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239章 攻金之工的终极考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9章 攻金之工的终极考验

外面的尘暴撞在防护罩上,发出持续不断的敲击声。林浩的手从图纸上抬起,钢笔夹回胸前口袋,目光落在主控屏边缘一闪而过的红光。

赵铁柱猛地站起身,地球仪差点从操作台滑落。他一把按住底座,盯着监测画面:“不对劲!重铸部件温度又升了,体积在涨。”

唐薇耳机里的信号刚稳下来,又出现新的杂波。她迅速切换频段,眉头皱紧:“不是月震前兆……是金属内部在动。”

苏芸靠近观测窗,玻璃映出她指尖的朱砂。那根音叉还贴在控制台外侧,微微震动。她没说话,只是把耳朵贴近墙面。

阿米尔的手搭在鼓面,没有敲击。刚才那股自己响起的震感又来了,这次更清晰,像是某种节奏从地下传上来。

“它在呼吸。”苏芸低声说。

林浩走到工程节点投影区。全息图显示,那件刚修复的司母戊鼎结构件正在缓慢膨胀,表面浮现出细密裂纹,形状像古老铭文。月壤粒子正不断吸附上去,形成一层灰绿色覆盖层。

“冷却系统已经满负荷。”技术员报告,“导流阀堵塞百分之七十。”

赵铁柱抓起地球仪,打开侧盖。齿轮咬合声响起,引力模拟场重新启动。他一边调节配重环,一边念:“火齐时,金柔而液流,不可急退……这是《考工记》里说的‘镕铸之极’。”

林浩盯着那段铭文。字符排列方式很熟,像小时候母亲临摹敦煌写本时用的笔顺。

“这不是故障。”他说,“是反应。我们用了古法算法,现在材料本身在回应。”

“什么意思?”唐薇问。

“它醒了。”阿米尔看着自己的手,“就像编钟埋了几千年,一敲还能响。”

林浩转身走向主控台。他调出曾侯乙编钟的振动模型,把声学参数导入鲁班系统。屏幕上,一组低频波形开始生成。

“古代退火,不只是降温。”他说,“是让金属在声音里定型。我们要用音律控制晶格重组节奏。”

赵铁柱点头:“老工艺里有‘以音定形’的说法。可这地方没空气,声波传不了。”

“那就造个环境。”林浩命令,“关闭真空隔离阀,向部件舱注入惰性气体混合物,比例按战国时期大气成分还原。”

控制室一片沉默。这种操作风险极大,一旦气体比例出错,可能引发静电引爆。

“你真要这么做?”唐薇看着他。

“我们没得选。”林浩输入指令,“要么让它自己炸,要么按它的规则活。”

气体注入开始。林浩将《乐律全书》里的黄钟频率设为基准,叠加编钟基频模态。全息图上,一圈圈声波纹扩散开来,包裹住膨胀中的部件。

赵铁柱继续维持引力场压制。他的额头冒汗,手指卡在地球仪调节环上不敢松。

“温度还在升。”技术员喊,“已经超过青铜熔点。”

“但没化。”苏芸突然说,“你看裂纹——它们在移动,不是扩张。”

众人看去。那些铭文状的裂缝确实在缓缓游走,像被什么引导着重新排列。

苏芸取出音叉,插入控制台接口。她闭眼,轻轻一震。清鸣响起,与编钟频率共振。

“举折节奏。”她说,“每三拍一次脉冲,模仿屋檐起翘的力道分布。”

阿米尔听懂了。他双手覆上塔布拉鼓,打出慢三拍,接着加快成急六点,模拟锤击铜胚的间歇力道。鼓声通过传导装置送入部件舱。

唐薇监听地壳反馈。新的波形出现了,和编钟余震高度相似,周期稳定。

“有效。”她说,“金属内部应力在释放。”

林浩盯着温度曲线。峰值开始回落,但速度太慢。按照这个节奏,至少需要十二小时才能完成退火。而部件现在的膨胀速度,最多撑八小时。

“不够快。”赵铁柱喘气,“引力场只能维持四小时,电池快耗尽了。”

林浩看向苏芸。她正用发簪在玻璃上写什么。

他走过去。那是一行甲骨文,意思是“退火非止于火,而在和气”。

“你说过,真正的退火是气韵流转。”林浩说,“不只是温度,也不只是声音。”

苏芸点头:“是节奏的平衡。进与出,张与弛,像呼吸一样。”

林浩忽然脱下迷彩工装。内衬上的机械原理图露出来,密密麻麻的线条与编钟结构投影重叠在一起。

他把衣服按在控制屏上,手动调整参数。不再是单一频率输出,而是加入起伏变化,模拟人类呼吸节律。

阿米尔感受到变了。鼓面上的震动更柔和,却更有穿透力。他跟着新节奏敲击,不再追求控制,而是配合。

赵铁柱发现引力场压力减轻了。部件膨胀速度明显放缓,铭文裂纹逐渐闭合。

“成了?”有人问。

还没完。最后阶段必须缓慢降温,不能有任何波动。自动化程序做不到这么精细,只能靠人工。

赵铁柱深吸一口气,关掉所有自动模式。他双手握住地球仪底部的手动环,一点一点,极其缓慢地降低引力强度。

每转一度,都要停顿几秒,等系统稳定后再继续。

林浩站在旁边,手里拿着钢笔。他没画图,只是用笔尖轻点掌心,计算时间间隔。

苏芸一直贴着观测窗。音叉还在震动,但她已经感觉不到烫了。

唐薇的耳机里,低频信号趋于平稳。她摘下耳机,正想说什么,突然又戴上。

“等等。”她睁大眼,“地底又有动静。”

不是月震。是一种规律性的脉冲,来自更深的地方,频率和现在的退火节奏完全同步。

“有人在回应。”阿米尔喃喃。

赵铁柱的手没停。最后一圈调节完成,引力场关闭。部件光芒渐隐,体积回缩,最终凝固成一件泛青金光泽的构件,纹路清晰,毫无裂痕。

警报解除声响起。

林浩没动。他看着那件成品,仿佛看到了母亲最后一次修复壁画时的样子——不是修补,是让残缺重新获得生命。

苏芸用朱砂在玻璃上写下八个字:退火非止于火,而在和气。

她收起音叉,插回靴中冰爪位置。

赵铁柱拍了拍部件外壳,低声说:“老祖宗的东西,经得起月亮的脾气。”

唐薇仍戴着耳机。她没摘,因为那个同步脉冲还在。而且……变得更近了。

阿米尔的手离开鼓面。他没说话,只是轻轻抚摸鼓皮,像在告别什么。

林浩拿起工装,正要穿上,忽然停下。

控制屏上,刚稳定的部件数据流中,浮现出一段文字。篆书体,逐字显现:

“攻金之工,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

整段《考工记·镕铸》篇开始在空中浮现,字符悬浮,如同被无形之手书写。

苏芸抬头:“这不是系统输出。”

“是它自己念出来的。”阿米尔声音发紧。

林浩盯着那行字。最后一个“之”字落下时,部件内部传来一声轻响。

像是钥匙转动。