下些许皱纹的脸,眼中露出考量之色。

“按礼制,新郎也需傅粉施朱,以示郑重喜庆。”

他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对对对!我记得长安城里那些世家子成婚,脸上都要扑粉,白净!”长孙无忌点头附和。

“光是白净哪够气色?还得抹点胭脂,显得红光满面,才是大喜之兆!”杜如晦补充道。

“药师手巧,让他来画!”程咬金插嘴道。

“簪花!簪花不能少!得选朵时兴的吧?”尉迟恭也凑过来,认真提议。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如同最细致的工匠在雕琢一件珍贵的作品,又像是在推演一场重要的战役,认真地商议着明日要给这位宝贝“墨天王”画个什么样的妆容,簪一朵什么样的花才能既符合礼制,又衬得他精神。

他们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戏谑与调笑,只有一种近乎笨拙的、却又无比真挚的关心。

这群能决定北疆走向、指挥带领着千军万马的男人们,此刻却将所有的细心与温柔,都倾注在了如何让他们的兄弟、让大唐的功臣,在他的大日子里以最风光、最体面的姿态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老墨听着耳边这些关于“粉”“胭脂”“簪花”的讨论,身上的僵硬感慢慢消失了。

他看着镜中自己被众人簇拥着的身影,那傻笑里,渐渐多了几分踏实和温暖。

空气中弥漫着羊肉的浓香、酒坛的泥封味、新糊灯笼的纸张和竹木气息,混合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种独属于北疆的、粗粝而热烈的喜庆。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婚礼。

这是太子殿下对功臣的极致褒奖,是对“工匠”价值的最高肯定,更是让所有追随者看到希望与未来的活生生的榜样。

明天,注定将是北疆载入史册的一天。

老墨激动得一宿没睡,天没亮就被众人从床上拖了起来。

结果就是,被众人推举出来负责上妆的李靖,这位沙场名将面对老墨脸上那对乌青的眼圈,也是束手无策,最后只能采取“粗暴”覆盖法,硬是扑了三层厚厚的铅粉,才勉强遮掩住。

这导致老墨的脸庞看上去比停尸三天的人还要苍白。

两团为了显气色而用力过猛的腮红,如同两颗熟透的冻柿子,硬生生摁在那张白脸上,再配上那身极致奢华的大红喜袍……色彩对比强烈到刺眼。

这还不算完。

尉迟敬德兴冲冲地赶来,手里攥着一把还带着晶莹露珠、显然是刚从野外采来的、颜色缤纷的野花。

他欣赏不来长安城里那些名贵的牡丹芍药,只觉得这带着天地灵气的野花才配得上他的兄弟。

他不由分说,就在老墨那顶好不容易戴稳的幞头旁边,硬是别上了一圈……使得老墨的整体造型,在苍白与艳红之上,又平添了几分来自山野的、奔放不羁的……诡异。

当老墨被这样一番“盛装打扮”后,推到李建成面前时,纵是太子殿下见多识广、心理素质过硬,也被眼前这极具冲击力的形象惊得眼皮一跳,嘴角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这副装扮……啧……吓得李建成愣是没敢看……

赶紧挥挥手:“吉时已到,出发,出发!”

于是,被这一群热情过度、粗手粗脚的大老爷们儿“精心”装扮了半天的老墨,终于踏上了他的迎亲之路。

他骑在程咬金精心挑选的那匹神骏非凡、通体雪白的高头大马上,感受着四面八方的目光,紧张得腿肚子都在不受控制地哆嗦,全靠死死夹住马腹才没滑下来。

队伍前方,房玄龄一丝不苟地手持奠雁礼所用的两只大雁——那是薛仁贵天没亮就打下来的,此刻还在扑腾,彰显着新鲜——神情肃穆地走在左侧。

右侧,杜如晦捧着那份足以让任何人动容的丰厚礼单,步步沉稳。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身后那由二百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军士组成的迎亲仪仗。

他们个个挺拔英武,身穿笔挺的、独特的草绿色新式军礼服(其精神与形制,隐约可见后世元首军服的影子,干练而充满威仪),胸前统一绑着硕大的丝绸红花。

他们两人一抬,足足一百箱扎着红绸的聘礼,箱子沉甸甸的,彰显着无比的诚意与豪阔。

这支队伍,既有最高规格的礼仪,又有最独特的审美,更蕴含着最强大的武力作为底色。

他们行走在北疆的土地上,构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怪异又威严的迎亲图景。

所过之处,百姓们先是因老墨的妆容而瞠目,随即又被那庞大的聘礼和雄壮的军容所震撼,最后所有的情绪都化作了震天的欢呼和祝福。

来到苏家门外,那阵仗比老墨预想的还要隆重。

拦门的除了苏家的亲朋故旧,竟连太子妃、秦王府、齐王府的正妃、侧妃、孺人等女眷也都在此列,笑语盈盈地堵住了大门。

而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年纪最大的李承乾俨然是个孩子王,带着李承宗、李泰等一伙小萝卜头,呼啦啦地围住了新郎官,伸着小手,嚷嚷着要喜糖、要喜钱……

老墨何曾见过这等阵势?

面对这群金枝玉叶的小殿下们,却是手忙脚乱,连忙将早已备好的精巧饴糖和用红绳串起的开元通宝分发下去,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一番折腾之下,头顶尉迟敬德精心别上的那圈野花都掉了一半,显得更加“风致楚楚”了。

好不容易“突破”了童子的包围,他终于来到了紧闭的苏家大门前。

还不等他喘口气,门内便传来一声清脆又带着笑意的女声,不知出自哪位王妃或贵女之口:

“催妆诗!”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

老墨一个激灵,慌忙从怀里摸出那张被汗水微微濡湿的纸条——那是太子殿下李建成亲自为他写好,并让他反复背诵的“法宝”。

他清了清嗓子,努力压下那带着浓重岭南风味的官话,一字一顿,极为认真地念道:

“卓夜星岑卓夜轰,发楼西畔桂堂东。森冇彩轰双灰意,心有灵犀一点通。”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选节)

诗是绝世好诗,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其意境之优美,情感之深挚,远超这个时代常见的催妆诗。

只是经过老墨这口音的“重塑”,平添了几分令人捧腹的质朴效果。

门内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娇笑声。

但这笑声之中,更多是惊喜与赞赏。她们或许听不懂每一个字的标准发音,却能感受到诗句中那份“心有灵犀”的默契与美好,更感动于这位看似木讷的“墨天王”为此所做的认真准备。

“好一个‘心有灵犀一点通’!新娘子,这门,咱们可是拦不住喽!”

伴随着一声愉悦的打趣,那扇紧闭的、象征着最后关卡的大门,在喧天的锣鼓和欢呼声中,缓缓向内打开……

来到了新娘子的卧室门前,那喧闹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门帘隔开。

老墨站在门口,激动得手心冒汗,一双摆弄精密器械稳如泰山的手,此刻却不知该往哪儿放,只能无措地在崭新吉服上蹭了蹭。

他被身后笑盈盈的女眷们轻轻推搡着,半推半就地迈过了那道对他而言如同天堑的门槛。

屋内,红烛高照,暖意融融。

他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床沿的苏姑娘。

她身着一身精心裁制的红绿相间婚服,色彩浓烈而庄重,映得她身姿愈发窈窕。

只是,那张平日里让他看一眼就心安的清丽面容,此刻却被一柄精致无比的纨扇严严实实地遮挡着,只留下一段白皙的脖颈和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云鬓。

一时间,万般情绪涌上心头,从初见的惊艳,到相处的温暖,再到此刻即将携手一生的笃定……

老墨只觉得心跳如擂鼓,刚刚在外面应对催妆诗的机灵劲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么直愣愣地看着那柄团扇,看愣了神,仿佛要通过那扇面上的绣纹,看清后面那张令他魂牵梦萦的脸。

“愣着干嘛……念却扇诗啊……”

不知是哪位女眷带着有些促狭的笑意提醒了一句,声音如同玉珠落盘,惊醒了梦中人。

老墨猛地回神,脸腾地一下红到了耳根,比李靖给他抹的腮红还要鲜艳。

“还……还要连西(念诗)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